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小学科学一级上册 《6借助工具观察》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观察工具的基本种类和作用,掌握使用观察工具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正确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分析
本课以“借助工具观察”为主题,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和使用观察工具,提高观察能力。教材内容注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如实验、讨论、交流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的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他们正确使用观察工具,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重难点
重点:了解观察工具的基本种类和作用,掌握使用观察工具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正确使用观察工具进行观察,培养正确的观察习惯。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6借助工具观察》这一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世界。你们知道哪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吗?
生: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
师:非常好!这些都是我们常用的观察工具。那么,这些工具到底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吧!
(二)、新课学习
1. 放大镜的使用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放大镜。放大镜是一种可以放大物体的小镜子,它可以帮助我们看清物体的一些细节。你们谁用过放大镜呢?
生:(举手)我、我……
师:非常好!看来很多同学都已经了解过放大镜了。那么,谁可以告诉老师,放大镜是怎么用的呢?
生:(回答)把放大镜放在物体上,然后看放大的图像。
师:非常正确!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就是这样。下面,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物品)
2. 显微镜的使用
师: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显微镜。显微镜是一种可以放大微小物体的仪器,它可以帮助我们看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细节。你们知道显微镜是怎么用的吗?
生:(摇头)不知道。
师:没关系,显微镜的使用稍微有些复杂,但我们可以一起来学习。首先,我们需要将物体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然后调整显微镜的倍数,直到看清物体为止。大家试试看吧!
(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物品)
3. 望远镜的使用
师: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望远镜。望远镜是一种可以远距离观察物体的仪器,它可以帮助我们看到远处的风景、星空等。你们谁用过望远镜呢?
生:(举手)我、我……
师:非常好!看来很多同学都已经了解过望远镜了。那么,谁可以告诉老师,望远镜是怎么用的呢?
生:(回答)把望远镜放在眼前,然后调整倍数和角度,直到看清远处的物体。
师:非常正确!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就是这样。下面,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学生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
(三)、实践活动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三种不同的观察工具的使用方法,大家都做得非常好!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践活动吧!请同学们分组进行,每组选择一种工具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观察结果。最后,我们一起来分享交流。
(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不同的观察工具的使用方法,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探索科学的奥秘,发现更多的美好!
(四)、习题设计
1. 填空题:
(1)常用的观察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放大镜可以______,显微镜可以______。
(3)望远镜可以______,电子显微镜可以______。
2. 选择题:
(1)下列哪个不是观察工具?
A. 放大镜 B. 显微镜 C. 看图 D. 量筒
(2)下列哪个工具可以用来观察细微的物体?
A. 望远镜 B. 显微镜 C. 放大镜 D. 看图
3. 判断题:
(1)观察工具只能用来放大物体。( )
(2)使用观察工具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 )
4. 简答题:
举例说明你曾经使用过哪些观察工具,并描述其作用和效果。
5. 实践题:
设计一个小实验,演示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并写出你的实验目的、材料和方法。例如:通过实验了解望远镜的放大效果。
6. 思考题:
观察工具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请简述其发展历程并谈谈你的看法。
六、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借助工具观察的知识,了解了常用的观察工具及其作用和使用方法。通过实践活动,我们不仅掌握了使用观察工具的方法和技巧,还培养了正确的观察习惯。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世界。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掌握知识,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我也注意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