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05-15 23:55:48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熟悉的声音……
实验1:用两只手指轻放在喉部,然后发出声音。
你发现什么现象?__________
你知道什么在振动吗?___________
实验3:敲击一下音叉,听到_______,发现音
叉________。用手扶住音叉,音叉停止振
动, 还能听见声音吗? _______
实验2:拨动拉紧的橡皮筋
你听到声音了吗? __________
橡皮筋在做怎样的运动?__________
喉部在振动
声带
听到
在振动
声音
在振动
不能
实验4: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看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发声的音叉,触及悬挂的乒乓球看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结论:由以上现象可得出发生的音叉在做怎样运动?__________
水面溅起水花
乒乓球弹开
在振动
思考: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由以上现象想想看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产生的原因: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声源:
正在发声的物体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哪些物体可以作为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
为什么在月球上人与人之间即使离得很近,相互说话也听不见,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实验:将一只开着电铃放在密封的玻璃钟罩内,接通电源
问题:1.你听到电铃声了吗?( )
2.用真空泵抽出罩内的空气,当空气被抽出时,
电铃声会(减弱、变得更响亮)___________。
当空气几乎被抽完时,你仍能听到声音吗?( )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吗?( )
3.关掉真空泵,让空气慢慢重新进入罩内,现在
你听到声音了吗?( )
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吗?( )
能听到
减弱
几乎不能
不能

能听到
结论: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小实验:桌面能传播声音吗?按实验设计两人合作完成实验,并填写空格。
你站在桌的一端,另一位同学用手在桌上轻轻地敲击,你能听到敲击声吗?____,此声音是由什么物体传播的?______。
你把耳朵贴在桌面上, 你能听到敲击声吗?____,此时的声音又是由什么物体传播的?_____________。

气体

桌子(固体)
结论: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固体传播声音的例子:
声音也能够在液体中传播。
潜水员能听到岸上人讲话
花样运动员在水下动作整齐一致,是因为听到了水上的乐曲的节奏
液体传播声音的例子:
如: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捕鱼.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液体传播声音的例子:
声音是靠 等物质作媒介进行传播的; 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
——这些物质叫做介质
固体、液体和气体
真空
几种物质的声速(m/s)
空气(15℃) 340 海水(25 ℃) 1531
空气(25 ℃) 3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 1324 铝(棒) 5000
水(常温)
1500 铁(棒) 5200
思考题: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
播的速度是否一样快呢?
1、 。
2、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声速还与温度有关
总结为:
通过上表你获得的信息是:
1、在同一种物质中,温度越高,传播越快
2、在同一温度下,V固>V液> V气
(传播速度)
3、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米/秒
总结:
1、声音产生的原因: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声源:
正在发声的物体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气体、固体、液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3、声音的传播 介质,真空中 传播声音。
4、声音可以在 、 、 中传播。
需要
不能
气体
固体
液体
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物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以及传播的快慢——声速。声音贴近生活,无处不在,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理现象,所以本课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中,对声音有了一定的认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八年级学生充满活力,好奇心很强,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教学中,我会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分析,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3、通过课堂上生动的语言、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四、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五、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的音乐引发学生的注意,再对不同物体发声的视频进行观察,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再通过教师置疑,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大胆猜想,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同时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创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阅读能力,再引导学生自已归纳总结出结论。
六、学法
为了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本节课主要设有两个学法:
1、猜想法:让学生学会在问题面前敢于猜想,学会猜想,进而激发他们积极动手去实验,去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归纳法:就是让学生学会从生活、自然现象和实验中,通过观察、归纳、总结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方法。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时数:1课时
(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叉、录音机、悬挂乒乓球的铁架、纸屑、塑料泡沫、水槽、水、电铃、塑料袋、真空罩。
(三)新课导入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引入新课:上课铃响后,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视频资源展现一些自然界中正在发声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各种各样声音的世界里,从而对声音产生研究的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声音是怎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生和传播的?进而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发表自已的意见和见解,教师再做简要的概括。同时对学生提出“大家的猜想是否具有科学性呢?”从而自然的引出学生的科学探究实验。
(四)新课教学
1、声音的产生
实验1:启发学生利用桌面上和身边的物体制造出声音,同时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
① 物体发声时和不发声时有什么区别?
② 正在发声的物体都有什么共同特征?
③ 发声的物体分别是什么?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适当给 ( http: / / www.21cnjy.com )予提示或指导,接着请学生代表上台演示研究成果,并对独特的发声方法给予赞赏和鼓励。再让学生共同体验:手摸喉部,大声说话,体会手上的感觉。经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和对实验现象的比较后可归纳得出结论:物体发声时振动,不发声时不振动。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还在情感上激发出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实验2:教师用音叉和录音机进行演示实验
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提问:音 ( http: / / www.21cnjy.com )叉和录音机的喇叭发声时振动明显吗?我们怎样能让不明显的现象变明显呢?然后先让学生思考一下,再让学生分组交流,学生可以在思考后得到用乒乓球或是纸屑、塑料泡沫放在喇叭上,通过比较喇叭发声前和发声时乒乓球或是纸屑、塑料泡沫是否跳动来知道喇叭是否在振动。而对于音叉的振动,可以敲击音叉后靠近悬挂着的乒乓球,乒乓球由不动到跳动来验证。或者敲击音叉前,把音叉放入水中,水不动,敲击音叉后迅速放入水中,立刻看到水花四溅。在进行演示后,我告诉学生由于人眼不容易直接观察到某些发声体的振动,探究时借助其他物体来感觉发声体在振动的物理研究方法叫做转换法。
通过这一环节的师生互动后再归纳总结出结论。
2、声音的传播
(1)设置情境,引出课题
首先指导学生观看图片宇航员在月球上借助无线电 ( http: / / www.21cnjy.com )波交谈的情景,然后提出问题:近在咫尺的他们为什么非要借助无线电波而不直接交谈呢?月球表面比地球表面缺少了什么?声音的传播有什么条件吗?接着让学生进行讨论和猜想。
(2)为验证学生猜想的正确性,我设计了以下的探究活动
实验1:气体传声实验
教师说话,坐在座位上的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可以听到,引导学生分析:老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空气,是空气传播了声音,从而使“空气能传播声音”这一结论跃然脑海中,在这一结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那么,在液体和固体中也能传播吗?”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然后进行总结归纳。
实验2:教师演示液体传声实验
我将能发声的电铃放在密封的塑料袋里,塑料袋浸没在水中后,学生仍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实验3:固体传声实验
让学生利用自已的课桌做实验,把耳朵贴在桌子上,轻敲桌面,听声音。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
实验4:真空罩中的电铃实验
通过逐渐抽取真空罩中的空气,观察电铃的声音情况;再逐渐注入空气,观察电铃的声音情况。最后,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
通过这几个环节的师生互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让学生获得了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的认知,我先让学生进行总结,再补充说明:能传播声音的固体、液体、气体在物理学中叫做介质,然后学生可归纳总结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然后,我再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刚才的问题——为什么月球上的宇航员需要无线电波才能交谈。
3、声速
在声速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自然界中闪电和雷声同时发生,但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过了一会儿才听到雷声?”这一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并自然地引出了声速的概念,然后让学生猜想: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那么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一样吗?再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课本30页教材,再指导学生对小资料中的数据进行分类,通过学生小组内讨论和交流,最后归纳总结出规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相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其次,气体中最慢;声音的传播速度还受到介质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传播越快。还需要记住我们经常用到的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
这一环节主要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五) 回顾总结、重温要点
接下来是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在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环节中,为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结构,形成完整的认识,所以我尝试让学生以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的方式来进行总结。
(六)作业布置
课本31页“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五道题,就是按照本课的知识点而设计的,具有代表性,对本课知识有进一步的巩固提高,所以留为作业。
八、板书设计
板书要具有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不仅一目了然,更能把握好重、难点。 第二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二.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速:
(1)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2)V固>V液> V气,温度越高,传播越快。
(注:1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40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