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学科 高中历史
教学课例名称 《辛亥革命》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有三个目,分别是“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和《太平天国运动》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教学重点:革命爆发原因、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局限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三民主义、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知道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酝酿、爆发、高潮和结局);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和意义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法、创设情境法、提问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同时还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加深学生的理解。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奋斗的情感。让学生学习革命先烈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通过初中的历史学习对辛亥革命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且思维比较活跃,求知欲高。经过前面课程的学习也对历史学科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通过讲授法,加以板书。向学生传递相关知识点,语言尽量富有感染力,带领学生走入历史。通过演示法,出示辛亥革命相关的图片影视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让知识更加立体化更加直观。通过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讨论辛亥革命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辛亥革命视频向学生提问:大家在初中就学过辛亥革命,刚刚又看了关于辛亥革命的视频那么你们能给老师说说辛亥革命吗?或者谈一谈你看完视频过后的感受好不好?“辛亥革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1911年武昌起义广义: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者为推翻清朝统治,追求民主共和的全过程。感受:赞叹先人的伟大、无私。认同当今和平的来之不易,认同祖国的伟大,提升学生家国情怀等等。新授(教学内容)(1)革命的背景及爆发:阅读62页,让学生找出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历史条件)在学生回答后展示PPT,同时为学生讲授分析这些背景的具体情况。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准备: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军事准备:中国同盟会发动了黄花岗起义等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组织准备: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机关刊物:《民报》;性质、意义: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然后向学生提问,有了以上的条件后,会出现什么呢?学生答:革命。展示PPT,介绍武昌起义。并展示相关图片通过武昌起义的介绍让学生明白起义推动了革命的进程,众多英雄儿女变成了纪念碑上笼统的数字,让学生感受革命烈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这是一次很好的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机会。(2)革命高潮:中华民国成立让学生阅读书64页内容并展示材料一1912年,孙中山曾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想一想,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的是什么?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回答完以后给学生指出: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采用五色旗,并且定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展示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约法特别规定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发布命令必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给学生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关内容。然后向学生提问,在了解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以后,大家认为这是一部怎么样的法律呢? 学生回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性质:《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性质),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意义)。教师口述通过我们开篇播放的视频和刚刚我们讲述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同学们我们来试想一下辛亥革命后的人民群众是什么样的呢? 服饰、称呼、废除裹脚等等——进行情境设问,让学生发散思维。身临其境体验辛亥革命给社会带来的变革,让学生更加认同革命话题结束后简单总结学生发言,然后老师口述: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中国革命党人终于建立了梦寐以求的民主共和国,但是这个共和国真正由革命党人掌权的是时间仅仅有2个多月。这是为什么呢?引出下面要讲的内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革命果实被窃取原因:袁世凯势强、奸诈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革命党营垒分化过程:通过书64、65页内容进行归纳结果: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次日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同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里对革命的评价: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功绩:通过几则材料材料一:辛亥革命不仅是一次结束中国帝制的革命运动,而且是中国近代国家与近代民族形成的新起点,是一次将王朝国家和以“夷夏之别”为标志的古代民族,向近代世界主权国家和近代民族转化的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 李宇阶《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国家和民族的转型》 《红旗文摘》,2011年18期材料二:辛亥革命的最大意义在于,以共和制取代了帝制,动摇了人们对皇权的崇拜,民主共和、立宪、法制等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是以民族革命为起点的革命,五族共和思想和中华民族等概念为此后中国的民族平等等提供了思想基础。孙中山就职时自称人民公仆,确立了人民本位。辛亥革命推动了20世纪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辛亥革命也成为了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记忆,成为坚持反“台独”,坚持一个中国和“九二共识”的思想基础。 张海鹏《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前线》2011年第10期材料三: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有利于振新实业的根本方针和具体条例,因而很快地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为以后历届民国政府制订经济政策奠定了基本的方针。黄逸平《辛亥革命后的经济政策与中国的近代化《学术月刊》1992年第6期以及小组合作,采取竞赛方式。功绩评价的正确且多的小组获胜。让学生深入思考感受辛亥革命的重大影响,认同辛亥革命和革命先烈的努力,向先人学习,产生民族认同感。参考评价:1、推翻了从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影响最深远的影响就是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2、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它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3、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团体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课堂小结:本课依据大纲目标:简述辛亥革命的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为本单元主题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培养了学生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
作业 思考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