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秋声赋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秋声赋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15 23:0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秋声赋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把无形的秋声写的绘形绘色,把萧森凄清的气氛渲染得生动、优美的艺术技巧。
2.能借助文本研习,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
3.整理归纳文中的文言知识,强化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交流诵读体会,学习本文把无形的秋声写的绘形绘色,把萧森凄清的气氛渲染得生动、优美的艺术技巧,理解秋的意境。21教育网
教学难点:
文本研习,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文章的认识和体会。
学习本文把无形的秋声写的绘形绘色,把萧森凄清的气氛渲染得生动、优美的艺术技巧。
教学设想:
1.反复阅读、品味形成自己的认识。
2.用评点法研习文本,品味文章借有形之声写无形之声的妙处。
3.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一年四季中,春天春光灿烂,艳丽动人;夏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热情奔放,令人回味无穷。那么,秋天呢?更是令人难忘的。在中国的诗句中,秋天更能够引起文人的伤感与悲切,描写秋的诗文特别的多,那么,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又是怎样来写秋天的呢?www.21-cn-jy.com
二、听课文配乐朗诵,进一步诵读课文
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同时思考一下,文章哪些自然段是直接描写秋天的,并能对之进行评点。
重要字音
悚(sǒng)然 萧飒(sà)鏦(cōng)鏦铮(zhēng)铮 砭(biān)人肌肤戕(qiāng)贼
三、简介作者: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 ( http: / / www.21cnjy.com ),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著有《欧阳文忠公集》。2·1·c·n·j·y
四、文体讲解:
赋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语言上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铺张藻饰,讲究文采韵律;内容上多侧重于通过极力描绘景物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我们学过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苏轼的《赤壁赋》。
五、背景简介:
本文写于作者五十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岁时。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让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所以他对秋天的季节感受特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21cnjy.com
六、研读课文第一段
1.找一名女同学诵读这一段,学生讨论整理文言知识。
2.教师串讲这一段。
3.问题探讨:
①第一段是描写的什么?
明确:秋声
②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秋声的?
明确:比喻的方法
③作者对秋声的摹写,是用一连串的比喻借有形之声写无形之声,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用一连串的比喻把秋声比作“波涛夜 ( http: / / www.21cnjy.com )惊”“风雨骤至”“鏦鏦铮铮”“金铁皆鸣”“衔枚疾走”的人马声,通过这些恰当的比喻把难以捉摸的东西变的具体可感。另外作者巧妙的利用“听”的过程写秋声,由“初”到“忽”,再到“触于物”,写出了由远而近、由小到大、凭虚而来的撞击物体的秋声夜至的动态过程,突出了秋声变化的急剧和来势的猛烈。【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第二段
1.找一名男同学诵读这一段,学生讨论整理文言知识。
2.教师串讲这一段。
3.问题探讨:
①如果说第一段是写的秋之声,那么第二段写的又是什么呢?讨论一下,如何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明确:对秋声的描绘和对秋气的议论
②这一部分怎样来写秋之状的呢?
明确:分别就秋的色、容、气、意,描 ( http: / / www.21cnjy.com )绘出了秋状的四幅具有不同特征的鲜明图画,其中色、容为实,气,意为虚,手法是由实入虚,而对秋状的描绘,正是为了烘托秋声的“凄凄切切,呼号愤发”。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在写秋之状,接下去作者写道:“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可见作者写秋状其实是为了写秋声的由来,写出了秋声悲的特点。接着作者用“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以此表达自己的感慨,从中看出秋的肃杀。www-2-1-cnjy-com
③作者列举了哪些跟秋有关的例子?
明确:“夫秋,刑官也”到这一段结束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吸收前人种种说法,又运用骈偶句把秋与官制、阴阳、五行、音律等配属起来,甚至用“伤”解释“商”,用“戮”解释“夷”,极力铺张,突出秋对万物的强大摧残力量,说明万物盛衰的自然之理。这是宇宙生成的哲学思考,写出了秋声中永恒的悲伤,为下文进入本文主题起了铺垫作用。  21*cnjy*com
二、研读课文第三段
1.教师范读这一段,要求学生当堂讨论整理文言知识。
2.教师串讲这一段。
3.问题探讨:
①如何理解本文的主旨句?
明确:“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 ( http: / / www.21cnjy.com )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对于人来说,人事忧劳的伤害,比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的多。因而,想想这是谁对他们的伤害,就不会去怨秋声了。简言之,人事忧劳对人的伤害,更甚于秋气对草木的摧残。21·世纪*教育网
②面对充满肃杀之气的自然之秋,作者又会产生怎样的人生感悟呢?
明确:从这篇文章中读到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欧阳修的一种超然情怀,但这种超然不同于那种从容地面对现实,襟怀旷达的人生态度,而是历尽沧桑之后的一种透悟一种淡泊的心境。《秋声赋》流露出了这种希望与世无争,修身养性的思想。同时,作者以“无形”的秋声作为描写和议论的对象,采用赋的形式抒写秋感,极尽渲染铺陈之能事,实际上融入了作者对宦海沉浮、人生苦短深沉的感慨。
三、研读第四段
1.学生齐读这一段,当堂讨论整理文言知识。
2.教师串讲这一段。
3.问题探讨: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的具体意境是什么?
明确:第四段是全篇的结束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从这些沉思冥想中清醒过来,重新面对静夜,只有秋虫和呜,衬托着作者悲凉的心境。结尾处秋虫的和鸣,更衬出作者的感慨与孤独。戛然而止的结尾,给文章增添了不少的感染力,在秋虫唧唧中,读者似乎也要同声一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四、课文结构
第一段写作者夜读时听到秋声,写出了由远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近、由小到大、凭虚而来的撞击物体的秋声夜至的动态过程,突出了秋声变化的急剧和来势的猛烈。这也就回答了作者闻声惊惧和感叹的原因。
第二段是对秋声的描绘和对秋气的议论。写出了秋声中永恒的悲伤,为下文进入本文主题起了铺垫作用。
第三段是全文的题旨所在,作者由感慨自然而叹人生,百感交集,黯然神伤。
第四段是全篇的结束,作者从这些沉思冥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清醒过来,重新面对静夜,只有秋虫和呜,衬托着作者悲凉的心境。结尾处秋虫的和鸣,更衬出作者的感慨与孤独。21·cn·jy·com
五、课文小结
《秋声赋》写秋以立意新颖著称,从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上讲,悲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永恒题材,但欧阳修选择了新的角度人手,虽然承袭了写秋天肃杀萧条的传统,但却烘托出人事忧劳更甚于秋的肃杀这一主题,这就使文章在立意上有所创新。2-1-c-n-j-y
更应该提到的,应是《秋声赋》在文体上的贡 ( http: / / www.21cnjy.com )献。注重骈偶铺排以及声律的赋到了宋代以后,由于内容的空乏和形式上的矫揉造作,已经走向没落。欧阳修深明其中之弊,当他的散文革新取得了成功之后,回过头来又为“赋’’体打开了一条新的出路,即赋的散文化,使赋的形式活泼起来,既部分保留了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骈词俪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特征,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倾向,且增加了赋体的抒情意味。这些特点也使《秋声赋》在散文发展史上占有了一席很重要的地位。【来源:21cnj*y.co*m】
六、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相关的练习。
3.整理课文文言知识(见附录)。
附录:
文言知识
字音
悚(sǒng)然 萧飒(sà)鏦(cōng)鏦铮(zhēng)铮 砭(biān)人肌肤 戕(qiāng贼
通假字
1.忽奔腾而砰湃(砰湃同澎湃 ,波涛汹涌的声音)
2.有动于中(中同衷,内心)
古今异义
1.如赴敌之兵(兵,古义;军队。今义:士兵。)
2.天之于物,春生秋实(天,古义;自然。今义:天空)
3.金铁皆鸣(金铁,古义;兵器。今义;金属名)
词类活用
1.欧阳子方夜读书(名词作状语)
2.春生秋实 (名词作动词,结果实)
文言句式
1.胡为而来哉?
(胡……哉:疑问句式,为什么……呢)
2.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所以……,乃……;固定句式,用来……是……)
3.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奈何……:固定句式,为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