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较晚,东部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居民冷藏冷冻类食品消费多,
冷链运输需求大,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居民冷藏冷冻类食品消费少,冷链运输需求小,导致我国冷链设
施和企业呈现“东多西少”的格局。
2.B分析可知,冷链物流是一种在生产、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保持低温环境的特殊物流方式,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
展,可以诚少农产品产后损失,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可以满足城乡居民个性化、品
质化、差异化的消费需求,推动消费升级。
3.A冷链物流仓储,运输等环节能耗较高,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面临规模扩张和碳排放控制的突出矛盾,迫切
需要优化用能结构,加强绿色节能设施设备、技术工艺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减排降耗和低碳转型步伐,推进冷链物
流运输结构调整,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4,A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可知,黄石市矿产资源丰富,拥有3000多年的矿冶文化,矿治工业体系完善,开采业及其加工工
业发达,工业发展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使得其20世纪90年代前经济总量位居湖北省第二。
5.B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黄石市是以开采业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工业结构单一,随着开采业的发展,矿产资源
濒临枯竭,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停滞不前,经济总量降至湖北省中下游水平。
6.C分析可知,工业结构单一,资源濒临枯竭,环境污染严重,是导致黄石市经济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因此,该市应调整
并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治理环境污染,营造绿色空间,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7.D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随着人口红利消退,生产成本提升,我国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利润被进一步压
缩,而同时一些东南亚国家凭借劳动力廉价、土地成本低等优势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获得了一定的竞争力,吸引部分
在华企业逐步将产能向这些地区转移。
8.D相较我国,当前东南亚国家在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和政策制度方面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在技术水平,基础设施、
市场规模及营商环境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且短期内无法有效提升这些短板
9,C分析可知,东南亚国家是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大量企业迁人会为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传授
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当地工业水平,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0.B读图可知,与济南相比,宁波发展能级高,辐射区域小,说明该市创新领航能力和经济集聚能力高,区域福射能力和
区域协调能力弱。
11.A图中显示,西宁,银川、呼和浩特3个中心城市为双低匹配型城市,3个城市均为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城市发展能
级较低,与周边地区的要素往来较少,辐射带动基本为市域范围,对紧邻的周边城市咯有辐射带动,未来应持续加强要
素支持和政策引导,打破行政壁垒,促进资金、劳动力、技术等要素跨区域流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增强辐射带动
能力。
12.B分析可知,历史上岷江上游曾有“岷江左岸大路”“茶马古道”等著名的对外交通要道,是军事征伐与商品贸易的主
要通道,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相对发达,形成众多聚落。随着时代的发展,公路、铁路兴起,受地理地貌(区内深谷纵横)
【高三12月质量检测·地理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新教材一L高 三 地 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 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滚动前面内容、区域发展、世界地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冷链物流是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 食品质量的一种特殊物流方式。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冷链设施和企业呈现“东多 西少”的格局。《“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指出,加强顶层设计和工作指导,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
展。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我国冷链设施和企业呈现“东多西少”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自然资源 B.自然灾害
C.经济状况 D.历史因素
2.我国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主要有利于
①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②均衡农产品分布 ③推动居民消费升级 ④缓解交通拥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
A.优化用能结构
B.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C.扩大市场需求
D.加快城市路网建设
黄石市是以开采业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拥有3000多年的矿冶文化,“因矿立市,以冶兴市”。 20世纪90年代前,黄石市经济总量仅次于武汉市,位居湖北省第二。近几年,黄石市经济总量降至湖北
省中下游水平,经济发展亟需转型升级。下图示意黄石市位置及周边地区。据此完成4~6题。
. · 城市圈界线
◎ ◎ 城 市
河流、湖泊
铁路
5 港口
4.20世纪90年代前,黄石市经济总量位居湖北省第二,主要得益于
①矿产资源丰富 ②本地市场广阔 ③矿冶工业体系完善 ④劳动力素质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推测近几年黄石市经济总量降至湖北省中下游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大量外流 B. 工业结构单一
C.受武汉市辐射小 D.运输需求锐减
6.黄石市经济转型升级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推进就地城镇化发展 B. 取消户籍管理制度
C. 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 D. 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在多重因素影响下,近年来以制造业为主的部分在华企业逐步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国家,由此开启 了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的序幕。对比发现,相较我国,东南亚国家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存在诸多短板。据
此完成7~9题。
7.近年来以制造业为主的部分在华企业逐步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国家,主要缘由是我国
A. 政策支持力度下降 B. 环境污染加剧
C.制造业竞争力减弱 D. 生产成本提升
8.东南亚国家承接制造业转移的主要短板有
①劳动力成本 ②政策制度 ③技术水平 ④营商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对东南亚国家的主要影响是
A.降低能源消耗 B. 减轻运输压大
C. 提高工业水平 D. 改善环境质量
中心城市是指 一 定区域内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和高端服务区域供给两个方面发挥核心作用的枢纽型 城市。基于经济集聚、创新引领、开放联通、文化交往四个评价维度,将我国35个中心城市发展能级从高 到低依次划分为引领型、突出型、潜力型、追赶型4个梯队。下图示意我国35个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和辐
射区域耦合关系。据此完成10~11题。
10.与济南相比,宁波
A.经济集聚能力低 B.创新领航能力高
C. 区域辐射能力强 D. 区域协调能力强
11.目前西宁、银川、呼和浩特3个中心城市合理的发展策略是
A. 打 破 行 政 壁 垒 B. 降 低 城 市 的 首 位 度
C.压缩产业规模 D.控制人口流动规模
历史上岷江上游曾有“岷江左岸大路”“茶马古道”等著名的对外交通要道,是军事征伐与商品贸易的 主要通道。岷江上游至今保存有类型集中、数量巨大的乡土聚落群,下图示意岷江上游聚落密度(颜色越
深,代表密度越大)。据此完成12~13题。
12.岷江上游至今保存有类型集中、数量巨大的乡土聚落群,主要是因为
A.人口外迁较少
B. 地理地貌限制
C.少数民族众多
D.自然环境优越
13.岷江上游聚落分布
A.支流较干流多
B.呈多中心均衡分布
C.不受地形影响
D.对交通依赖性较强
农业生产中将入秋后地面温度第一次低于0℃的日期称为初霜日,将入春后地面温度最后一次低于 0℃的日期称为终霜日,自初霜日到终霜日之间的天数称为霜期。下图分别示意1961~2017年北疆地区
初霜日、终霜日的年际变化(纵坐标数字表示从1月1日起算,在一年中的序数)。据此完成14~16题。
14.我国各地霜期大致
A.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B.自南向北随纬度增加逐渐增加
C.自内陆向沿海逐渐增加
D. 自东向西随海拔增加逐渐减少
15.据图中信息可推知,1961~2017年北疆地区
A.初霜日提前,终霜日推后
B. 初霜日提前,霜期缩短
C. 初霜日推迟,终霜日提前
D.终霜日提前,霜期延长
16.受初霜日、终霜日的年际变化趋势影响,北疆地区
A.作物生长期变长
B.霜冻灾害增多
C.不易滋生病虫害
D.极端天气减少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黑龙江发源于蒙古肯特山南侧,在俄罗斯境内注入鄂霍次克海,全长5498千米,流域面积达 184.3万平方千米。黑龙江是中俄两国联系的纽带,合作开发该流域已成为两国的共识。黑龙江流 域中国境内的土地资源开发程度较高,俄罗斯境内的部分土地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下图示意黑龙 江流域位置与范围。
(1)指出黑龙江流域开发的资源优势。(6分)
(2)推测黑龙江流域在俄罗斯境内的部分土地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的原因。(6分)
(3)简述中俄合作开发黑龙江流域的可行性。(6分)
(4)请你为推进中俄进一步合作开发黑龙江流域献计献策。(8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日本鳍为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沿岸海域,中国沿岸及日本、朝鲜等海域均 有分布。在卵及仔稚鱼时期,日本蜻仅能随海流被动漂流。相关研究显示,每年3月到6月日本沿岸 海域进行中距离(400~800千米)输运的日本蜻个体(卵及仔稚鱼)占比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下图示
意日本沿岸海域日本蜻产卵场和育幼场分布。
(1)指出日本鳍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沿岸海域的主要影响因素。(4分)
(2)日本蜻产卵场主要分布在日本南部附近海域,分析主要原因。(6分)
(3)相较育幼场三,指出育幼场一的优势。(6分)
(4)每年3月到6月进行中距离输运的日本蜻个体(卵及仔稚鱼)占比有明显升高的趋势,对此做出合
理解释。(4分)
(5)简述日本南部地区发展渔产品加工业的区位优势。(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