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春晖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春晖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2-20 23:11:47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C 2.D 3.D 4.C 5.A 6.C 7.A 8.ABD 9.CD 10.CD
11. AC 0.34 0.40
【详解】(1)[1].AB.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以充分利用纸带,A 正确,
B 错误;
C.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C 正确;
D.电火花计时器应使用 220V 交流电源,D 错误。
故选 A。
(2)[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得打 D点时
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v xCE 0.12 0.052D m/s 0.34m/s2T 0.2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
△x=aT2
可得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 xCE xAC 0.12 0.052 0.052 22 2 m/s 0.40m/s
2
4T 4 0.1
2F
12.不需要 2F0 4.0 B
0
(M m0 )g
【详解】(1)[1]由于轻绳的拉力可以由测力计测出,不需要用砂和砂桶的重力近似替代轻绳
的拉力,因而不需要满足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远小于车的质量。
(2)[2]根据题意,以小车为研究对象可知,小车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f 2F0
(3)[3]根据
x at2
可得小车的加速度为
a (11.09 9.13 7.10) (5.12 3.09 1.10) ≈200cm/s2 2.0m/s2
9 (0.1)2
砂和砂桶的加速度为小车加速度的 2 倍,故
a 2a 4.0m/s2
(4)[4]由题意可知,小车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为 2F0,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QQABZYAEogAIAAIAABgCAQ3ICACQkBCAAKoGBAAEIAABgRFABAA=}#}
2(F F0 ) (M m0 )a

a 2 F 2 F
M m0 M m
0
0
故选项 B 正确。
(5)[5]根据实验步骤可知
f 2F0

f (M m0 )g
解得
2F
0
(M m0)g
13.(1)10N;(2) 3.6N ;(3) 15.2N
【详解】(1)如图甲所示,对 P点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得:
(2分)
FPOcos37°=MAg,(1 分)
FC=FPOsin37°(1 分)
解得:
F M Ag 8PO N 10N,(1 分)cos37 0.8
Fc=MAgtan37°=8×0.75N=6N(1 分)
(2) 对 B 点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水平方向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f=Fccos53°=6×0.6N=3.6N(3 分)
(3) 竖直方向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NB+Fcsin53°=MBg(2 分)
解得:
{#{QQABZYAEogAIAAIAABgCAQ3ICACQkBCAAKoGBAAEIAABgRFABAA=}#}
NB=MBg-Fcsin53°=20N-6×0.8N=15.2N(1 分)
14(1)2m/s2(2)2 5 m/s 3 2 5( ) s
5
【详解】试题分析:(1)根据物体受力:重力、支持力、滑动摩擦力则
mgsin37 Ff ma (2 分) 且 Ff mgcos37 (1 分)
则:a= gsin37°- gcos37°=2m/s2(2 分)
(2) 2根据运动学公式 vc 0 2axAC 求得 Vc= 2aX AC = 2 5 m/s (2 分)
(3)在水平面上:滑动摩擦力提供加速度即 mg ma 2 (2 分)
所以 a2 = g=5m/s2(2 分)
根据 vt v0 at (2 分)
即0 vc a2t 则 t=
2 5 s (1 分)
5
15.(1)B 运动;(2)4m/s(3)2.25m
【详解】(1)长木板 B 受到 A 的摩擦力
f1 1mg 5N(1 分)
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
f2 2 2mg 4N(1 分)
则 f1 f2,故 B 运动;(1 分)
(2)F作用时,对 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 1mg ma1(2 分)
解得
a1 4m/s
2
(1 分)
1s 末 A 的速度
v1 a1t0 4m/s(2 分)
(3)F作用 1s 内 A 的位移
s 11 a1t
2
0 2m(2 分)2
{#{QQABZYAEogAIAAIAABgCAQ3ICACQkBCAAKoGBAAEIAABgRFABAA=}#}
对 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1mg 2 2mg ma2 (1 分)
解得
a2 1m/s
2
(1 分)
撤去 F后,A 开始减速
a 21 1g 5m/s (1 分)
B 仍以 a2 1m/s
2
的加速度加速,设再经 t 时间 A 恰好不滑下,则
v a 1 1t a2 (t0 t) (1 分)
可得
t=0.5s(1 分)
此过程 A 的位移
s '1 v
1 ' 2 11
1t a1t m(1 分)2 8
全过程 B 的位移
s 12 a (t t)
2 9 m(1 分)
2 2 0 8
木板 B 的长度即为二者的相对位移
L s s 91 1 s2 m=2.25m(1 分)4
{#{QQABZYAEogAIAAIAABgCAQ3ICACQkBCAAKoGBAAEIAABgRFABAA=}#}咸丰春晖教育集团 2023 年秋季学期十二月月考考试
高一物理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
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卷(1-7 题为单选题,8-10 为多选,每题 4 分共 40 分)
一、单选题
1.国际单位制中规定,力学量所对应的基本单位是( )
A.米、牛顿、秒
B.米、牛顿、千克
C.米、千克、秒
D.牛顿、焦耳、瓦特
2.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一定是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B.它是加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C.它是加速度越来越小的直线运动
D.它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3.在东京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夺得东京奥运会女子 10米跳台冠军(如图甲所示),
图乙为其竖直分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以其向上离开跳台时作为计时起点,运动过程
中视其为质点,忽略空气阻力作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3时刻达到最高点
B.t3时刻开始进入水面
C.t2~t3时间段加速度竖直向下
D.0~t2时间运动员做匀变速运动
4.如图,光滑斜面被等分成四段, AB BC CD DE,若一物体从 A点由静止开始
沿斜面向下运动,则( )
试卷第 1页,共 6页
{#{QQABZYAEogAIAAIAABgCAQ3ICACQkBCAAKoGBAAEIAABgRFABAA=}#}
A.物体通过每一段的时间之比为1: 2 : 3 : 2
B.物体通过 AB、AC、AD、AE四段的时间之比为 1:2:3:4
C.物体通过 B、C、D、E四点的速度之比为1: 2 : 3 : 2
D.物体通过每一段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2 : 3 : 2 :1
5.如图所示,质量为 m的物块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体上,斜面体的质量为 M,斜面体
与物块无摩擦,地面光滑。现对斜面体施加水平恒力 F,使物块相对斜面体静止,则恒
力 F大小应为( )
A. (M m)g tan
B.Mgtan θ
C. (M m)g sin
D.Mgsin θ
6.在一个很长的平直跑道上,有甲和乙两种型号的喷气式飞机进行飞行试验。两机同
时自起点启动,甲型机沿地面做匀加速飞行,到达跑道中点起它就做匀速飞行:乙型机
则在启动后始终做匀加速运动。观测中发现甲乙两喷气机用完全相等的时间从起点开始
到终点完成整个试验距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型飞机运动过程中的加速时间与匀速时间之比为1∶2
B.甲乙两型飞机加速过程中的加速时间之比为3∶4
C.甲乙两型飞机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9∶8
D.甲乙两型飞机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4
7.如图所示,光滑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环上 O点固定着一光滑小圆环,一穿过小
圆环的轻绳两端系着带孔小球 P、Q,且小球 P、Q穿在大圆环上,整个系统处于静止
状态.已知小球 P、Q的连线恰好为圆环的水平直径,且图中夹角θ=30°若小圆环和
小球 P、Q的大小均忽略不计,则 Q球与 P球的质量比为( )
A. B. C. D:
试卷第 2页,共 6页
{#{QQABZYAEogAIAAIAABgCAQ3ICACQkBCAAKoGBAAEIAABgRFABAA=}#}
二、多选题
8.如图,A、B两物体用细绳相连跨过光滑轻小滑轮悬挂起来,B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
A、B两物体均静止。现将 B稍向左移一点,A、B两物体仍静止,则此时与原来相比
( )
A.地面对物体 B的摩擦力变大
B.地面对物体 B的支持力变大
C.绳子拉力变大
D.物体 B受到的合力不变
9.如图所示,升降机里的物体被轻弹簧悬挂,整个系统刚开始做匀速运动,某时刻升
降机的运动状态变化导致弹簧突然缩短了,则此时升降机的运动状态可能为( )
A.加速上升 B.减速下降
C.加速下降 D.减速上升
10.雾霾天气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等均产生重要影响,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
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在我国治理雾霾已刻不容缓,在一大雾
天,一辆小汽车以 30m/s的速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发现正前方 30m处有一辆大
卡车以 10m/s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小汽车紧急刹车,刹车过程中刹车失灵,如图所
示,a、b分别为小汽车和大卡车的 v t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因刹车失灵前小汽车已减速,不会追尾
B.在 t 5s时追尾
C.在 t 3s时追尾
D.若刹车不失灵不会追尾
三、实验题(共两个题,每空 2 分共 16 分)
11.图示纸带记录的为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小车的运动情况,A、B、C、
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T=0.1s,则:
(1)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有 (填选项代号)
A.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
B.打点计时器应放在长木板的有滑轮一端
试卷第 3页,共 6页
{#{QQABZYAEogAIAAIAABgCAQ3ICACQkBCAAKoGBAAEIAABgRFABAA=}#}
C.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D.电火花计时器应使用低压交流电源
(2)计算:打 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m/s;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2.为了探究物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其中M 为小车的质量(不含与小车相连的滑轮质量),m(未知量且可改变)为砂和砂
桶的质量,m0 为与小车相连的滑轮的质量。力传感器可测出轻绳中的拉力大小。
实验过程如下:
①调节长木板使之水平;
②使细绳水平,调节砂桶中砂的质量,当纸带上打下的点间隔均匀时,力传感器的示数
为 F0;
③更换纸带,增加砂桶中砂的质量,记录力传感器的示数为 F ,取下纸带;
④重复步骤③,多次进行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操作时是否需要满足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远小于车的质量? (填“需要”
或“不需要”)
(2)实验过程中,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
(3)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已知
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根据纸带可求出砂桶的加速度为 (计
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传感器的示数为F ,小车的加速度为 a,根据多次实验得到的数据作出的 a F图像
试卷第 4页,共 6页
{#{QQABZYAEogAIAAIAABgCAQ3ICACQkBCAAKoGBAAEIAABgRFABAA=}#}
可能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5)若重力加速度为 g,根据实验所测数据和题目中的已知量,可得小车与长木板之间的
动摩擦因数为 。
四、解答题(13 题 12 分,14 题 14 分,15 题 18 分)
13.如图所示,物块 A悬挂在绳 PO和 PC的结点上,PO偏离竖直方向 37°角,PC水
平,且经光滑定滑轮与木块 B相连,连接 B的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53°。已知 A质
量M A 0.8kg,B质量mB 2kg,木块 B静止在水平面上。已知 sin37 =0.6,cos37 =0.8,
cos53 =0.6, sin53 =0.8。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试求:
(1)绳 PO,OC的拉力大小;
(2)木块 B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大小;
(3)地面对木块 B的支持力大小。
14.民用航空客机的机舱一般都设有紧急出口,飞机发生意外情况着陆后,打开紧急出
口的舱门,会自动生成一个气囊(由斜面 AC部分和水平面 CD部分构成的).如图所
示为某气囊斜面,机舱离底端的竖直高度 AB=3.0m,斜面长 AC=5.0m,斜面与水平面
CD段间有一段小圆弧平滑连接.一个质量 m=60kg的旅客从气囊上由静止开始滑下,
最后滑上水平面上的某点静止.已知旅客与气囊斜面部分及水平面部分的动摩擦因数均
为 =0.5.(不计空气阻力,g=10m/s2 ,sin37°=0.6和 cos37°=0.8).(计算结果可保留根
号)求:
(1)人在斜面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人滑到斜面底端 C时的速度大小;
(3)人滑过 C点后还要多久才能停下.
15.如图所示,物块 A和长木板 B质量均为 1kg;A与 B之间、B与地面之间动摩擦
因数分别为 0.5和 0.2;开始时 A静止在 B的左端,B停在水平地面上;某时刻起给 A
施加一大小为 9N的水平拉力 F,1s后撤去 F,最终 A恰好停在 B的右端(g取 10m/s2)
试卷第 5页,共 6页
{#{QQABZYAEogAIAAIAABgCAQ3ICACQkBCAAKoGBAAEIAABgRFABAA=}#}
(1)通过计算说明 1s内木板是否运动;
(2)1s末物体 A的速度;
(3)木板 B的长度。
试卷第 6页,共 6页
{#{QQABZYAEogAIAAIAABgCAQ3ICACQkBCAAKoGBAAEIAABgR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