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Q正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2、深入理解阿 Q的精神胜利法。
3、探讨阿 Q为何具有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
深入理解阿 Q的精神胜利法;探讨阿 Q为何具有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和价值。
【设计思路】
采用提问法、细读文本法、讨论法等来调动学生,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小组讨论,然后小组展示,过程中辅以教师引导、点拨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初读阿 Q——建立人物档案
1、(学生活动)请根据小说提供的信息,整理出一份“阿 Q个人档案”,早自习预习完成。
2、通过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看到,阿 Q是一个怎样的人?
老师点拨:无名无姓,无家无根——地位低下
没有家人,大龄未婚——无依无靠
没有固定收入、穿破夹袄,头有癞疮疤——贫困
总结:阿 Q是一个地位低下、无依无靠、贫困的雇农形象
二、再读阿Q ——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活动)探究:听其言,观其行,审其心是了解一个人个性特征的基本途径。而一个人的言行又集中体现在他的人际交往上,请根据阿Q的五次打架事件,补充下列表格,并初步了解阿 Q人物形象。
老师点拨:
第一次——敏感禁忌、欺软怕硬、懦弱卑怯、自欺欺人
第二次—— 懦弱卑怯自轻自贱
第三次——麻木自我摧残
第四次——自尊自大、争强好胜、怯懦怕恶
第五次——愚昧狭隘、奴性十足、圆滑世故、自欺欺人
三、探讨精神胜利法内涵
1、(学生活动)小组探讨并思考:(要求:各组组长带领组员学习,智囊团巡回答疑。)
(1)阿 Q的五次被打都失败了,但文中却称“优胜记略”和“续优胜记略”,阿 Q胜利在哪里?
(2)精神胜利法的点滴体现在在他的形象中,请结合表格思考,哪些形象是胜利法的体现?
(3)精神胜利法的本质又是什么?
2、老师点拨:
双重人格
质朴愚昧 狡黠圆滑
率真任性 狭隘保守
自尊要强 自轻自贱
狭隘保守 又 盲目趋时
憎恶权势 趋炎附势
无赖霸道 懦弱愚昧
敏感禁忌 麻木健忘
不满现状 安于现状
明确:这种化解尖锐冲突的方式即“精神胜利法”。所谓的优胜,只是内心的优胜,却是实际上的失败和屈辱,这是一个变态的灵魂。
四、创作意图探究
鲁迅自述:创作本篇“实不以滑稽或哀矜为目的,是想“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
(学生活动)思考:鲁迅创作本文的真实意图?
老师补充资料:
1、社会背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内忧外患,政治腐败,民众愚昧,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这时孙中山领导少数有志之士,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由于这次革命没有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一起参加,没有彻底打击和镇压封建势力,革命遭到失败。辛亥革命后,广大农民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精神上受奴役。
2、鲁迅的“国民性”情结:近代畸形的社会产生畸形的国民,鲁迅敏锐地看到中国的衰败在于愚弱的国民。他给我们展示了触目惊心的国民劣根性:妄自尊大、自轻自贱、守旧排外、漫夸历史、愚昧麻木、卑怯巧滑、投机钻营......《阿 Q正传》正是国民劣根性的总展览。
老师点拨:创作意图探究
一是“画出沉默国民的灵魂”,“暴露国民的弱点”,让读者了解长期封建统治所造成的可怕的国民的愚昧,意在“引起疗救的注意”;
二是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批判它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
五、探究阿Q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和价值
1、学生活动:心与心的交流:学生们以阿 Q为镜子,反思自己,找找、聊聊自己身上阿 Q的影子,并思考如何改变这些,塑造大写的人。
2、老师补充材料:
我读这篇小说的时候,总觉得阿 Q这人很是面熟,是呵,他是中国人品性的结晶呀。——茅盾
我又觉得“阿 Q相”未必全然是中国民族所特具,似乎这也是人类的普通弱点的一种。——茅盾
《读<呐喊>》我们民族中的每一个分子,都把自身检验一下,看你还带有阿 Q灵魂原子没有......一定要勇于正视我们自身的缺点和毛病,一定要洗涤我们的灵魂。 ——作家张天翼《论〈阿 Q正传〉》
【教学总结】
阿Q从远方走来,越走越近,与我们擦肩而过,又越走越远,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可又如孔乙己、祥林嫂等人一样印在我们的脑海里,随着岁月的流逝,阿 Q的形象更加清晰,甚至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时刻以他为镜子,警醒自己,正视不足和生活挫折,养成良好心态,做一个大写的人。
【作业布置】
正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阿 Q是立体的,请以“说不尽的阿Q”为题目,写一则 200到 300字左右的人物分析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