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五四制鲁科版生物六年级下册
专项素养综合全练(四)
探究实践
类型一 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1.【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3山东广饶期中)某同学为了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选取可萌发的6粒豌豆种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6组实验操作。一段时间后,有部分种子开始萌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对照组只有①号和④号种子
B.②号种子的胚芽可能最先突破种皮开始萌发
C.本实验探究了温度、水分两个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D.本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是每组只用了一粒豌豆种子
类型二 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
2.【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2辽宁鞍山中考)在探究“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下列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将该套装置放在向阳的地方实验现象更明显
B.15分钟后塑料袋内壁水珠最多的是丙
C.装置乙塑料袋内壁的水珠可能来自土壤中水分的蒸发
D.比较甲、丙两组,可推断出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3.【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2山东枣庄中考)将图中A、B两装置置于33 ℃的环境下光照5小时,测量的实验结果如下表。该探究实验能够证明( )
实验装置 清水量(mL)
初始量(mL) 最终量(mL) 差值(mL)
A 200 189 11
B 200 199.8 0.2
A.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大小密切相关
B.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强度和环境温度
C.绿色植物叶片的下表皮比上表皮的气孔多
D.通过气孔进出的气体有水蒸气和氧气
4.【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2江苏苏州中考)某同学尝试测定不同因素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他选取了三组大小相近、叶片数量相同的枝条,具体实验方法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置于等量清水中
保留全部叶片 去除全部叶片 保留全部叶片
液面上滴加一层相同量的植物油
30 ℃ 30 ℃ 10 ℃
A.甲组与乙组进行实验时的变量为叶片的有无
B.可将丙组的清水换成营养液
C.利用乙组和丙组实验可分析温度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D.是否滴加植物油对实验结果不会产生影响
类型三 探究植物的光合、呼吸作用
5.【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2山东广饶期末)如图①所示,某植物的叶片仅乙区域为绿色。某兴趣小组同学以此为实验材料,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结果如图②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应对该植物进行暗处理
B.②操作前需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
C.碘液染色后,只有乙处变蓝
D.实验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6.【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2山东芝罘一模)把D、E处打开,在A内装入二氧化碳,将装置放在有光照的环境下,若想A内的二氧化碳被消耗的速度减慢,在C内进行下列哪种处理效果较好( )
A.放入小型动物 B.放入小型植物
C.放入绿藻 D.不进行任何处理
7.【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3山东冠县二模)某校兴趣小组对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①用铁丝将塑料杯悬挂于胶塞上,将胶塞安装在玻璃瓶上,在玻璃瓶底注入50mL澄清的石灰水。
②再取四套这种装置,将长势相同,叶片大小相似、数量相等的绿萝放于塑料杯中。
③按照图中所示的方法对五组装置进行16小时的处理。
④观察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用“+”表示浑浊,“-”表示澄清,记录在下表中。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实验结果 - +++ + -
(1)选择长势相同,叶片大小相似、数量相等的绿萝的原因是
。
(2)对比第1组和第2组的实验结果,说明 。
(3)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推测第3组的实验结果为 (用“+”“-”表示,“+”叠用表示浑浊程度深)。
(4)下图中结构①为线粒体,②为叶绿体,第4组实验的气体变化情况为 (填“A”“B”或“C”),原因是
。
(5)综合1~5组的实验结果说明
。
答案全解全析
1.D 图中共有三组对照实验,①与②形成以水分为变量的对照实验,③与②形成以空气为变量的对照实验,⑤与②形成以温度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分别探究水分、空气、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A、C错误;②号种子的胚根可能最先突破种皮开始萌发,B错误;本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是每组只用了一粒豌豆种子,具有偶然性,D正确。
2.B 植物的蒸腾作用受光照的影响,因此将该套装置放在向阳的地方,实验现象更明显,A正确。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图中乙装置内叶片数量较多,且把花盆一起套住,花盆内的水分会蒸发,因此15分钟后塑料袋内壁水珠最多的是乙,B错误。装置乙的塑料袋将花盆一起套住,因此塑料袋内壁的水珠可能来自土壤中水分的蒸发,C正确。甲与丙可以形成一组以叶片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结果是甲塑料袋内壁水珠多,丙塑料袋内壁几乎没有水珠,由此可以推断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D正确。
3.A 图中A与B形成以叶片面积大小(叶片数量)为变量的对照实验,不是光照强度和环境温度,也不是叶的上表皮和下表皮,B、C错误。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大小密切相关,A正确。该探究实验无法证明通过气孔进出的气体有水蒸气和氧气,D错误。
4.A 实验中甲组与乙组除叶片的有无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可以形成一组以有无叶片为变量的对照实验,A正确。甲组和丙组可以形成一组以温度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探究温度是否会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若将丙组的清水换成营养液,温度与营养量都与甲、乙组不同,无法形成对照实验,B错误。乙组和丙组有两个变量:温度、叶片,变量不唯一,不能形成对照实验,C错误。液面上滴加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水分蒸发,不滴加植物油会影响实验结果,D错误。
5.D 实验前将该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利用呼吸作用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避免干扰实验,A正确。滴加碘液检验淀粉之前,应先用酒精隔水加热去除叶片中的叶绿素,让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实验现象,B正确。图①中,甲和乙形成以叶绿体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甲区域无叶绿体,乙区域有叶绿体),光不是此实验的变量。滴加碘液后乙处变蓝,说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C正确、D错误。
6.A 绿色植物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把D、E处打开,实际就是A、B、C里面的气体可以互相流动。在A内装入二氧化碳,如果想A内的二氧化碳被消耗的速度减慢,那么就需要在C内提供二氧化碳。如果在C内放入小型植物或绿藻,在有光照的环境下会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所以应放入动物,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从而减慢A内二氧化碳被消耗的速度。
7.(1)控制单一变量
(2)绿色植物在黑暗条件下能进行呼吸作用
(3)++
(4)B 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高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5)绿色植物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解析 (1)对照实验要求变量唯一,选择长势相同,叶片大小相似、数量相等的绿萝的原因是控制单一变量。
(2)第1组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第2组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2组的变量是绿色植物,比较第1组和第2组的实验结果,说明绿色植
物在黑暗条件下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3)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越强。第3组光照比第2组强,比第4组弱,所以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也应小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且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应比第2组浅,比第4组深,所以推测第3组的实验结果为++。
(4)①为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②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第4组实验中,有光照,但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高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气体变化情况为图B。
(5)综合1~5组的实验结果说明绿色植物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