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7《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7《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0 19:16:1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教学设计)《大雁归来》
教材分析
说明性文章的教学,学生往往聚焦于其中的知识内容,注重对文章结构、条理和线索的分析,指向对“说明”这一文本特点的把握,这是必要的。但过度拘泥文体,仅仅以把握说明性内容为目的的组织教学,容易使得学生对其他方面内容关注不足,如情感价值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多方面、多角度解读文本知识,引导学生在把握说明性内容的同时,在情感上受到触动,在思想上得到提升,改变学生的思维,从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说明文的知识,在语言赏析方面也有一些积累,对于文中的拟人句和比喻句的赏析还是可以的,但对于赏析的步骤还要加强练习。
目标导航
1. 通读全文,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
2. 精读段落,欣赏文章的抒情笔法;
3. 品读“我们”,感受作者的浪漫情怀。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很多诗句都借助“大雁”这个意象来表达去国怀乡、离家思亲的感情,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但是,在美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的笔下,大雁却别有情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雁归来》。
二、初读课文,认识大雁
1.速读课文,勾画有关“大雁”关键知识的语句,概述“大雁”的习性。
(1)大雁归来的时间:三月。
(2)大雁飞行的特点:路线是 笔直的,距离200英里。
(3)大雁的栖息地:池塘、沼泽等。
(4)大雁喜欢的食物:玉米粒。
(5)大雁组队的特点:常以六只或六的倍数列队飞。
(6)孤雁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
(7)孤雁一般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
2.结合课文旁批4,认真阅读课文7、8段关于“孤雁”的观察研究,同桌合作,分别找出作者观测到的现象、推测分析得出的结论。
旁批4:观察、推测与分析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明确:
现象: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
推测:孤雁是伤心的单身汉。
结论: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
3.小结
“科学观察笔记”的特点一:细致认真的观察,准确真实的知识,准确严谨的数据。
三、精读段落,聆听雁语
1.有感情地朗读第9段,结合旁批5思考:作者是如何将雁声写得如此细致入微、情趣盎然的。
旁批5:这段写雁声细致入微,情趣盎然。
明确:
(1)“有很长一段时间”“突然间”“随后”“渐渐”写出了雁群由静到动,再由动到静,声音富有层次感。
(2)“刺耳的”“急促的混乱的”“激烈的”“模糊的稀疏的”这些修饰词,细腻地描摹雁群的声音,使声音富有层次感。
(3)拟人化的手法,用沙锥鸟、猫头鹰、半蹼鹬的微小的声音与大雁的声音对比,突出雁群的热闹。
2.在4、6、7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大声朗读,同桌讨论:作者是如何精妙地描写大雁之声的呢?
明确:
(1)“低语”一词,把大雁拟人化,写出了大雁的悠闲和热情。
(2)第六段“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作者观察仔细,想象丰富,具有生活气息,写出了雁群归来后的快乐。极具趣味性和画面感。
......
3.小结
“科学观察笔记”的特点二:合理想象,描写细腻,多种手法。
四、品读“我们”,感受情怀
1.文中不但多处运用拟人的修辞,而且每次呼唤大雁时,前面都有一个修饰语,是哪个词?
“我们”
2.“我们”究竟指的是谁?结合文章内容和助读资料分析“我们”指代内容,并说说从“我们”这个称呼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怀?
人不仅要处理好跟人的关系,跟社会的关系,还要用道德的观念,对待山、水、草和一切生物,这就是大地理论学。
人和山川、河流、森林、草地等万物和谐共处的时候,我们的大地才是完整的,这样的完整大地才是产生梦想的大地。 ——利奥波德
土地应被看成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个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只是共同体中的一个普通成员和公民。
——《土地伦理》
当我们把土地看成一个我们隶属于它的共同体时,我们可能就会带着热爱与尊敬来使用它。
——利奥波德
明确:
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博大人文情怀,以及万物皆平等的观念。
对于人类,对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厚重反思。
3.小结
“科学观察笔记”的特点三:文章思想有深度。
小结:这篇富有文学色彩的科学观察笔记,不仅对雁群的习性进行了细致的说明,还用充满文学性的抒情笔法,抒发了作者的浪漫情怀。同时也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刻反思。希望学完本文后,同学们能由衷的热爱大自然,尊重身边的各种生命。
五、拓展练笔
仔细观察蝉脱壳视频,模仿本文写作手法,写一段关于蝉脱壳的科学观察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