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土壤 (导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2 土壤 (导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20 20:4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土壤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日期:
【教学目标】
1、准确说出土壤的组成成分
2、观察土壤剖面图,说出各个分层的特点
3、了解不同区域的土壤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土壤的组成、颜色、质地、剖面结构;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2.教学难点:土壤各分层特征
【研学流程】
【学】通过阅读课本P82-P87,标注重点
(要熟记课本重点知识,加深理解,注意运用)
一、观察土壤
1.土壤的概念
陆地表层具有一定有 ,能够 的 ,由 四种物质组成。
矿物质:作用
有机质:作用
水分和空气:作用
2.土壤观察的内容
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物外部特征之一,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如黑土、红壤等。
土壤质地:不同粒浆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从质地上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
类型 粒径大小 通气、透水性 保肥性能 土壤质地 是否易耕作
砂土 大 强 弱 松散 易
壤土 中 中 中 适中 最易
黏土 小 差 好 黏重 不易
壤土是农业生产最理想的土壤质地。
土壤剖面结构
土壤剖面: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成土母质
(1)定义: 。
(2)影响: 。
2.生物
(1)意义: 。
(2)生物循环
①有机质 ②营养元素
(3)影响: 。
3.气候
(1)影响: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 相关,因此,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速度比干冷地区快得多。
(2)不同气候对土壤的影响-不同的气候类型,发育的土壤类型不同。
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
②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而干旱、高温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
(3)意义: 。
4.地貌→坡度较大的地形,不利于土壤的形成。
(1)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山顶与山麓、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同。
(2)从山顶到低平洼地,由于成土母质的颗粒存在由粗到细的变化规律,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
5.时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壤分化越明显。
6.人类活动:改造的是自然土壤的有机质层和腐殖质层。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极为深刻。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1.功能
(1)土壤与环境之间有着活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是联系 的关键环节。
(2)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从而促使地理环境以至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3)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
(4)和人类关系十分密切。人类种植农作物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人类饲养动物也主要以植物为饲料。
2.养护 :要合理利用土地
(1)有些土壤不能满足耕作的需要,人们就会设法对其进行改良或改造。
(2)优良的土壤,人们也会注重种养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如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
自主探究:探究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世界上仅有三块黑土平原: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亚洲的东北平原。东北地区俗称黑土地,主要原因是分布着典型的黑土。黑土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人们常说黑土地上是“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
(1)分析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
(2)我国南方的湿热地区植被茂密,但发育的土壤反而有机质含量较低,比较贫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探究二: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序号①②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①表示绿色植物的______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______。
(2)气候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主要是通过______和______来实现的。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很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3)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______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生物是土壤______的来源,______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探究三读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是组成土壤的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
(2)读图,土壤水分和_____________贮存在土壤孔隙中,两者的组成比例常随外界_______________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
(3)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来实现。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很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探究一:答案:(1)草原、落叶林广布,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质;冬季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速度慢地形平坦,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河流沉积物丰富。
(2)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枯枝落叶分解释放出的养分被地表径流带走,释放到土壤中的养分少;土壤因淋溶作用而流失养分;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速度较快;地形起伏大,有机质流失速度快,土壤养分供生物生长,土壤中积累和补充养分少。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植被繁茂,草原落叶林广布,而冬季气候寒冷干燥,树木落叶,草原枯萎,枯枝落叶层厚,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质;冬季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速度慢,有机质积累得多;东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物质迁移速率低,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河流众多,河流沉积物丰富。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湿润,降水较多,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为主,枯枝落叶层少;气候高温多雨的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分解快,有机质积累得少;降水多,南方地区又多低山丘陵地形,地形起伏大,水流速度较快,枯枝落叶分解释放出的养分被地表径流带走,释放到土壤中的养分少;高温多雨条件,土壤渣滓作用强,土壤因淋溶作用而流失养分多,地表累积的养分少;地形起伏大,有机质流失速度快,物质迁移速度高,地表累积的养分少;高温多雨条件下,植被繁茂,土壤养分供生物生长,土壤中积累和补充养分少。
探究二:答案:(1)光合; 矿物质;
(2)气温; 降水; 气温低,微生物分解速度慢,有机质积累较多;
(3)物质基础; 有机物; 生物
解析:(1)从图中信息可以直接得出正确结论。①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矿物质。
(2)气候是通过气温和降水对土壤的形成产生作用的;我国东北地区枯枝落叶多,土壤中腐殖质含量高,且纬度较高,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有机质积累较多,故黑土有机质含量高。
(3)成土母质是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的松散碎屑,物理性质改变,形成疏松的风化物,是形成土壤的基本的原始物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并决定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组成了土壤的“骨架”;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绿色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元素,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给地表。
探究三:答案:(1)矿物质; 有机质;
(2)空气; 气候条件;
(3)降水; 气温; 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机质积累起来;
解析:(1)读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图可知,图中字母代表的是组成土壤的A矿物质,B有机质。
(2)读图可知,土壤水分和空气贮存在土壤孔隙中,两者的组成比例常随外界气候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
(3)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降水和气温来实现。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很高,其主要原因是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机质积累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