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大光华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威海大光华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20 20:5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威海大光华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r 52 Na 23 O 16 Pb 207 Fe 56 Cu 64 S 32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电化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解溶液时,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石墨棒上逐渐覆盖红色的铜
B.铜板上铁铆钉在中性水膜中被腐蚀时,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C.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过程中,阴极区碱性不断增强
D.铅蓄电池放电时,电子由通过导线流向
2.生产钛的方法之一是将金红石()转化为,再进一步还原得到钛。转化为有直接氯化法和碳氯化法,相关能量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反应物固体粉碎可以加快直接氯化、碳氯化的反应速率
B.可推知
C.以上两种方法生产钛,从原子经济性角度看都不是100%原子利用率
D.以上两种反应中,生成等量电子转移数相等
3.依据图示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是吸热反应
B.△H3=△H1+△H2
C.反应③是一个熵增的反应
D.数据表明:V2O5(s)的能量比V2O4(s)低,更稳定
4.某同学欲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实现反应: 2Fe3++Cu = 2Fe2++Cu2+,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下列关于此装置的几种构成中,能实现此转化的是( )
成分 选项 X Q P
A Fe FeCl2 CuSO4
B 石墨 FeCl3 CuSO4
C Cu FeCl2 CuSO4
D Fe FeCl2 H2SO4
A.A B.B C.C D.D
5.反应经过以下两步基元反应完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i. 慢 ii. 快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因为中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所以
C.总反应的速率由反应i决定
D.断裂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断裂和中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
6.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在该条件下,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1 mol C (金刚石)比1 mol C (石墨)的总能量高
B.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等质量的金刚石和石墨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相同
D.金刚石转化为石墨是吸热反应
7.科学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式:Ag - e- + Cl- = AgCl
B.AgCl是还原产物
C.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2 mol电子
D.Na+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凝结成冰的过程中,体系的
B.溶于水吸热,说明其溶于水不是自发过程
C.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与反应的和都有关
D.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之一是生成气体,此过程是一个的过程
9.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可处理有机废水获得电能,同时实现海水淡化。现以溶液模拟海水,用如图装置处理有机废水(以含的溶液为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为
B.隔膜1为阳离子交换膜,隔膜2为阴离子交换膜
C.工作一段时间后室下降,室升高
D.处理理论上B室中有发生迁移
10.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纯银器表面暴露在空气中因发生化学腐蚀而变暗
B.在轮船的底部镶嵌锌块保护船体,采用的是牺牲阳极保护法
C.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中,高硅铸铁惰性辅助阳极的作用为损耗阳极材料和传递电流
D.钢铁设施在海水中的腐蚀速率比在河水中的快
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依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已知,则氢气的燃烧热为
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已知,则含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
D.已知;;则
12.下图是微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已知:a室中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产生、和,质子交换膜只允许和通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质子交换膜从a室进入b室
B.a室内的石墨电极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b室内的电极反应为:
D.该电池能在高温环境下工作
13.利用膜电解技术(装置如图所示)以惰性电极电解Na2CrO4溶液制备Na2Cr2O7,总反应方程式为:4Na2CrO4+4H2O2Na2Cr2O7+4NaOH+2H2↑+O2↑,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Na+通过。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气体X是O2,气体Y是H2
B.当电路中转移2 mol电子时,阳极区溶液减 重16 g
C.电解过程中阴极区溶液的pH增大
D.阳极区的总反应式为: 4CrO-4e-=2Cr2O+O2↑
14.一定条件下,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通过测量电压求算AgCl的溶解度,初始时两个电极质量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室Ag电极为正极
B.隔膜为阳离子交换膜
C.电池总反应为:
D.当转移0.1mole-时,两电极质量差21.6g
15.某传感器可利用电化学原理测定混合气体中的含量,工作示意图如下。单位时间内,通过传感器的待测气体为p(标准状况),某电极质量增加了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B.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C.反应过程中正极区溶液的减小
D.待测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
第II卷(非选择题)
16.(12分)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高铁电池因其具有众多的优点而成为电动汽车首选的动力电池,其工作原理为:3Zn+2K2FeO4+8H2O 3Zn (OH)2+4KOH+2Fe (OH)3。 则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充电时阴极附近溶液的pH (填“增大”、“减小”、“不变”)。
(2)某公司开发出一种以Pt作电极的高效甲醇燃料电池,以该电池电解CuSO4溶液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工作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若乙池中Fe电极质量增加12. 8g,在相同时间内,甲池中理论上消耗O2 L( 标准状况下)。
③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0. 3molCu(OH)2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3)研究电化学腐蚀及防护的装置如图所示。
若电极d为石墨,写出此电极的反应式 。
17.(14分)回答下列问题
(1)用O2将HCl转化为Cl2,可提高效益,减少污染。传统上该转化通过如下图所示的催化循环实现。
其中,反应①为2HCl(g)+CuO(s) = H2O(g)+CuCl2(s) ΔH1,反应②生成1 mol Cl2的反应热为ΔH2,则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热用ΔH1和ΔH2表示)。
(2)FeSO4可转化为FeCO3,FeCO3在空气中加热反应可制得铁系氧化物材料。
已知25 ℃,101 kPa时:
4Fe(s)+3O2(g)=2Fe2O3(s) ΔH=-1648 kJ·mol-1
C(s)+O2(g)=CO2(g) ΔH=-393 kJ·mol-1
2Fe(s)+2C(s)+3O2(g)=2FeCO3(s) ΔH=-1480 kJ·mol-1
FeCO3在空气中加热反应生成Fe2O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3)已知:常温时:CH4(g)+2H2O(g)=CO2(g)+4H2(g) ΔH=+165 kJ·mol-1
CO(g)+H2O(g)=CO2(g)+H2(g) ΔH=-41 kJ·mol-1
贮氢合金ThNi5可催化由CO、H2合成CH4的反应,则常温时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4)已知:Al2O3(s)+3C(s)=2Al(s)+3CO(g) ΔH1=+1344.1 kJ·mol-1
2AlCl3(g)=2Al(s)+3Cl2(g) ΔH2=+1169.2 kJ·mol-1
由Al2O3、C和Cl2反应生成AlCl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5)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①CO(g)+2H2(g) = CH3OH(g) ΔH1
②CO2(g)+3H2(g) = CH3OH(g)+H2O(g) ΔH2
③CO2(g)+H2(g) = CO(g)+H2O(g) ΔH3
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反应①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 H—H C—O C≡O H—O C—H
E/(kJ·mol-1) 436 343 1076 465 413
由此计算ΔH1= kJ·mol-1;已知ΔH2=-58 kJ·mol-1,则ΔH3= kJ·mol-1。
(6)已知:① H2(g)+Cl2(g)=2HCl(g) △H=-183 kJ/mol
② 断开1mol H2分子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
③ 断开1mol Cl2分子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
则:断开1mol HCl分子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 kJ的能量。
18.(12分)电解是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手段。
(1)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如图所示。
①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电极a接电源的 (填“正”或“负”)极。
③离子交换膜是 交换膜(填阳离子或阴离子)。
④已知水的电离过程可表示为:,图中溶液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 b%(填“>”、“=”或“<”)。
(2)我国科学家通过电解,从海水中提取到锂单质,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生成锂单质的电极反应式是 。
②理论分析,阳极电解产物可能有、。
ⅰ.生成的电极反应式是 。
ⅱ.取实验后阳极区溶液进行检验,证实了阳极放电。实验所用的试剂及现象是 。
19.(12分)某小组同学设想利用燃料电池和电解池组合,设计一种制备硫酸和氨的装置,相关的物质及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a、b、c、d均为惰性电极,电解池中d上有可催化N2放电的纳米颗粒,固体氧化物电解质只允许O2-在其中迁移。
(1)燃料电池制备硫酸。
①a为 (填“正极”或“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
②H+的迁移方向为 (填“a→b”或“b→a”)。
③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电解池制备氨。下列关于电解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d上,N2被还原
B.c的电极反应:2O2--4e-=O2↑
C.固体氧化物中O2-的迁移方向为d→c
(3)燃料电池中每消耗48gSO2,在电解池中,理论上产生的NH3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
20.(10分)研究大气中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1)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引发和反应,其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常温常压下测定):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土壤中的微生物可将大气中的经两步反应氧化成,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第一步反应为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原因是 。
②写出第二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③结合两步反应过程,全部氧化成时的 。
参考答案:
1.D
【详解】A.电解溶液时,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石墨棒作阴极,发生反应:,石墨棒上析出铜单质,故A正确;
B.铜板上铁铆钉在中性水膜中发生吸氧腐蚀,正极氧气得电子,电极反应为:,故B正确;
C.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过程中,阴极发生反应:,阴极区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碱性不断增强,故C正确;
D.铅蓄电池放电时,作负极,作正极,电子通过导线由负极Pb流向正极,故D错误;
故选:D。
2.B
【详解】A.将反应物固体粉碎,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可以加快直接氯化,碳氯化的反应速率,A正确;
B.根据图示写出热化学方程式①,②,方程式②-①,得,,B错误;
C.由信息知两个过程中生成物除了四氯化钛外都还有其它产物,即从原子经济性角度看都不是100%原子利用率,C正确;
D.两种方法都是由转化为,即生成等量电子转移数相等,D正确;
故选B。
3.D
【详解】A.根据反应①的>0,可知反应①是吸热反应,故A正确;
B.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③可由反应①和反应②之和得到,则△H3=△H1+△H2,故B正确;
C.反应③是固体生成气体的反应,是一个熵增的反应,故C正确;
D.由于反应②还有三氧化硫和二氧化硫的参与,故不知道V2O5(s)和V2O4(s)的能量相对大小,不能确定V2O5(s)的能量比V2O4(s)低,更稳定,故D错误;
故选D。
4.B
【分析】根据反应方程式2Fe3++Cu = 2Fe2++Cu2+,Cu为负极,铁离子为电解液中的阳离子。
【详解】A.铁为负极,正极是铜离子得到电子变为铜单质,故A不符合题意;
B.石墨作正极,铜为负极,Q溶液中铁离子得到电子,故B符合题意;
C.电极都为铜,不能形成原电池,故C不符合题意;
D.铁为负极,失去电子,正极是氢离子得到电子变为氢气,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5.B
【详解】A.根据盖斯定律可知两个基元反应相加得反应2HI(g) H2(g)+I2(g),H=H1+H2,故A正确;
B.ⅰ中HI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H2成键要放出能量,所以 H1要比较吸收能量和放出能量的相对多少,故B错误;
C.反应的快慢由慢反应决定,故总反应的速率由反应i决定,故C正确;
D.反应2HI(g) H2(g)+I2(g) ΔH>0,说明断裂2molHI(g)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断裂1molH2(g)和1molI2(g)中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6.A
【详解】A.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所以1molC(金刚石)比1molC(石墨)的总能量高,选项A正确;
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稳定,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选项B错误;
C.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金刚石比石墨多,选项C错误;
D.金刚石转化为石墨要释放能量,即金刚石转化石墨是放热反应,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7.C
【详解】A.正极得到电子,正极反应式:,故A错误;
B.AgCl是Ag被氧化后的产物,是氧化产物,故B错误;
C.正极反应式:,则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2 mol电子,则C正确;
D.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Na+不断向“水”电池的正极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8.B
【详解】A.水凝结成冰的过程中,体系的混乱度减小,即熵变△S<0,故A正确;
B.NH4NO3溶于水吸热,但溶解过程是混乱度增大的物理过程,能够自发进行,故B错误;
C.化学反应有向物质内能降低、体系混乱程度增大方向进行的趋势,当△H-T△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故C正确;
D.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之- 是生成气体,有气体生成时体系的混乱程度增大,△S>0,故D正确;
故选A。
9.C
【分析】a极上失电子生成,a极为负极,b极氧气得电子,b极为正极,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b极氧气得电子,电解质环境为碱性,电极反应:,故A错误;
B.该装置可实现海水淡化,则B室中钠离子应透过隔膜2进入正极区,B室中氯离子透过隔膜1进入A室,隔膜1为阴离子交换膜,隔膜2为阳离子交换膜,故B错误;
C.室电极反应:,反应生成氢离子下降,室,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升高,故C正确;
D.由以上电极反应可知失去8mol电子,为使电荷平衡,则B室中有发生迁移,故D错误;
故选:C。
10.C
【详解】A.发生电化学腐蚀时,金属应不纯,则纯银器主要发生化学腐蚀,选项A正确;
B.海轮外壳镶嵌锌块,此时铁作为原电池的正极金属而被保护,不易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选项B正确;
C.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其主要作用是传递电流,而不是作为损耗阳极,选项C错误;
D.海水中有大量的盐溶解,更容易腐蚀,所以钢铁设施在海水中的腐蚀速率比在河水中的快,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11.C
【详解】A.选项中生成的水是气体,应该是液态水,所以不能得出氢气的燃烧热是241.8kJ/mol,A错误;
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ΔH>0;石墨能量低于金刚石,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错误;
C.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4kJ·mol-1,则含20.0gNaOH物质的量为0.5mol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C正确;
D.已知2C(s)+2O2(g)=2CO2(g) ΔH1 ①,2C(s)+O2(g)=2CO(g) ΔH2②;①-②得到:2CO(g)+ O2(g)= 2CO2(g) ΔH1-ΔH2,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放热反应,焓变为负值,所以ΔH1<ΔH2,D错误;
故选:C。
12.B
【分析】该装置为原电池,电子由a室石墨流出,则a室石墨为负极,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O2和H +,b室内石墨电极为正极,正极上O2得电子生成H2O;
【详解】A.a室内石墨电极为负极,b室内石墨电极为正极,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移向正极,即H+通过质子交换膜从a室进入b室,选项A正确;
B.a室内石墨电极为负极,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O2和H +,选项B错误;
C.b室内石墨电极为正极,正极上O2得电子生成H2O,正极反应式为O2+4e- +4H+ = 2H2O,选项C正确;
D.微生物不能生活在高温环境下,所以该电池不能在高温环境下工作,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13.B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电解时Na+向右侧电极II区移动,说明电极I附近正电荷增多,电极II附近负电荷多,则左侧电极I为阳极,溶液中H2O电离产生的OH-失去电子变为O2逸出;电极II上水电离产生的H+得到电子变为H2逸出,故气体X是O2,气体Y是H2,A正确;
B.当电路中转移2 mol电子时,阳极上有0.5 mol O2生成,同时有2 mol Na+向右侧移动,则阳极区溶液减重质量是m=0.5 mol×32 g/mol+2 mol×23 /mol=62 g,B错误;
C.电解过程中阴极反应式是:2H2O+2e-=H2↑+2OH-,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产生更多OH-,最终达到平衡时溶液中c(OH-)>c(H+),故阴极区溶液的pH增大,C正确;
D.在阳极上水电离产生的OH-失去电子变为O2,故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OH-放电,使水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最终阳极区溶液中c(H+)增大,化学平衡2+2H++H2O正向移动,将两式相加,可得总反应方程式为:4CrO-4e-=2Cr2O+O2↑,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14.C
【分析】该装置是原电池,则左侧中银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产生的银离子与溶液中的氯离子结合成沉淀氯化银,电极反应为Ag-e-+Cl-=AgCl,右侧中银作正极,银离子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Ag++e-=Ag,据此解答。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甲室Ag电极为负极,故A错误;
B.甲室发生的反应为Ag-e-+Cl-=AgCl,以室发生的反应为Ag++e-=Ag,NO由乙室向甲室移动,隔膜为阴离子交换膜,故B错误;
C.甲室发生的反应为Ag-e-+Cl-=AgCl,以室发生的反应为Ag++e-=Ag,总反应为,故C正确。
D.当转移0.1mole-时,若氯化银在左侧电极上析出,左侧电极增加的质量为0.1molCl-,即3.55g,右侧电极增加的质量为0.1molAg,10.8g, 两电极质量差10.8-3.55=7.25g,故D错误。
答案选C。
15.BD
【分析】两个电极分别是Pt和Pb,电解质是H2SO4,因此负极为Pb,正极为Pt。
【详解】A.由示意图中可知,该装置的电解质是H2SO4,电极反应式不能出现OH-,A错误;
B.Pb电极反应为Pb-2e-+SO=PbSO4,电极质量增加的是SO的质量,n(e-)=2,转移的电子数为,B正确;
C.根据正极电极反应为O2+4e-+4H+=2H2O,可知消耗了H+,pH增大,C错误;
D.根据正极电极反应,n(O2)=n(e-)=mol,,故体积分数为,D正确;
故答案为:B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原电池原理。在原电池中一定有一个可以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其中还原剂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外电路流向正极;氧化剂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方向与电子运动方向相反,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阴离子向负极定向移动。在书写电极反应式时,要根据电解质的酸碱性分析电极反应的产物是否能稳定存在,如果产物能与电解质的离子继续反应,就要合在一起写出总式,才是正确的电极反应式。有时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会较复杂,我们可以先写出总反应,再写正极反应,最后根据总反应和正极反应写出负极反应。
16.(1) FeO+ 4H2O+ 3e- = Fe(OH)3+ 5OH- 增大
(2) CH3OH + 8OH-- 6e-=CO + 6H2O 2.24 1.2mol
(3) O2+2H2O+4e-=4OH- 牺牲阳极保护法
【分析】由装置图可知,甲池为燃料电池,其中通入甲醇的电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乙池为电解池,电极A为阴极,以此解题。
【详解】(1)根据放电时的方程式可知,K2FeO4是氧化剂,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O+ 4H2O+ 3e- = Fe(OH)3+ 5OH-;充电时的阴极的电极反应为:3Zn (OH)2+6e-=3Zn+6OH-,故其pH会增大;
(2)①根据题意可知甲池为原电池,通入甲醇的为负极,电极反应为:CH3OH + 8OH--6e-=CO + 6H2O;
②乙池为电解池,A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生成Cu物质的量为,转移电子0.4mol,氧气通入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消耗氧气0.1mol,体积为;
③加入0.3mol Cu(OH)2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即加入0.3molCuO和0.3molH2O恢复原状,生成0.3molCu,转移电子0.3mol×2=0.6mol,电解0.3mol水转移电子0.3mol×2=0.6mol,共转移电子0.6mol+0.6mol=1.2mol;
(3)若电极d为石墨,则d为正极,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若电极d为锌块,锌比铁活泼,则锌被腐蚀,该保护法的名称为牺牲阳极保护法。
17.(1)4HCl(g)+O2(g)=2Cl2(g)+2H2O(g) △H=2(△H1+△H2)
(2)4FeCO3(s)+O2(g)= 2Fe2O3(s)+4CO2(g) △H=-260kJ/mol
(3)CO(g)+3H2(g)=CH4(g)+H2O(g)△H=-206kJ·mol-1
(4)Al2O3(s)+3C(s)+3Cl2(g)=2AlCl3(g)+3CO(g)△H=+174.9kJ/mol
(5) -99 +41
(6)431
【分析】(1)
由图示可知,反应①为2HCl(g)+CuO(s)=H2O(g)+CuCl2(s) △H1,反应②生成1molCl2(g)的反应热为△H2,则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CuCl2(g)+O2(g)=CuO(s)+Cl2(g) △H2,总反应方程式为4HCl+O2=2Cl2+2H2O,根据盖斯定律(①+②)×2可得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HCl(g)+O2(g)=2Cl2(g)+2H2O(g) △H=2(△H1+△H2);答案为4HCl(g)+O2(g)=2Cl2(g)+2H2O(g) △H=2(△H1+△H2)。
(2)
FeCO3在空气中加热反应生成Fe2O3的化学方程式为4FeCO3+O2=2Fe2O3+4CO2,已知①4Fe(s)+3O2(g)═2Fe2O3(s) △H=-1648kJ/mol,②C(s)+O2(g)═CO2(g) △H=-393kJ/mol,③2Fe(s)+2C(s)+3O2(g)═2FeCO3(s) △H=-1480kJ/mol,根据盖斯定律,①+②×4-③×2可得4FeCO3(s)+O2(g)=2Fe2O3(s)+4CO2(g),△H=(-1648kJ/mol)+(-393kJ/mol)×4-2×(-1480kJ/mol)=-260kJ/mol,答案为4FeCO3(s)+O2(g)= 2Fe2O3(s)+4CO2(g) △H=-260kJ/mol。
(3)
CO、H2在催化剂条件下合成CH4的化学方程式为CO+3H2=CH4+H2O,已知①CH4(g)+2H2O(g)=CO2(g)+4H2(g) ΔH1=+165 kJ·mol-1,②CO(g)+H2O(g)=CO2(g)+H2(g) ΔH2=-41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②-①可得CO(g)+3H2(g)=CH4(g)+H2O(g)△H=(-41 kJ·mol-1)-(+165 kJ·mol-1)=-206kJ·mol-1;答案为CO(g)+3H2(g)=CH4(g)+H2O(g)△H=-206kJ·mol-1。
(4)
Al2O3、C和Cl2反应生成AlCl3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3C+3Cl2=2AlCl3+3CO,已知①Al2O3(s)+3C(s)=2Al(s)+3CO(g)△H1=+1344.1kJ·mol-1,②2AlCl3(g)=2Al(s)+3Cl2(g)△H2=+1169.2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将①-②可得Al2O3(s)+3C(s)+3Cl2(g)=2AlCl3(g)+3CO(g)△H=(+1344.1kJ·mol-1)-(+1169.2kJ·mol-1)=+174.9kJ/mol;答案为Al2O3(s)+3C(s)+3Cl2(g)=2AlCl3(g)+3CO(g)△H=+174.9kJ/mol。
(5)
△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由①CO(g)+2H2(g) = CH3OH(g) ΔH1可知,ΔH1=1076kJ·mol-1+2×436kJ·mol-1-(3×413+343+465)kJ·mol-1=-99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②-反应①=反应③,故△H3=△H2-△H1=-58kJ·mol-1-(-99kJ·mol-1)=+41kJ·mol-1;答案为-99;+41。
(6)
由H2(g)+Cl2(g)=2HCl(g) △H=-183 kJ/mol可知,断开1mol HCl分子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xkJ热量,△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则-183kJ/mol =436kJ/mol+243 kJ/mol-xkJ/mol×2,解得x=431;答案为431。
18.(1) 正 阳离子 < 电极b是阴极,电极反应为,同时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区,因此稀溶液转变为浓溶液,或放电,,导致c下降,促进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同时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B极,因此稀溶液转变为浓溶液,
(2) 或 氯气溶于水,与水反应 KI溶液和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分析】根据图示可知,产生氯气的电极为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a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氢气的电极为电解池的阴极,电极b与电源负极相连,发生还原反应,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最终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氢气和浓度大的氢氧化钠溶液;根据图示可知,太阳能电池作为电源,该装置是电解池,锂离子移向上面的电极,则可知上面的电极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下面的电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分析。
【详解】(1)①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是:;答案为:;
②左室电极a应为阳极,接电源的正极;答案为:正;
③a电极室加入饱和食盐水,获得稀食盐水,说明左室消耗氯离子,钠离子发生迁移,则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允许Na+ (或Na+、H+)离子通过,答案为:阳离子;
④电极b是阴极,电极反应为,同时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区,因此稀溶液转变为浓溶液,或放电,,导致下降,促进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同时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B极,因此稀溶液转变为浓溶液,;答案为:;电极b是阴极,电极反应为,同时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区,因此稀溶液转变为浓溶液,或放电,,导致下降,促进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同时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B极,因此稀溶液转变为浓溶液,;
(2)①生成锂单质的电极反应式是,答案为:;
②生成O2的电极反应式是或;故答案为: 或;
氯气溶于水,Cl2与水反应,使氯气含量降低,故气体中未检测到;答案为:氯气溶于水,与水反应;
阳极放电生成Cl2,检验Cl2的生成即可,Cl2可以氧化碘离子成为碘单质,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故实验所用的试剂及现象是KI溶液和淀粉溶液,溶液变蓝;答案为: KI溶液和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19.(1) 负极 2H2O +SO2-2e-=SO+4H+ a→b 2H2O+2SO2+O2=2H2SO4
(2)ABC
(3)11.2
【分析】电解池中d上有可催化N2放电生成NH3,N元素化合价降低,N2被还原,则d为阴极,电极方程式为:N2+3H2O+6e-=2NH3+3O2-,c为阳极,电极方程式为:2O2--4e-=O2↑;燃料电池中,b为正极,电极方程式为:O2+4e-=2O2-,a为负极,SO2失去电子生成SO,电极方程式为:2H2O +SO2-2e-=SO+4H+。
【详解】(1)①由分析可知,a为负极,电极方程式为:2H2O +SO2-2e-=SO+4H+;
②燃料电池中a为负极,b为正极,阳离子由负极移向正极,则H+的迁移方向为a→b;
③由分析可知,燃料电池中,b为正极,电极方程式为:O2+4e-=2O2-,a为负极,电极方程式为:2H2O +SO2-2e-=SO+4H+,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SO2+O2=2H2SO4。
(2)A.电解池中d上有可催化N2放电生成NH3,N元素化合价降低,N2被还原,故A正确;
B.c为阳极,电极方程式为:2O2--4e-=O2↑,故B正确;
C.电解池中阴离子移向阳极,固体氧化物中O2-的迁移方向为d→c,故C正确;
故选ABC。
(3)燃料电池中每消耗48gSO2,n(SO2)= =0.75mol,SO2失去电子生成SO,电极方程式为:2H2O +SO2-2e-=SO+4H+,转移1.5mol电子,d上有可催化N2放电生成NH3,电极方程式为:N2+3H2O+6e-=2NH3+3O2-,转移1.5mol电子时,产生0.5mol NH3,标况下体积为11.2L。
20.(1)N2(g)+O2(g) = 2NO(g) +173kJ/mol
(2) 放热 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能量
【详解】(1)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945+498-2630)kJ/mol =+173kJ/mol,故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O2(g) = 2NO(g) +173kJ/mol;
(2)第一步反应中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第二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结合两步反应过程,全部氧化成时总反应为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