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单元检测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3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单元检测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20 21:0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3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存在电离平衡
B.在溶液中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弱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
C.同一弱电解质的溶液,当温度、浓度不同时,其导电能力也不相同
D.纯净的强电解质在液态时,有的导电,有的不导电
2.下列物质依次按照混合物、氧化物、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淀粉、CuO、HClO、Cu
B.水玻璃、Na2O·CaO·6SiO2、Ag2O、SO3
C.普通玻璃、H2O、CH3COOH、葡萄糖
D.KAl(SO4)2·12H2O、KClO3、H2O、CH3CH2OH
3.下列诗词解读错误的是(  )
A.“芳菲夕雾起,暮色满房栊”,雾有丁达尔效应是因为胶粒对光有散射作用
B.“淘金岂假披沙得,不触波澜犹费力”,利用金与沙子的密度关系来达到分离目的
C.“编钟曾氏奏传奇,后母戊鼎树丰碑”,纯铜比青铜硬度大,熔点低
D.“肉芝石耳不足数,醋芼鱼皮真倚墙”,陈醋里的醋酸是弱电解质
4.下列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A.CH3COOH B.KOH C.BaSO4 D.CH3COONa
5.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但其水溶液能导电的是(  )
A.乙醇 B.NaOH C.NH3 D.盐酸
6.相同体积 的硫酸溶液和醋酸溶液分别跟足量的镁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醋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 B.硫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
C.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 D.无法比较两者产生氢气的量
7.化学中常用图象直观地描述化学反应的进程或结果.下列图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图①标上压强可对逆反应2A(g)+2B(g) 3C(g)+D(g)的影响,乙的压强大
B.图②表示向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至过量的过程,溶液导电性变化
C.图③表示在1L1mol/LFeBr2溶液中通入Cl2时Br﹣的量的变化
D.图④表示一定浓度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与生成CO2的物
8.常温下,将一定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加水稀释,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溶液稀释前的浓度相同
B.a、b、c三点溶液的pH由大到小顺序为a>b>c
C.a点的KW值比b点的KW值大
D.a点水电离的c(H+)大于c点水电离的c(H+)
9.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
  A B C D
强电解质 Fe NaCl CaCO3 HNO3
弱电解质 CH3COOH NH3 H3PO4 Fe(OH)3
非电解质 C12H22O11(蔗糖) BaSO4 C2H5OH H2O
A.A B.B C.C D.D
10.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A.Ca(CH3COO)2 B.H3PO4
C.SO3 D.CH3CHO
11.在电解水时,为了增强导电性,加入的电解质最好选用(  )
A.Na2SO4 B.CuSO4 C.NaCl D.CuCl2
12.下列物质按照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是(  )
A.纯盐酸X、Y、水煤气、硫酸、醋酸、干冰
B.冰醋酸、福尔马林、硫酸钡、氢氟酸、氯气
C.单甘油脂、混甘油脂、苛性钾、氢硫酸、三氧化硫
D.胆矾、漂白粉、氯化钾、次氯酸、乙醇
13.下列概念的分类标准正确的是(  )
A.强碱和弱碱:电离的OH﹣数目
B.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弱
C.浊液、胶体、溶液:分散剂粒子直径大小
D.氧化剂、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
14.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1的盐酸和醋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溶液的pH:盐酸大于醋酸
B.用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与等体积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恰好反应完全,盐酸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多
C.向醋酸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NaOH,溶液呈碱性,且溶液中
D.两种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盐酸大于醋酸
15.如图是电解质导电实验装置,接通电源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中s指固态) (  )
A.向NaCl粉末中加入适量水,灯泡会亮起来
B.CuSO4、NaCl均为电解质
C.NaCl的电离方程式:NaCl=Na++Cl-
D.向 NaCl粉末中加入适量水,灯泡变亮,向CuSO4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灯泡明显变暗
16.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
A.MgCl2晶体 B.NaCl溶液 C.液态HCl D.熔融的KOH
二、综合题
17.I.如图为原电池装置示意图。
(1)I.如图为原电池装置示意图。
若A为Pb,B为,电解质为溶液,工作时的总反应为,写出A电极反应式:   。
(2)若A、B均为铂片,电解质为KOH溶液,分别从A、B两极通入和,该电池即为氢氧燃料电池,写出A电极反应式:   ,该电池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碱性将   (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3)Ⅱ.现用图装置来测定某原电池工作时在某段时间内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量筒的规格为1000mL,供选择的电极材料有纯铜片和纯锌片。
当量筒中收集到448mL(标准状况下)气体时,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此时a电极质量   (填“增加”或“减少”)   。
(4)如果将a、b两电极的电极材料对调,则U形管中液面高度:左边   右边(填“>”“<”或“=”)
18.现有下列物质 ①熔化的NaCl ②盐酸 ③石墨 ④纯醋酸 ⑤铜⑥酒精(C2H5OH) ⑦醋酸铵 ⑧液氨 ⑨SO2请用以上物质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且在上述状态下能导电的是   ;
(2)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3)属于非电解质,但溶于水后的水溶液能导电的是   .
19.已知:CO2+Ca(OH)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且Ca(HCO3)2易溶于水。试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通入CO2前,灯泡   (填“亮”或“不亮”)。
(2)开始通入CO2时,灯泡的亮度   。
(3)继续通入过量的CO2,灯泡的亮度   。
(4)下列四个图中,   (填字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溶液的导电能力和通入CO2气体量的关系(x轴表示CO2通入的量,y轴表示导电能力)。
20.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每组物质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①硫酸钡、氯化银、氯化钾、碳酸:   。
②磷酸、硝酸、盐酸、硫酸:   。
③浊液、溶液、胶体、水:   。
(2)有如下物质:①铁丝;②氢氧化钡溶液;③NaHCO3固体;④NH3;⑤酒精;⑥蒸馏水;⑦SO2;⑧熔融的Na2CO3;⑨氧化钙。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蒸馏水有微弱的导电性,上述物质除⑥外,能导电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物质③溶于水能导电的原因为:   (用必要的方程式表示)。
21.有以下物质:①石墨;②铜;③酒精;④氨水;⑤二氧化碳;⑥碳酸氢钠固体;⑦氢氧化钡溶液;⑧纯醋酸;⑨氯化氢气体 ⑩碳酸钙固体。
请将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1)其中能导电的是   ;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2)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 写出物质⑥的溶液与硫酸氢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 写出⑤和足量的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③ 写出⑨的水溶液和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A.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存在电离平衡,故A不符合题意;
B.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成正比,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强,故B符合题意;
C.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温度改变,电离平衡移动,离子浓度不同,导电能力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
D.离子化合物类强电解质,液态时导电,如NaCl,K2SO4等,共价化合物类强电解质,液态时不导电,如AlCl3,HCl等,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区别就在于电离时能否完全电离,与能否导电、导电性强弱无关,据此解答即可.
2.【答案】C
【解析】【解答】A.淀粉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n值不同,其化学式不同属于混合物;氧化铜属于金属氧化物;HClO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Cu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不符合题意;
B.水玻璃是硅酸钠水溶液,属于混合物,Na2O·CaO·6SiO2属于硅酸盐,不是氧化物;Ag2O在熔融状态下可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SO3自身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B不符合题意;
C.普通玻璃是硅酸钠、硅酸钙和少量二氧化硅的混合物,H2O是氧化物;CH3COOH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葡萄糖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C符合题意;
D.KAl(SO4)2·12H2O化学名称为十二水合硫酸铝钾,是纯净物;KClO3属于含氧酸盐,不是氧化物;H2O是极弱的电解质,CH3CH2OH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混合物是指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哑巴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弱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3.【答案】C
【解析】【解答】A.雾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因为胶粒对光有散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金的密度大于沙,可以利用金与沙子的密度关系来达到分离目的,B不符合题意;
C.合金比金属单质硬度大,合金比金属单质熔点低,则纯铜比青铜硬度小,熔点高,C符合题意;
D.醋酸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金的密度大于沙;
D.醋酸是弱电解质。
4.【答案】A
【解析】【解答】KOH、BaSO4、CH3COONa在水溶液中均能完全电离,CH3COOH为弱酸,在水溶液中不完全电离,为弱电解质;
故答案为:A。
【分析】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一般包括强酸、强碱、大多数盐、金属氧化物);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一般包括弱酸、弱碱、水、非金属氧化物等);
5.【答案】C
【解析】【解答】A、乙醇是非电解质,水溶液不导电,A不符合题意;
B、NaOH是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
C、NH3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水溶液导电,氨气不能自身电离出离子,是非电解质,C符合题意;
D、盐酸导电,属于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概念区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注意:(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2)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必须是纯净物。(3)电解质溶液导电必须是自身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6.【答案】A
【解析】【解答】盐酸为强酸,可完全电离,pH=3的盐酸中c(H+)=10-3mol/L,则盐酸中c(HCl)=10-3mol/L;醋酸是弱酸,部分电离pH=3的醋酸溶液中c(H+)=10-3mol/L,故醋酸浓度大于10-3mol/L。由溶质物质的量n=V·c,相同体积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n(CH3COOH)>n(HCl),根据反应方程式2HCl+ Mg=MgCl2+H2↑,2CH3COOH +Mg=(CH3COO)2Mg+H2↑,所以醋酸溶液与足量镁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比盐酸与足量镁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多,所以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pH相同的弱酸和强酸与金属反应,弱酸的浓度更大,产出的气体更多
7.【答案】C
【解析】【解答】A.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则物质的转化率不变,压强移动,反应速率越大,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根据到达平衡的时间判断,甲的压强大于乙,故A错误;
B.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向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至过量的过程,乙酸和一水合氨都是弱电解质、醋酸铵是强电解质,随着氨气的通入,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性增大,故B错误;
C.向溴化亚铁中通入氯气时,先氧化亚铁离子后氧化溴离子,溴化铁溶液中c(Fe2+):c(Br﹣)=1:2,反应方程式为2Fe2++Cl2=2Cl﹣+2Fe3+、2Br﹣+Cl2=Br2+2Cl﹣,根据方程式知,第一段消耗氯气为第二段的一半,故C正确;
D.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加HCl时发生的反应为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根据反应方程式知,先没有气体生成当碳酸钠完全转化为碳酸氢钠后再滴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则物质的转化率不变,压强移动,反应速率越大,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
B.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
C.向溴化亚铁中通入氯气时,先氧化亚铁离子后氧化溴离子,溴化铁溶液中c(Fe2+):c(Br﹣)=1:2,反应方程式为2Fe2++Cl2=2Cl﹣+2Fe3+、2Br﹣+Cl2=Br2+2Cl﹣,根据方程式知,第一段消耗氯气为第二段的一半;
D.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加HCl时发生的反应为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根据反应方程式判断生成气体与加入HCl的关系.
8.【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稀释之前,两种溶液导电能力相等,说明离子浓度相等,由于醋酸为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则醋酸浓度大于盐酸浓度,故A错误;
B.导电能力越大,说明离子浓度越大,酸性越强,则a、b、c三点溶液的pH大小顺序为b<a<c,故B错误;
C.相同温度下,Kw相同,故C错误;
D.C点离子浓度大于a点离子浓度,溶液离子浓度越大,氢离子浓度就越大,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越大,则c点水电离的H+物质的量浓度小于a点水电离的H+物质的量浓度,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稀释之前,两种溶液导电能力相等,说明离子浓度相等,由于醋酸为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则醋酸浓度大于盐酸浓度,加水稀释时,醋酸进一步电离,所以稀释过程中,醋酸导电能力大于盐酸,则Ⅰ为醋酸稀释曲线,Ⅱ为盐酸稀释曲线,据此回答判断即可.
9.【答案】C
【解析】【解答】解:A、Fe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NH3是非电解质,本身不能电离出离子,BaSO4是盐属于强电解质,熔融状态完全电离,故B错误;
C、碳酸钙是盐属于强电解质,磷酸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乙醇是非电解质,故C正确;
D、水是弱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强电解质是指在水中完全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弱电解质是指在水中不完全电离,只有部分电离的化合物;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10.【答案】A
【解析】【解答】A.Ca(CH3COO)2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完全电离出Ca2+和CH3COO -,Ca(CH3COO)2为强电解质,选项A符合题意;
B.H3PO4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H3PO4为弱电解质,选项B不符合题意;
C.SO3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能电离,SO3属于非电解质,选项C不符合题意;
D.CH3CHO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均不能电离,CH3CHO属于非电解质,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强电解质指的是在溶液中或者熔融状态下全部电离的电解质,结合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11.【答案】A
【解析】【解答】A.加入Na2SO4,增大溶液浓度,导电性增强,且不影响H2和O2的生成,故A符合题意;
B.加入CuSO4,在阴极上析出铜,影响氢气的生成,不全部为水的电解,故B不符合题意;
C.加入NaCl,一极析出氢气,另一极产生氯气,影响氧气的生成,故C不符合题意;
D.加入CuCl2,发生电解生成氯气,不全部为水的电解,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依据离子浓度变化及离子放电顺序判断。
12.【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盐酸、水煤气均为混合物,醋酸、硫酸、干冰分别属于化合物,则硫酸是强电解质、醋酸属于电解质,干冰属于非电解质,故A错误;
B.冰醋酸属于纯净物、福尔马林属于混合物、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氢氟酸属于弱电解质,氯气是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又不属于非电解质,故B错误;
C.单甘油酯、混甘油酯、苛性钾、氢硫酸、三氧化硫分别属于纯净物、纯净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故C错误;
D.胆矾、漂白粉、氯化钾、次氯酸、乙醇分别属于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纯净物是指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化合物是指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据此可以分析各个选项中各种的所属类别.
13.【答案】D
【解析】【解答】A.碱的强弱分类是根据碱溶于水后,能否完全电离出OH﹣,能完全电离的碱为强碱,不能完全电离的碱为弱碱,故A错误;
B.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划分的标准是溶于水的电解质是否完全电离,与其水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无直接关系,故B错误;
C.划分分散系的标准是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与分散剂无关,故C错误;
D.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作还原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作氧化剂,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碱的强弱分类是根据碱溶于水后,能否完全电离出OH﹣;
B.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划分的标准是溶于水的电解质是否完全电离;
C.划分分散系的标准是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D.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作还原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作氧化剂.
14.【答案】C
【解析】【解答】A.盐酸是强酸,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醋酸是弱酸,在水溶液里不完全电离,则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1的盐酸和醋酸,pH:盐酸小于醋酸,故A不符合题意;
B.盐酸和醋酸均为一元酸,浓度相同、体积相同,则两种酸的物质的量相同,和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相同,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电荷守恒:c(Na+)+c(H+)=c(CH3COO-)+c(OH-),又因为已知溶液呈碱性,所以c(H+)D.盐酸电离程度大于醋酸电离程度,所以盐酸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大,两种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盐酸小于醋酸,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相同浓度时,酸性越强,pH越小;
B、都是一元酸,消耗的氢氧化钠相同;
C、溶质变为醋酸钠,醋酸根会水解;
D、盐酸酸性强,对水的抑制程度更大,水电离的氢离子变少。
15.【答案】D
【解析】【解答】A.在NaCl粉末中加入适量水,溶液中产生钠离子和氯离子,所以能导电,灯泡会亮起来,A不符合题意;
B.CuSO4、NaCl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均能导电,且为化合物,均属于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
C.NaCl为强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C不符合题意;
D.NaCl粉末不导电, NaCl溶液导电,所以向 NaCl粉末中加入适量水,灯泡变亮,硫酸铜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SO4+2NaOH=Na2SO4+Cu(OH)2↓,由于溶液导电性与离子浓度成正比,而加入NaOH固体前后离子浓度几乎不变,所以灯泡亮度几乎不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注意导电是因为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
B.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均能导电的化合物。
C. 强电解质能完全电离。
D. 溶液导电性与离子浓度成正比。
16.【答案】D
【解析】【解答】解:A.MgCl2晶体是电解质但不能导电,故A错误;
B.虽然氯化钠溶液能导电,但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故B错误;
C.液态氯化氢是电解质但不能导电,故C错误;
D.熔融的氢氧化钾是能导电的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含有自由电子或自由离子,据此分析解答.
17.【答案】(1)Pb—2e—+SO=PbSO4
(2)H2—2e—+2OH—=2H2O;减弱
(3)0.04;减少;1.3
(4)<
【解析】【解答】(1) 铅电极是负极,铅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硫酸铅,电极反应式 Pb—2e—+SO=PbSO4 ;
(2) 通入氢气的电极是负极,碱性条件下氢气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水,电极反应式 H2—2e—+2OH—=2H2O ,电池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氢氧化钾物质的量不变,水体积增大,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碱性减弱;
(3) 电极a是锌,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锌,电极b是铜,是正极,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当量筒中收集到448mL(标准状况下)气体时,电子物质的量为0.448/22.4×2=0.04mol,a电极减少锌质量为0.448/22.4×65g/mol=1.3g;
(4) 如果将a、b两电极的电极材料对调,a是正极,生成氢气,不能逸出左边液面小于右边;
【分析】(1) 铅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硫酸铅;
(2) 碱性条件下氢气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水;
(3) 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转移电子数物质的量的计算;
(4) 氢气不能溶于水。
18.【答案】(1)①⑦;①
(2)④
(3)⑧⑨
【解析】【解答】解:①熔化的NaCl 属于强电解质,能导电,溶于水导电; ②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能导电; ③石墨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能导电; ④纯醋酸属于弱电解质,本身不能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 ⑤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能导电; ⑥酒精(C2H5OH)属于非电解质,但其水溶液不导电;⑦醋酸铵是盐不能导电,水溶液中能导电,且属于强电解质;⑧液氨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溶于水导电;⑨SO2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溶于水导电;(1)属于强电解质的是①⑦,且在上述状态下能导电的是①,故答案为:①⑦,①;(2)属于弱电解质的是④,故答案为:④;(3)属于非电解质,但溶于水后的水溶液能导电的是⑧⑨,故答案为:⑧⑨;
【分析】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或自由移动的电子.
19.【答案】(1)亮
(2)先变暗后熄灭
(3)熄灭后又逐渐变亮
(4)D
【解析】【解答】(1)灯泡亮,因为Ca(OH)2溶于水后完全电离出离子,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比较大,故灯泡亮。
(2)灯泡先变暗后熄灭,因为发生了CO2+Ca(OH)2=CaCO3↓+H2O,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减少。
(3)灯泡熄灭后又逐渐变亮: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
(4)由于通入CO2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逐渐减小,所以一开始导电能力逐渐下降,随着反应的进行,离子浓度逐渐增大,导电能力逐渐增大,所以选D。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的反应过程中自由离子浓度的变化分析导电性变化即可.
20.【答案】(1)碳酸;磷酸;水
(2)①②⑧;③⑥⑧⑨;④⑤⑦;NaHCO3=Na++HCO
【解析】【解答】(1)①硫酸钡、氯化银、氯化钾都属于盐类,碳酸属于酸类,则不同种类的物质是碳酸;
②硝酸、盐酸、硫酸都是强酸,磷酸是中强酸,则不同种类的物质是磷酸;
③浊液、溶液、胶体都是分散系,属于混合物,水属于纯净物,则不同种类的物质是水;
(2)能导电的物质有金属、石墨、电解质溶液和熔融的电解质,①是金属能导电;②是电解质溶液,能导电;⑧是熔融的电解质,能导电;故答案为:①②⑧;电解质指的是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常见电解质包括酸、碱、盐、水和活泼金属氧化物;①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②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③⑥⑧⑨属于电解质;非电解质指的是在水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④⑤⑦属于非电解质;NaHCO3是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可以导电,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
【分析】(1)①组成微粒不同;
②酸性的强弱不同;
③组成不同;
(2)依据能导电的物质有金属、石墨、电解质溶液和熔融的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或者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中或者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分析。
21.【答案】(1)①②④⑦;③⑤;⑥⑨⑩;⑧
(2)HCO3- + H+ = CO2 ↑+ H2O;CO2 + Ba2+ + 2OH- = BaCO3↓ + H2O;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
【解析】【解答】(1)①石墨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含有自由电子能导电;
②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含有自由电子能导电;
③酒精是非电解质,不含自由电子也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
④氨水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
⑤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不含自由电子也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
⑥碳酸氢钠固体是强电解质,不含自由电子也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
⑦氢氧化钡溶液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
⑧纯醋酸是弱电解质,不含自由电子也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
⑨氯化氢气体是强电解质,不含自由电子也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
⑩碳酸钙固体是强电解质,不含自由电子也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
所以:能导电的是①②④⑦;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③⑤;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⑥⑨⑩;属于弱电解质的是⑧;
(2)①碳酸氢钠与硫酸氢钠反应实质氢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HCO3-+H+=CO2↑+H2O;
②二氧化碳与足量石灰水反应离子方程式:CO2+Ba2++2OH-=BaCO3↓+H2O;
③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
【分析】(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的化合物;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完全电离的化合物;
(2)①碳酸氢钠与硫酸氢钠反应实质氢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碳与足量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③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