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共25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5.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共25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2-21 14:0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5章 三角函数
5.5.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人教A版(2019)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数学素养
1.经历利用单位圆及三角函数的定义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的过程; 1.数形结合素养、数学推理素养.
2.掌握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并会用它解决问题. 2.逻辑推理素养.
温故知新
-32°
一、利用单位圆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y
x
(x,y)
(1,0)
如图,设α是一个任意角, α∈R, 它的终边与单位圆
交于点P(x,y), 则
(1)点P的纵坐标 y 叫α的正弦函数,记作sinα, 即
(2)点P的横坐标 x 叫 α 的余弦函数,记作cosα, 即
(3)点P的纵坐标 与横坐标的比值叫α的正切,记作tanα, 即
思考:单位圆上的点P的坐标如何用α的三角函数表示?
P(cosα, sinα)
温故知新
-32°
二、两点间距离公式
如图,在坐标平面内的任意两点P1(x1, y1), P2(x2, y2),
P1Q=M1M2=|x1–x2|,QP2=N1N2=|y1–y2|,
由勾股定理,可得
P1P22=P1Q2+QP22
=|x1–x2|2+|y1–y2|2
=(x1–x2)2+(y1–y2)2,
由此得到,平面内P1(x1, y1), P2(x2, y2)
两点间距离公式:
温故知新
-32°
前面我们学习了诱导公式,利用它们对三角函数式进行恒等变形,可以达到化简、求值或证明的目的.这种利用公式对三角函数式进行的恒等变形就是三角恒等变换.
观察诱导公式,可以发现它们都是特殊角与任意角α的和 (或差)的三角函数与这个任意角α的三角函数的恒等关系.如
cos(π-α)= - cosα
如果把特殊角π换为任意角β,那么任意角α与β的和 (或差)的三角函数与α,β的三角函数会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已知任意角α与β的正弦、余弦,能由此推出α+β ,α-β正弦、余弦吗?
新知探究
下面,我们来探究cos(α-β)与角α,β的正弦、 余弦之间的关系.
不妨令.
y
x
o
如图,设单位圆与轴的正半轴相交于点A(1, 0),以轴非负半轴为始边作角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得
它们的终边分别与单位圆相交于点

连接A1 P1,AP.若把扇形OAP绕着点O旋转β角,则点A,P分别与点A1 , P1重合.根据圆的旋转对称性可知,
与重合,从而, 所以AP= A1 P1
圆的旋转对称性:
任意一个圆绕着圆心旋转任意角度后,都与原来重合.
新知探究
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当α=2kπ+β (k∈Z)时,容易证明上式仍然成立.
对于任意角,有
此公式给出了任意角α,β的正弦、余弦与其差角α-β的余弦之间的关系,称为差角的余弦公式,简记作C(α-β).
(C(α-β))
新知探究
注意:
(1)公式的特点:
两边的运算符号相反;右边的积的函数同名, 且余弦在前正弦在后.
(2)公式的推导过程:
第1步,标出问题中所涉及到的量;
第2步,利用三角函数定义,写出各点坐标;
第3步,根据圆的旋转对称性,得到AP=A1P1;
第4步,代入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公式要诀:“余余正正符号反”
新知形成
证明:
【例1】利用公式证明:
⑴; ⑵.

⑵(先由学生板书)
新知形成
解:
【例2】⑴求的值.
方法1:
方法2:
新知形成
解:
【例2】⑵求下列各式值:
① ;②.
①原式=
②原式=
新知形成
解:
【例2】⑶求 的值.
新知形成
给角求值的解法
(1)把非特殊角转化为特殊角的和或差,利用公式直接求值.
(2)在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诱导公式,构造两角和(差)的正(余)弦公式的形式,然后逆用公式求值.
初试身手
1.求下列各式值:
⑴; ⑵
解:

⑵原式=
新知探求
【例3】已知,是第三象限角,求的值.
解:
由得
又由是第三象限角,得
则.
.
新知探求
【例4】 ⑴已知,求的值;
⑵已知,求的值.
解:

又∵,∴,
∴,
,
⑴∵, ∴.
.
新知探求
【例4】 ⑴已知,求的值;
⑵已知,求的值.
解:

∴,

⑵∵
则.
新知探求
给值求值问题的解题方法:
(1)已知某些角的三角函数值, 求另外一些角的三角函数值时, 要注意观察已知角与所求表达式中角的关系, 然后进行拆角与凑角.
(2)由于和、差角与单角是相对的,因此解题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进行拆角或凑角.
常见角的变换:
①α=(α-β)+β; ②α=+;
③2α=(α+β)+(α-β); ④2β=(α+β)-(α-β).
初试身手
2.⑴已知,求的值;
⑵已知,求的值.
解:
⑴∵,∴
.


初试身手
2.⑴已知,求的值;
⑵已知,求的值.
解:
⑵∵,∴
.


又∵,∴

课堂小结
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C(α-β)是怎样的,公式有何特点,是如何证明的
2.在运算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时,注意哪些问题,你能举例说明吗?
①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中平方关系的正确运用,特别是开方时正负的取舍.
②角的变换问题(配角). 如:用已知条件中的角将未知结论中的角表示出来(已知表未知);将一般角用特殊角表示出来(已知表未知).
作业布置
作业:P228 习题5.5 第1,2,3题.
补充:
1.求下列各式的值:
⑴; ⑵.
2.已知为第三象限角,且,求的值.
尽情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吧!
我们下节课再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