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20 18:1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张謇等人创办企业的经历;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过程并理解其原因,提升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风俗习惯的变化。
2、阅读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以大生纱厂的兴衰来探究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过程,并联系相关政治背景,归纳其原因;利用图片和影视资料,了解社会风俗习惯的变化。
3、认识到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树立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态度。
变之一:
经济变化
变之二:
社会生活变化
19世纪
六七十年代
甲午中日战争后
辛亥革命后
一战期间
一战后
产生
发展
热潮
“短暂的春天”
再度受挫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
产生发展
黄金
时代
受挫萎缩
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1949年)在中国设立的、由民族资本创办的、使用机器和机械动力生产的制造工业。近代民族工业从洋务运动开始,包括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和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企业。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概念阐释
近代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1949)由中国人创办的用机器生产的工业。
洋务企业
官办、带有封建性
私人开办、资本主义性质
民资企业
福新面粉公司
张謇
大生纱厂
官僚资本主义:国民党官僚资本同国家政权结合紧密,使国家政权为自己服务。
蒋介石
宋子文
孔祥熙
陈立夫陈果夫
正是在洋务派主持下,中国拥有了第一批机器生产的兵工厂、造船厂、纺织厂、钢铁……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企业里,一些地主、官僚、商人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
——《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哪一近代化探索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产生
②原因:洋务运动的刺激
②原因: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③表现:状元实业家张謇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大生纱厂
大生纱厂大门
大生纱厂车间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
①时间: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
知识拓展
状元实业家——张謇[jiǎn]
人物扫描:张謇,江苏南通人,1853年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五岁入塾,十六岁中秀才。1885年张謇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人。1894年4月,张謇再次赴京参加会试,考取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同年七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战败,边疆紧急,张曾上疏痛劾李鸿章奉行妥协政策。张謇目睹国事日非,京官疆吏不足为谋,虽科举成名,却不愿以此求官,而另走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建立大生集团,主营纺织和面粉。他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主要贡献:提出“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1895年,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开始筹办。1898年,张謇通过刘坤一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2040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作为官股,“按年取息,不问盈亏”。1899年开车生产。经营顺利,利润优厚。
张謇在创办实业的同时,还非常注重教育。
张謇于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
中国最早的博物馆
张謇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
被公认为是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时间辛亥革命后
②原因 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
3.热潮: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荣宗敬
荣德生
荣氏兄弟创办的新面粉公司
1860
1912
1895
1919
1927
1936
1945
1949
产生
发展
短暂的春天
再度受挫
夹缝中顽强生存
短暂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是曲折、艰难
甲午中日战争
洋务运动
一战
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4.“短暂的春天”
①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
②产业: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轻工业)
③原因
外因: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内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海外华侨也回国创业
④表 现: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归国创业;发展最快的行业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国民党官僚资本主义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还遭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②或被吞并,或被毁坏,生存环境恶劣。
5、再度受挫(萧条)(20世纪二三十年代)
②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内忧外患
①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荣氏兄弟
卢作孚
(1)原因:
(2)表现;
一战期间,福新面粉厂获得厚利,企业不断扩充。到1922年,荣氏家庭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1/3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蒋氏家族—最会争权、专政、护权、传权的政教家族;
宋氏家族—最会钱权结合、横跨政经界的显赫家族;
孔氏家族—最会玩钱、最会抓钱、最奢侈的豪门家族;
陈氏家族—最会玩人、最会拉帮结党的衰败家族。
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姐妹孔家财。
妻:宋霭龄
妻:宋美龄
宋家长子:宋霭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宋子安
《黄河大合唱》
6.民族工业的整体特点
时间 地点 企业 概况
1896-1912 上海、无锡 广生钱庄 茂新面粉厂 振新纱厂 甲午战后,与人合资,家族起步;
1912-1932 上海、无锡 济南、武汉等 茂新面粉厂 福新面粉厂 申新纱厂 民国成立,迅速发展,时人称之为“面粉大王”, “棉纱大王”;
1932-1936 上海、无锡等 福新、茂新、申新 经济危机,连年亏损,资不抵债,家族走向分裂和衰退;
1937-1945 上海、重庆、宝鸡等 福新、茂新、申新 抗日战争,空前浩劫,部分内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
1945-1949 上海、无锡 茂新、申新 国共内战,遭遇国民党绑架勒索,
停产歇业;力阻迁厂。
合作探究:结合荣氏企业发展概况简表,归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tips:注意企业的地理位置、企业类型)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起步的时间 国家 时间
英国 1760年左右
美国、法国 1800年左右
德国 1830年左右
中国 1860-70年代
纺织业
面粉业
起步晚
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资金少、规模小、设备差
总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民族独立是实现国家富强的重要前提;
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保证。
7.根本原因
8.启示
材料一:
1922年,西方列强卷土重来。申新各厂两年中就亏损百余万元,福新厂也从盈余转为亏损。1937年日本法西斯大举进犯中国,各地荣氏工厂横遭浩劫,有的化为一片焦土。——《荣氏家族百年创业传奇》
材料二:
1937年冬,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荣氏企业,有的被日军炸毁,有的被日军占据。
  抗战胜利后,荣德生两次遭绑架,被勒索款项达百万美元。其中一次绑架中的绑匪,居然拥有国民党第三方面军司令部的“逮捕证”和淞沪警备司令部的汽车。——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据材料和漫画信息,归纳阻碍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民国时期的上海街景
马车
轿子
黄包车
自行车
1.交 通 工 具
①传入时间:19世纪70年代以后
②、应用: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电报、电话等新式交通、通信工具相继传入中国。近代铁路公路的修筑,水上空中航线的开辟,新式马路的修建,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新式交通方式与工具
民生公司第一艘轮船
唐胥铁路通车(李鸿章)
慈禧太后的敞篷奔驰车
婉容皇后骑自行车
晚清大街上的黄包车
民国时期的飞机及空姐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
电车
汽车
1909年9月21日,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员冯如,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首次飞行取得成功。
意义: 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19世纪70年代以后
火车
早期电报机
史料实证
人字形铁路
交通
火 车
詹天佑,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 ,主修铁路工程。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京张铁路 1909年建成。这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主持设计、自己施工修建的第一条干线铁路。京张铁路工程最为人所熟知的是青龙桥车站的人字形铁路。
交通中国人自己开办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于1881年建成通车。洋务运动后期,中国出现修建铁路的热潮,到1949年全国铁路总长度已达到2.4万千米。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马褂
长袍
旗服
服饰
变革后
西装
中山装
旗袍
变革前
2.风 俗 习 惯
(1)改变原因: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一系列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
(2)表现:
①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②劝禁女子缠足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三寸金莲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③废除跪拜礼,取消旧官场称谓,体现自由平等。
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
改礼节、易服饰、变习俗
中山装
西装
旗袍
清朝官服
长袍马褂
清代旗袍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3.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崇洋逐新”的趋向
同时,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西餐
西式点心
洋烟
西式结婚
集体婚礼
伟大革命者孙中山先生葬礼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①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
d.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
a.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b.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c.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
多元发展的特征。
4、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①西方思想的传入;
②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③近代化的推动;
④西方先进交通工具的传入。
近代中国生活方式改变的原因:
课堂小结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
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再度受挫: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
交通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社会习俗
①剪辫、易服、劝禁缠足、废跪拜、改称呼等
②饮食、服饰、婚丧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崇洋逐新的趋势
课堂巩固
1.清末民初,状元实业家张謇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造福一方,影响全国。这反映了张謇( )
A.变法图强的理念 B.“实业救国”的思想
C.民主共和的观念 D.“扶清灭洋”的主张
2.20世纪20年代初期一次民意测验表明,爱吃中餐者占77%,爱吃西餐、中式西餐、兼食中餐者占23%。中西餐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民国饮食业的新格局。材料反映了民国时期( )
A.民主共和的进程 B.新式教育的出现
C.文学艺术的发展 D.社会生活的变化
B
D
课堂巩固
3.下列哪项不是交通通讯变化带来的影响( )
A.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B.便于百姓之间的沟通
C.利于信息的传达
D.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4.下列有关社会习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B.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呼,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C.在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
D.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已经消失了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