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练习——碳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对下列所涉及的化学知识的判断错误的是
A.北京冬奥会上使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冰机组,与传统制冷剂氟利昂相比更加环保,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B.制作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使用的聚碳酸酯属于环保型高分子材料
C.“华为麒麟980”手机中芯片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硅
D.含过氧碳酸钠(2Na2CO3·3H2O2)的泡腾片可用于消毒杀菌
2.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对物质的用途、解释中均正确的是
A.高纯硅广泛应用于光导纤维、太阳能电池和计算机芯片,硅具有半导体性能
B.SiC俗称金刚砂,可用作耐高温结构材料
C.硫酸钡医学上用作钡餐是因为Ba2+无毒
D.硅酸钠易溶于水,故可用作木材防火剂
3.化学科学在“国之重器”的打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北斗系统”组网成功,北斗芯片中的半导体材料为硅
B.我国自主研发的“东方超环(人造太阳)”使用的氕、氘、氚互为同位素
C.“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箭体采用铝合金材料,是因为材料强度高、密度大、耐腐蚀
D.返回舱外层涂有耐高温复合材料,可隔绝热量有效保护航天员
4.我国成功地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测卫星,对月球土壤中14种元素的分布及含量进行探测等。月球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仅月球表层5cm厚的沙土就含铁单质有上亿吨,月球上的主要矿物有辉石(CaMgSi2O6)、斜长石(NaAlSi3O8)和橄榄石[(Mg或Fe)2SiO4]等。下列说法或分析不正确的是
A.辉石、斜长石及橄榄石均属于硅酸盐矿
B.斜长石的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Na2O·Al2O3·6SiO2
C.月球表层沙土中有游离态铁是因为月球的表面几乎没有氧气
D.橄榄石中铁元素为+3价
5.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焦炭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B.Fe2O3能与酸反应,可用于制作红色涂料
C.Si晶体有金属光泽,可用于制造芯片
D.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6.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受潮及食品氧化变质,在包装袋中应放入的化学物质是
A.硅胶、食盐 B.无水硫酸铜、蔗糖
C.食盐、硫酸亚铁 D.生石灰、硫酸亚铁
7.下面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可用氢氟酸在玻璃上雕刻花纹
B.玻璃、陶瓷、水泥都属于传统的硅酸盐产品
C.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硅元素化学性质不活泼,在自然界中可以游离态形式存在
8.坩埚是实验室用于灼烧或熔融固体物质的常用仪器,材质种类很多,实验时应根据物质的性质加以选择。熔融烧碱应选用
A.石英坩埚 B.普通玻璃坩埚 C.陶瓷坩埚 D.铁坩埚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用焦炭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高纯硅
B.SiO2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C.钠是一种强还原剂,可以把钛、锆、铌等从其熔融盐中置换出来
D.氧化镁熔点高达250℃,是优质的耐高温材料
10.山西博物院是太原市地标性建筑之一,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展柜使用的钢化玻璃,其主要成分只有SiO2
B.墙体使用的砖瓦、水泥,是硅酸盐材料
C.陈列的元青花瓷的原料有高岭土[Al2Si2O5(OH)4],也可以表示为Al2O3·SiO2·H2O
D.展示的青铜器上有一层绿色物质可能是碱式碳酸铜,此绿色物质不溶于盐酸
11.硅被誉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据2001年12月的《参考消息》报道,有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未来的石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硅在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在地球上有丰富的硅资源,如石英、水晶、玛瑙的主要成分都是单质硅
B.硅相对于氢气便于运输、贮存,从安全角度考虑,硅是有开发价值的燃料
C.存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应用玻璃塞
D.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所以是制造光导纤维的基本原料
12.下列实验设计或应用及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设计或应用 离子方程式
A 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镁粉中的杂质铝 2A1+2OH-+H2O=2AlO+H2↑
B 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 Cu+Fe3+=Cu2++Fe2+
C 盛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2OH-+SiO2=H2SiO3↓
D 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HCl HCO+H+=CO2↑+H2O
A.A B.B C.C D.D
13.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沉淀后溶解现象的是( )
①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②向Na2SiO3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硫酸
③向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
④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14.工业上为了使原料和能量得到充分的利用,常常采用循环操作。
I、利用热化学循环制氢能缓解能源矛盾。最近研究发现,复合氧化物铁酸锰(MnFe2O4)可用于热化学循环分解水制氢。MnFe2O4的制备:
已知Fe3+、Mn2+沉淀的pH如右表所示。
开始沉淀 完全沉淀
Fe3+ 2.7 4.2
Mn2+ 8.3 10.4
(1)此工艺中理论上投入原料Fe(NO3)3和Mn(NO3)2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 。
(2)控制pH的操作中m的值为 。
II、用MnFe2O4热化学循环制取氢气:
MnFe2O4(s)MnFe2O(4-x)(s)+ O2(g) △H1=akJ/mol
MnFe2O(4-x)(s)+xH2O(1)═MnFe2O4(s)+xH2(g) △H2=bkJ/mol
(3)由上可知,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4)该热化学循环制取氢气的优点是 (填字母编号)。
A.过程简单、无污染
B.物料可循环使用
C.氧气和氢气在不同步骤生成,安全且易分离
III、工业上可用H2、HCl通过下图的循环流程制取太阳能材料高纯硅。
反应①:Si(粗)+3HCl(g)SiHCI3(l)+H2(g)
反应②:SiHCl3(l)+H2(g) Si(纯)+3HCl(g)
(5)上图中,假设在每一轮次的投料生产中,硅元素没有损失,反应①中HCl的利用率和反应②中H2的利用率均为75%。则在下一轮次的生产中,需补充投入HCl和H2的体积比是 。
15.Ce2(CO3)2可用于催化剂载体及功能材料的制备,天然独居石中,铈(Ce)主要以CePO4形式存在,还含有SiO2、Al2O3、Fe2O3、CaF2等物质,以独居石为原料制备Ce2(CO3)2·nH2O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铈的某种核素含有58个质子和80个中子,该核素的符号为 。
(2)焙烧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废气为 。
(3)为提高“水浸”效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写一条)
(4)滤渣I为磷酸钙、磷酸铁和 (填化学式),写出一条该物质的应用 。
(5)加入絮凝剂的目的是 。
(6)“沉铈” 过程中,生成Ce2(CO3)2·nH2O的离子方程式为 。
16. I.有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纳米材料甲,其由A、B两种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组成,熔点高,硬度大,难溶于水。取1.40 g材料甲与热的浓NaOH反应,生成一种含A的含氧酸盐乙和一种含B的气体丙,测得丙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896 L。乙能溶于水,加盐酸产生白色胶状沉淀丁,盐酸过量沉淀不溶解,丙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1)气体丙的化学式是 ;
(2)工业上制备甲的方法之一是用A的氯化物与丙在高温下反应,则其化学反应方程式 ;
(3)乙溶液长时间露置于空气中可能会变质,也生成白色胶状沉淀丁,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 。
II.肼(分子式N2H4,沸点113.5℃)是一种良好的火箭燃料,是一种易溶于水和醇类等有机溶剂的无色油状液体,在工业上有重要用途,实验室可用如下装置(略去部分夹持装置)模拟利用氨气和次氯酸钠合成肼的过程。
(1)B中溶液是 , D的作用是 ;
(2)长导管b的作用 。
(3)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7.硅酸盐具有特殊的性质与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硅酸盐材料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下列产品属于硅酸盐的是 (填序号)。
①玻璃 ②陶瓷 ③水晶 ④硅芯片 ⑤光导纤维 ⑥水泥 ⑦砖瓦
(2)Si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
①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 (填“能”“不能”)用玻璃塞。
②熔化烧碱应选用的坩埚应该 (填字母)
A.铁坩埚 B.玻璃坩埚 C.石英坩埚 D.瓷坩埚
(3)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利用以下装置制备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部分仪器已略去)。请回答:
①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用装置B收集氨气时,应选择氨气的进气口是 (填“a”或“b”),并说明选择的理由是
③打开装置B中的止水夹c,若观察到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则说明氨气具有的性质是 。
④为防止污染环境,以下装置(盛放的液体均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 (填序号)。
参考答案:
1.A
【详解】A.北京冬奥会上使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冰机组,与传统制冷剂氟利昂相比更加环保,该过程是物质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A错误;
B.制作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使用的聚碳酸酯水解产生CO2气体,CO2是空气的成分,也可以作为植物生长的气体废料,因此属于环保型高分子材料,B正确;
C.晶体Si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具有良好的半导体性能,“华为麒麟980”手机中芯片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硅,C正确;
D.过氧碳酸钠(2Na2CO3·3H2O2)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含过氧碳酸钠的泡腾片可用于消毒杀菌,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
2.B
【详解】A.光导纤维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不是高纯硅,故A错误;
B.SiC俗称金刚砂,是原子晶体,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作耐高温结构材料,故B正确;
C.钡离子为重金属离子,有毒,硫酸钡作钡餐是因为硫酸钡难溶于水和盐酸,故C错误;
D.硅酸钠溶液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则可用作木材防火剂,与硅酸钠易溶于水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3.C
【详解】A.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故“北斗系统”组网成功,北斗芯片中的半导体材料为硅,A正确;
B.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而不同中子数的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之间,故我国自主研发的“东方超环(人造太阳)”使用的氕、氘、氚互为同位素,B正确;
C.合金一般具有强度比成分金属大,密度比成分金属小,耐腐蚀的特性,故“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箭体采用铝合金材料,是因为材料强度高、密度小、耐腐蚀,C错误;
D.返回舱外层涂有耐高温复合材料,可隔绝热量有效保护航天员,D正确;
故答案为:C。
4.D
【详解】A.辉石(CaMgSi2O6)、斜长石(NaAlSi3O8)和橄榄石[(Mg或Fe)2SiO4]的成分均属于硅酸盐类,属于硅酸盐矿,A正确;
B.硅酸盐的氧化物表示方法:先写活泼金属氧化物,然后是不活泼的金属氧化物,再是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最后是水,所以斜长石的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Na2O Al2O3 6SiO2,B正确;
C.月球上有游离态铁是因为月球环境中没有氧化金属铁的物质或者条件,所以月球的表面几乎没有氧气,故C正确;
D.橄榄石[(Mg或Fe)2SiO4]中,镁元素化合价是+2价,硅元素化合价是+4价,氧元素化合价是-2价,根据化合物的化合价为0可知,铁元素化合价是+2价,D错误;
故选D。
5.D
【详解】A项、焦炭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金属的冶炼,焦炭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与焦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关,与还原性无关,故A错误;
B项、氧化铁为红棕色固体,可用于制作红色涂料,与氧化铁能够与酸反应无关,故B错误;
C项、硅晶体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能用于制造芯片,与金属光泽无关,故C错误;
D项、液氨在挥发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导致周围的温度降低,所以液氨可以作制冷剂,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注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明确物质结构和性质是解本题关键。
6.D
【详解】A.硅胶能防止食品受潮,但是食盐不能防止食品被氧化,故A错误;
B.无水硫酸铜能吸收水分,但蔗糖不能防止食品被氧化,故B错误;
C.食盐不能吸收水分,硫酸亚铁能防止食物被氧化,故C错误;
D.生石灰能吸收水分,硫酸亚铁能防止食物被氧化,故D正确。
故选:D。
7.D
【详解】A.玻璃的主要成分是Na2SiO3、CaSiO3、SiO2,二氧化硅易和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所以氢氟酸能雕刻玻璃,故A正确;
B. 玻璃、陶瓷、水泥都属于传统的硅酸盐产品,正确;
C. 硅胶具有吸水性,无毒,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故C正确;
D. 硅为亲氧元素,硅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故D错误;
故选:D。
8.D
【分析】普通玻璃坩埚、石英坩埚和陶瓷坩埚中都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与烧碱反应,而Fe与烧碱不反应,据此解答。
【详解】普通玻璃坩埚、石英坩埚和陶瓷坩埚中都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与烧碱反应,方程式为:SiO2+2NaOHNa2SiO3+H2O,而Fe与烧碱不反应,所以应用铁坩埚熔融烧碱,故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二氧化硅的性质,能与NaOH反应,注意普通玻璃坩埚、石英坩埚和陶瓷坩埚中都含有二氧化硅是解题关键。
9.A
【详解】A、工业用焦炭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再将粗硅和氯气反应值得四氯化硅,再用氢气还原四氯化硅得到高纯硅,A错误;
B、SiO2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B正确;
C、钠是一种强还原剂,可以把钛、锆、铌等从其熔融盐中置换出来,C正确;
D、氧化镁熔点高达250℃,是优质的耐高温材料,D正确;
故选A。
10.B
【详解】A.钢化玻璃与普通玻璃的成分相同(只是制造的工艺不同),主要是硅酸钠、硅酸钙和二氧化硅,选项A错误;
B.砖瓦和水泥都是硅酸盐工业的产品,所以选项B正确;
C.高岭土[Al2Si2O5(OH)4],应该表示为Al2O3·2SiO2·2H2O,选项C错误;
D.铜绿是碱式碳酸铜,该物质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而溶解,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1.B
【详解】石英、水晶、玛瑙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故A错误;硅燃烧放热,硅相对于氢气便于运输、贮存,从安全角度考虑,硅是有开发价值的燃料,故B正确;存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橡胶塞,故C错误;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基本原料,故D错误。
12.D
【详解】A.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镁粉中的杂质铝,,故A错误;
B.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氯化铁和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离子方程式为:Cu+2Fe3+=Cu2++2Fe2+,故B错误;
C.盛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玻璃中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
D.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HCl,氯化氢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H+=CO2↑+H2O,故D正确;
故选D。
13.C
【详解】①由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会有晶体析出,①符合题意;
②Na2SiO3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硅酸沉淀,硅酸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②符合题意;
③石灰水和CO2气体反应,先生成碳酸钙沉淀,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溶于水,③不符合题意;
④NaAlO2溶液和CO2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碳酸,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4. 2∶1 10.4 H2(g)+ O2(g)═H2O(l) △H= kJ/mol; ABC 3∶1
【分析】(1)复合氧化物铁酸锰(MnFe2O4)的化学式确定理论上投入原料Fe(NO3)3和Mn(NO3)2的物质的量之比;
(2)根据表中数据Mn2+完全沉淀的pH可知控制pH的操作中m的值;
(3)利用盖斯定律将两热化学方程式相加之后可得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即可确定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4)该热化学循环制取氢气的优点是过程简单、无污染、物料可循环使用、氧气和氢气在不同步骤生成,安全且易分离;
(5)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关系可确定需补充投入HCl和H2的体积比。
【详解】(1)铁酸锰的化学式为MnFe2O4,根据Mn和Fe原子守恒,理论上投入原料Fe(NO3)3和Mn(NO3)2的物质的量之比2∶1,故答案为2∶1
(2)Mn2+完全沉淀的pH为10.4,控制pH的操作中m的值应为10.4,故答案为10.4;
(3)利用盖斯定律计算:①MnFe2O4(s)MnFe2O(4-x)(s)+ O2(g) △H1=akJ/mol,②MnFe2O(4-x)(s)+xH2O(1)═MnFe2O4(s)+xH2(g) △H2=bkJ/mol,根据氢气燃烧的方程式H2+ O2═H2O可知热化学方程式为:H2(g)+ O2(g)═H2O(l) △H= = kJ/mol,故答案为H2(g)+ O2(g)═H2O(l) △H= kJ/mol;
(4)制备过程无污染,生成气体为氢气和氧气,MnFe2O4可循环使用,产品易于分离,且生产安全,故答案为ABC;
(5)反应①中每消耗3molHCl生成1molH2,而反应①中HCl的利用率和反应②中H2的利用率均为75%,所以反应后剩余的HCl和H2的体积比为3∶1,则在下一轮次的生产中,需补充投入HCl和H2的体积比是3∶1,故答案为3∶1。
15. HF 适当升高温度或将独居石粉碎 SiO2 制造玻璃、石英玻璃、水玻璃、光导纤维、电子工业的重要部件、光学仪器、工艺品和耐火材料的原料(任写一种) 促使铝离子沉淀 ↑
【分析】焙烧浓硫酸和独居石的混合物、水浸,CePO4转化为Ce2(SO4)3和H3PO4,SiO2与硫酸不反应,Al2O3转化为Al2(SO4)3,Fe2O3转化为Fe2(SO4)3,CaF2转化为CaSO4和HF,酸性废气含HF;后过滤,滤渣Ⅰ为SiO2和磷酸钙、FePO4,滤液主要含H3PO4,Ce2(SO4)3,Al2(SO4)3,Fe2(SO4)3,加氯化铁溶液除磷,滤渣Ⅱ为FePO4;聚沉将铁离子、铝离子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滤渣Ⅲ主要为氢氧化铝,还含氢氧化铁;加碳酸氢铵沉铈得Ce2(CO3)3·nH2O。
【详解】(1)铈的某种核素含有58个质子和80个中子,则中子数为58+80=138,该核素的符号为。
(2)由上述分析可知,酸性废气为HF。
(3)“水浸”为固液反应,为提高“水浸”效率,可采取的措施有适当升高温度,将独居石粉碎等。
(4)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渣Ⅰ为SiO2和Ca3(PO4)2、FePO4;SiO2是制造玻璃、石英玻璃、水玻璃、光导纤维、电子工业的重要部件、光学仪器、工艺品和耐火材料的原料,故答案为:SiO2;制造玻璃、石英玻璃、水玻璃、光导纤维、电子工业的重要部件、光学仪器、工艺品和耐火材料的原料(任写一种)。
(5)由上述分析可知,加入絮凝剂的目的是促使铝离子沉淀。
(6)用碳酸氢铵“沉铈”,则结合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可知生成Ce2(CO3)3·nH2O的离子方程式为。
16. NH3 +CO2+H2O=H2SiO3↓+ 饱和食盐水 防止装置C中氨气溶解时倒吸 平衡气压
【分析】I.测得丙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896 L,其物质的量n(丙)==0.04 mol,丙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丙气体是NH3;乙是含A的含氧酸盐,乙能溶于水,加盐酸产生白色胶状沉淀,盐酸过量沉淀不溶解,判断是生成的H2SiO3沉淀,由此推断A为Si元素,B为N元素,结合元素化合价,甲由A、B两种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组成,熔点高、硬度大,难溶于水,可判断甲为Si3N4,乙为Na2SiO3溶液;丙是NH3;
II.由图可知在A中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发生反应制取氯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B中饱和食盐水可吸收HCl,打开K1,在分液漏斗中Cl2能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 NaClO;在E中用铵盐与碱共热来制取NH3,D装置作安全瓶,能防倒吸;在C的广口瓶中氨气和NaClO反应生成N2H4,发生反应:。
【详解】I.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甲为Si3N4,乙为Na2SiO3;丙为NH3,丁是H2SiO3,A是Si元素,B是N元素。
(1)气体丙为NH3;
(2)在工业上是用SiCl4与NH3在高温下制备Si3N4,同时产生HCl,该反应方程式为:;
(3)由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将Na2SiO3溶液长期暴露在空气中,CO2在溶液中溶解,反应产生H2SiO3沉淀和Na2CO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2O=H2SiO3↓+;
II.(1)B中溶液是饱和食盐水,作用是吸收Cl2中的杂质HCl,同时也可以防止由于HCl气体溶解而引起倒吸现象的发生;
装置D的作用是安全瓶,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
(2)在装置C的广口瓶中有一个长导管b,当气体压强过大时,液体压入b导管中缓冲压强,当气体压强不足时,液体流回到广口瓶中,使气体压强平稳,因此导气管b的作用是平衡气压;
(3)在装置C中ClO-与NH3在溶液中会发生反应产生N2H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7.(1)①②⑥⑦
(2) 不能 A
(3)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a 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极易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碱 ②④
【详解】(1)①玻璃的成分是硅酸钠、硅酸钙、二氧化硅,属于硅酸盐材料;
②陶瓷由黏土烧制而成,属于硅酸盐材料;
③水晶的成分是二氧化硅,不是硅酸盐;
④硅芯片的成分是单质硅,不是硅酸盐;
⑤光导纤维的成分是二氧化硅,不是硅酸盐;
⑥水泥的成分是硅酸三钙 、硅酸二钙等,属于硅酸盐;
⑦砖瓦属于陶瓷制品,由黏土烧制而成,属于硅酸盐材料;
属于硅酸盐的是①②⑥⑦;
(2)①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硅酸钠具有粘性,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②玻璃坩埚 、石英坩埚、瓷坩埚都属于硅酸盐制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玻璃坩埚、石英坩埚、瓷坩埚熔化烧碱,熔化烧碱应选用的坩埚应该铁坩埚,选A。
(3)①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加热制备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②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用装置B收集氨气时,应选择氨气的进气口是a;
③打开装置B中的止水夹c,若观察到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则说明氨气具有的性质是极易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碱。
④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溶于水要防倒吸,②导管口放一个漏斗、④加了球形干燥管,漏斗和干燥管体积较大,会使漏斗口很快的脱离液面,防止了倒吸,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