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是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图。从图中可看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
A. 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B. 轻工业发展缓慢,重工业发展迅速
C. 轻工业和重工业按比例协调发展
D. 轻重工业地区分布不合理
2.我国现行教育分为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阶段,这是一种法定学制,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能随意增删。这种以教育法令形式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的做法开端于 ( )
A. 清政府颁布各级学堂章程
B. 新文化运动时
C. 戊戌变法的“新政”
D. 京师大学堂作为当时全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构作出的规定
3.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一批进步文学艺术家以此为背景创作了大量激励民族精神的文艺作品。下列作品,由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是( )
A. 《松花江上》 B. 《义勇军进行曲》
C. 《黄河大合唱》 D. 《李有才板话》
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列强的坚船利炮带来了屈辱的条约。下列条约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冲击最大的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瑷珲条约》
5.小红同学就一位中国近代杰出人物给出以下三个提示。由此判断,该人物是( )
提示一:毛泽东评价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
提示二: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提示三: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其杂文语言犀利、辛辣,善于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
鲁迅 B. 冼星海 C. 胡适 D. 魏源
6.下图是中国民族工业1912—1918年发展示意图,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 西方列强忙于世界大战,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C. 《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的影响
D. 西方列强加大对华资本输出
7.被周恩来赞誉为“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的人民音乐家是( )
A. 冼星海 B. 聂耳 C. 鲁迅 D. 田汉
8.“他青年时曾留学法国,他的画,融合中西画法,贯穿古今技巧,有独到成就。”他是( )
A. 鲁迅 B. 冼星海 C. 徐悲鸿 D. 聂耳
9.下图是1912年1月1日出版的《申报》,其表明《申报》
A. 创办于辛亥革命期间 B. 专门报道政治新闻
C. 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 D. 是革命派的机关报
10.下列不是近代交通通讯变化带来影响的是
A. 促进商品流通 B. 朋友间发Email
C. 便于百姓之间沟通 D. 有利于信息传达
11. 某班举行“中国社会生活变迁”讨论会,主持人出示了一组图片,请你判断其属于哪一时期( )
A. 近代化探索时期 B.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C. 新中国成立初期 D. 改革开放新时期
12.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 人们坐火车出行
B. 商务印书馆在出售自己出版的书籍
C. 街上走来成群结队的留着辫子的男子
D. 有人去拍电报谈生意
13. 清末创办于上海的《申报》后来成为全国第一大报。在1905年的《申报》中可以阅读到的信息有:( )
①废科举②创立中国同盟会③侯德榜研制成功纯碱④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4. “街上到处都是五花八门的广告。在一家面摊前,人们踊跃争先剪辫子,旁边告示牌上的大字十分醒目:剪辫者免费供肉面一碗以示奖励。”文中的情景,最早可能发生在
A. 洋务运动之后 B. 戊戌变法之后
C. 辛亥革命之后 D. 新文化运动之后
15. 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是在( )
A. 辛亥革命后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C.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16.2017年8月,“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现代文化的兴起”主题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此研讨会是为了纪念商务印书馆创办距今( )
A. 120年 B. 110年 C. 100年 D. 90年
17.他生于民国20年,正在给孙子讲他过去的故事,下列可能出现的故事内容有( )
①同学之间可以照相
②在校见到老师行跪拜之礼
③穿着中山装到学校去读书
④同学之间以“某君”相称
A. 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8.爱国主义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容。下列中国近代著名人物中主张“实业救国”的是( )
A.康有为 B.鲁迅 C.陈独秀 D.张謇
19.下图中服装的款式最早出现于( )
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期间
C.戊戌变法期间 D.辛亥革命后
20.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是指( )
A. 洋务运动至清朝末年 B. 辛亥革命成功后
C.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 抗日战争后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1905年9月2日,清廷正式颁发上谕废除科举。同年清廷下令设立学部,在全国遍设 新式学堂,制定《重订各级学堂章程》,统一规定全国各地学堂的学制,学堂兼学中学与西学。同 时选派留学生出国和鼓励自费出洋,学成归国,经考核均授予功名。
——王宪明蔡乐苏《中国近现代史述要》
材料三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任用蔡元培为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用国民教育、实 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取代前清学部提出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 实的教育方针,临时政府还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各级学堂一律改称学校,监督、堂长 改称校长;教科书必须“合乎共和国国民的宗旨”,清朝学部颁布的教科书一律禁用; "小学废止读 经等。
——白寿彝《中国通史 近代后编(下)》
(1)材料一中,梁启超如何看待教育的重要性?列举“百日维新”中关于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进步意义。
22.近代以来,随着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民族工业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将材料一中的示意图补充完整。
(2)甲午战争后所签订的《马关条约》中哪一条款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张謇提出什么口号并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使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
(3)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4)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5)综上所述,你认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被打破,近代文明传入中国,猛烈冲击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悄然改变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下面组图的变化:
材料二:清朝官场“大人”、“老爷”的称呼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反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政府的各个部门仍沿用着前清官场的旧称呼,孙中山认为“查前清官厅视官等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殊为共和政体之玷”。他下令革除这些恶称,一律改称职务。在民间普通称呼中改用的“先生”、“君”是中国固有的称呼,只表示对人的尊敬,没有等级之差,人人可用。从此,这些称呼很快就在社会交往中流行起来。
请回答:
(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组图,图中的人物主要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哪些方面发生的变化?
(2)材料二中,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称呼方面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这一变化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什么思想观念?
(3)请你说出近代社会习俗的一些其他变化的一个例子?并且找到除材料二以外其他的变化原因?(4)当今社会,一些中学生将自己的头发染成黄色、红色或其他颜色,他们认为这属于个性张扬,与世界接轨,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答案
1-5AACCA 6-10BACCB 11-15ACACC 16-20ABCDC
21.(1)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是振兴国家的根本。创办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校,废除科举考试的八股 文,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等。
(2)废除科举考试制度;建立新式教育体制;鼓励学生出国留学等。
(3)有利于新思想传播,有利于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培养了实用型人才;打击了封建思想等。
22.(1)①洋务运动;②甲午中日战争;③第一次世界大战
(2)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实业救国”。
(3)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涌现,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虽有长足发展,但总体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5)是由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
23、(1)发型:由长发辫变成短发。服饰:由长袍马褂变成中山装
(2)由清朝“大人”、“老爷”的称呼,孙中山下令革除这些恶称,一律改称职务。在民间普通称呼中改用“先生”、“君”称呼。在思想上尊卑等级观念已被平等观念所取代。
(3)女人不缠足;西式生活方式影响到中国人消费方式的改变,使中国人消费结构、消费内容均发生重大改变;西方风味的食品渐被国人接受;西式建筑的引进,使近代中国居民的居住习俗发生重大变化。(任答一点);西方侵略打开了中国大门,冲击了传统风俗,带来了西方文明;民众热衷追求西方文明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4)中学生属于未成年人,不应该学社会上的成年人去染发,应该保持朴素的外在形象,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言之有理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