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桂花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桂花雨》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0 18:2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桂花雨》五年级上册教案
学习目标:
1. 认识生字词:学生需要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够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2.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需要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到作者对家乡桂花的深深怀念和对童年生活的珍视。
3. 感悟情感:学生需要能够感悟到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怀念和对童年生活的珍视,并能够引发自己对家乡和童年生活的思考。
重难点:
1. 课文的情感理解:学生需要理解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怀念和对童年生活的珍视,并能够感悟到作者的情感。
2. 语言的品味和运用:学生需要能够品味课文中的优美语言,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诗歌导入:教师可以引用有关桂花的诗句,如“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迹只香留”,通过诗歌的美感,引起学生对桂花的关注和兴趣。
2. 图片展示:教师可以展示桂花雨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桂花的美丽和香气,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激发学生对《桂花雨》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更愿意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同时,这些导入方式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中的情感和意境。
二、生字学习,我会读:
箩 (luó):箩筐 (luókuāng) - 箩筐是用来装东西的容器。
例句:奶奶把蔬菜放在箩筐里,准备去市场上卖。
杭 (háng):杭州 (hángzhōu) - 杭州是中国浙江省的省会城市。
例句:我和家人计划暑假去杭州旅游,欣赏那里的美丽风景。
三、生字学习,我会写:
1. 懂 (dǒng):这个字是由“心”和“董”两个部分组成。先写“心”字,然后在它的右边写“董”字。
2. 兰 (lán):这个字是由“艹”和“栏”两个部分组成。先写“艹”字,然后在它的右边写“栏”字。
3. 箩 (luó):这个字是由“竹”和“罗”两个部分组成。先写“竹”字,然后在它的右边写“罗”字。
4. 婆 (pó):这个字是由“女”和“波”两个部分组成。先写“女”字,然后在它的右边写“波”字。
5. 糕 (gāo):这个字是由“米”和“羔”两个部分组成。先写“米”字,然后在它的右边写“羔”字。
6. 饼 (bǐng):这个字是由“饣”和“并”两个部分组成。先写“饣”字,然后在它的右边写“并”字。
7. 浸 (jìn):这个字是由“氵”和“尽”两个部分组成。先写“氵”字,然后在它的右边写“尽”字。
8. 缠 (chán):这个字是由“纟”和“廛”两个部分组成。先写“纟”字,然后在它的右边写“廛”字。
9. 茶 (chá):这个字是由“艹”和“荼”两个部分组成。先写“艹”字,然后在它的右边写“荼”字。
10.捡 (jiǎn):这个字是由“扌”和“佥”两个部分组成。先写“扌”字,然后在它的右边写“佥”字。
四、作者简介
《桂花雨》是琦君的作品。琦君(1917-2006),原名钱琪,字君玉,浙江杭州人。她是一位著名的台湾作家,也是散文家、诗人和儿童文学作家。
琦君的散文作品以描写细腻、感情丰富而闻名。她的作品常常表达对故乡和家庭的深深怀念,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她的散文集《桂花雨》中的同名文章,就是她对童年时代家乡桂花的美好回忆和怀念的表达。
五、深入课文,详细讲解
【第1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描述的是中秋节前后,故乡的桂花正处于盛开期。在这里,作者通过提到桂花盛开的时间,让我们了解到桂花是一种与中秋节有关联的花卉。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这个时候,正值秋季,气温适中,昼夜温差适中,非常有利于桂花的生长和开花。
桂花,又称木樨,是一种常见的园林植物,其花香浓郁,具有独特的香气。在中秋节前后,桂花的开放,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也成为了人们赏月、赏花的好时机。
因此,这句话描绘的中秋节前后桂花盛开的季节,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于中秋节的庆祝。
【第2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作者小时候对不同花卉的喜好,以及对桂花的特殊偏爱。作者小时候对各种花并不懂得欣赏,父亲曾经试图教他识别不同的花卉,如梅花和木兰花,但作者只是记住了它们的名字,并没有产生喜爱之情。
然而,作者却特别喜欢桂花。虽然桂花树的样子看起来比较笨拙,没有梅树那样的姿态,但桂花的香气却非常迷人。即使在不开花的时候,桂花树满树的叶子也显得生机勃勃。而在开花时,虽然小花不易察觉,但它们所散发出的香气却让人无法抗拒。
这段文字通过对作者小时候对花卉喜好偏爱的描述,展示了桂花独特的魅力。桂花的香气成为了作者童年记忆中难以忘怀的美好,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热爱。同时,这段文字也表现了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对美好事物的认识和喜好会随着时间和经验不断发生变化。
【第3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绘了作者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的情景。在这个时候,桂花盛开,但母亲却开始担心台风的到来。台风可能会对桂花造成破坏,影响收成。
母亲非常关心桂花的收成,因为桂花对于她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花,更是她关爱亲朋好友的载体。她计划将收成的桂花送给胡家老爷爷和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善于制作糕饼,桂花的芬芳可以为他们增添美味。
这段文字通过对母亲担心台风、关心桂花收成的描写,展现了母亲对家庭的关爱和对亲朋好友的关心。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学会了珍惜自然馈赠,关心农作物和家园。这里以桂花为线索,传递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人们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担忧和期盼。
【第4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桂花盛开时的香气以及采摘桂花的方法。桂花盛开时,其香气非常浓郁,不仅香飘十里,而且让前后十几家邻居都沉浸在桂花香里。这种香气让人陶醉,也成为了秋天特有的气息。
在桂花成熟时,需要进行“摇”的动作来采摘桂花。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这种采摘方法可以保证桂花的品质。如果让桂花自然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那么桂花的香味就会大打折扣。
这段文字通过对桂花盛开时的香气以及采摘方法的描述,展现了桂花独特的魅力。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在生活中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于植物生长习性的认识。通过正确的采摘方法,人们可以更好地享受桂花的香气,这也反映了人们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学会了珍惜自然馈赠,合理利用资源。
【第5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作者小时候摇桂花的经历,以及对桂花的喜爱。作者把摇花看作是一件大事,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然而,母亲告诉他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这反映了母亲对植物生长习性的了解,以及对孩子急切心情的包容。
当台风来临时,母亲会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以防台风对桂花造成破坏。这时,作者非常开心,会帮忙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下来的桂花像雨点一样落在他们身上,这时,作者感叹这像是一场香气四溢的雨。
这段文字通过对作者小时候摇桂花经历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应对措施。这段文字充满了童趣,生动地描绘了作者与家人一起摇桂花的快乐场景,让人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6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桂花摇落后如何进行处理和利用。摇落后的桂花需要挑去小枝小叶,然后晒上几天太阳,最后收在铁盒子里保存。这样处理后的桂花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使其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增加茶的口感。过年时,还可以用桂花来制作糕饼,让糕饼也充满桂花的香甜。
桂花的香气可以持续很长时间,所以整个村子在全年都仿佛沉浸在桂花的香气中。这不仅让村子更加美丽,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愉快。
这段文字通过对桂花摇落后的处理和利用方法的描述,展现了桂花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对于自然资源的珍惜和合理利用。
【第7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作者在中学时期全家搬到杭州,并在那里欣赏到了大量的桂花。作者经常去一处小山赏桂花,那里的桂花树盛开时,香气可以飘到十里远。秋天,作者赏桂花后回家,总会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然而,母亲却认为,即使那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段文字展现了作者对杭州桂花的欣赏,同时也体现了母亲对家乡桂花的眷恋。这种情感反映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也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特别情感。家乡的桂花,不仅仅是一种花,更是母亲对家乡的怀念和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第8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是作者在回忆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作者在中学时期全家到了杭州,虽然杭州的桂花非常香,但母亲却认为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让作者又想起了小时候在故乡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摇花乐"是指作者小时候帮大人摇桂花,摇下来的桂花像雨点一样落下来,满头满身都是桂花,作者感到非常快乐。"桂花雨"则是形容桂花像雨点一样落下来的场景,给人一种美好的视觉和嗅觉享受。
这段文字通过对作者回忆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深怀念。摇花乐和桂花雨,这些美好的回忆让作者对家乡充满了深深的眷恋。这也是人们常有的情感,无论走到哪里,总会想起自己的家乡,想起那些美好的童年时光。
六、总结:
《桂花雨》是琦君的一篇散文,通过回忆童年时在故乡的生活,表达了对家乡桂花的深深怀念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课文以作者对桂花的记忆为线索,描绘了桂花开放的景象和桂花雨的美丽。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桂花的形态、色泽和香气,使读者仿佛能够看到桂花雨的美丽景象,闻到桂花的清香。
同时,课文也描绘了作者童年时代的生活情景,如与兄弟姐妹一起摇桂花、捡桂花,以及母亲用桂花制作的糕点等。这些温馨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家人的深深怀念。
通过学习《桂花雨》,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怀念和对童年生活的珍视。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品味课文中的优美语言,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