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0 21:5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充满浓郁“京味儿”的语言,将老北京的春节习俗娓娓道来,展示了节日的温馨和美好。文章内容安排有序、详略得当,意在引导学生体会详略安排的表达效果,通过品味语言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学情分析】
从人文主题分析,学生对春节这个传统佳节喜闻乐见、对民风民俗兴趣浓厚,但对一些传统民俗的寓意一知半解。语文要素方面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但在篇章详略安排的目的上认知不足,对于如何抓住重点、写出特点需要扎实训练。
【教学目标】
1.会写“摊、醋”等15个字,会写“骆驼”等20个词语。
2.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4.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从习俗中感知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2.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搜集祭灶王等风俗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经过长期的发展,不同地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俗习惯,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一单元,体会这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
2.出示单元导读页,引导学生了解单元语文要素,明确学习目标;由插图联想到中国传统节日。
3.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引导学生从和家人是怎样过春节的?春节的哪些习俗让你印象深刻这两个方面进行交流。
4.那70多年前的老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又有哪些独具特色的风俗呢?今天我们就跟随一位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老舍先生去看看北京的春节。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单元导读页明确单元主题、语文要素等学习目标,由插图引出对春节印象的谈话,调动学生和春节有关的生活经验,并激发体验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学习热情。
二、归类识字,初品语言
1.归类识记
第一组词语:高醋、饺子、摊贩、眨眼、燃放、彼此、轿车、骆驼、恰好
(1)指名读,交流发现。引导:这些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偏旁都在左边,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安排紧凑。
(2)“摊”字部件较多,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师范写,引导写美观:中间的又要写的窄而短,左右疏密均匀。
(3)生练写,写完后对比,自评。
(4)出示语文园地中的书写提示,让学生观察后谈发现。提示写法:笔画之间自然相连,这样书写的速度也就能逐步提高了。课下多多练习临摹,边写边体会,逐步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
第二组词语:间断、正月、分外、白云观、万象更新
方法指导:先理解字在词中的意思,再根据意思确定读音。指名读,齐读。
2.品味语言
第三组词语:杂拌儿、零七八碎儿、玩意儿、擦黑儿
(1)生自读,指名读。
(2)出示带有儿化音的段落练习读。交流读后的亲切感。
(3)再看课文插图,自然朴素的京味语言描绘出的就是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感。带着体会再来读一读、品一品。
【设计意图】从学生对本课字词的预习认知入手,引导学生从相同结构的字、多音字、儿化音等方面归类识记,以“摊”这个易错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书写美观,融合本单元书写提示,进一步提出逐步提高书写速度的学段要求。由儿化音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京味儿”语言的特点,铺垫目标意识。通过自评、师评等方式对学生书写、朗读等课堂表现情况进行相机评价。
三、感知内容,初识详略
1.刚才我们梳理了字词,品读了老舍生活化的京味语言,现在再来看看课文内容:北京的春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持续到哪一天?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圈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2.全班交流。预设:从腊八起这个时间,下一个时间就是腊月二十三,所以隐含的这段时间就是腊月初九到腊月二十二。像这样继续梳理。经过梳理你发现了什么?明确:本文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北京的春节。
3.那在这段时间里人们又做了什么?有哪些独特的习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梳理归纳,填写在阅读单的表格内。
4.学生展示,教师评价。
5.借助表格,完整的说一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教师评价学生整体感知情况,明确文章内容有详有略。
【设计意图】以表格形式引导学生梳理本文的写作顺序、主要内容,初步感知文章详略的写作安排,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为单元综合评价搜集过程性材料。
四、品读语言,细探详略
(一)品读腊八,学习写法
1.按照时间顺序先走进腊八节这一天,看一看作者重点写了腊八这天的什么习俗?又是如何写出习俗特点的?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2自然段,圈点批注。
2.全班交流,明确腊八的习俗: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3.出示相关句子,品读语言,交流体会。
预设:(1)关于腊八粥的部分:学生找出腊八粥食材丰富,然后引导学生关注“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这句独特的语言:为什么这样比喻呢?这独特的展览会还是为了像祖先和神灵展示什么?联系上文“它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说一说,体会到它还展示出了五谷丰登的喜悦。再补充作者写作时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体会独特的比喻里蕴含着满满地喜悦、自豪和期待,这也是老舍先生京味语言的独特之处。最后带着理解,读出感受。
(2)学生找出“色如翡翠、色味双美””这两个关键词,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引导学生想象:洁净的小碟里,躺着几颗色如翡翠的蒜,晶莹而又泛着光泽,散发着诱人的味道,再配上几饺子,腊八的浓郁风情就体现的淋漓尽致了。
(3)带着体会,再次品读。指名读,师评价。
4.小结:大家看,腊八节这天作者正是抓住了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这两个最有特色的传统饮食习俗,从粥食材丰富、蒜色味双美等方面写出了习俗的特点,还用独特的比喻表达出了腊八节这天的喜悦心情和满足感。这就是抓住重点,突出特点的方法。(板书)
(二)总结学法,迁移运用
1.总结学法:抓重点,了解特色;品语言,悟出京味;想象读,体会情感。
2.出示学习提示,迁移运用,自主学习“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相关内容,圈点批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体会。
3.全班交流:
预设:腊月二十三
(1)小组汇报学习收获,教师从是否说出这天的特色习俗祭灶王、围绕祭灶王写了哪些方面、像“用糖粘住灶王的嘴”生活化的京味语言特点等汇报内容给予相应评价和引导。
(2)其实“祭灶王”这个习俗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之所以传承至今,就是因为这个习俗里蕴含着人们美好的期盼:“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出示图片)。课下结合文章内容和搜集到的课外资料把这个习俗的来历讲给更多的人听。。
预设:除夕
(1)小组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除夕这天丰富的活动,从看到的、听到的体会热闹;抓住“家家、到处、都”这些关键词想象画面,感悟除夕辞旧迎新的热闹场面。
(2)那你对哪个活动习俗印象最深?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一谈,进一步感受除夕的热闹。
(3)结合词句段运用第二题,交流年夜饭上的美好寓意,认识到年夜饭代表着辞旧迎新的美好期盼。
(4)品读:“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抓住“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等关键词交流体会年夜饭中的情味。通过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展示读等方式进一步感悟习俗的文化内涵。
(5)对比阅读链接里斯妤的《除夕》,利用表格引导学生从地域、习俗等方面感受不同,从读后的感受中找相同:地域不同、风俗不同,但辞旧岁、迎新年的美好期盼是相同的。
预设:初一
(1)请小组汇报交流阅读感受。师小结:新年第一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动,但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充实而快乐。
(2)那作者又重点描写了哪类人群的活动?为什么?学生结合文中对孩子描写的句子谈出体会:孩子们的活动最有意思。
(3)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体会新年的快乐。
预设:元宵节
(1)小组汇报交流阅读收获,引导学生从“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等关键词中想象画面,感受新年新气象;通过抓住描写老铺的灯、家里的灯的句子,体会灯的数量多、种类多、形式多,还关注到有些灯蕴含着一些中华传统文化,体会出元宵节的习俗特点;再次品读描写灯的句子,说一说作者为什么重点写灯,感悟到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为了体现节日气氛,体现元宵节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2)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题,通过对比阅读体会老舍语言的丰富性。
4.小结:回看详写的内容,我们不仅体会到了春节的热闹、快乐,还品味到了老舍语言的朴实自然,我们知道了春节期间的习俗,但作者有很多,但作者并没有铺开写,而是突出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使人印象深刻。
(三)内化写法,体会效果
1.深入了解了详写部分的内容,再浏览一下课文其他部分,对比看一看有什么区别?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引导学生从不同日子在春节中的重要程度不同和写出的特色习俗中谈体会。
2.小结:不同日子在春节中的重要程度不同,抓住重点,突出特点才能体现出北京春节的习俗特色,才展示出了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从字里行间反映出老北京人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教学时突出学习重点,先以腊八节这一天的习俗特点、语言特色和写作方法进行引导学习,尝试运用抓重点,了解特色;品语言,悟出京味;想象读,体会情感等阅读方法品析文本,然后总结学法,迁移运用,实现从领学帮学到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本环节结合学情充分预设,学生会的不讲,放手让学生交流表达,学习的难点通过补充资料、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相关媒体资源和句子、段落、文章等方面的对比阅读这些方法来突破,对于重难点还不断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梳理归纳,扎实的进行由读到写的训练。另外,学习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把“祭灶王”的习俗来历讲给更多的人听,从年夜饭的寓意和体现的中国人过年的情结中渗透传统文化,使人文主题和单元要素都得到落实。
五、联系生活,升华主题
1.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多次在文中写到了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找出来,读一读,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自己过春节时做了哪些事?和文中老北京的孩子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总结:尽管时间不同,地域不同,有些习俗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但春节喜庆热闹的年味是一样的,美好快乐的感觉是一样的。不管是祭灶王、守岁,还是吃团圆饭,这些古老的民俗里蕴含的文化和美好的寓意是不变的,是需要我们传承和弘扬的。
【设计意图】将孩子们过春节的经历与文本进行对比,既拉近学生与与文本、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又引导学生意识到时间不同、地域不同,民俗特色会有所不同,但民俗中蕴含的文化和情感是亘古不变的,是值得传承和弘扬的,从而增强传统文化认同感,建立文化自信。
六、作业设置
1.推荐阅读冰心的《童年的春节》。
2.收集整理家乡春节时的习俗活动资料,填写家乡风俗调查表,或选择其中一两个习俗,写出特点。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根据单元主题任务情境,紧密结合课堂所学,关注学生单元要素的训练,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在对比阅读中加深感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