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1.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1.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0 21:30:1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1.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对杜甫的《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开篇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表现出了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B.第四句中的“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C.五、六句中“荡胸”和“决眦”将诗人目不转睛、极目远望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
D.七、八句表现诗人登临泰山绝顶的决心和豪迈气概,是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精神的体现。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对这首古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紧扣诗题下笔,点明了地点,并用“千寻”二字言其高。
B.“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C.“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想要归隐山林的矛盾心理。
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晚次乐乡县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①,噭噭②夜猿鸣。
【注释】①恨:惆怅之意。②噭噭(jiào):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登幽州台歌》格调慷慨悲凉,直接抒发诗人生不逢时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B.《晚次乐乡县》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将浓浓的思乡之情寓于眼见耳闻之境。
C.《登幽州台歌》中“怆然”写出作者悲伤凄楚的情状,《晚次乐乡县》中“烟断”“木平”表明夜色渐浓。
D.《登幽州台歌》《晚次乐乡县》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诗人孤独伤感之情和无尽的思乡之愁。
二、填空题
4.用“/”画出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
(1)独怆然而涕下 (2)对镜帖花黄
(3)尔安敢轻吾射 (4)字平如砥
6.填空
(1)《游山西村》选自 ,作者是 ,字 ,自号 , 朝著名诗人,现存诗 首。
(2)《己亥杂诗》选自 ,共350首。作者 ,号定庵, 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3)《己亥杂诗》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 和 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三、基础知识综合
7.请欣赏下列书法作品并按要求完成题目。
(1)上面的甲、乙两副书法作品,字体分别为 、 ,请选择正确的选项填在横线上。
A.隶书 B.楷书 C.行书 D.篆书
(2)你的哥哥刚刚考取心仪的大学,你打算在上面两幅书法作品中选取一个作为礼物送给他。你会选择哪一幅?为什么?
四、综合性学习
8.为配合班级准备开展的“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古诗中有成语,请你指出下列诗句中的成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2)风花雪月是古诗中永恒的主题,请你各写一句(或一联)吟风和咏月的诗句。
吟风:
咏月:
(3)歌曲《烟花三月》中有歌词“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歌曲《涛声依旧》中有歌词“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显然,这两首歌的歌词各是依据一首唐诗而创作的,请你写出这两首唐诗的作者和题目。
《烟花三月》依据 的《 》而创作;《涛声依旧》依据 的《 》而创作。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来月,拉杖无时夜叩门。
9.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它表现了 。
10.你会在哪些情境下运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佳句?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是作者刚刚离开京城时写的。
B.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C.诗的后两句展开联想,用比喻手法,移情于物。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自然而朴实。
D.“落红写出了诗人辞官归隐是因为人老了,应该安享晚年了,国家命运与他无关。
12.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诗歌,回答各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13.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的“来者”是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
B.前两句的朗读节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C.第三句“悠悠”一词是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D.后两句增加“之”和“而”,读来音节比较舒缓流畅。
14.结合背景和诗歌,说说你对“独”的理解。
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诗人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不为武则天采纳,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六、作文
15.定点观察就是观察者站在一个固定的地点向四周观察。观察者可以按照从中间到两边,从前后到左右,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等顺序把所看到的景物有条理地写出来。比如,《望岳》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从诗人的角度远眺(首联)、远望(颔联)、细望(颈联),写尽了泰山的形神。既有宏观概括,又有细部描绘,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请你也采用定点观察法进行一段景物描写。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D
4.(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 眼泪 同“贴”,粘贴 轻视 磨刀石
6. 剑南诗稿 陆游 务观 放翁 南宋 近万 《龚自珍全集》 龚自珍 清代 政治抱负 个人志向
7.(1) C B
(2)我会选择乙图。因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哥哥刚刚考取心仪的大学,这两诗可以对哥哥起到激励的作用。(意思对即可)
8. (1)悲欢离合
青梅竹马
(2)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张继 枫桥夜泊
9.“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10.①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②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11.D 12.示例:诗人用比喻手法,以“落红”自比。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13.A 14.“独”含孤独之意,作者把个人置放到绵长的时间、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作者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他面对理想的破灭难免心生悲愤苦闷的情绪。
15.示例:站在八角亭里举目四望,公园的景观令人赏心悦目。东边,是一大片枫树林,在初生的阳光照耀下,枫树叶子仿佛着了火一样,红得那么鲜艳。南边,是绿茵茵的草地。草地上,一群老人在舞剑,他们身穿宽大的练功服,伴着舒缓而动听的音乐,舞动着一柄柄长剑。在雪白的练功服的衬托下,红红的剑穗恍若跳动的火苗,特别惹人注目。西边,是大片大片的菊花丛。菊花开得正旺,红的如火,粉的如霞,白的似雪,黄的如金……真是色色俱全,美不胜收。北边,是一个人工湖,湖水清澈见底。湖面上,荡漾着的一只只小游艇。五颜六色的小游艇,在碧绿的湖水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光彩夺目。隐约可见,几只水鸟在湖面觅食,它们不时地体态轻盈地掠过水面,给人工湖增添了几许生趣。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