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古人谈读书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孔子认为“ , , ”,即要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他还认为求学要有进取心,不能懈怠:“ , 。”
2.“吾尝 , ,以思,无益,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二、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 解释下列加点词。
(1)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 (2)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
(3)却只漫浪诵读( ) (4)心到最急( )
2.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B. 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3. 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设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
B. 反问句,说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位。点明心到的重要性。
4. 作者认为“心到最急”的原因是什么 从文中找出理由,用“﹏”画出来。
5. 这段文字是宋代理学家 关于“读书学习”的观点,我还知道他写的其他有关“读书学习”的名言警句:
三、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甲]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②,迨③能倍④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 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有删改)
[乙] 董遇“三余”读书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⑤而好学。 兴平⑥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 采稆⑦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 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② 下帷绝编:指董仲舒和孔子对于学习态度的两个典故,指专心刻苦读书。 ③迨 :到,等到。 ④ 倍 :同“背”。 ⑤ 讷(nè):说话谨慎,寡言。 ⑥ 兴平:汉献帝年号。 ⑦稆 (lǚ):野生的禾。
1. 这两篇短文告诉我们,司马光和董遇都 。 甲文中,司马光认为:“ 。”乙文围绕读书讲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和 。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温公尝言( ) (2)或在马上( )
(3)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 (4)人有从学者(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马光小时候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提问的能力不如别人,便在别人玩耍休息的时候专心刻苦地读书,直到能背诵出来为止。
B. 有人请董遇讲学,他不肯教,因为他自己要读书,没有时间教他们。
C. 司马温公认为读书不能不背诵,这是他的读书经验之谈。
D.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董遇就是利用“三余”时间读书。
5. 了解了司马光和董遇的读书方法,你有什么感受
综合能力·拓展练
四、观察下列漫画,分别写出三句读书名言。
25 古人谈读书
一、1.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 2. 终日不食 终夜不寝 不如学也
二、1. (1) 我 (2)说 (3)随意 (4)要紧,重要 2. A 3. B 4.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5. 朱熹 示例: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三、1. 酷爱读书(学习) 书不可不成诵 多读书抓紧空余时间读书 2. (1)曾经 (2)有时(3)董遇 (4)跟从
(1)吟诵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非常大。(2)书读得遍数多了,书中的意思自然就能领会。
(3) 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于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4. B
5. 示例:我觉得应该向古人学习,像他们一样,多读书,多积累,多背诵。 不要总以各种借口,拒绝读书。
[甲参考译文] 司马光小时候,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提问的能力不如别人。 大家在一起讲解研讨(学问)时,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直到能够背诵出来为止。 (因为)读书时下的功夫多,收获大,(所以)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一生不忘记。
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达到读熟能背诵(的程度)。 有时骑在马上,有时半夜睡不着觉,吟诵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非常大。”[乙参考译文] 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寡言,喜欢学习。 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奔段煨将军。 (董遇和他哥哥)采野生禾背回来卖钱(维持生活),(每次去采野生禾,)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
董遇善于研究《老子》,替它作了注释。 (他)也善于研究《左氏传》,还(根据研究心得,)写成了《朱墨别异》。有人想跟从董遇读书学习(做董遇的学生),董遇不愿意教,却对人家说:“一定要先读百遍书。”也就是说:“书读得遍数多了,书中的意思自然就能领会。”想跟从董遇学习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的意思。 董遇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于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四、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英国]莎士比亚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明]董其昌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