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洋流(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4.2洋流(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20 21:0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教学设计”
学科 地理 授课年级 高二 学时 2
讲课题目 第二节 洋 流 授课人
课标要求 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洋流”。洋流是本章的重要基础理论内容,对于理解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教材重点落实的内容是“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必修第一册已经介绍了洋流对于地理环境的影响,但是并没有关注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从培养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在综合分析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本节教材依次安排了“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两个标题,第一个标题是新知识,第二个标题是在必修一所学知识基础上的提升。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来看,之前几节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已初步掌握了海陆轮廓分布、气压带和风带、季风、水循环等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整体上看学生缺乏系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读图分析的能力相对较差。此外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不够,在学习中常会感到无从下手,学生普遍觉得本节课较难学。此外,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一定综合性和复杂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学习重点 重点:说明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难点 难点: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 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掌握洋流分布图的判读方法与内容。 区域认知:认识不同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 地理实践力:绘制洋流模式图或局部大洋环流分布图。 人地协调观: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
评价任务 1.能够说出洋流的定义和分类,运用示意图、生活实例等多角度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通过阅读世界洋流模式图,大部分学生明确世界洋流的大致分布,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的技能,提高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学习北大西洋暖流与欧洲西北部气候的案例,明确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及评价
课堂情境导入 1992 年 1 月,一艘从中国香港驶往美国西海岸的货轮在太平洋国际日界线附近海域遭遇风暴,船上近 3 万只塑胶玩具鸭散落在海面。之后,在世界很多海岸陆续发现了玩具鸭。 这些玩具鸭为什么会出现在世界不同地区 你能推测它们的漂流轨迹吗 学 生 思 考 玩 具 鸭 在各 地 出 现的原因 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活动一 知识回顾 1.洋流的概念 海洋表层海水常年比较稳定的沿着一定方向大规模的有规律地运动,叫作洋流,又称为海流。 洋流概念需要注意:表层海水;大规模;有规律。 2.洋流按水温分 暖流和寒流。一般情况:低纬流向高纬,水温高于流经海区一般情况:高纬流向低纬,水温低于流经海区 如何在海水等温线图中判断寒暖流呢? 先以暖流为例,由海水都是从高温区流向低温区,即水温高于流经海区,可判断出是暖流,从等温线的数值分布规律进行南北半球的判断,若北低南高,则是北半球,反之,是南半球洋流,请同学们注意,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和洋流的流向是一致的,根据海水由低温区流向高温区,可以判断出洋流性质是寒流,再根据等温线的数值分布规律判断左侧为北半球,右侧为南半球 回忆必修一学过的关于洋流的概念和分类的基础知识,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 通过让学生回忆旧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洋流的概念的分类等知识,通过在等温线图中判读寒暖流加深对洋流分类的理解,培养辩证思维. 达成目标一。
活动二 一、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实验探究:洋流的成因 观看洋流模拟实验视频,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中影响水流运动的因素有哪些? 实际情况中影响洋流运动方向的因素有哪些? 1.影响因素 (1)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2)受海陆分布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洋流的方向会发生改变 知识拓展:密度流:不同海域因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从而导致海水流动。 补偿流: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出发海区的海水减少,而由相邻海区的海水流过来进行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做补偿流。 分布规律: 1.对照全球风带模式图,在世界洋流模式图中加注箭头,标明洋流运动方向。 2.阅读图4.11,说明全球风带和全球洋流系统之间的关系。 请同学们对比太平洋海区和大西洋海区洋流分布图,思考洋流分布是否存在相同的规律? 观看实验视频,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1.风、水箱的阻挡 2.盛行风、海陆分布、 地转偏向力 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的分布与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 还会受到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学 生 看 图分 析 影 响洋 流 分布因素学 生 从 风带 模 式 推出 世 界表层 洋 流 的分布模式,并 总 结 规律。学 生 复 习前面知识,类 比 归 纳世 界 表 层洋 流 的 分布规律学 生 用 模式 图 和 实际 洋 流 分布图对比,掌 握 世 界表 层 洋 流分布规律学 生 分 析索 马 里 寒流的成因。学 生 思 考玩 具 鸭 可 能 漂 流 的洋流名称。 与太平洋一样,在中低纬度,信风吹拂下形成南北赤道暖流,西风吹拂下形成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漂流,在此基础之上,再加上陆地阻挡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大洋西岸形成墨西哥湾暖流和巴西暖流,大洋东岸形成加那利寒流和本格拉寒流,同样具有西暖东寒的分布规律。 北半球中高纬度在极地东风以及海陆轮廓的影响下,形成了拉布拉多寒流和东格陵兰寒流。南半球同样缺少中高纬环流。 同样是:中低纬度: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中高纬:北逆南无。北半球东暖西寒 通过实验的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影响洋流的主要因素,认识到洋流的形成往往不是受单一因素影响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和意识。 通过让学生动手绘图,在掌握洋流分布模式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模式图对应到洋流分布图中,实现从抽象到具体,从理想状态到实际情况的思维过渡,培养区域认知能力。为后续总结洋流分布规律做好铺垫. 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将模式图的规律与实际洋流分布结合起来, 掌握世界洋流 分布规律。 达成目标二。
活动三 二、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二、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洋流对大陆沿岸气候影响很大 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活动探究】 展示科隆群岛图文资料。隆群岛位于赤道太平洋东部(右图4.13),距离南美西海岸约1000千米。这里气候凉爽干燥,以黑巴克利索港为例,其平均海拔6米;月均温最高26.7℃,最低22.7℃;年降水量578毫米。 展示热带雨林气候类型图和科隆群岛示意图。1.比较科隆群岛的气候与热带雨林气候的差异。 展示世界洋流分布图和科隆群岛示意图,2.对照洋流分布图,找出影响科隆群岛的洋流。 展示洋流图和科隆群岛示意图,3.解释洋流对科隆群岛气候的影响。 2.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 (1)寒流和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强烈,沉积于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涌,浮游生物繁盛,以浮游生物为饵料的鱼类聚集,形成大渔场。暖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会在寒暖流交汇处聚集,鱼类繁多。 (2)在秘鲁沿海,在东南信风的吹拂下,表层海水偏离海岸,深部冷水带着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涌,使得这里也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 对海上航行的影响 知识拓展:海雾的形成原因 4.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回答 1.比较科隆群岛的气候与热带雨林气候的差异。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科隆群岛气候凉爽,气温年较差较小,空气湿度小,大部分地区干燥少雨。因此科隆群岛的气候比热带雨林气候年均温低,降水少。 2.对照洋流分布图,找出影响科隆群岛的洋流。 科隆群岛位于太平洋东部,跨赤道两侧,处在暖寒流交汇处。来自南部的秘鲁寒流和北部的赤道暖流交汇于此。其主要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3.解释洋流对科隆群岛气候的影响。 受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的影响,空气湿度小,所以大部分地区干燥少雨,甚至无雨。气温较低,比较凉爽。 学生通过活动探究,认识到洋流对科隆群岛的气候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当地的生物。 学生尝试归纳。教师补充。 ①顺洋流航行,可以加快航行速度,节约燃料。 ②寒暖流交汇形成海雾,能见度低,对海洋航行不利。 ③洋流从极地地区挟带冰山向低纬度漂移,对航运不利。 有利: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不利:可能使污染范围扩大,其它海区受到污染。 让学生对比分析方法理解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程度很大。 学会学以致用,用洋流的分布来分析原因。 让学生对比分析方法理解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程度很大。 学会学以致用,用洋流的分布来分析原因。 从科隆群岛附近的秘鲁渔场,过渡到洋流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让学生学会分析渔场的形成原因。 让学生从不同的案例中提取信息,分析归纳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要从利弊两个方面全面分析。 让学生关注时事热点,关注环境问题理解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达成目标三。
作业 课堂练习: 图中M是大西洋北部势力最强的一支洋流。据此完成1~2题。 1.洋流M A.自东北流向西南 B.近年来有增强的趋势 C.具有上升补偿流性质 D.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2.与M洋流形成有关的风带是 A.东北信风    B.盛行西风 C.东南信风 D.极地东风 下图示意某时间世界部分海域表层海流方向和速度,据此完成7~8题。 7.影响此时图示海域海流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A.地转偏向力 B.陆地分布 C.盛行风 D.海水密度差异 8.图示时间 A.北印度洋洋流流向大致呈逆时针方向 B.东非高原草食动物正向南移动 C.澳大利亚北部西北季风强盛 D.图中海域西部边缘区域盐度较低 图中乙岛屿曾有着“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美名,岛上有上百个渔产品加工企业,其产品销往欧、美、日等世界各地。以乙岛屿为中心的海域是世界上著名的多雾区域之一,雾频率高达60%左右。 1.分析乙岛屿附近海域海雾较多的原因 二、完成优化设计:A类学生全部完成;B类学生完成选择题并尝试完成1-2道材料题;C类学生完成选择题
板书设计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