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基础知识及训练
一、关于作者 李白(70l——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李白约在二十五、二十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同游今河南、山东的一些地方,把酒论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怀着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参加了率师由江陵东下的永王幕府工作。不料永王想乘机扩张自己的势力,结果被肃宗派兵消灭。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狱,不久流放夜郎。后途中遇到大赦,得以东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讨伐安史叛军,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李白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他被称为“诗仙”,现存九百多首诗,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二、关于背景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李白经友人吴筠、贺知章的推荐被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由于当时的封建统治昏庸腐败,李白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李白最后看清留在唐玄宗身边,不过是一个词臣,帮他解闷散心,要想政治上有所作为是不可能的。到了第二年春天,就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辞官还家。唐玄宗顺水推舟批准了他的要求,为了表示他爱才,还赐给李白一笔钱,送他回家。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公元745年),他与杜甫等分别,准备南下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 三、探讨的问题 l、此诗第一段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以虚衬实,突出天姥山的可睹;以五岳、赤城、天台来衬托天姥山的雄伟高大,写出了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之情,是入梦之由。 2、在梦境中,哪些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参考:“飞”、“送”、“迷”、“忽”等词表现了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 3、作者描绘的梦境里表现出的心情与他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联系? 参考:作者在梦境中,表现了一个自由、快乐的神仙世界,与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现实世界的丑恶,借梦境表现了他对自由的追求、对现实感到失望的思想情感。 4、如何理解“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水流水”这句话? 参考:流露出逃避现实的态度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是作者在当时社会里陷入矛盾后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 5、如何理解“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这句话? 参考:是诗人向东鲁诸公表示道别,表示自己会纵情山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6、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 参考:就这首诗来说,主体是写“梦游”的经历,而梦游过程其实就是现实的曲折反映,现实的黑暗和丑恶恰恰被浓缩在最后两句诗句里,这正是“卒章显志”:鄙弃权贵,鄙弃黑暗的现实世界。这句话是本诗的“诗眼”(指的是统帅全诗内容的某个词句),它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表现他白蔑视权贵的傲岸性格和豪迈气概。 四、主题争鸣 主题(一) 作《唐诗解》的唐汝询说:“将之天姥,托言梦游以见世事皆虚幻也。……于是魂魄动而惊起,乃叹曰:‘此枕席间岂复有向来之烟霞哉?’乃知世间行乐,亦如此梦耳。古来万事,亦岂有在者乎?皆如流水之不返矣。我今别君而去,未知何时可还,且放白鹿于山间,归而乘之以遍访名山,安能屈身权贵,使不得豁我之襟怀乎?” 主题(二) 作《诗比兴笺》的陈沆提出了另一种解释:“此篇即屈子《远游》之旨,亦即太白《梁甫吟》之旨也。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题曰‘留别’,盖寄去国离都之思,非徒酬赠握手之什。” 主题(三) 还有一批人持这样的观点:《梦游天姥山》开头二句是说求仙“无从”,其次二句是说进宫或有希望。此下描写天姥山景色一大段,实质是宫廷生活的形象描述。结论是宫廷里也“无从”存身。“仙宫两无从”这一句可以说就是《梦游天姥山》的主题。 五、文章结构图
性格傲岸——不事权贵
六、基础训练 1、填空: (1)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孤帆一片日边来。 (3)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千里江陵一日还。 (5)举杯邀明月,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 (7)______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 (8)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10)大鹏一日同风起,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红色的字词 (1)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2)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3)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螟。 (4)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5)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6)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7)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8)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阅读下面一首诗,问答诗后问题。
丁都护歌 李白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注:芒砀,这里形容盘石之大。 (1)李白是唐朝的一位伟人的浪漫主义诗人,但这首诗体现了他的现实主义情怀。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思想情感。 (2)在诗歌中,氛围和色彩一般是通过形象画面来体现的。请描述诗中的人物形象。 4、阅读下面一首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晚晴 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A、首联上句,以“深”见出环境之幽,以“俯”见出地势之高。既幽且高的处所,反映了主人雅洁脱俗的生活情趣。 B、首联下句点出气候特征,一“犹”字点出初夏天气的清和宜人,给人以虽夏犹春的感觉。 C、颔联中,诗人用一“怜”将无情之物人格化,寓情于景,把自己“重晚晴”的积极人生态度蕴涵在自然景象之中。 D、颈联眺望所见,上句下句都从内到外, 写出了晚睛之美和天地之广。 其实天地变广,完全缘于心旷神怡之故。 附参考答案 1、 (1)疑是银河落九天 (2)两岸青山相对出 (3)江入大荒流 (4)朝辞白帝彩云间 (5)对影成三人 (6)浮云游子意 (7)孤帆远影碧空尽 (8)举杯销愁愁更愁 (9)长风破浪会有时 (10)扶摇直上九万里 2、 (1)谈论、确实、或许、遮断、超出、掩盖 (2)还、凄清、穿 (3)迷恋、忽然、天黑 (4)震动、使……战栗、使……震惊 (5)黑沉沉的、分裂 (6)弹奏、运转 (7)醒时、原来 (8)暂且、等待、就 3、 (1)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爱莫能助、无能为力的悲叹。 (2)一群纤夫们在饥饿、疲劳、痛苦中,背着千斤重的纤绳,拖着巨大的石头,艰难地挪动着脚步,炎热的天气还没有水喝,一边唱着都护歌,一边汗泪如雨,悲痛欲绝。 4、D(下句由外到内)
十点钟故事
高二(3) 钟凯
外面的雨停了,作业也写不下去了,电视节目没意思了,咖啡也终于喝没了。在这火星与地球亲密接触的六万年不遇的伟大晚上,我的心情遭透了。于是,在十点钟我骑车来到了街上。 第一场秋雨的凉意瞬间就卷走了积郁的烦躁,而依然繁华却已不再嘈杂的宽阔大街豁的就将心扉冲开了。于是我毫无规矩地蹬起车,肆无忌惮的直起身吹着口哨,左摇右摆的向着灯火通明的城外骑去。 这个样子在白天定会惹得旁人斜视,但在这清凉而又跃动的都市边缘的晚上,人们同是怀着放纵的心情漫步于街头,谁也不会注意谁的。此时的街上,才是一个真正的自我。如此深夜。有人在看报;有人在大声的唱着;有人如雕塑般对着手中莹亮的手机,仿佛那人是死的而手机是活的。那些人此时的心情却是真正飞逸于天空了。十点钟的大街是属于自己的。因为明天,我们又都会回到互相监督般严守规律又机械般的生活中去,成为那不停运转的大机器中的一枚枚毫无特色的螺丝钉……。 我伴着一排排造型简洁的长颈路灯,向城外骑去,把这些都留给身后的繁华,任凭它象个外形靓丽的垃圾桶一样去包容阴险的诡计、疲惫的勾心斗角和千万张无表情的面孔吧,我只向着眼前并也是心中宽阔的马路骑去,有那我破车一声一声的磨擦声和舒缓的“心情相伴”, 逃离身后那燃着嘈杂、烦躁火焰的森林,眼前浮现出夜幕下静谧的西山。 而我好象又割舍不下这大都市的活力、跳动的节奏与明亮的广告牌映衬下的繁华,好象要记住般的看着街旁每一座大厦。身旁涌动着澎湃的车流;耳畔响着修路机械不倦的鼓点,看着掠过身旁的万家灯火,又突然为自己能在这不停歇的世界里面对生活的声与色而庆幸。生活百味,于是,心情百味。 骑过像海面般宽阔平坦的十字路口,来到立交桥上,倚栏下望,东灯的长河呼啸着奔流远去,发现,原来每辆车都像每一个人,有着自己的路。可能一时会并驾齐驱,但可能转眼便分道扬镳甚至背道而驰,以速度与激情同时间、同他人赛跑,诠释人生。好一条宽宽的大道。 晚风夹着凉意抚弄着我,心反而因想了这许多而愈发轻松,想顺着风顺着心,再炫耀般没规矩的骑会儿车,便又向着前面一处更空旷的广场一声一声的蹬过去,终于到了路口,突然意识到,原来凉意早已渗透全身,嘴冻得早已不知在吹什么了,脑中想着,再自由会儿吧;心中却想,别了,天冷,咱回吧。 于是便回了。 循着归路,望着曾经骑过的道儿,心想老人们回首人生时,是否便是如此感觉呢?归路上原来看着宽广的路口却显得窄了,车流也变得象小溪般潺潺的淌着,路灯洒着平和的光。生活如同一块鹅卵石,原来是有着不同的纹理的。 远处的万家灯火中,人们依然看着我半小时前便觉得无聊的电视节目,不曾注意过一个满脑子胡思乱想的小子两次从窗下经过,而那小子脑中现在只剩下一个想法“冷”了。 将近十一点钟,我敲开家门,屋内温暖的光便泻了一身,可能因火星近地这一异常天象引起的故事暂告结束了。 于是我说:“天气真冷,可生活真好。” [评语]:这是一篇心情小品。在一个雨后夜晚,作者开始了“逃避”,随着车轮的流动,心情也随之而变化:时而轻松,时而舒缓,时而庆幸。景色多变,生活百味,心情百味。最可贵之处在于最后升华为一句哲理:生活如同一块鹅卵石,原来是有着不同的纹理的。题目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