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五四制鲁科版生物六年级下册
专项素养综合全练(三)
植物的三大作用
类型一 蒸腾作用
1.【跨学科·模型制作类】(2023内蒙古包头中考)如图所示,在针筒内装入适量清水,针孔处插入枝条,在U形管中加入适量红墨水,连接针筒和U形管,将针孔及连接处密封后放在适宜环境中,一段时间后,U形管中的红墨水左边高于右边。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枝条进行了(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学科素养·科学思维】(2023山东平阴月考)下列植物体内发生的生理现象,其中受气孔开闭影响的有 个( )
①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②蒸腾作用
③光合作用 ④呼吸作用
A.1 B.2 C.3 D.4
类型二 光合作用
3.(2022山东安丘期末)光合作用的发现是众多科学家不断实验探索的结果。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尔蒙特的实验说明,使柳树生长增重的物质来自土壤和空气
B.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明,植物能更新由于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C.萨克斯的实验中,控制的变量为光照
D.萨克斯的实验中,叶片脱色后用碘蒸气熏蒸,见光部分呈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
4.【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3山东任城二模)某同学为探究植物的生理活动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其他条件相同),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为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应将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B.乙瓶与丙瓶可以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
C.甲、乙、丙瓶中的叶片经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理论上只有乙瓶中的叶片会变蓝
D.若叶片丁经实验处理后,A部分变蓝,B部分不变蓝,则证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5.【跨学科·数学】(2023山东广饶李鹊中学月考)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某绿色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示意图。以
下分析错误的是( )
A.a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增强
B.b点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C.当光照强度>n1时,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D.当光照强度>n2时,该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6.【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3山东鄄城期末)如图,将银边天竺葵(边缘细胞不含叶绿体,呈白色)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如图C处)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放在阳光下照射数小时,将此叶片经脱色处理后滴上碘液,结果A、C两处不变色,其余部分(如图B处)变蓝。请分析回答:
(1)将银边天竺葵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以防影响实验。
(2)本实验有 组对照试验,其中 是一组对照试验,其变量为
。
(3)滴加碘液后只有B处变蓝,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 。
(4)天竺葵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从外界进入叶片的“窗口”是 。
(5)写出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
类型三 呼吸作用
7.(2023山东栖霞期末)在探究植物呼吸现象的实验中,透明的广口瓶中放入下列哪种材料不适合实验( )
A.樱桃果实 B.萌发的玉米种子
C.天竺葵叶 D.马铃薯块茎
8.【学科素养·生命观念】(2023山东泗水期中)如图是关于呼吸作用的概念图,有关呼吸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植物只有在不进行光合作用时才进行呼吸作用
B.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Y
C.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D.在保存种子的时候,要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
9.【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3山东乐陵期末)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出什么气体,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广口瓶中放入正在萌发的种子;把广口瓶放到温暖环境中24小时后,通过漏斗加入清水,排出瓶内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材料要使用萌发的种子,是因为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主要在细胞的 (填结构名称)中完成。
(2)“放置24小时”的过程中,是否必须放在黑暗或无光的环境中
(填“是”或“否”)。
(3)有同学说还需要再加一组装置: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瓶内放入煮熟的种子。你认为有必要吗 (填“有”或“没有”),请说出你的理由: 。
(4)通过漏斗加入清水后,澄清的石灰水变 ,说明
。
答案全解全析
1.B 枝条进行蒸腾作用,将针筒内的水分散失到空气中,致使针筒内的气压减小,所以U形管右侧的液面明显下降。
跨学科解读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气压的变化过程。
2.D 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水蒸气由此散失,氧气和二氧化碳也由此进出,所以,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会受到气孔开闭的影响。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所以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也受气孔开闭影响。
3.A 当时海尔蒙特的结论是柳树增加的质量主要来自雨水,而非土壤,A错误;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明,植物能够更新由于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B正确;萨克斯的实验中,同一叶片上有遮光的和不遮光的部分,控制的变量为光照,C正确;萨克斯的实验中,叶片脱色后用碘蒸气熏蒸,叶片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说明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而遮光部分没有产生淀粉,D正确。
4.D 为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应将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以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A正确。乙、丙两瓶中除了乙瓶中放的是清水,丙瓶中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之外,其他条件都一样,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因此乙、丙两瓶可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B正确。甲瓶不透光,丙瓶中缺少二氧化碳,叶片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会产生淀粉,滴加碘液后叶片不会变蓝;乙瓶中的叶片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会产生淀粉,滴加碘液后叶片会变蓝,C正确。水分是沿着导管在植物体内自下而上运输的,叶片丁经暗处理后割断叶脉,应是A区缺少水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滴加碘液后不变蓝;B区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滴加碘液后变蓝,D错误。
5.D 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量越多,说明光合作用强度越大。从图示可以看出,在ac段,叶片吸收的二氧化碳量逐渐增多,说明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增强,A正确。b点表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B正确。植物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一直进行呼吸作用,在光线较弱时,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少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因此出现题图中ab段的情况;当光照强度>n1时,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C正确。当光照达到一定强度时,植物体为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会关闭部分气孔,光合作用不再增强,并不是不进行光合作用了,D错误。
跨学科解读 做对此题,要认真分析曲线图。要明白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说明光合作用的强度越大。
6.(1)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2)2 A和B(或B和C) 叶绿体(或光)
(3)淀粉
(4)气孔
(5)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解析 (1)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因此,将银边天竺葵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可以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以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此实验存在两组对照组,一组是A与B,唯一的变量是有无叶绿体;另一组是B与C,唯一的变量是光。
(3)非绿色部分A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绿色部分B有叶绿体和光照,能进行光合作用;黑纸片遮盖的C部分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淀粉遇到碘液变蓝,因此滴加碘液后只有B处变蓝,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4)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因此天竺葵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从外界进入叶片的“窗口”是气孔。
(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7.C 绿叶在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干扰实验。因此当用广口瓶为容器探究植物呼吸现象时,不应选用天竺葵叶。
8.D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在白天黑夜都可以进行,A错误。呼吸作用是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因此图中X是二氧化碳,Y是氧气,X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错误。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C错误。在保存种子的时候,要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D正确。
9.(1)旺盛(或强) 线粒体
(2)否
(3)有 设置对照实验,便于观察实验结果
(4)浑浊 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
解析 (1)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2)植物在有光和无光的环境中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并且种子无叶绿体不会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实验,因此瓶子不用放在黑暗或无光的环境中。
(3)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只有设置了对照实验,才能确定实验结果是由实验变量(萌发的种子)引起的。
(4)广口瓶中是萌发的种子,实验开始时阀门是关闭的,萌发的种子会消耗瓶中的氧气,释放二氧化碳。通过漏斗加入清水后,打开阀门,瓶内的二氧化碳会进入试管,导致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