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段学科 初中物理 教材版本 人教版
章节 第十二章第一节 年级 八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体验建立杠杆概念,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 2.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动力臂、阻力臂。 3.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4.了解生活中的杠杆的分类,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力臂概念的理解及画力臂。
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力学基础知识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储备:有一定使用杠杆的经验,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差,能自己动手进行简单实验操作。 3.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 1.课前微课,以科学小实验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思考,驱动自主预习。 2.体验法,让学生有直观感受,加深对知识的了解。 3.自主学习法,学生享受自主学习的愉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4.实验探究法和讨论法,既能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5.多媒体演示法,以生动的感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 一、课前活动 (一)观看微课 上课前一天,老师将《科学小实验,有意思的“圆盘”》微课视频发送到微信小程序—作业登记本,让学生充分思考圆盘转动与不转动的原因,并及时反馈。 【设计意图及融合点】课前推送微课,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课前充分思考,锻炼科学思维,为突破教学难点打好基础,为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扫清知识障碍,驱动学生自主预习。通过作业登记本的反馈,教师可以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课上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教学。 (二)体验活动 让学生课前找一找,拍一拍生活中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了解杠杆的概念。 【设计意图及融合点】让学生提前体验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照片、视频形式发给老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学好杠杆一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课上活动 (一)创景激学 视频、图片展示学生拍的生活中的杠杆,使用杠杆,了解杠杆的概念。 (二)概念引入——杠杆及杠杆五要素概念 1.动图展示羊角锤、天平、剪刀,让学生观察三个工具的共同特点,并自学课本76-77页,掌握支点、动力、阻力的概念。 【设计意图及融合点】通过体验和自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杠杆的概念,了解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把杠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2.播放视频:古战场利用投石机打仗。向学生介绍改造后的投石机即霹雳车是三国时期曹军所造,智慧的中国人民再改造发明了世界第一门火炮,取代了投石机。世界第一台利用杠杆原理制造的石磨也诞生在中华大地,由鲁班发明。 【设计意图及融合点】结合视频、历史图片,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明的辉煌,树立民族自豪感与国家认同感,适时进行思政教育。 3.提问:杠杆的平衡状态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除了静止,匀速转动状态也叫做杠杆的平衡状态。接着提问:同学们想想,杠杆的平衡除了受力的影响外,还受什么影响呢?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微课里的实验,结合大屏幕分析圆盘转动与不转动的原因,引导学生得出杠杆的平衡还受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的影响,也就是受力臂的影响,总结出力臂的概念,如图1。 图1 【设计意图及融合点】改变教材中直接给学生力臂概念的教学方式,设计通过课前推送微课和课上大屏幕分析的方式,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课前有充足的时间思考,锻炼科学思维,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让学生经历力臂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力臂概念,为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扫清知识障碍。 4.教师在黑板上与学生一起总结画力臂的方法,并演示画力臂,学生在学案上独立完成钓鱼竿动力臂、阻力臂的作图。教师利用希沃投屏软件把学生画的图展示在大屏幕上,与学生一起分析,巩固画力臂的方法。 【设计意图及融合点】通过传统黑板演示和希沃投屏学生画的力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巩固力臂知识,有效突破难点。 (三)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合理猜想:播放“推门比赛”Flash动画和大人小孩玩跷跷板图片两个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合理猜想。 2.调平衡:利用仿真实验室,引导学生把之前学过的调节天平平衡的方法自主迁移到调杠杆的平衡上来,图2。 图2 【设计意图及融合点】通过动画和生活场景,引发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感知。引导学生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合理猜想,提升思维能力。通过仿真实验,让学生自主迁移所学知识,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3.设计实验:根据桌上实验器材,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教师适时点拨,共同总结出实验方案。 4.收集数据:每个小组多测几组数据,各组数据全部输入电子表格小程序,如图3。 图3 5.分析数据:学生分析数据,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F2l2。 【设计意图及融合点】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数据处理,借助电子表格小程序,各小组可以把所有数据输入同一表格,同步出现分析数据,体现结论的普遍性,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6.播放漫画:小猴和小兔分萝卜,谁占便宜?学生思考并回答。 7.是真的吗?“用一个小小的弹簧测力计测出大象的质量?”出示图片,以及测量过程,数据,引导学生计算大象的质量。 【设计意图及融合点】通过漫画和模拟央视“是真的吗?”栏目两个环节,让学生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四)应用内化——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杠杆的分类 1.两位学生夹核桃。一人用手捏,一人用核桃夹夹核桃。提问:为什么用核桃夹很轻松的就捏碎了核桃,而徒手却很费劲呢?生活中还有这样类似的工具吗?并播放使用羊角锤拔钉子动图,借助辅助线引导学生分析省力杠杆及其特点。 2.让一个学生用钓鱼竿模拟钓鱼,另一个学生徒手钓鱼。提问:使用钓鱼竿钓鱼为我们带来了怎样的便捷?播放使用食品夹夹东西动图,借助辅助线引导学生分析费力杠杆及其特点。 3.播放托盘天平突破,引导学生分析等臂杠杆及其特点。 【设计意图及融合点】亲身体验和动图辅助线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杠杆的应用。 4.课堂活动:“帮助小螃蟹回家”游戏,让学生将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进行分类。 5.课堂检测:“森林赛跑”判断对错。获胜同学给予电子刮刮卡奖励。 【设计意图及融合点】利用希沃白板内置的分类、PK小游戏强化杠杆分类,增加胜利者抽奖环节活跃气氛,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内化。 (五)巩固提升——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1.课堂小结:回顾板书,让学生回答学到了什么,检验自己是否完成学习任务。 2.课后思考:指甲剪由几个杠杆组成?每个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在哪?分别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3.课后延伸:查资料,百度找找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利用杠杆的重大发明创造? 4.课后兴趣提高:多动力、多阻力情况下,杠杆的平衡条件又会是怎样的呢? 邀请有兴趣继续探究的同学扫码进群,利用仿真实验室探究,并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及融合点】将课后思考和课后延伸作业发布至“作业登记本”微信小程序,实现教师实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差异化辅导,对表现优秀的学生颁发电子奖状。课后兴趣提高题,让有兴趣的同学对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实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三、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一根杠杆的水平平衡,完整的呈现杠杆的知识框架。让学生感受到缺少任何一部分知识,都会影响杠杆的平衡之美。让学生产生自己对每一部分知识都应掌握的心理暗示。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了有效突破重难点,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我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化,将教具利用微课、动画等形式展现,使学生更直观的观察并充分思考,形成物理观念,锻炼科学思维。利用信息技术的虚拟化和数字化,辅助学生设计实验,亲身经历科学探究,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利用信息技术的智能化,让学生百度搜索,了解中国先进科学技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整节课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主动获取知识,实现了轻负高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