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文言文该学些什么?
1、认准字形字音字义。(自己利用工具书和注释完成)
2、理解词语和句式:
(1)掌握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常见的虚词(高中三年要掌握18个常见的虚词).
(3)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
(4)能够学会断句。
3、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并能译成现代汉语。
4、能从文中了解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
和文学常识。
5、能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内容,并能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孙子兵法 谋攻》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解题:
烛之武退秦师
告诉我们:
1.核心人物:烛之武
2.主要事件:一人能使万人退却,力量悬殊,充满悬念。
选自: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 所作,原名 。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僖公三十年》
《春秋左传》
编年史
左丘明
以国家为中心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国语》、《战国策》等。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史记》、《三国志》等。
国别体
纪传体
编年体 按时间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传》: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
史书的类别
秦穆公为求将来与中原友好,与当时力量强大的晋国联姻,向晋献公求婚,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后来,晋献公年迈昏庸,要立小儿子为国君继承人,从而杀死了当时的太子申生。于是,另外的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分别逃往梁国和翟国避难。 再后来,夷吾得到姐夫秦穆公的帮助,做了晋国国君。但是不久,夷吾就与秦国失和,发兵攻打秦国,终遭惨败,还叫儿子公子圉到秦国做人质,这才将两国的关系修好。
秦穆公为了笼络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儿怀嬴嫁给了他。这在当时的社会来说,是一件亲上加亲的事,按理关系应该是很稳固的了。然而公子圉听说自己的父亲病了,外公家又被秦国灭亡,害怕国君的位置会被传给别人,跑回晋国。
秦穆公立即决定要帮助重耳当上晋国国君,把逃到楚国的重耳接过来,还要把女儿怀嬴改嫁给他,第二年,公子圉就做了晋国君主,成为晋怀公,跟秦国不相往来。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当上了晋国的新国君,成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
因此秦晋之好代表的是一种政治上的联姻,是国家之间的联合,但后来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也称作结为“秦晋之好”。
秦晋之好
春秋形势图
楚
郑
晋
秦
烛之武退秦师
合作探究,理清脉络
起因
发展
高潮
结局
秦晋围郑
(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烛之武退秦师
合作探究,理清脉络
起因
发展
高潮
结局
秦晋围郑
(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临危受命
郑
函陵
氾水
秦
晋
如果你是烛之武,你会说服谁退兵呢?
烛之武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服秦伯退兵呢?结果如何?
齐读第三段,共同探讨。
郑
函陵
氾水
秦
晋
烛之武退秦师
合作探究,理清脉络
起因
发展
高潮
结局
秦晋围郑
(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临危受命
劝退秦师
坦言知亡,动之以情
阐明利害,晓之以理
以利相诱,为秦着想
回顾过去,巧设离间
展望未来,再设离间
烛之武退秦师
合作探究,理清脉络
起因
发展
高潮
结局
秦晋围郑
(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临危受命
夜缒出城
劝退秦师
坦言知亡,动之以情
阐明利害,晓之以理
以利相诱,为秦着想
秦晋退兵
引史为例,巧设离间
烛之武( )退秦师
请在 “退”前加上一个词或短语,概括全文内容。
预习检查
分析人物形象
烛之武是怎样的一个人?
关于烛之武
烛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终得不到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圉正”(yǔ、养马的长官),大概相当于《西游记》里所说的“弼马温”吧。被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伛偻,步履蹒跚。
——冯梦龙《东周列国演义》
分析人物形象
烛之武是怎样的一个人?
能言善辩
智勇双全
深明大义
义
智
勇
分析人物形象
本文还刻画了哪些人物 他们的性格特点怎样?
郑伯
佚之狐
秦伯
晋侯
虚心纳谏 勇于改过
知人善举 慧眼识珠
善于决策 善谋利益
头脑清醒 随机应变
积累成语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 今泛指两家联姻。
贪得无厌: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胜之不武:以强凌弱,即使赢了也不光彩。比喻以大欺小。
春秋笔法: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