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鸿门宴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15 21:5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鸿门宴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部分文化常识;
2.积累文言知识;
3.认识项羽的性格特征。
知识积累
文化常识
1.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夏阳(陕西韩城南)人。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少时,随父在长安研习经史;二十岁后,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考察风俗,探访古迹,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博读史官所藏图书。后因李陵辩解,而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写成《史记》。
2.《史记》又称《太史公记》是中国历史上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写作的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五大部分。该书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写作背景
公元前209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地纷纷响应。楚国贵族项梁率项羽于会稽起义,泅水亭长刘邦也在沛起义,归项梁领导。后来,项梁由于获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人关(函谷关)者王之。”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巨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秦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
由于秦主力为项羽所牵制,刘 ( http: / / www.21cnjy.com )邦又用张良之计收降了与之交战的秦军,于是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咸阳后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广大百姓的支持。于是派兵守关,驻军霸上,想称王关中。
项羽击败秦军主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入咸阳,驻军鸿门,听说刘邦要做关中王,就准备消灭刘邦军队。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的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字词汇总
字音
飨士卒(xiǎng) 鲰生 (zōu) 戮力( lù ) 瞋目( chēn )
目眦尽裂( zì ) 按剑而跽( jì ) 彘肩( zhì,) 刀俎( zǔ )
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词性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用刀割刺)
道芷阳间行(取道)
2)名词用状语
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
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
头发上指(向上)
3)动词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从百余骑(使……跟从)
4)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古义: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不同一般的事 ;今义:副词,很、非常)
重点句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
2)倒装句
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介词结构后置)
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
籍何以至此(疑问代词作宾词前置)
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沛公安在(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3)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
4)省略句
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之”)
加彘肩上(省略状语“于盾”)
5)固定结构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即……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比较……哪一个……”)
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课文精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清课堂:鸿门宴0分22秒
文章一上来就是一个高潮,项羽从曹无伤处得知: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沛公欲王关中”是威福,也就是权势 ( http: / / www.21cnjy.com );“珠宝尽有之”是玉帛,是钱财;而且曹无伤的情报里还有一个“使子婴为相”。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最艰苦的是和楚国之间的争夺,秦国和楚国的仇恨也是最深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楚国流传有一句话叫做“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三户言其少,但是即使如此,灭掉秦国的也一定是楚国的后裔,这就是在说秦楚之间的仇恨太深了。项羽家族世世为楚将,被楚王分封在项地,项氏家族的亡国之恨会比一般楚国人要深切一些,而身为楚人就已经是秦的世仇了。项羽一听到曹无伤的情报中有“使子婴为相”,无异于火上浇油,使得项羽更为恼怒。
“旦日飨士卒” —— 这是快速打击,“击破沛公军”—— 这是要致命打击。同时项羽的口气非常坚决,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范增说,刘邦自我约束这是志向远大的意思,而且 ( http: / / www.21cnjy.com )令人暗中观察,发现刘邦有天子之气。项羽听到刘邦要称关中王已经大怒了,要是他志向不止于此,还有天子之气,那必须要兵刃相向了,一定要在战场上见个分晓。这是范增趁机坚定项羽杀掉刘邦的决心。
所以我们可以想到项羽此时灭 ( http: / / www.21cnjy.com )掉刘邦的决心已经很坚决了。可是我们仔细想一想,这么重大的军事决策,项羽一不考虑军队的承受力,二不考虑道义的亏损,三不考虑有没有更好的选择,四不征询别人,马上下令,项羽是不是太过于率性而为了?
在曹无伤提供的情报和范增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说辞中最关键的就是威福,也就是权势,是刘邦的雄心壮志惹怒了项羽,按照当初刘项二人于楚怀王的约定:“谁先入咸阳者为王”,事实是刘邦先入咸阳,但是此时项羽才是上将军,按照实力对比项羽是当之无愧的霸王,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这是伤害了项羽的尊严,我都没有称关中王,你怎么可以呢?岂不是太不把我项羽放在眼里了。
其实在项羽看来刘邦是没资格也没能力“王关中”的,他对刘邦十分不屑。原因有五:
实力强于刘邦。项羽军队四十万,刘邦军队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万,差距明显。从两人自身条件看,项羽是“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而刘邦只是“相贵不可言”。
勇武超过刘邦。项羽是力拔山兮气盖世,刘邦是比不了的。
功劳大于刘邦。各路诸侯把项羽尊为上将军;项羽带领军队南征北战,屡建奇功。
出身贵于刘邦。项羽时代为楚将,名门之后。当他杀死他的领导宋义后,众将领都说:“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
威望高于刘邦。在斩杀宋义自封为上将军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他就是各路诸侯的首领;尤其是他破釜沉舟击破秦军主力,俘虏秦军将领王离后,《史记》载:“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这架势哪里是刘邦可比的。
那我们会发现在项羽的眼里,刘邦是不能成为关中王的,所以项羽会大怒、会立即准备出兵。战争一触即发。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之柰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柰何?”
此时,刘邦的表现是“大惊”,这一惊非同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项羽兵四十万”,“沛公兵十万”,账面上是不对等的,项羽一路凯歌,士气正盛,岂是自己能够阻挡的。他惊讶于项羽怎么知道内情的;惊讶于自己这么周密的考虑项羽怎么还不买账;惊讶于项羽出手如此之快,不给自己任何时间和空间;惊讶于项羽如此蛮横,根本不顾道义也不念旧情。但是刘邦还是比较镇定,他接着就征求张良的意见。这绝对不是没主张,而是求证自己的想法,拓展自己的思路。
刘邦张良的这段话很有意思:张良有两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问,“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针对前者,刘邦把“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的责任推在“陬生”身上;针对后面的反问,刘邦“默然”,这是刘邦遮掩错误的方式,但并不止于此,这段文字中连续出现两次“为之奈何”,除了写出刘邦在危机面前的无奈之举,更多的则是展示他知错就改、善假于人的一面。《汉书》上说:“高祖不修文学, 而性明达, 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知己不足,谦虚求教,善纳下言,从谏如流,决非一般领袖人物所能为,而刘邦却非常自然地做到了,这正是大器气质的外在表现。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於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原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刘邦对张良的称呼是两个“君”。按照当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地位,张良是臣,刘邦是主,刘邦可以直呼其名,可是他用的是“君”,这就是刘邦的过人之处。在危急时刻要依仗张良,自然客气一番。接着我们看刘邦怎么对待项伯的:先是“以兄事”项伯,“奉卮酒为寿, 约为婚姻”, 刚认识就约为儿女亲家, 在封建社会极端重视姻亲血族关系的时代,这是套交情的最有效的方法,于是项伯成了“自己人”。“秋毫不敢有所近……而待将军”, 表白自己没有非分之想。“ 所以……非常也”, 为自己“ 拒关, 毋内诸侯” 寻找托辞。“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岂敢反”、“不敢倍德”二语,毫无保留地否定了自己与项羽从前的平等关系,暗示自己承认了现实的君臣地位, 使项伯自然而然地站到了自己一边。自称由“吾”到“臣”,对项伯称“ 伯”, 对项羽称“ 将军”, 态度何其恭顺, 语气何其柔婉, 所显示的姿态又何其可怜,一副受了委屈的样子。在这样的攻势面前, 项伯岂能不入其彀中?
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项伯是项羽的堂叔,他理应站在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羽这边的,可是这时候他不仅泄露了军事机密,而且还为刘邦做起了说客。这段说辞,项伯先说沛公是有功之人,然后说你杀有功之人是不义的。项羽是驰骋疆场的勇士,是真英雄,可以没有心计,但是一定会有义气,这是项羽最为看重的,杀了刘邦就是不义,而且刘邦明天就亲自来道歉,你还杀这就不对了,所以你看项伯这个说客当得很称职。“项王许诺”, 至此项羽的“大怒”和沛公的“大惊”都在这个许诺里尘埃落定,一触即发的战争终于得以避免。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表明二人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既恭维对方功勋,也表白自家苦劳。“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表明自己没有什么本事,破秦纯属侥幸,暗示对方不要太拿自己当回事,以使对方放松警惕。“得复见将军于此”,表明自己一向牵挂着对方,这是用“深厚” 友情打动人心,使之转怒为喜,转恨为亲。“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把对方生气的责任推给“小人”,一方面表明双方原本并无嫌隙,一方面暗示出自己并未因此不满,一方面暗中询问告密者是谁。一石三鸟,刘邦的心计真是可怖可畏。双方本来是平等关系,刘邦却一口一个“ 臣”字,一口一个“将军”,贬低自己,抬高对方,让对方在赞美中不由自主地飘飘然起来。想想看,刘邦此时52岁,项羽28岁,一个这么年长而且有功在身的人主动前来道歉,刻意强调上下关系,项羽内心是何等的满足。于是,一个英勇无敌的战神,被彻底解除了思想武装。于是一切烟消云散,于是“留饮”,于是任凭范增怎么示意,“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还有别的招数,项羽下不了杀刘邦的决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那就去把项庄找来,借着舞剑助兴的借口,让项庄杀掉刘邦。可惜这时候项伯又出现了。项庄是项羽的堂弟,项伯也该是长辈,项伯老是用自己的身体去阻挡刺向刘邦的剑,项庄也不敢贸然行事。可是形势已经危及了,于是张良去找樊哙。
此刻张良出来,还未等他说话,樊哙开口便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今日之事何如?”可见樊哙很是替自己的主公刘邦担心。通过张良之口得知情况危急后,樊哙立即“请入,与之同命”,樊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樊哙本无资格与会,况又在项羽的营帐之前,未经召唤,岂可擅入,何况带剑拥盾。此时的樊哙护主心切,哪里还有这许多的顾忌。面对卫士的阻拦,“樊哙侧其盾以撞”,于是“卫士仆地”。项羽那些守军门的卫士,自然不会是老弱病残之辈,强强对抗却如此不堪一击。此句非常简练地写出了冲突双方对抗的经过、结果,更映衬出樊哙之勇。
樊哙进入了项羽营帐。樊哙站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这一愤怒之举令项羽不得不有所戒备,他“按剑而跽”。这让项羽感到了一股勇武之气,刘邦手下也有此等好汉英雄,于是项羽想知道到底谁有如此胆略,问:“客何为者?”从这句问话中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已经开始显现,项羽对樊哙的赞赏之意初见端倪。项羽的问话,樊哙不得不答,但又不便作答,于是张良介绍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参乘”是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官长警卫的人,即车右侍卫。樊哙既为“参乘”,当然有护主之责,为人杰者都希望自己的下属能忠贞不贰。项羽既为豪杰又非无情之人,设身处地想想,项羽自然能够体谅樊哙的忠心,无形中暗示了樊哙的强行入帐情有可原。
项羽说“壮士!赐之卮酒。”项羽是力拔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兮气盖世的英雄,他能称呼对方阵营里的人为“壮士”,那是极高的赞赏了,而且吩咐左右的人“与斗卮酒”。“斗”是大酒具,一口喝下两斤酒,这可能是左右之人有意刁难樊哙。但是樊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这段文字我们发现樊哙颇知进退,对项羽之赏,行礼接受。一饮而尽,豪气干云,这是项羽的脾气。所以项羽是越看越喜欢,于是项羽说“赐之彘肩。”“彘肩”是猪的前腿。赐酒了,还赐肉,可见项羽对他是非常赞赏。左右的人就“与一生彘肩”。“生”是不熟。项王赐酒已引起左右的不满,何况还要赐“彘肩”,于是给樊哙一条“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生肉照样吃,而且吃得很欢实。这是真性情,项羽就喜欢这个,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
项羽接着说“壮士,能复饮乎 ”樊哙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樊哙很智慧,借着回答项羽的问题把刘邦的困境也一下子解除了。
樊哙在鸿门宴上就说了这七句话,但是句句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指。第一句既回答了项羽的问话,又暗含誓死卫主之心;第二句指出秦王朝灭亡的原因,为下文作一个铺垫;第三句点出“入咸阳者王关中”是盟约所定;第四句进一步指出刘邦虽先入咸阳,却无意做关中王;第五句再次说明刘邦把守函谷关,不是防备项王,而是替项王守城;由第四、五两句顺势推导出第六句的刘邦劳苦功高,并质问项羽为何未有封赏,且欲诛有功之人,与第二句相呼应,暗示项羽如此做法必将重蹈秦王朝的覆辙;第七句补充说明自己完全是站在项羽的角度为项羽打算的。樊哙的回答,既借机讥讽项羽,又替刘邦邀功请赏,还暗寓尊崇项羽之意。这七句话看似锋芒毕露、凶险万端,实则步步为营、无懈可击。
当刘邦犹疑不决是否应该不辞而别的时候,又是樊 ( http: / / www.21cnjy.com )哙出来说了一句名言:“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坚定了刘邦逃离项军大营的决心,鸿门宴上刘邦终于安全脱逃。
刘邦的脱险计划几乎天衣无缝。一外一内:外用项伯,内用张良;一文一武:张良与樊哙;一前一后:两次陈情。
张良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只有他堪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范增斗智; 此外张良对项伯有救命之恩, 一旦危急可借用项伯之力。樊哙勇武率性,乃真性情之人,正合项羽脾气。樊哙闯军营保驾不仅不会引起项羽的反感与发难,还可以可转移项氏集团人员的注意力, 以便刘邦趁机脱逃。另外樊哙勇武有力,危机之时可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加之樊哙与刘邦乃连襟之亲,能在最危难时出死力相助。
从“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一句可知,虽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时间短暂,刘邦仍然十分准确地调查了鸿门至霸上的地理形势,对有无小路,小路多长,从小路回来需要多长时间,都了如指掌。24分46秒】■
【高清课堂:鸿门宴24分47秒
项羽的英雄气概
无论是宴会之前、宴会中、还是宴会后,刘邦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有精心的安排和准备。可是,刘邦计划的再周密,在鸿门宴上项羽还是有杀掉刘邦的千万个机会,可是他却是“默然不应”。这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是项羽的妇人之仁,而是他的英雄气概。这份英雄的气概表现在他的高度自信、一诺千金和仁而爱人上。
鸿门宴发生时,项羽不仅携巨鹿之战胜利之威势,而且与刘邦实力悬殊。由此看来,鸿门宴上项羽完全没有必要采用暗杀的手段来消灭刘邦。如果不是他在其他方面的失策,他完全有能力控制全局,清除刘邦。他的自信心理是有雄厚实力做基础的,并非妄自尊大。也许,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还有政治上的考虑。在项羽看来,至少在当时刘邦还算不上是他的对手。当时秦患未除,他还需要刘邦的配合,如果随意杀了刘邦会引起诸侯的不满和恐慌,造成抗秦联盟的瓦解。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项伯的撮合和刘邦降贵纡尊的登门谢罪,项羽终于放弃剿灭刘邦的打算。这不是项羽的妄自尊大,而是他深思熟虑的明智选择。鸿门宴上刘邦一无破坏他的大计之行,二无忤逆他的意志之言。刘邦是那么样“诚惶诚恐”地谢罪,那么样“诚心诚意”地解释,项羽有什么理由置他于死地 又怎能下得了手呢 刘邦自项梁起事,便紧随项氏集团南征北战,抗击秦军。刘邦曾和项羽联手攻打城阳、定陶、雍丘、外黄……可谓是经过血与火考验的“战友”。在项羽看来,刘邦在灭秦战争中是有功的;况且,怀王曾与诸侯约定“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尽管灭秦的真正功臣是项羽,但毕竟是刘邦先入成阳。项羽欲攻刘邦已是背离信义,如今刘邦前来谢罪,俯首称臣,若再杀刘邦更是有违良心,这是诚信守义的项羽心理上所不能承受的。再说,在宴会之前项羽曾答应叔父项伯,君子一言九鼎,杀刘邦则失信于叔父,这也是项羽心理上不能跨越的一个障碍。项羽宁可在战场上与刘邦真刀真枪地拼命,也不愿玩弄这种不仁不义的阴谋。因此,他才对范增的多次暗示“默然不应”,并宽容了樊哙的不敬,甚至产生了英雄相惜的情感。28分57秒】■
【高清课堂:鸿门宴32分14秒
项羽的性格特征:
在一般人看来,项羽是个性格残暴、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辄杀人的武将。但项羽杀人有他的原则:他杀的都是阻挡他灭秦兴楚的复仇大业和冒犯他尊严的人。宋义奉命救赵,却徘徊观望四十余日,使抗秦事业岌岌可危,于是项羽果断地杀掉了宋义,排除了进军的障碍;当他发现秦国降卒“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史记·项羽本纪》)时,便毫不犹豫地下令“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于新安城南”(《史记·项羽本纪》)。这当然是不可饶恕的罪恶,任何形式的杀人都是可怕的。
项羽还有至情至性的另一面。他是一个光明磊落、赤忱天真、勇武盖世、仁而爱人、一诺千金的大英雄。
所以鸿门宴上他绝不会杀刘邦,大丈夫赢就要赢的敌手心悦诚服,而范增的计谋固然是好,却不合项王的意。所以项羽才会在决战前夜听从项伯的劝说, 而不责其通风报信之罪;所以项王在见到“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的樊哙时“按剑而跽”,而且呼之为“壮士”,不仅没有因为他打倒卫士私闯宴会而生气,反而赐酒上肉。樊哙的出场既折射出刘邦的心机城府,也烛照出项王的磊然大气。至于项羽轻轻地说出: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也许可以认为是项羽头脑简单的凭证,但是也保不准是他的故意为之。项羽固然出卖了曹无伤,然而男子汉大丈夫行事就当光明磊落,曹无伤两边讨好,今天出卖了刘邦,明天保不准就出卖了谁。《史记 陈丞相列传》中陈平说“项羽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洁好礼者多归之。”以此成其大业;韩信在《史记 淮阴侯列传》中说“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泣涕分饮食……”以此错失天下。成其大业是因为振臂一呼应者云集;错失天下是因为“为人不忍”、感情用事。34分50秒】■
写作特色
1.作者善于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把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例如对樊啥的刻画,他在危急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中军帐,表现了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行动都是有理有节的,先“披帷西向立,填目视项王”,以引起项羽注意;项羽赐酒,他先拜谢,然后站着喝下,随后连生盘肩也吃了;他借机讥讽项羽,却又替刘邦求赏,暗窝尊崇项王之意,很投项羽居功自傲的脾气。在极紧张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了樊啥勇猛、豪爽、粗犷中含有精细的性格。
2.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更加鲜明、突出。例如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刘邦则在劣势下能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项羽刚惶自用,粗疏麻痹,拙于应变;刘邦则善于采纳意见,心眼很多,能随机应变.项羽任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刘邦则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授命。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刘邦则有奸必肃,又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这样的对比、映衬,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并揭示了刘胜、项败的必然趋势。
3.语言精练生动,寥寥数语,就能突出地刻画出人物个性.《鸿门宴》语言的最大特色,就是善于用符合人物身份的有特征性的口语来传达人物的神采与言行。如项羽在本文中虽只说了几句话,但却可看出他的自矜功伐,寡谋轻信、委过于人的性格特点。刘邦的话,则表现出他能屈能伸、狡诈多端的性格。而范增则老谋深算,急于事功;张良则老练多谋,外柔内刚;樊啥则勇猛豪爽,粗中有细。这些人物所以性格鲜明,无不得力于极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描写。
知识迁移
阅读文章,完成下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 ( http: / / www.21cnjy.com )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 ( http: / / www.21cnjy.com )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给下列句中加红的字注音。
①戮力攻秦( ) ②范增数目项王( ) ③玉玦( )
④瞋目视项王( ) ⑤目眦尽裂( ) ⑥沛公之参乘( )
( http: / / www.21cnjy.com )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令将军与臣有郤 通 ②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通
4.下列句中与“项王按剑而跽”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B.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C.拔剑切而啖之 D.劳苦而功高如此
5.毛泽东主席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用两句是深刻总结了项羽在鸿门宴上的历史教训,用以指导革命战争。请写出这两句诗。
答: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说说这些描写反映了项羽的那些弱点。
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译文:
②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赐之彘肩。”“壮士!能复饮乎?”
译文:
参考答案:
1.①戮力攻秦(lù),②范增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目项王(shuò),③玉玦(jué ),④瞋目视项王 (chēn),⑤目眦尽裂(zì),⑥沛公之参乘(shèng)。
2.①戮力(合力),②数目(屡次以目示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③因(趁机),④故(特意),⑤细说(指小人的谗言),⑥须臾(一会儿,形容时间很短),⑦从(使……跟从,带领),⑧若(第二人称代词,你)。⑨蔽(保护,掩护),⑩且(尚且)。
3.① 郤通隙 ② 内通纳
4.B(例句中“而”表修饰,A—表转折,C—表顺承,D—表并列)
5.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6.译文:
①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三(或“多”)次举起身上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默默地毫无反应。
②项王说:“真是一位壮士!——赐给他一杯酒。”“赐给他猪肘。”“壮士!还能再喝(酒)吗”?
拓展阅读
关于项羽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垓下歌》赏析
这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绝命词。在这首词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个奇迹。
项羽是在秦末与叔父项梁一起举兵反秦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由于其辉煌的战功、无双的勇力、杰出的才能,实际上成为反秦群雄的领袖,在推翻暴秦的统治中起了主要的作用。但在秦亡以后曾经是项羽盟军的另一支反秦部队的首领刘邦为了统治全国,与项羽之间又展开了残酷的战争。他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作这首诗时,项羽被包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南沱河北岸),粮尽援绝,他自知败局已定;作诗之后,他率部突围,虽曾杀伤敌军多人,终因兵力单薄,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诗歌的第一句,就使读者看到了一个举世无匹的英雄形象。在我国古代,“气”即源于人的先天禀赋,又能赖于后天的培养;人的品德、能力、风度等等均取决于“气”。所谓“气盖世”,是说他在这些方面超过了任何一个人。尽管这是一种其概括的叙述,但“力拔山”三字却给读者一种具体、生动的感受,所以在这一句中,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他把自己叱咤风云的气概生动地显现了出来。   
然而,在第二、三句里,这位盖世英 ( http: / / www.21cnjy.com )雄却突然变得苍白无力。这两句是说:由于天时不利,他所骑的那匹名马乌骓马不能向前行进了,这使他陷入了失败的绝境而无法自拔,只好徒唤“奈何”。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骓的“不逝”为什么会引起那样严重的后果?对此恐怕只能这样回答:他之得以建立如此伟大的功绩,最主要的依靠说是这匹名马;有了它的配合,他就可以所向无敌。换言之,他几乎是单人独骑地打天下的,因此他的最主要的战友就是骓,至于别人,对他的事业所起的作用实在微乎其微,他们的和中背对他的成败起不了多少作用,从而他只要注意骓就够了。这也就意味着:他的强大使得任何人对他的帮助都没有多大意义,没有一个人配作他的主要战友,这是人何等的傲岸,真可谓天地间唯我独尊!不过,无论他如何英勇无敌,举世无双,一旦天时不利,除了灭亡以外,他就没有别的选择。在神秘的“天”的面前,人是多么渺小;即使是人中间的最了不起的英雄,也经不起“天”的轻微的一击。   
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可避免,他的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就要烟消云散,但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甚至也没有叹息。他所唯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一位美人虞姬的前途;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姬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于是,尖锐的、难以忍受的痛苦深深地啮着他的心,他无限哀伤地唱出了这首歌的最后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译成白话,就是:“虞姬啊,虞姬啊,我把你怎么办呢?”在这简短的语句里包含着何等深沉的、刻骨铭心的爱!   
是的,相对于永恒的自然界来说,个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人确实极其脆弱,即使是英雄豪杰,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里也不过像一朵大的浪花,转瞬即逝,令人感喟不已。但爱却是长存的,它一直是人类使自己奋发和纯净的有力精神支柱之一,纵或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在爱的面前也不免有匍伏拜倒的一日,使人欢喜赞叹。《垓下歌》虽然篇幅短小,但却深刻地表现了人生的这两个方面。千百年来,它曾经打动过无数读者的心;其魅力大概就在于此吧!
关于刘邦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歌》赏析
假如说项羽的《垓下歌》表现了失败者的悲哀,那么《大风歌》就显示了胜利者的悲哀。而作为这两种悲哀的纽带,则是对于人的渺小的感伤。
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唐代的李善曾解释说:“风起云飞,以喻群雄竞逐,而天下乱也。”(见汲古阁本李善注《文选》卷二十八)这是对的。“群雄竞逐而天下乱”,显然是指秦末群雄纷起、争夺天下的情状。“群雄竞逐”的“雄”,《文选》的有些本子作“凶”。倘原文如此,则当指汉初英布等人的反乱。但一则这些反乱乃是陆续发动的,并非同时并起,不应说“群凶竞逐”;再则那都是局部地区的反乱,并未蔓延到全国,不应说“天下乱”。故当以作“雄”为是。
下句的“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则是说自己在这样的形势下夺得了帝位,因而能够衣锦荣归。所以,在这两句中,刘邦无异坦率承认:他之得以“威加海内”,首先有赖于“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局面。但是,正如风云并非人力所能支配,这种局面也不是刘邦所造成的,他只不过运气好,碰上了这种局面而已。从这一点来说,他之得以登上帝位,实属偶然。尽管他的同时代人在这方面都具有跟他同样的幸运,而他之终于获得成功乃是靠了他的努力与才智;但对于刘邦这样出身于低微的人来说,若不是碰上如此的时代,他的努力与才智又有多少用处呢?所以,无论怎么说,他之得以当皇帝,首先是靠机运,其次才是自己的努力与才智。他以当进的人对之根本无能为力的自然界的风云变化,来比喻把他推上皇帝宝座的客观条件,至少是不自觉地显示了他的某种心理活动的吧!
作为皇帝,要保住天下,必须有猛士为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守卫四方,但世上有没有这样的猛士?如果有,他能否找到他们并使之为自己服务?这就并非完全取决于他自己了。所以,第三句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既是希冀,又是疑问。他是希望做到这一点的‘但真的做得到吗?他自己却无从回答。可以说,他对于是否找得到捍卫四方的猛士,也即自己的天下是否守得住,不但毫无把握,而且深感忧虑和不安。也正因此,这首歌的前二句虽显得踌躇满志,第三句却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和恐惧。假如说,作为失败者的项羽曾经悲慨于人定无法胜天,那么,在胜利者刘邦的这首歌中也响彻着类似的悲音,这就难怪他在配合着歌唱而舞蹈时,要“慷慨伤怀,泣数行下”(《汉书 高帝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