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五四制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素养综合检测
(满分100分,限时45分钟)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时空观念】(2023山东济南期中)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每个人重整行装、铆足干劲、加油努力之年。历史是一种传承,70年前中国在经济方面( )
A.实施“一五”计划 B.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C.完成土地改革 D.完成三大改造
2.(2022浙江温州中考)据图可知,“一五”计划的主要目标是( )
“一五”计划基建投资比重
A.发展中国外交事业
B.完成土地改革
C.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D.推进改革开放
3.(2022山东东营中考改编)下列哪一语句反映的是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建设成就( )
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C.“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4.(2021广东中考)如下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制定过程中,毛泽东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参考以下文献。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
国家或地区 主要文献
苏联 1918年苏俄宪法、1936年苏联宪法
欧洲 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法国等国宪法
中国 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A.沿袭了中国近代宪法的精神
B.以东欧宪法为主要依据
C.主要借鉴西方国家法制思想
D.体现了开放的国际视野
5.【因果联系】(2022山东汶上期中)下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甲到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开展“大跃进”运动
6.【时空观念】(2023山东枣庄期中)回顾中共奋斗历程,请为下列图示的空白处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关键词( )
A.民主政治确立 B.总路线提出
C.社会主义确立 D.工业化完成
7.【新独家原创】勇于改革、大胆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作风。下列做法与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精神相一致的是( )
A.奋斗目标确立为实现共产主义 B.实行“一五”计划
C.实行赎买政策 D.发射人造地球卫星
8.【唯物史观】(2023山东潍坊期中)1953—195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8%,重要经济部门之间比例协调,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这说明当时( )
A.我国摘下了农业大国的帽子
B.生产关系变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一五”计划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D.社会主义公有制加速“一五”计划实施
9.【横向对比】(2022山东济南期末改编)图片同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下面这组图片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农业生产合作 手工业生产合作 公私合营
A.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D.民主法治的巨大成就
10.(2022山东滕州期中改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党的历史上,哪次会议也正确分析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使中国开始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11.(2023山东泰安月考)“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12.【时空观念】(2023山东泰安期中)下面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②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B.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C.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左”倾泛滥,国家内乱
13.(2019山东威海中考)《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见证了时代风云、书写了社会变迁,勾勒出国家民族发展的历史轨迹。依据所学知识判断,1967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标题应该为( )
A.《将革命进行到底》
B.《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C.《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D.《迈进光辉灿烂的新世纪》
14.(2023山东青岛市南期末)“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出现较大起伏,但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也取得了一些成就,能够印证该结论的是( )
A.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
B.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C.建设起来了大庆、胜利、大港油田
D.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5.【家国情怀】(2023天津中考)在油田大会战时,王进喜率领钻井队“人拉肩扛”“盆端桶提”;遇到险情时,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保家卫国 B.艰苦创业
C.助人为乐 D.科技创新
二、非选择题(共2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
16.(2023山东威海期中)(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穷二白】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急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神奇逆转】
材料二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毛泽东
【法律保障】
材料三 1954年,在某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从而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建设成就】
材料四 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高昂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虽面临艰难曲折,但仍取得巨大成就。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为此我国制定了发展经济的什么计划 (4分)
(2)材料二中“社会主义革命”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该事件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3)材料三中“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指哪一制度 这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4分)
(4)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请列举两位。(4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4分)
17.[答案含评分标准](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建设篇】
材料一
图1 鞍山大型轧钢厂 图2 沈阳第一机床厂
(1)我国在工业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图1和图2所示成就的取得是在哪一时期 这一时期的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6分)
【改革篇】
材料二 1950年,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主动向中央政府提出:请政府定人选,用中国、交通两银行改派股份代表的方式参加民生公司董事会……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民生公司获得了新生,很快转亏为盈。
(2)据材料二,分析国家采用了哪种方式帮助民生公司“获得了新生” 同时期国家还对哪些行业进行了类似影响的改造 (6分)
【人物篇】
材料三 雷锋生平大事记(部分)
1940年,雷锋出生于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56年,从荷叶坝完全小学毕业。 1958年,响应望城县团委号召,雷锋捐款20元,成为全县青少年中捐款最多的一个。 1960年1月,他应征入伍。 1960年8月,他参加抢险救灾,带病连续奋战7天7夜,因表现突出被团党委记二等功一次。 1960年8月,当他得知辽阳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后,他把平时节省下来的100元钱捐给了辽阳灾区。 1960年11月8日,入党当天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是入火海,进刀山,我甘心情愿,头断骨粉,身红心赤,永远不变。” 1962年8月15日,雷锋在辽宁省抚顺市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年仅22岁。
(3)【思维开放·小论文】根据上述材料,拟定一个题目,写一篇论文,谈谈你对雷锋的感想和认识。(要求:题目恰当,观点明确,史实运用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8分)
答案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
1.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0年前”是1953年。1953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
2.C 根据材料可知,“一五”计划基建投资主要在重工业领域,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表明“一五”计划的目标是改变工业落后面貌,C项正确。
3.B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反映的是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
4.D 据材料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具有世界眼光与国际视野。
5.B 根据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到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C 根据题干“1956”并结合所学可知,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7.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实行赎买政策,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实现了和平过渡。
8.B 据材料信息“1953—1956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我国进行了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变革了生产关系,“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8%”说明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所以材料说明当时生产关系变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项正确。
9.B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题干这组图片反映的时代主题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0.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中共八大以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11.B 题干中对花生的描述很明显是“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的表现,故选B。
12.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②所处时间段为1956年至1966年,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一时期我们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失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3.B 根据“1967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发生于1966—1976年,1967年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故选B。
14.D “文化大革命”时期是指1966—1976年。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D项能够印证题干这一结论,D项正确。
15.B 根据题干中的“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等可知,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艰苦创业,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6.(1)状况: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
(2)事件:三大改造。变化: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3)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4)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任意两个)
(5)启示: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状况是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为此我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2)根据材料二“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可知,“社会主义革命”是指三大改造;三大改造使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例如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
(5)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等。
17.(1)时期:“一五”计划时期。意义: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方式:公私合营。行业:农业、手工业。
(3)示例:
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雷锋是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他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螺丝钉,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1960年8月,他参加抢险救灾,带病连续奋战7天7夜,因表现突出被团党委记二等功一次;1960年8月,当他得知辽阳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后,他把平时节省下来的100元钱捐给了辽阳灾区;1962年8月15日,雷锋在辽宁省抚顺市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年仅22岁。总之,雷锋立足本职,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他始终忠于党和人民,舍己为公、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评分标准】
等级 材料运用与论述
一等 6~8分 ①题目恰当,观点明确;②史实运用正确;③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二等 3~5分 ①题目恰当,观点较为明确;②史实运用基本正确;③条理较为清晰,语句较为通顺,表述较为完整
三等 0~2分 ①题目不恰当,观点不明确;②史实运用不正确;③条理不清晰,语句不通顺,表述不完整
解析 (1)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图2中的成就都是在“一五”计划时期取得的。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根据材料二“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民生公司获得了新生,很快转亏为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党对民族资本家采取团结和改造的政策,取得较好的效果。故国家采用了公私合营的方式帮助民生公司“获得了新生”,同时期国家还对农业、手工业进行改造。
(3)本题可以根据材料中所提供的雷锋同志的具体事迹出发去拟定题目,如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然后结合所给材料,围绕题目观点进行论述。本题答案不唯一,题目恰当,论述合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