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1.细胞学说的的建立者及其要点是什么?
2.细胞学说有什么意义?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什么?
4.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指的是什么?
课前背诵
第一单元 走近细胞
第二课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通过对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结构异同点比较,建构正确的结构与功能观(生命观念)
通过比较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模式图,归纳出两类细胞的区别和联系,得出细胞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科学思维)
通过探究水华和赤潮发生的原因,解决水华和赤潮的防治问题,发菜的保护,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加强资源保护的责任意识(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学习
目标
01
目录
观察细胞
02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问题1: 图中共有几种细胞?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有哪些共同的结构?
问题2: 是不是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如何才能观察到以上这些细胞结构?
红细胞
白细胞
哺乳动物血细胞
口腔上皮细胞
洋葱根尖细胞
洋葱内表皮细胞
显微镜
活动一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任务一:自主阅读教材P9-10,小组合作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5min)
问题1:简述低倍镜使用步骤,显微镜成像特点,目镜与物镜的区别,放大倍数如何计算
问题2:明确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的步骤和要点
想一想
观察细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镜座
镜柱
镜臂
细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
目镜
镜筒
转换器
物镜
载物台
通光孔
压片夹
遮光器
反光镜
调节光线
1、显微镜构造
观察细胞
镜头种类 有无螺纹 长度 放大倍数
物镜 长
短
目镜 长
短
大
小
小
大
有
无
观察细胞
2.物镜与目镜的比较
3、成像特点
放大倍数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是指__________,而不是指_________。
长度或宽度
面积或体积
观察细胞
放大倍数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
例1、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内可看到相连的16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的细胞数是( )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d
16d
4d
扩大为
前后视野大小不变
16d
规律:
1、若视野中细胞为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或宽度: 视野中细胞的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B
典题讨论
放大倍数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
例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被彼此相连的64个细胞所充满。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的细胞数是( )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r
(s=πr2)
扩大为
4r
(s=16πr2)
S=64πr2
前后视野大小不变
S=64πr2
规律:
2、若视野中充满细胞,计算时考虑面积的变化:
视野中细胞的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B
典题讨论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时,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是顺时针,则实际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 。
顺时针
规律:研究细胞质环流方向时,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方向和实际环流方向一致。
倒立、放大的虚像
上 →
偏哪儿,移哪儿
如何将装片移至视野中央?
显微镜成像
上
b → ?
4.物像的移动规律
典题讨论
“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
目镜、物镜、载玻片
规律:
1、污点决不会在反光镜上
2、污点不随XX的移动而移动,说明污点不在XX上
5.视野中污点位置的判断
6.显微镜的使用
低倍镜观察
取镜
安放
对光
观察
收放
高倍镜观察
(二)高倍镜的使用
(教材P8)
找:
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目标
(原因:低倍镜下视野范围大,更易找到目标)
移:
将要观察的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原因:高倍镜放大倍数大,视野范围小,若不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换高倍镜后,目标可能在视野范围外)
转:
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
调:
①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②调节细准焦螺旋至标本影像清晰为止
(用凹面镜、大光圈或增加原来的光源)
高倍镜下不可动粗!!
(原因: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
思考·讨论
视野亮度 视野大小 视野中细胞数 视野中细胞大小 镜头离玻片距离 物镜长短
高倍镜
低倍镜
暗
亮
小
大
少
多
大
小
近
远
长
短
高倍镜下视野
低倍镜下视野
(三)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
下列有关普通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目镜都带有螺纹,镜头的长度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B.显微镜所成的是倒像,“p”在显微镜下应该是“d”
C.转动目镜,视野中的污点也跟着移动,说明污点在目镜上
D.换用高倍物镜后,需要缓慢转动细准焦螺旋将图像调清楚
A
典型例题
显微镜下动物细胞
显微镜下的细菌
显微镜下植物细胞
观察细胞
任务二:各小组需观察不同细胞的临时装片,各成员分工合作填写表格
显微镜下的真菌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活动二
任务二:各小组观察不同细胞的临时装片,各成员结合已有知识分工合作填写表格(3min)并思考:这些细胞在结构上有何共同点和区别?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活动二
观察细胞
细胞名称 细胞结构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细菌
真菌
共同点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膜、细胞质
大肠杆菌
酵母菌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自主学习:阅读P10-11相关内容,找出以下两种生物的根本区别:
(一)分类依据
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有无成形细胞核
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真核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原核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
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蓝细菌(蓝藻)
①色球蓝细菌
③念珠蓝细菌
②颤蓝细菌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细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都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环状的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叫作拟核。
④发菜
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自养生物
杆菌
球菌
螺旋菌
弧菌
原核细胞——其他细菌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最简单的原核生物,没有细胞壁。
原核细胞——支原体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衣原体
原核细胞——放线菌
立克次氏体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真核细胞——动物
真核细胞——植物
真核细胞——真菌
常见的真核核生物
动物
植物
真菌
单细胞动物:变形虫、草履虫等
低等植物:
绿藻(衣藻、水绵、小球藻、团藻、栅藻等)
红藻(紫菜)
褐藻(海带)
硅藻
杨树高等植物
人等高等动物
酵母菌
霉菌(根霉、毛霉、曲霉、青霉等)
大型真菌(食用菌、药用菌、毒菌)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细胞生物
植物
动物
(藻类植物:绿藻.黑藻.红藻)
真菌
(酵母菌.霉菌.蘑菇)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蓝细菌(颤蓝细菌.念珠蓝细菌.色球蓝细菌.发菜)
三菌
(球/弧、螺旋、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
醋酸菌))
放线菌
三体:
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
非细胞生物
植物病毒
动物病毒
细菌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
(新冠病毒.HIV病毒.SARS病毒.天花病毒.乙肝病毒)
(噬菌体)
生物
细菌:
DNA病毒
RNA病毒
蛋白质病毒
(噬菌体.天花病毒.乙肝病毒)
(艾滋病毒.流感病毒.SARS病毒.烟草花叶病毒.H1N1病毒)
(朊病毒)
生物的分类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区别 本质区别
遗传物质存在形式
细胞器
细胞壁
分类
共同点
无以核膜为界限
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
的细胞核
裸露的DNA分子
染色体
仅有核糖体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多种的细胞器
有,成分一般为肽聚糖
植物有,成分为纤维素、果胶
蓝细菌、其他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
植物、动物,真菌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遗传物质都是DNA
小组合作:比较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异同(3min)
②不同原核细胞形态结构存在差异;
1、多样性:形态、结构和功能多种多样
总结: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③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形态结构不相同。
①不同真核细胞形态结构存在差异;
②都有细胞器核糖体;
总结: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③各种细胞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2、统一性:
①各种细胞有共同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
1.细胞都被认为是一个共同祖先细胞的后裔,而在进化中这个祖先细胞的根本性质是保守不变的,因此,科学家们可以将研究一种生物所得到的知识用于其他种的生物,从而催生了“模式生物”的出现,它们通常有个体较小,容易培养,操作简单、生长繁殖快的特点如:噬菌体(某种病毒)、大肠杆菌、酵母菌、拟南芥、果蝇和小白鼠等,下列关于“模式生物”描述,正确的是( )
A.“模式生物”的研究都能体现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B.大肠杆菌与酵母菌都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都具有细胞壁
C.“模式生物”噬菌体、大肠杆菌、酵母菌都可在普通培养基中进行培养D.“模式生物”能体现细胞的统一性,但不能体现细胞的多样性
A
典型例题
2.青岛奥帆赛时海面被大量浒苔(一种绿藻)覆盖,形似草坪,一人躺在上面不会下沉,经多方努力被及时处理而保证了奥运比赛的正常进行。另外,作为长春市重要水源地之一的新立城水库,突然出现蓝细菌,并迅速繁殖。下列关于浒苔和蓝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组成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
B.两者都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C.两者都具有拟核,核内有染色质
D.两者进行光合作用都需要叶绿素
D
当堂达标
一、观察细胞
课堂小结:
显微镜的使用
显微镜的相关知识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①生物类型
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③总结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思维拓展
2002年7月12日,美国《科学快报》报道了纽约州立大学几位病毒学家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病毒的消息和简略的研究过程。用人工合成的病毒感染小鼠的实验证明人工合成的病毒能够引发小鼠脊髓灰质炎,只是毒性比天然病毒小得多。
1、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否就是人工制造了生命
2、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应该肯定还是应该否定 为什么
课后作业
请完成课本第12页第14页的练习与应用(5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