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1.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2.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3.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地形特点。
2.知道本区是以黑色人种为主的地区。
3.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片及有关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2.通过图表资料,能够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通过实例和图片,认识本区人口、粮食、环境等问题的严重性,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非洲黑种人文化、风俗的了解,培养学生种族平等的观念和学会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2.通过对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和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2.通过相关资料,能够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通过图片和相关资料,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环境等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2.运用图表说出当地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撒哈拉以南非洲空白图,非洲气候图,收集2014年李克强总理访问非洲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学生准备:了解并搜集2014年李克强总理访问非洲的一些地理知识。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跟着总理识非洲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现任的国务院总理是哪一位吗?
学生:李克强总理。
教师:非常好,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5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4日至11日对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安哥拉、肯尼亚四国进行正式访问。今天我们这节课就跟随总理的访非历程一起走进这块神秘而又独特的非洲大陆。
( http: / / www.21cnjy.com / )
【设计意图】以新闻材料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请同学们找到李克强总理访问的四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思考:撒哈拉以南非洲和非洲的范围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非洲包括非洲北部和撒哈拉以南非洲。这次李克强总理访问的四个国家都属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
( http: / / www.21cnjy.com / )
讲授新课
环节一 走进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读图,合作探究下列内容。
(1)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纬度位置及其特点。
(学生在图中描出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得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有“热带大陆”之称。)
(2)请在图中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一个半岛、一个岛屿、一个海湾、周围所临的海洋和好望角。
(学生在空白图中填出索马里半岛、马达加斯加岛、几内亚湾、红海、印度洋、大西洋和好望角。)
(3)说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海岸线有什么特点(与前面学习的欧洲西部比较)?
(该区三面临海,海岸线比较平直。)
(4)请在图中找出撒哈拉沙漠、埃塞俄比亚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尼罗河和乞力马扎罗山(非洲的最高峰),说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点。
(教师引导分析特征,得出结论──非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5)参照 “非洲气候图”,撒哈拉以南非洲有哪些气候类型?其分布有什么特点?
(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意在要求学生掌握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的一般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教师: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植被景观多样,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所以植被茂盛;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而草在湿季茂盛,在干季枯萎,有许多野生动物;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寸草不生,沙漠广布。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教师: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人们的传统民居,分析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完成课本活动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环节二 黑种人的故乡──总理的“非洲观”
教师:观察总理访问四国时的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分布的是什么人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学生:黑种人。
教师: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目前,该区域的黑种人占总人口90%以上,他们有着多种多样的语言、风俗习惯和原始宗教。
承接:李克强总理在非盟会议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心演讲时谈及他的“非洲观”。他指出,今天的非洲,是生机勃勃的非洲,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举足轻重的“三个一极”,赢得全场阵阵掌声。
( http: / / www.21cnjy.com / )
(一)非洲是人类文明的多彩一极
教师:李克强总理说:“非洲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悠久,文化灿烂,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对人类文化的丰富多样和交流传播有着深远影响。不论是人类共同的“祖母”露西,还是古老的金字塔,不论是简单而韵律明快的鼓点,还是质朴而活力四射的舞蹈,都是非洲亮丽的名片。”正如总理所说的一样,黑种人大都能歌善舞,具有音乐、绘画、雕刻等方面的天赋,下面,通过一组图片感受一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教师:黑人大多会击鼓,常根据不同的需要击出各种鼓声。下面请大家根据课本62页的阅读材料模仿击鼓,感受撒哈拉以南非洲独特的文化习俗。
学生活动:分四个小组进行活动:第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组模拟欢迎贵宾,第二组模拟婚寿喜庆,第三组模拟死亡报丧,第四组模拟出现敌情。各小组成员以桌代鼓,配合要默契。要求声音不在于大,而在于节奏。
【设计意图】模拟敲鼓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每个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氛围高涨起来。
(二)非洲是全球经济增长新的一极
教师:李克强总理说:“非洲地域广袤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源丰富,人民勤劳,10亿人口的巨大发展潜能正强力释放。新世纪以来,发展步伐加快,年均增长超过5%,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成为国际金融危机阴霾下的一抹亮色,非洲经济总量已达2万亿美元,被公认为全球重要的新兴市场。”撒哈拉以南非洲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什么呢?读“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矿产资源和经济作物分布图”,试着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学生:撒哈拉以南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教师:为什么撒哈拉以南非洲资源丰富而经济却比较落后呢?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展示进入21世纪后,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快速发展的面貌,如尼日利亚、安哥拉的化学工业、机械工业,肯尼亚的花卉业和旅游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学生活动:针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如何摆脱贫穷落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出“金点子”。要求:1.全班分成四组,每组之间进行比赛;2.“金点子”多且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那一组获胜。
教师:同学们提出的“金点子”真的不错,下面以加纳为例,
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努力摆脱全球“原材料仓库”境遇的原因,并为它的出路提出建议。
加纳位于几内亚湾北岸,南濒大西洋。这里矿产和森林资源丰富,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
◎ 2008年出口额约52.5亿美元,进口额约102.4亿美元。
◎ 长期以来,近90%的外汇收入来自可可、黄金和木材三大传统出口产品。
◎ 进口产品包括燃料、化学物品、交通设备及机械等工业制成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教师: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撒哈拉以南非洲变化日新月异,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越来越受到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重视。
【设计意图】先通过发展前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对比,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接着让学生思考解决方法,并落实到实例上,顺理成章地进行对比、分析、解决、验证,培养学生学习的一般方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环节三 人口、粮食与环境──美丽中国对接绿色非洲
教师承转:工业化、城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农业现代化等是非洲国家的梦想,但在发展过程中,撒哈拉以南非洲遇到了一些问题,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下面让我们了解下当地的人地关系。
教师:读“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图”,回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学生: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全世界最高的,导致粮食供应不足。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教师:读“非洲气候分布图”和相关图片,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当地的气候类型是什么?它的分布对粮食生产有哪些影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学生:1.是热带草原气候。
2.这种气候分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易发生旱灾,造成粮食作物减产。
3.人们为了增加粮食产量,会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造成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教师:对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问题、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你觉得要优先解决什么问题呢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学生:人口过快增长的问题。
教师:虽然撒哈拉以南非洲目前还比较落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正在努力摆脱贫困。通过本节的学习,你认为下面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协调人地关系的建议有道理吗?为什么?把下面若干条建议的代号,按最重要(1条)、次重要(2条)、一般重要(3条),填到金字塔形的小方块中,并说出你的理由。
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B.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
C.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问题
D.尽快走出殖民经济的阴影,建立完善的民族经济体系
E.加强团结与合作,减少种族纠纷和部落冲突
F.引进人才和技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学生:小组讨论,完成方块。
【设计意图】认识自然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通过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思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2014年 李克强总理出访非洲 ( http: / / www.21cnjy.com )四国为背景材料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总理的“非洲观”和提倡的“美丽中国对接绿色非洲”等思想,将发展中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 境和人文景观呈现给学生,可以让人耳目一新。在本节课中,还着重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 习。通过模拟鼓手敲鼓、提出“金点子”等活动,激活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最大化地参与到课堂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