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11《种树郭橐驼传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11《种树郭橐驼传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1 06:1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2. 了解寓言体传记的文体特征。
3. 掌握“设事明理”的写法,挖掘文本深处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
1. “设事明理”手法的掌握。
2. 文中深刻的政治见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程:
大道至简,两千五百年前老子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国家就像烹煮小鱼,生活即如此,小事遇大道。岁月千年,真理永恒,智慧之光,烛照古今,种树老农的一番话,又让我们明白了怎样的治国大道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种树郭橐驼传》。
二、预习检测:
1. 读准字音:病偻[lǚ] 、莳(种植、移植)、飧[sūn](晚饭)、饔[yōng](早饭)
2. 解释词语:抓其夫(用指甲划破树皮)、不我若也(倒装句)。
三、整体感知:
提问:
1.题目是文眼所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哪个字标示文体?
2.我们学过《张衡传》《苏武传》,传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
(记录人物生平事迹)
3.本为何人立传文中哪些段落写了郭橐驼?
(第 1、2段)
4.传他何事?(种树)
5.文中哪些段落写种树?第 4、5段写了什么?
(第3段写种树)(第 4、5段写了官理)。
接下来,让我们去认识郭橐其人。
四、品读鉴赏:
(一)赏析其人:顺其行。
PPT展示:郭橐驼是怎样的人?请自由诵读 1、2段,找出相关语句品读鉴赏。
1.“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相貌奇特。
提问:表现像驼特征的词语有哪些?
隆然伏行(脊背高高隆起,弯着腰走路)、有类橐驼者(像骆驼)
确实像骆驼,作者抓住典型特征,用“隆”“伏”交代形象,加以典型化描写,四个字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简洁形象,笔墨省劲。
2.“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可以表现其心胸豁达。如若删掉“甚”“固”与原句比较品读,体会二者的差别。甚:狠、固:本来,去掉,不能表现郭橐驼顺应自身本来形貌的豁达,面对别人的轻视嘲笑,骆驼不仅坦然处之,还顺己之行,坦然接受,自称橐驼。(此处板书:“顺己之形”)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他的豁达形象,齐读一下,读出豁达。
3.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无不活。双重否定句从正面直接强调了郭橐驼种树技术高超,其一定有自己的妙招。
(二)赏析其技:顺其天。
PPT:郭橐驼的妙招是什么?提问:郭橐驼的的“妙招”中最核心的一句是什么?齐读第 3段,画出相关的语句。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提问:你认为本剧的关键词有哪些?怎么理解?
(顺应事物的自然规律,顺其自然)
提问:其诀窍就是顺应事物发展的天性规律,那树木的天性具体是什么呢?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这 4句话是一组排比句,齐读一下,找出哪个词是关键词。“欲”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提示了种树的要领,那就郭橐驼是怎么做的呢?此处是神笔我们来替他补充。
其本欲舒,(舒其本)
其培欲平,(平其培)
其土欲故,(故其土)
其筑欲密。(密其筑)
(请齐读,重读“欲”读出树木的渴盼。)
郭橐驼正是做到了顺木之天性,才收到了,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板书:天)
提问:郭橐驼顺木之天性,是不是就放任自流了呢?“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提问:“莳”的意思是种植移植,“子”对待孩子,把这两句话,调换顺序行不行?为什么?先种的时候要写非常小心谨慎,种好之后才能撒手不管,可见,郭种树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顺应事物的规律。有所为有所不为,该放手时才放手,提问:郭橐驼是否认为自己的妙招很高妙啊?找出相关的语句品读?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不妨害,不压抑树木就可以了,只是做到了最自然最简单的,顺应树木的天性,并没有什么高妙之处,PPT:
“故吾不害其长,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
提问:品读看语气有何不同?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原句有两个“而已”,虚词虽然不表示实际意义,却能够表达丰富的情感,有助于表意,“而已”是本句自然平淡,原汁原味的反映出郭橐驼,自认为自己做得微不足道,请一同学读出其自然平淡,比如说,“了了呀”“毛毛雨啦”。
提问:郭橐驼并不认为自己的方法高妙,但不按郭橐驼的方法做,结果又会怎么样呢?
请女生齐读,他植者的做法,男生找出他植者种树的结果“木之性日以离矣”
小结:也确实如此。如果不能像郭橐驼那样“顺木之天”,尊重事物规律,就只会像他植者一样,“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最终落得个“木之性日以离矣”。成功给人启迪,失败让人警醒。
五、合作探究:
(一)探讨语段删节
PPT:后两段删去好不好?行文至此,这篇传记交代了人,写了事,已经比较完整了,清代学者何焯认为后两段应删去,你认为山区好不好啊?
例如:1.删去后意蕴可以更丰富,读者还可以联想到其他方面,如教育环境与经济发展等。
例如:2.删去不好。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要通过“养树”得到“养人术”,目的尚未达到,任务尚未完成,可见不能删去。“文章合为时而著”,针对文本来说,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请读一下背景材料。
PPT:中唐时期,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国力衰弱,民不聊生,百姓需要宽松的政治统治,以求安居乐业,但是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赋税外,还要承受地方军官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
本文的写作目的,“传其事以为官戒”正是由此而来,意思是记录这件事,把它作为官吏们的鉴戒。提问:官吏们的哪些做法要作为官戒呢?
男生齐读第 4段女生找出官吏的做法。
提问:请找出具体描述官吏们行为的动词并赏析。“来”“促”“勖”“督”。共同特点都是催促、命令。时间上是从早到晚,时时催促。提问:称呼百姓“尔”“而”为什么不用“子”?“子”是敬词。“尔”多用于上对下,可用于严厉、蔑视的口吻,三国演义中常见,“尔等鼠辈何不早早下马投降”,而本段又连用了 7个你,你们请你一口气读完这 7个句子,体会一下官吏与百姓是什么关系?对立。“耕”“植”“获”“缫”“织”“字”“遂”。从生产到生活到养育,样样都管,(这些活动根本不需要管理催促),官员看似关心,勤勉管理,其实是扰乱了百姓日常的生产生活。百姓的生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官吏是“旦暮”“来而呼”,百姓不再处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和谐宁静。而是疲于应付,鸡犬不宁。这些动词刻画了官吏时时催促,样样要管的扰民场面,官吏治理与他植者的种树一样,“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这就是作者要提醒官吏们的“为官之戒”。提问:为官之戒是作者的偶然所思吗?让我们走进作者。
PPT:写此文时,正处于永德“永贞革新”的前夕,柳宗元(773~819),作为政坛新锐,以敏锐的见的,本着“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精神,向当政者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安之泰,九,幽之太深,才借他人之口,问杨树得养人术,道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本文从“养树”得出“养人术”,这种设置前面的故事引出后面道理的写法就是“设事明理,寓理于事”的写法,即寓言体写法,所以本文的文体是寓言体传记。“设事明理,寓理于事。”事理结合,虚实相生,一扫议论文中常见的枯燥严肃之风,让人觉得新鲜活泼,又有理性、深度。结束语:今天我们认识了郭橐驼,他“顺己之行”“顺木之天”,让人懂得“顺民之性”,让我们悟到了“顺天致性”的人生大道。
六、布置作业:
推荐大家阅读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三戒》和陈兰村的《论韩愈柳宗元传记的生命力》。故事常读常新,作为当代中学生,你对郭橐驼种树一定有自己的理解,请结合社会现实选好角度写出所思所感,不少于 600字。
板书设计: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