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20 22:0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科书 书 名:中国历史 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
教学目标
1. 时空观念:通过教科书内容自学,配合课件讲解,使学生了解几代领导人对台方针的变化,掌握海峡两岸交往概况,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唯物史观:学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认识到祖国强大对于两岸关系改善的作用,体会经济和政治相辅相成的唯物史观。 3.历史解释:掌握“九二共识”“汪辜会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两岸交往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4.史料实证:通过分析课本及课件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掌握运用不同类型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培育归纳分析的能力。 5.家国情怀:认识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增强祖国统一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大陆与台湾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教学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采访台湾老兵的视频。 师:同学们,看完这个视频,你们能从这些老兵身上看到什么样的感情?他们为什么回不了家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对,我们能从这些老人身上体会到浓浓的思乡之情,他们都盼望着在有生之年能够回到大陆,能够落叶归根。那他们的回家之路为什么这么艰难呢?两岸人民骨肉分离、隔海相望的状态又是什么时候被打破的,我们通过今天这节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来了解一下。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一)台湾——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教师:我们常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我们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大家想想有哪些史料可以证明? 2.学生:三国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隋炀帝派人到达流求;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今台湾);清朝设台湾府,台湾隶属福建省:。 3.教师展示时间轴,带领学生梳理台湾在古代与大陆的关系,使学生理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的史实,通过师生互动,增强学生的印象。 4.教师:既然台湾白古就是中国的领士,那么台湾为什么至今还未统一?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课件展示时问轴,引导学生回忆台湾与大陆的三次分离,明确至今未统一的原因。 台湾问题的由来 1.教师播放课件,配合图片,归纳台湾问题的由来。 (1)内战遗留问题: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政府,国民党败逃盘踞台湾 (2)反华势力介入:1950年,美国派第七舰队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2.教师提问:台湾与大陆的最后一次分离的与我们上节课学的香港、澳门与祖国的分离有什么区别呢? 提示:台湾与大陆的前两次分离以及港澳的分离是由外国侵略造成的;台湾最后一次与祖国分离是国共内战导致的,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 (三)党和政府对台方针的演变 1.请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第70页、71页的内容。 2.教师提问: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大陆对台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出“解放台湾”(武力解放);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不同时期,党和政府提出的对台政策的变化,借助史料、图片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建国初期、5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后三个时期的方针转变。教师适时补充讲解各个时期政策变化的原因,政策内涵等。 补充讲解:1995年以后,李登辉、民进党等“台独”势力冲撞一个中国原则,并且通过各种手段,阻隔两岸交流……同年江泽民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展示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决心和诚意。2005年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国家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图片资料,请学生分析:图片体现了两岸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随着大陆对台湾政策的变化,两岸关系走向缓和……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标记两岸关系缓和的表现有哪些? 提示:(1)1979年开始,解放军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2)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3)海基会和海协会成立,达成“九二共识”…… 7.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史料和图片,进一步讲解两岸关系走向缓和、打破隔绝、达成共识的过程;出示汪辜会谈的图片,强调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中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引导学生回答:两会在历史上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提示: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共识。 展示两岸关系的新发展: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201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 教师过渡:之后两岸关系经历种种风云变化,不断取得进展。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目标导学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图片展示:2005年5月,大陆同胞向台湾同胞赠送一对象征和平团结友爱的大熊猫,名为“团团”“圆圆” 图片展示:海峡两岸都会举办万人祭祖活动 3.教师提问:在海峡两岸关系逐渐缓和的今天,还有哪些势力在阻碍我们的统一大业? 提示:“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 4.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学习本课你认为海峡两岸能否实现统一呢?有哪些有利因素? 提示1:历史依据: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提示2:根本保证: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提示3:正确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切实可行; 提示4:人心所向:祖国统一是共同心愿、大势所趋; 提示5:榜样借鉴:港澳的顺利回归与繁荣稳定;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大陆和台湾几十年来的关系变化,知道了我们国家长期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我们也认识到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梦想。而我们也坚信海峡两岸一定会迎来统一,中国,一点都不能少! 四、当堂训练 1.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首《望大陆》反映了台湾同胞希望( B ) A.安葬在祖国大陆     B.祖国统一     C.回到祖国大陆    D.安葬在台湾 2. 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根本的前提是( A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资本主义道路 C.坚持国共两党平等对话 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3.2013年,海协会、海基会领导人第九次会谈在上海举行。“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的时间是( B ) A.1987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7年 4.毛泽东曾委托赴香港的章士钊先生转去一封中共中央致蒋介石的信。信中提出,除外交统一于中央外,其他台湾的人事安排、军政大权由蒋介石管理。这说明党和政府已确立了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写这封信的时间最早应该是在( B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 B.20世纪50年代中期 C.20世纪60年代中期 D.改革开放后 5.被誉为“画中兰亭”的《富春山居图》,因故一分为二,分别存于大陆和台湾。2011年6月,两部分画作在台湾同时展出,实现了山水合璧。“山水合璧”反映了( C ) A. 两岸政治经济交流形成常态 B. 海协会与海基会首次实现对话 C .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两岸分离阻碍了文化艺术交流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