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丰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四次月考地理 B 卷
一 、选择题。(2×25=50分)
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其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地质年代的古地理环境不同,主要生 命存在形式的特点也不同。下图为同学们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完成 下面小题。
1. 地质时期,地球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 海陆变迁 B. 频繁的火山爆发
C. 生物的呼吸作用 D. 植物的出现和发展
2. 地质年代甲( )
A. 爬行动物盛行 B. 现代海陆形成
C. 是重要的成铁期 D. 是重要的成煤期
3. 石炭一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
A. 干燥,冷热多变 B. 湿润,森林茂密
C. 寒冷,冰雪广布 D. 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废弃矿山治理点,存在大片寸草不生的裸露基岩,只有部分“椰 丝毯”(是将经过加工的椰壳纤维,钩织网格制成的毯状可降解材料)覆益下的地表萌发出小草的 嫩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椰丝毯”覆盖后,使区域水循环( )
A. 下渗增强 B. 地下径流减少 C. 降水增加 D. 地表径流增加
5. 下列关于“椰丝毯”叙述正确的是( )
A. 夜晚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B. 比砂石覆盖物成本低廉
C. 降解后对土壤造成污染 D. 提高覆盖区的昼夜温差
加里受丹岛,地处亚欧板块南部,地质构造稳定,几乎无活火山分布。岛上森林密布,树木高 大稠密。该岛土壤贫痹,树木不能每年结果。图示意加里受丹岛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岛上森林密布,树木高大稠密,主要是因为该岛( )
A. 河网密布,淡水充足 B. 山地为主,环境复杂
C. 光热充足,雨量丰沛 D. 地处热带,太阳直射
7. 该岛屿土壤贫瘠的气候原因是( )
A. 雨热充足,有机物分解快 B. 土质粘重,矿物养分少
C. 雷阵雨多,裂隙构造发育 D. 地势崎岖,流水冲刷强
小黄鱼属于暖温性测游鱼类,产卵洄游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产卵酒游时,小黄鱼游到某一产 卵场后, 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前行至其他产卵场。下图示意某海域部分小黄鱼产卵场和越冬 场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甲、乙、丙、丁四地中盐度最低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9. 丁地成为小黄鱼越冬场的主要原因是( )
①距陆地远,水温高②纬度较低,水温高
③受暖流影响,水温高④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 推测小黄鱼产卵季节的润游方向及原因是( )
A. 甲→ 乙→丙,寻找适宜水温
B. 甲→ 乙→丙,顺流节省体力
C. 丙→ 乙→ 甲,南部海域水温过高
D. 丙→ 乙→ 甲,北部海域逐渐回暖
湟水是黄河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受地形影响,山谷地区热力不均匀,形成局地环流——山谷风。 一般日出及日落以后的2-3个小时,分别为山风转谷风和谷风转山风时刻。下图为湟水谷地某地段山 谷风风向频率及风速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湟水谷地该地段谷风的主导风向是( )
A. 偏西风
B. 偏东风
C. 偏南风
D. 偏北风
12. 该地是湟水谷地最典型的山谷风地段,主要原因是该
地 段 ( )
A. 晴天多,昼夜温差较大
B. 植被覆盖少,摩擦阻力较小
C. 河道较宽阔,水平气流显著
D. 地势起伏大,热力差异显著
燃放孔明灯是我国元宵节的传统习俗,舟舟升
起的孔明灯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下图为我国某
地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问题。
13.图中四地所燃放的孔明灯水平方向移动速度最
快的是( )
A. 沈阳
B. 济南
C. 上海
D. 福州
14. 若在图中燃放孔明灯,其在近地面可能的飞行
方向大致一致的两个城市是( )
A. 沈阳、济南
B. 济南、上海
C. 上海、福州
D. 福州、沈阳
亚马孙河位于南美洲北部,是世界上径流量最大的河流。近几年,亚马孙河河口附近的阿拉瓜 利河河口附近河道出现大量咸水鱼,淡水鱼虾变少。图为亚马孙河河口位置及河口盐度等值线分布 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造成图中甲、乙海水盐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洋流性质 B. 海水温度
C. 陆地径流 D. 泥沙含量
16. 近年来,阿拉瓜利河河口附近河道出现大
量咸水鱼,主要是由于( )
A. 河流水量增大,鱼类饵料增多
B.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C. 海洋鱼类迁徙到河流,洄游产卵
D. 河口泥沙淤积严重,盐度增大
纳米比亚沙漠(纳米布沙漠)(下图)位于
非洲南部,濒临大西洋,沿岸海雾浓重。附近
海域布满了各种失事的船只及其它各种残骸,
被人们称为“骷髅海岸”,但在海岸附近的浅
滩上,却栖息着数以万计披着火红羽毛的火烈鸟,使该地区显得生机盎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关于纳米比亚沿海浓雾多而不散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沿岸区域蒸发旺盛,水汽丰富 B. 气流下沉,使得雾不易扩散
C. 沿岸暖流流经洋面,水汽丰富 D. 寒流使得水汽受冷凝结成雾
18. 火烈鸟在此集聚的原因是( )
A. 该区域草木繁盛,适合火烈鸟栖息
B. 海雾使得火烈鸟不易被猎人发现
C. 该区域有暖流流经,鱼类大量繁殖
D. 该区域深层海水上泛,鱼类大量繁殖
(
海拔/
m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
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与气候、植被、人类
活动等因子密切相关。贵州省安顺市花江大峡谷是我
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土壤中有机碳含量低于全国
平均值。下图示意当地不同海拔和不同土层深度有机
碳含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花江大峡谷山麓地带性森林植被的典型特征是( )
A. 根系发达,形成板根 B. 树干粗大,状如纺锤
C. 叶面多呈革质,表面光滑 D. 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
20. 花江大峡谷1100米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达最大值的原因是( )
A. 土壤透气性好 B. 有机质分解慢 C. 高山草甸广布 D. 季节性冻土多
21. 调查发现,重披绿装后大峡谷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减少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 降水增多,水土流失严重 B. 温差减小,风化作用减弱
C. 降水增多,淋溶作用增强 D. 植物生长,消耗有机碳多
桑干河上游流经黄土高原,流经王家湾峡谷段时河道蜿蜒曲折,河床有大量沉积物。两岸是V 形狭谷叠置于U 形宽谷之上的“谷中谷”地貌。图为“谷中谷”地貌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推测“谷中谷”的形成过程是( )
①早期河流侧蚀作用明显,下蚀较弱,形成宽谷②早期河流堆积作用明显,形成宽谷 ③后期河流堆积作用较弱,侧蚀增强,形成狭谷④后期河流下蚀作用增强,形成狭谷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3. 图中黄土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侵蚀 B. 流水堆积 C. 风力侵蚀 D. 风力堆积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湖区常年盛行西北风,最大风力为9~10级。青海湖的东岸发育 有大量的沙丘,甚至形成了沙岛。下图为青海湖周边沙丘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青海湖东岸沙岛的沙源最可能来自( A. 附近河流及河口堆积物 C. 日月山的砂砾 ) B. 鸟岛的砂砾 D. 湖水水位下降带来的沉积物
25. 东岸沙丘沿岸线扩展的速度明显快于向内地扩展的速度,源于( )
(
D.
②
③
) (
c.
①
④
)A①减少②山 挡④③ 盛行风向④气候变暖
二、综合题(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材料一 图a 为大洋表面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各种盐类物质与海水质量之比,其高低主要受降水量、蒸发量 和径流量影响。亚速海是东欧的一个陆间海,与黑海海峡相通,平均深度8米,最深处只有14米, 是世界上最浅的海。亚速海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高,冬季大范围封冻,常形成强风。亚速 海盐度极低,但锡瓦什湾盐度超高,锡瓦什湾水深仅在0.5米—1.0米之间。图b 为亚速海区域示 意图。
(1)根据题意可知图a 中③代表的是海水 (“温度”、“盐度”或“密度”),该值在 海域 出现最高值,其原因是 : 海水盐度影响的人类活动包括 。(4分 )
(2)一般来说海水的密度随着纬度的增高而 (“增大”或“减小”),“水中断崖”现象的出现 与海水 (“温度”、“盐度”或“密度”)关系密切。吃水深度指的是船舶在水中沉入水下的 部分的垂直距离, 一般来说纬度越高,吃水深度 越 (“大”或“小”)。(3分)
(3)根据图文材料试分析锡瓦什湾盐度高的原因。(3分)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2021年某地理考察组对博斯腾湖周边的地理环境进行考察。下表为考察项目和考察结 果。他们发现湖区周围湖陆风(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城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 气现象)现象较显著。
考察项目 考察结果
天气和气候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
湖泊 面积1646km2,淡水湖,湖泊面积季节变化大
湖陆风(甲观察点) 白天以偏东风为主,夜晚以偏西风为主;湖陆风存在明显的季节 变化
材料二:下面左图为博斯腾湖所在地区地图,右图示意博斯腾湖地区湖陆风风速一年的变化情况。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博斯腾湖周边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4分)
(2)判断甲观察点位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的哪个地点 并说明理由。(5分)
(3)据右图说明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5分)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冰川,是指极地或高山地区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全球冰川面积 达160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1%,陆地冰川面积的变化与海平面的升降存在一定 的关联性。下图为a、b、c三次冰期我国南部沿海某地的海岸线位置变化示意图,其中P点海岸线
变化较小。
(1)指出 a 、b 、c 三次冰期中气温最高的时期,并说明理由。(4分)
(2)推测P 点最可能的海岸地貌类型及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2分)
(3)若不考虑海平面升降影响,推测P 点海岸线未来进退趋势和原因。(4分)
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蜿蜒曲折,河床起伏小且宽浅,自然状态下河湾迁移频繁。某科研团队于某 年夏季在白河中游某段进行河湾迁移调查,发现河湾凸岸湾顶处为面积较大的砾石边滩,上覆砾石 和少量淤泥,从凸岸内侧(西南方)到外侧(东北方)依次发育了湿生植被,草本植被和灌木植被 三种不同的植被种群,呈条带状环绕凸岸(右图),不同的植被种群形成于河湾迁移的不同时期。
(1)从水循环的角度简析若尔盖湿地的形成条件。(6分,任写3点)
(2)指出右图中凸岸植被生物量空间分异的规律,并从水分和土壤因素分析原因。(6分)
(3)随着右图中地区河湾不断迁移,推测右图中湿生植被区域植被种群的演替并说明原因。(4分)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若尔益湿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主要由白河和黄河主河道构成(下左图)。白
信丰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四次月考地理 B卷
参考答案
(
6——10CABAD
)一、选择题(2×25=50分)
1——5 DDBAA
15BDACC 16——20BCDCB 5DDBAD
二、综合题(50分)
26.
(1)(4分) 盐度 副热带 副热带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海水晒盐或海水淡化
(2)(3分) 增大 密度 小
(3)(3分)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有沙嘴阻隔,海湾较封闭,水体交换少:径流注入少。
27.(1)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增温 快,气温高;夜晚云层薄,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降温快,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 4 分 )
(2)③地。理由:白天③地增温快,空气上升,气压低,而湖泊增温慢,气温低,气压高,近地面风
从湖泊吹向③地,为偏东风,晚上则相反,风由③地吹向湖泊,为偏西风。(5分)
(3)冬季。原因:冬季湖泊面积小而且结冰,湖泊降温速度加快,湖陆温差小:冬季冬季风强劲,掩 盖或削弱湖陆风。(5分)
28.(1)气温最高的时期:冰期b。理由:气温高时,陆地冰川融化多,海平面高,海岸线更靠近陆 地,冰期b 海岸线更靠近陆地,说明冰期b 时气温最高。(4分)
(2)地貌类型:海蚀崖。主要的外力作用:海水侵蚀。(2分)
(3)进退趋势:向陆地方向退缩。原因:海蚀崖多为岩石海岸(岩石海岸泥沙淤积少,海岸线受泥沙
沉积变化小),岩石海岸受海浪侵蚀较明显,海岸线逐渐向陆地退缩。(4分)
29.
(1)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径流汇入多,来水量大:河道弯曲起伏小,径流流速慢,排水不畅; 冻土发育,难以下渗。(6分,任写3点)
(2)生物量空间分布规律:西南少,东北多。
原因:西南为砾石边滩,丰水期易被淹没,土壤湿度过大,影响植被根系发育:土壤发育较差,植 被较少。东北形成时间较长,土壤发育较好,植被较多;地势略高,湿度不至于过大。(6分)
(3)由湿生植被向草本植被演替。随着泥沙沉积,凸岸将向西南方向扩展,原湿生植物区域土层加厚,
含水量下降。(4分)
参考答案详解
一、选择题
【解析】1.读图可知,随着生物的进化,绿色植物的出现和发展,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大量 氧气,使地球氧气浓度在前寒武纪后期迅速增加并在古生代以来保持相对稳定,生物呼吸作用会消 耗氧气, C 错误, D 正确:海陆变迁、频繁的火山爆发与地球氧气浓度变化关系不大, AB 错误。故 选D。
2. 读图可知,地质年代甲是古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期, D 正确:爬行动物盛行于中生代, A 错误: 现代海陆形成于新生代, B 错误;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铁期, C 错误;故选 D。
3. 石炭—二叠纪气候温暖潮湿、森林茂密,是地球上重要的成煤期,B 正确:干燥的气候条件下, 植被覆盖率低, A 错误;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植被覆盖率低, C 错误:全球气候分带明显并不能反 映植被覆盖情况, D 错误;故选B。
【解析】4.材料提及原本土地是寸草不生的裸露基岩,“椰丝毯”是将经过加工的椰壳纤维覆盖在地 表,裸露基岩下渗少,“椰丝毯”会滞留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有所减少,A 正确, BD 错误:“椰丝毯”对降水的影响相对较少,排除 C。故选A。
5. 裸露基岩增温降温更明显,“椰丝毯”覆盖在地面,可以减少地面热量散失,起到一定保温作用, 白登吸热也会减慢,昼夜温差减小, A 正确, D 错误:加工的椰壳纤维,钩织网格制成的毯状,其 成本高于砂石, B 错误:材料提及由椰壳制作,是可降解材料,并不会造成污染, C 错误。故选A 。 【解析】6.根据加里曼丹岛的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岛屿位于赤道附近低纬度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 光照充足,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充沛,终年高温,四季多雨,因而森林茂密,树木高大, C 正确。 岛屿面积较小,河流短小,淡水并不充足,山地为主,环境复杂与树木高大稠密关系不大, AB 错误: 树木高大稠密是因为当地水热条件优越,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因而太阳直射点的地 区降水条件并不一定好,比如热带沙漠气候区, D 错误。故选C。
7. 加里曼丹岛位于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气温高,降水多,水热充足,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大, 有机物被氧化分解的快,土壤积累的有机质少,土壤贫瘠,A 正确:土质黏重不属于气候原因, B 错误:该岛地质构造稳定,没有明显裂隙构造,另外裂隙构造也不属于气候原因,C 错误:地势崎 岖不属于气候原因,D 错误。故选A。
【解析】8.读图可知,乙地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受淡水稀释的影响,该地海水盐度最低,甲、丙、 丁地受陆地淡水补给较少,盐度较乙处高,B 正确, ACD 错误,故选B。
9. 由材料可知,小黄鱼属于暖温性洄游鱼类,冬季越冬应选择较温暖的海域。冬季陆地温度低,丁 地距陆地较远,受陆地影响小,且受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暖流影响,海水温度较高,有利于小黄鱼越 冬,①③正确:丁地的纬度位置较乙、丙高,②错误:乙地位于河流入海口,饵料较丁地更丰富, ④错误。综上可知,A 正确,BCD 错误。故选A。
10. 读图可知,小黄鱼在甲、乙、丙海域产卵,其产卵泪游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该海域春季海水 温度由南到北逐渐升温,小黄鱼产卵洄游的路线,最可能为丙→ 乙→ 甲,D 项正确, A 、B 项错误: 春季,北部海域海水温度逐渐回暖,但南部海域海水温度不会过高, C 错误。故选D。
【解析】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据图可知,日出前该地以偏西风为主, 应该是山风。日出后2~3小时左右,转为谷风。读图可知,白天11点之后以偏东风为主。所以该地 谷风的风向应为偏东风。B 正确, ACD 错误,故选B。
12. 山谷风是受地形影响,山坡与同海拔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热力差异导致的,与昼夜温差、植被覆 盖度和河道宽阔与否关系不大,ABC 错误;湟水谷地地势起伏大,山坡与同海拔高度的山谷上空的 热力差异显著,因此山谷风十分典型, D 正确。故选D。
【解析】13.等压线越密集,风速越大,孔明灯水平方向移动速度越快。沈阳、济南、上海、福州 四城市中沈阳等压线最为密集,风速最大,孔明灯水平方向移动速度最快, A 正确,BCD 错误。故 选A。
14. 根据所学知识,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由于我国地处北半球,因此风向在地转偏向 力作用下向右偏,再结合摩擦力的作用,最终风向斜穿等压线,可判读各地的风向。读图可知,沈 阳风向为东北风,济南风向为偏西风,上海和福州风向为偏南风,孔明灯在近地面可能的飞行方向
大致一致的两个城市风向应该大致相同,因此这两个城市为上海和福州, C 正 确 ,ABD 错误。故选
C。
【解析】15.据图可知,甲地海水盐度高于乙地,该海域位于亚马孙河入海口,大量陆地径流的汇 入会稀释海水盐度,因此距离河口位置越近,受陆地径流的影响越大,海水的盐度越低, C 正确: 甲、乙两地的洋流性质、海水温度、泥沙含量相差不大,对盐度的影响较小, ABD 错误。故选C 。 16. 由材料可知,阿拉瓜利河河口附近河道出现大量咸水鱼,淡水鱼虾变少,这说明河流的盐度增 大,河口淡水鱼类因不适应而死亡或逃离,而咸水鱼类适宜河口盐度,便来此聚集。全球气候变暖, 加剧海平面上升,引起海水倒灌,咸水入侵,导致河口附近河道盐度增大,利于咸水鱼集聚, B 正 确:河流水量增大,会使河口附近盐度降低,A 错误:海洋鱼类迁徙到河流,泪游产卵,不是在河 口位置,C 错误:泥沙含量与盐度关系不大, D 错误。故选 B。
【解析】17.本题考查纳米比亚沿海浓雾多而不散的原因。该地区位于热带地区,蒸发旺盛,海洋 水汽较多,属于海雾形成的原因,A 正确,不符合题意: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 使得雾不易扩散, B 正确,不符合题意;水汽经过沿岸寒流(本格拉寒流)流经的洋面,受冷凝结成 雾 ,D 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此分析C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C。
18. 本题考查生物集聚的原因。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广布,植物较少, A 错 误:当地是热带沙漠气候,人类活动相对较少, 一般只有船只经过,对火烈鸟影响不大,故B 项错 误:沿岸只有寒流经过,不是寒暖流经过的地方, C 错误:此处盛行离岸风,冷海水上泛将深层海 水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繁殖,火烈鸟食物相对充足,故 D 项正确: 故选 D。
【解析】19.贵州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叶面多呈革质,表面光滑, C
正确:根系发达、形成板根属于热带雨林植被, A 错误:树干粗大、状如纺锤属于热带草原植被,B 错误: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D 错误。故选 C。
20. 所学知识可知,土壤透气性好,微生物分解有机质较快,易被植物体吸收固定或淋溶流失,使 得土壤表层中有机碳减少,故A 错误;温度越低,土壤水分蒸发越慢,湿度越大,有机质分解越慢, 花江大峡谷1100米处海拔高,有机质分解慢,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大,故B 正确:花江大峡谷地处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拔1100米处不会出现高山草甸广布现象,故C 错误: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海拔1100米处不会出现季节性冻土多现象,故D 错误。故选 B。
21. 据题干“重披绿装”可知,花江大峡谷石漠化得到有效治理,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植物从土壤 中吸收、固定大量有机碳,使得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减少, D 对:植被恢复后,水土流失情况得到缓 解 ,A 错:风化作用强弱与有机碳含量大小无关,B 错:植被恢复,可能使降水量略有增加,淋溶 作用略增强,但不是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减少趋势的主要原因, C 错。故选 D。
【解析】2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图示古河谷较宽,呈U 形,现今河谷较窄,呈V 形,古河谷形 成时间早,是因为早期河流下蚀作用弱,侧蚀作用强,河谷不断拓宽,下切作用不强,形成宽谷, ① 对,排除②:后期河流流速加快,下蚀作用强,加深河道,形成窄谷,排除③,④对,综上所述, 排除 ABC。故选 D。
23. 材料中有“桑干河流经王家湾峡谷段时河道蜿蜒曲折,河床有大量沉积物”可知,黄土分布在河
【解析】24.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青海湖东岸,当枯水期时,部分湖床和河床裸露,沙源 较多,经西北风搬运至沙岛,所以沙丘的沙源主要来自附近河流及河口堆积物,A 正确:鸟岛距离 沙岛过远,且有青海湖阻隔,沙岛的沙源不会是鸟岛的砂砾, B 错误;当地常年吹西北风,而日月 山在沙岛东侧,即便日月山有砂砾也无法搬运到沙岛, C 错误;该沙岛是常年出露于水面,并非是 湖水枯水期水位下降带来的沉积物,D 错误。故选A。
25. 青海湖东岸陆地东侧有日月山分布,当地盛行西北风,西北风携带大量沙源物质向东岸搬运, 遇日月山阻挡,风力减弱,搬运能力下降,沙粒不断堆积,从而导致东岸沙丘沿岸线扩展的速度快, 当沙粒向内陆扩展时会遇到日月山的阻挡,所以向内地扩展速度慢,②③正确:沙丘的扩展方向与 气候变暖无关,题目中也没有关于湖水减少的信息,排除①④。②③正确,故选D。
二 、综合题。
26. 【详解】(1)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以副热带海域最高,由此向赤道和两极,海水盐度逐渐降低,
由此可知图中③代表海水的盐度:直接读图可知,盐度在副热带海域出现最高值;副热带海域炎热 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而盐度最高:海水中含有许多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化学物质,人类利 用海水晒盐具有悠久的历史,也可海水制碱、海水养殖等,随着科技发展,也可以海水淡化,补充 淡水资源。
(2)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密度和深度(压力),其中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低,由 此得出,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有时候,海水层中出现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减 小的情况,称为“水中断崖”;纬度越高,密度越大,吃水深度越小。
(3)由亚速海区域示意图可知,该海域汇入的径流少,径流补给少;该区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 季气温高,海水蒸发量大:海水浅,盐度高;有沙嘴阻隔,海域封闭,与外界水体交换少,盐度高。 27.【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气的受热过程包含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 的保温作用,可以用此来分析当地昼夜温差大。结合图示可知该地位于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早,降水少,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 强,增温快,气温高。由于空气中水汽较少,夜晚云层薄,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 降温快,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2)根据材料可知甲观察点白天以偏东风为主,夜晚以偏西风为主;湖陆风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泊和陆地由于比热容具有差异,白天和晚上的温度有差异,由此在湖泊和陆 地形成热力环流。白天陆地增温快,空气上升,近地面气压低:而湖泊增温慢,气温低,近地面气 压高,近地面风从湖泊吹向陆地,因此白天吹湖风,晚上则相反,吹陆风。结合①②③④的位置分 析,白天湖风偏东风,夜晚以偏西风为主,③地符合要求。
(3)由图所知12月和1月湖风和陆风的风速较小,因此冬季湖陆风最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 陆风的强弱取决于两地的温差,温差大则风力强,温差小则风力弱。冬季湖泊水较少,因此湖泊面
积小:冬季该地气温低于0℃,湖泊水结冰,湖泊降温速度加快,因此湖陆温差小。还可以从不同 尺度的风思考,冬季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冬季风强劲,会掩盖或削弱湖陆风。
28.【详解】(1)冰川融化越多,海水的淡水来源越多,而且冰川融化加速也反映了气温的升高,气 温升高,海水膨胀,体积变大,也会使海岸线向陆地推进,冰期b 海岸线更靠近陆地,说明冰期b 时气温最高。
(2)P 地位于几次冰期的海岸线附近,受海浪影响较大,海水侵蚀严重而形成海蚀崖。
(3)若不考虑海平面升降影响,需要考虑入海泥沙沉积(使海岸线向海洋推进)与海浪侵蚀(使海 岸线向陆地推进),据上题分析可知P 地为海蚀崖,岩石海岸受海浪侵蚀影响大,岩石海岸受海浪侵 蚀较明显,海岸线逐渐向陆地退缩。
29.【详解】(1)从水循环的角度简析若尔盖湿地的形成条件要从水循环的环节来思考,水循环包括 蒸发、降水、径流以及下渗等环节,从蒸发的角度来说,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从径流的角度 来说,径流汇入多,来水量大,河道弯曲起伏小,径流流速慢,排水不畅。从下渗的角度来说,冻 土发育,难以下渗。
(2)根据右图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凸岸植被生物量为西南少,东北多。这是由于西南为砾石边滩,丰 水期易被淹没,土壤发育较差,影响植被根系发育,导致植物量相对较少。而东北形成时间较长, 土壤发育较好,植被较多,并且地势略高,湿度适宜,导致植物量相对较多。
(3)随着右图中地区河湾不断迁移则湿生植被区域植被种群将由湿生植被向草本植被演替。因为随 者泥沙沉积,凸岸将向西南方向扩展,原湿生植物区域土层加厚,含水量下降,导致不再适合原有 的湿生植被生长,而草本植被能够适应此环境。所以植被种群将由湿生植被向草本植被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