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五四制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素养综合检测
(满分100分,限时45分钟)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2山东栖霞期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夕,毛泽东致信李济深等民主人士,提出“召集人民代表大会,加强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的相互合作,讨论新政府的成立,拟订新政府的施政纲领”。毛泽东此时致信的主要背景是(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C.解放战争基本胜利 D.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2.(2023山东枣庄二模改编)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相关的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C.中共七大的召开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3.【周年热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2022山东淄博二模改编)只有争取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才能改变近代中国所面临的恶性循环的命运。根据该观点,中国改变“恶性循环的命运”的标志是( )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新中国的成立
C.洋务运动的兴起 D.抗日战争的胜利
4.(2023山东泰安期中)如图是坐落于布达拉宫广场的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对西藏和平解放作出卓越贡献的是( )
A.麦克阿瑟 B.阿沛·阿旺晋美
C.邱少云 D.彭德怀
5.(2022山东章丘期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党和人民政府面临着重重困难。其中,最严峻的考验是( )
A.能否巩固新生政权 B.能否稳定物价
C.能否解放西藏 D.能否打败美国
6.【国防教育·保家卫国】亨利·基辛格在《大外交》一书中写道:“毛泽东有理由认为,如果他不在朝鲜阻挡美国,他或许将会在中国领土上和美国交战;最起码,他没有得到理由去做出相反的结论。”由此可见,中国出兵朝鲜( )
A.是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彰显了中国的军事实力 D.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
7.(2021山东烟台中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打着“联合国军”旗号,前来干预东亚事务,前锋直抵鸭绿江畔,企图扼杀中国革命。为粉碎美国的阴谋,中国( )
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D.组建了第二炮兵部队
8.【史料实证】(2023四川南充中考改编)七年级某班同学准备了解黄继光的英雄事迹,他们主要参考的资料是( )
A.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B.抗美援朝文献
C.《甲午风云》影片 D.抗日战争回忆录
9.【家国情怀】(2022山东临沂中考改编)秦基伟将军在回忆录中写道:“上甘岭战役不仅从军事上打垮了敌人的攻势,也打出了我军的指挥艺术、战斗作风和团结精神,打出了国威军威。以后有人说过,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是从上甘岭开始的。”由此可知( )
A.上甘岭位于朝鲜半岛中部
B.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全歼了侵朝美军
C.在上甘岭战役中我军主要处于进攻地位
D.上甘岭战役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的奇迹
10.(2022山东肥城期中改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
11.【历史解释】(2023山东张店期末)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这段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的(H7201002)( )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
12.(2023内蒙古赤峰中考)土地改革后,“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 000多亩(亩为非法定计量单位,1亩=666.67平方米)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表明土地改革( )
A.巩固了人民政权
B.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C.建立土地公有制
D.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13.1950年冬起,新解放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统一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这体现了中共中央( )
A.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B.工作重心转向农村
C.积极进行“三大改造” D.注重做好民生保障
14.(2023广东越秀期末改编)辛亥革命从政治上废除了中国2 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而从经济上废除了中国2 000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
A.开国大典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三大改造
15.【横向对比】(2023山东高青期末改编)以下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 )
时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事件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推进了祖国的统一大业
D.打开了全新的外交局面
二、非选择题(共2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
16.(2023山东张店期中改编)(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一年代尺中的①②的内容补充完整。(6分)
(2)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8分)
(3)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这句话 (6分)
17.(2022山东肥城期中)(20分)新中国的成立,承载着中国人的期待。让我们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资料一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毛泽东
资料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资料三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资料四 某协议的主要内容是: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中来;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
(1)资料一中的文字是毛泽东何时为哪一建筑物起草的碑文 该建筑物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建立的 (6分)
(2)资料二是哪一支军队的战歌 这支军队于何时出国作战 (6分)
(3)资料三出自哪一部法律 (4分)
(4)资料四中的“协议”签订于哪一年 这一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什么 (4分)
答案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
1.C 据题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夕”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次会议召开于1949年9月。因此,毛泽东当时致信的主要背景是解放战争基本胜利,C正确。
2.D 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D项正确。
3.B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摆脱了近代被列强侵略的“恶性循环的命运”,B项正确。
4.B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5.A 新中国成立之初,新解放区的剿匪斗争还没完成,帝国主义的威胁还没从根本上消除,国家政权不稳,因而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面临最严峻的考验是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能否得以巩固。
6.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出兵朝鲜是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
7.B 为粉碎美国的阴谋,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
8.B 根据所学可知,黄继光是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
9.D 根据材料中的“从军事上打垮了敌人的攻势,也打出了我军的指挥艺术、战斗作风和团结精神,打出了国威军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的奇迹,D项正确。
10.D 根据题干图片,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朝鲜战争的作战双方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的场景。1953年,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11.A 材料说明土地改革前,大部分土地掌握在地主和富农手中,大部分农民处于无地少地状态,为改变这种状态,中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因此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的背景。
12.D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后,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13.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后,贫苦农民分到了土地、牲畜、农具、粮食等,这体现了中共中央注重做好民生保障,故D正确。
14.B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15.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题干中所呈现的三个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二、非选择题
16.(1)①: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②:土地改革。
(2)事件:抗美援朝战争。积极影响: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理解: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解析 (1)“1949年10月1日”对应的历史事件是开国大典(新中国的成立)。“1950—1952年”对应的历史事件是土地改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其影响即可。
(3)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意义,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17.(1)1949年;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2)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1951年。标志: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解析 (1)据资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资料一中的文字是1949年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的碑文。在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纪念和缅怀革命先烈。
(2)据资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资料二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歌。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
(3)据资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据资料四中的关键信息“西藏人民团结起来”“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结合所学可知,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