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化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第 I 卷(选择题,共48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出奔”是被迫从一国出逃到另一国寻求政治庇护或援助的行为。春秋时期出奔者多来自贵族阶层,有不少宗族成员和私属仆役跟随,出奔事件集团性色彩浓重;战国时期出奔占主导地位的是士,向个人化方向发展。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士阶层的崛起 B. 宗法血缘关系弱化
C. 分封制已瓦解 D. 官僚政治开始形成
2. 秦统一六国后,派蒙恬出兵战国后期一度被匈奴掠取的河套地区,并于战争胜利后在此地设置郡县;为缓解军需供应的压力,还向该地区移民。这一举措( )
A. 保证了秦王朝的长治久安 B.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C. 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 形成了外强中干的军事局面
3. 东汉班昭撰写《女诫》以教导班家女性做人道理,包括卑弱、敬慎、专心、曲从等七个章节。唐中期宋若莘、宋若昭姐妹著解的《女论语》中提及“夫刚妻柔,恩爱相因。居家相待,敬重如宾”。由此可知,唐代( )
A. 女性的自我意识的提升 B. 妇女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C. 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D. 主流意识形态的束缚加深
4. 明朝洪武年间,在地方设三司,三司之一的布政使司设左、右布政使,其为一省行政长官,后因军事需要增设督抚,督抚位高于布政使;到清朝,布政使仅为督抚僚属,专管一省财政和民政。这说明明清时期( )
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 政治制度不断成熟 D. 地方机构办事高效
5. 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颁布的《挑选幼童赴泰西肄业章程》规定,“十二岁至十六岁之间,不限学历,只要聪颖,并稍通中国文理者”。清末新政期间,外务部于1902年规定:出国前必须有中学文化程度,以备出国后“精求专门之学”。这一变化说明清政府( )
A. 缓和了内忧外患的形势 B. 开始推行留学救国的路线
C. 意图通过改革维护统治 D. 中体西用思想出现新变化
6. 下表1873年—1930年中国出口货物表(部分)(单位:%)。下表中的数据可以用来说明,当
时中国( )
A. 经济依附性逐步减弱 B.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以发展
C. 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 D. 对外贸易由顺差转变为逆差
7. 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A. 满足以工业化为主的经济建设需求 B. 为近代科学各个门类引进高等教育
C. 提高广大工农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 D. 建设学科专业齐全的高等学校体系
8.20世纪60年代末,某外国评论家注意到了中国外交思想的转变,他将这种转变比喻为“不
怕南面虎,要防北方熊”。中国外交思想的转变( )
A. 表明中美关系正常化 B. 显示了发展睦邻外交的特征
C. 基于中苏关系的恶化 D. 实现了同西方大国关系突破
9. 某学者针对西方文明上古与中古分期问题指出:“公元7、8世纪, 一系列新的现象打破了尚存的统一性……罗马、基督教和日耳曼传统的融合最终完成。”上古向中古的转变也是“从罗马帝国到神圣罗马帝国”的转变。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中古与上古文明的区别主要在于( )
A. 文明多元趋势的加强 B. 政教结合局面的出现
C. 王权有限原则的确立 D. 封君封臣制度的形成
10. 虽然罗马法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被岁月逐渐尘封,然而,公元12世纪至16世纪欧洲各国和自治城市兴起了研究罗马法的典籍,并将其基本原则和概念运用到法律实践中去的学术运动,史称“罗马法复兴”。这一热潮( )
A. 以实现欧洲统一为主要目的 B. 为推翻君主制度而寻找依据
C. 借罗马法构建新的社会秩序 D. 实现了人人平等和公正至上
11.16—18世纪欧洲铸币量大量增加。英国在1526年、1544年先后改铸货币,新铸银币的含银量大大降低,仅及亨利七世所铸银币含银量的十分之一。法国在1309年铸造2枚“里佛尔”币的银量,在1720年可铸造98枚货币。这种新铸币重量相比之前几乎减少了98%。据此可判断,当时( )
A. 商业贸易发展速度加快 B. 民族国家的权力得到加强
C. 资本原始积累迅速增加 D. 贵金属涌入刺激传统社会
12.19世纪后期,从希腊神庙到拜占庭教堂的所有建筑风格,法国都有人模仿。“思想纯正”的建筑师们长期拒绝利用钢铁和钢筋混凝土等新工业材料,认为以埃菲尔为代表的这些人“不能妄称可以创造美”,尤其对1889年万国博览会之际出现的那座铁塔感到愤慨。这说明( )
A. 技术进步改变民众生活 B. 工业文明孕育艺术创新
C. 启蒙运动影响设计理念 D. 建筑风格固守历史传统
13.从1889年到1914年,德国至少四次扩充海军,英国提出德国造一艘军舰英国就造两艘的“二比一原则”。到1914年,英国有军舰688艘,德国有391艘。英德之间的海军军备竞赛( )
A. 加剧了国际形势的紧张恶化 B. 表明英德矛盾是欧洲的主要矛盾
C. 体现英德双方速决战的意图 D. 推动了国际和平裁军运动的发展
14.1939年春天,设在伦敦的帝国战争博物馆的馆长提交了年度报告。报告指出,1938—1939 年是博物馆运作最好的一年,有超过45万的参观者,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思考如何应对未来战争,包括壕沟和防空洞的修建,应对毒气攻击的防御以及有效伪装的方法。这表明( )
A. 绥靖政策已经丧失人心 B. 帝国战争博物馆加大宣传力度
C. 民众对战争的担忧加剧 D. 全民社会动员取得明显的成效
15.1949年,美国驻苏大使说“美国‘黑人问题’是苏联反美宣传的重要主题”。为此,美国制作了一系列诸如《美国黑人: 一个进步的群体》等小册子,向国际社会讲述美国种族关系的故事。据此可知( )
A. 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已形成 B. 黑人民权运动由此兴起
C. 社会舆论受冷战思维影响 D. 国际沟通促进民权改善
16.20世纪30年代,拉丁美洲是世界主要的谷物供应地区,亚洲、非洲亦有少量余粮出口。而到50年代,拉丁美洲净出口额仅有100万吨谷物,亚洲地区则变为净进口地区。80年代初,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年净进口数量竟高达9000多万吨。这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国际经济旧秩序的长期存在 B. 第三世界农业发展的长期落后
C. 发展中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D. 世界经济中心转移趋势的加快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7题20分,第18题20分,第19题1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林则徐被贬后,把《四洲志》交给他的朋友魏源。魏源注意收集外国史地知识,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这部书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社会现状以及军事、科技等,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 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中外史纲要上》
(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魏源 最终皈依佛门,郁郁而终。
——朝川济世《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对中国、日本的不同影响》
材料二 戊戌变法是以康、梁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所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它力图通过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转出一个全新的社会类型……使国家步入世界发展的轨道,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变法必然要向旧制度、旧秩序宣战,守旧势力也必然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抵触和反对改革。此外,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又寄希望于并未完全掌握实 权的皇帝身上,最终变法昙花一现,以失败告终。
摘编自颜炳呈《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一下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1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非洲文明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殖民统治给非洲文明带来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非洲的殖民解放斗争所带来的影响。(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人都卑视宋朝,称之为“弱宋”。殊不知宋朝处境的困难,较之汉唐,不知要增加多少倍。一则是……西边由山西大同往南,尚有雁门关一条内线可守。而东边河北则只有居庸关到山海关一条外线。逾此向南,从北平保定直到黄河北岸,地势平坦,更无阻塞。宋代的国防形势实太削弱。二则宋代东有辽,西有夏,这两国都是马和铁的最要出产区。中国对付北方,必用骑兵,而训练大队骑兵,根本条件不够……所以宋朝要宋朝在此情况下,应付辽、夏,前后维持了一百六十年的长期,实在比汉唐困难得多。
后来金国南侵,也只占领了黄河两岸,没有能过长江。南宋虽弱,还能保住了半个中国……蒙古人用兵,世界罕有其匹……然他们所遇到的最大敌人,还是中国。那时中国早分成三个国家:北是金,西是夏,南是宋。而蒙古南犯,自成吉斯汗至忽必烈,前后五代七十八年……蒙古武力亦为吞并中国消耗极巨,宋亡而蒙古亦趋衰弱,未到一百年,仍为汉族驱逐出塞。整个蒙古帝帝国的衰亡,主要还是在中国开始。
——钱穆《中国历史精神·第四讲:中国历史上的国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宋朝强弱提自己的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料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B B A B C B A C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C A B A C C C
17.(1)积极:①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引导当时人们开始关注世界形势;
②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开端,为洋务派思想奠定基础。
③从此,为抵御外侮、救亡图存而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主流。
局限性: ①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
②对西方学习停留在技术或器物层面上,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
(每点 2分,积极任答两点,消极两点 ,4点共 8 分)
(2)失败的原因: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高,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或资产阶级
具有妥协性与软弱性)。②守旧派势力强大,维新派无实权(或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强
大,阻碍变法的开展)。③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④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
离广大人民群众,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或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
⑤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上操之过急。⑥变法手段单一,采取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和
平”“合法”方式。(每点 3分,任答 4点即可,共 12 分)
18.(1)①具有多元化的特征;②大部分地区独立发展;③优越的地理环境;④相对发达的农
业生产;⑤繁荣的对外贸易(每点 2分,任意 3点即为 6分)
(2)影响:殖民者:①为欧洲列强带去财富,加快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②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对殖民地的扩张与争夺加剧,埋下了战争的隐患。
殖民地:①破坏了非洲地区的传统社会发展,带来深重灾难和杀戮;
②客观上为非洲地区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科技、思想等,推动非洲地区迈向近代化。
世界:①促进了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推动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增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
为一体。
(每点 2分,任答 3点即为 6分)
(3)积极:①实现了非洲广大地区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②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③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消极:①土著部落、民族的受到分离;②破坏了当地传统政治、经济及人文结构;③给非洲
国家间的边界、种族等冲突埋下隐患。
(每点 2分,任答 4点即为 8分)
19.
题目 宋之羸弱在于边患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2分
论证: 宋代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林立,边防压力使得这一时期尽管国内商贸昌盛,但是
依旧难掩其羸弱之面。
宋初,百废待兴之时,边疆问题却履历显现,太祖灭北汉后与辽发生多次战争, 史料充分 4分,
均以失败告终,后转进攻为防御,遣使访辽,至真宗签订澶渊之盟,边患问题 史论结合 6分,
未能彻底解决的同时让宋朝背负沉重的岁贡。在与西夏长期的对峙后签订庆历 逻辑清晰 8分
和议,加重国家财政负担。加之为维护边防的稳定,北宋采取多种手段与周边
的回鹘、吐蕃、大理等少数民族政权搞好关系,包括诏书、贡品、贸易,更进
{#{QQABRYoEogCAAhAAARhCAQEICgKQkBEAAAoGwBAMIAABwRFABAA=}#}
一步加重国家财政负担。为夺回燕云十六州与金合订海上之盟,然不仅未能解
决边患还使得赵氏被迫南迁,偏安一隅。此后宋与金长期抗争中,积贫积弱的
问题显露无疑,至金亡蒙兴之际,该问题仍未能解决。
总结 综上所述,长期的边患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使宋朝在与周边国家交涉中饱受 2分
连年战争和岁贡,致使宋朝羸弱。
答案解析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
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从春秋到战国,“出奔”由集团
性色彩浓重向个人化方向发展,主要出奔者由宗法贵族阶层变为士,反映了战国时期宗法制
度进一步崩坏,阶级变动剧烈,个体家庭取代宗族组织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宗法制和氏族
社会结构的瓦解使得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也变得脆弱,使得“出奔”现象更具
个人化色彩,B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士阶层的崛起适应了诸侯兼并的需要,排除 A 项;
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与政治关系的关系,排除 c 项;秦朝郡县制的实施,是官僚政治取代贵
族政治的标志,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本题题干时
间信息可知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河套地区从匈奴占领变为秦朝统治,
秦朝还向该地区移民,这反映了河套地区是处于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杂处的状态,根据所学
知识,人口的迁移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传播,所以材料中秦朝的措施有利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
明的交融,从而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B 项正确;秦朝二世而亡,不符合客观
史实,排除 A 项;材料主旨是秦朝对河套地区的管理,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君主专制
无关,排除 c 项;D 项不符合客观史实排除。故选 B 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
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女诫》由班昭所写,其中要求
女性卑弱、曲从等,《女论语》是宋氏姐妹所著,强调的是恩爱、敬重,唐代女性不但可以
自己著述,并且并不是完全服从男性,这是女性意识的进步,A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女性社
会地位提高的内容,排除 B 项;材料中提及的仍然是对夫妻家庭关系的认识,没有涉及其他
社会价值观念,排除 C 项;《女论语》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女性观念的进步,而非束缚加深,
排除 D项。故选 A 项。
{#{QQABRYoEogCAAhAAARhCAQEICgKQkBEAAAoGwBAMIAABwRFABAA=}#}
4.B
【详解】布政使从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变为由皇帝任命的巡抚的属官,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控
制加强,B 正确;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布政使职权的变化,未体现扩大地方行政权力,A 错
误;布政使职权的变化不能体现政治制度的成熟,C 错误;布政使职权的变化不能体现地方
机构办事高效,D 错误。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
知准确时空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本质上都是
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因此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调整留学政策以维护统治,C 项正确;材
料并未涉及矛盾的缓解,排除 A 项;留学救国开始于洋务运动时期,排除 B 项;中体西用
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材料与中体西用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 1873 年
至 1930 年(中国)。据表格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1873 年—1930 年,中国出口的货物中,
农产品、机器开采、半制成品以及制成品等,都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说明这段时间内,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B 项正确;从出口货物,可看出此时经济的依附
性逐步增强,排除 A 项;材料突出的是民族工业的发展,与自然经济无关,排除 C 项;仅从
表格,无法判断对外贸易的顺逆差状况,排除 D项。故选 B 项。
7.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52 年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国家即将有计划地开展工
业化建设,增加理工农医类高校可以满足以工业化为主的经济建设需要,故选 A;材料没有
体现高校学科门类的变化,不能说明近代科学各个门类引进高校,故排除 B;材料没有体现
形成高等学校体系,故排除 C;材料无法说明工农群众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故排除 D。
8.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和原因题。时空是 20
世纪 60 年代末(中国)。据材料“不怕南面虎,要防北方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60 年代末,伴随中苏关系的恶化,基于国防安全考量,中国外交思想作出了相应的调整,C
项正确;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A 项;
材料强调的是对国家安全的重视,并不是睦邻友好,排除 B 项;60 年代,并没有实现同西
方大国关系的突破,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9.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上古和中古文明的划分在于“罗马、基督教和日耳曼传
{#{QQABRYoEogCAAhAAARhCAQEICgKQkBEAAAoGwBAMIAABwRFABAA=}#}
统的融合最终完成”,即皇帝的任命需要经过教皇的加冕,罗马帝国演化为神圣罗马帝国,
政治与基督教相结合,即政教结合,B 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出文明多元趋势的加强,排除 A
项;中古王权受到教会的约束,但王权有限原则是在英国《大宪章》颁布后确立的,排除 C
项;封君封臣制度是西欧中世纪的典型特征,材料并未涉及,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
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16 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可知,欧洲各国对罗马法的研究是为
了在实践中进行应用,借罗马法构建新的社会秩序,C 项正确;这些欧洲国家的目的是借罗
马法构建新的社会秩序,而不是实现欧洲统一,排除 A 项;这些欧洲国家的目的是借罗马
法构建新的社会秩序,未体现为推翻君主制度而寻找依据,排除 B 项;当时欧洲并未实现人
人平等和公正至上,D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16-18 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及所学得出主要结论:16 世纪后,欧洲各国铸币量大量增加,且
含银量大大降低,这是由于新航路开辟后至工业革命开始前,欧洲商业贸易迅速发展、货币
流通量大大增加,但英、法王室(国家)能掌握的白银资源相对不足,导致新铸银币含银量
大大降低,A 项正确;民族国家权力得到加强主要与 16 世纪宗教改革有关,排除 B 项;资
本原始积累与海外殖民开拓和圈地运动相关,材料无从体现,排除 C 项;新航路开辟及早期
殖民扩张以来,贵金属确实大量涌入欧洲,但这些贵金属的最终流向却并非王室,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
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19 世纪后期(欧洲)。题干中“那座铁塔”指的是始建于 1887 年、竣工于
1889 年的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埃菲尔铁塔使用了钢铁结构,
其建筑风格不同于传统的建筑风格,这体现了工业文明孕育了建筑风格的创新,B 项正确;
题干“钢铁和钢筋混凝土等新工业材料”体现了技术进步,但没有体现这些技术对民众生活的
影响,排除 A 项;题干时间是 19 世纪后期,此时启蒙运动早已结束,排除 C 项;题干体现
了当时法国存在不同的建筑风格,既有传统的建筑风格,也有埃菲尔铁塔这样的新式风格,
排除 D项。故选 B 项。
13.A
{#{QQABRYoEogCAAhAAARhCAQEICgKQkBEAAAoGwBAMIAABwRFABA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 1889 年到 1914
年(德国、英国)。据材料“德国至少四次扩充海军……到 1914 年,英国有军舰 688 艘,德国
有 391 艘”,可以看出英德两国都在扩军备战,加剧了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同时也加剧了国
际形势的紧张恶化,A 项正确;材料仅体现英德之间的扩军,并没有欧洲其他地区的矛盾,
无法得出其是主要矛盾,排除 B 项;此时是一战前夕,还未爆发战争,不能体现双方速决战
的意图,排除 C 项;两国的扩军备战,会极大影响世界和平运动的发展,排除 D项。故选 A
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
1938—1939 年的英国。根据材料“1938—1939 年是博物馆运作最好的一年,有超过 45 万的
参观者,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思考如何应对未来战争,包括壕沟和防空洞的修建,应对毒气
攻击的防御以及有效伪装的方法。”及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民众参加战争博
物馆人数众多,了解关于应对战争威胁的一些措施,这体现出民众对即将爆发的战争的担忧,
C 项正确;绥靖政策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
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绥靖政策已经丧失人心”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A 项;材料未体
现博物馆加大宣传力度的相关信息,排除 B 项;材料与全民社会动员无关,排除 D 项。故
选 C 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
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 世纪中期(美国、苏联)。据材料可知,美国认为,美国“黑人问
题”是苏联反美宣传的重要主题,由此,美国制作小册子,向国际社会讲述美国种族关系的
故事,据此可判断,社会舆论受到冷战思维的影响,C 项正确;1955 年华约的形成,标志
着两大军事阵营的对抗局面正式形成,排除 A 项;黑人民权运动于 1950 年兴起,且在材料
中没有描述,排除 B 项;材料描述的是美苏冷战,而非国际沟通促进民权改善,排除 D 项。
故选 C 项。
1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
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二战以来,发展中国家谷物贸易由战
前的净出口地区逐渐变为战后的净进口地区,究其原因主要为战后发展中国家普遍地把经济
发展重心转移到发展工业上来,对国内工业的政策-般要优于农业,其结果使农业发展滞后
或满足不了国内需求,同时处于保护下的国内工业品价格一般又高于农产品,农民在谷物耕
种中投入的工业品费用增加,导致农民普遍缩减种植规模,加之由于保护政策使农业出口更
{#{QQABRYoEogCAAhAAARhCAQEICgKQkBEAAAoGwBAMIAABwRFABAA=}#}
加困难,C 项正确;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不对等贸易以及存在的霸权主义,这
与粮食进口无关,排除 A 项;第三世界农业发展的长期落后,与二战前粮食出口相矛盾,
排除 B 项;世界经济中心依然处于发达国家且材料体现不出转移趋势的加快,排除 D 项。
故选 C 项。
{#{QQABRYoEogCAAhAAARhCAQEICgKQkBEAAAoGwBAMIAABwR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