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十一单元达标检测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了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
A.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 B.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C.实现社会的安定团结 D.彻底消除“左”倾错误
2.1979年2月,《人民日报》刊登了广东省中山县小榄公社某社员通过自主发展以养猪为主的家庭副业,使得1978年全年家庭总收入超过10 700元的事迹。之后“农民万元户”作为公开报道的流行语在全国一度流行起来。该报道( )
A.旨在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表明农民已经摆脱了贫困
C.助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意在激发农民的致富欲望
3.1992年底,全国城乡共有个体工商户1 533.9万户,从业人员2 467.7万人,其中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13.9万家,从业人员231.9万人。1997年,全国个体工商户高达2 850万户,从业人员5 441万人,私营企业达96万家,从业人员1 349万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展开 B.引进外国的资本和技术
C.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4.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深刻阐明了( )
A.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B.和平发展的重要性
C.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D.破除迷信的重要性
5.“没有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党和人民的创造性历史活动,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A.根源于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实践
B.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C.是“文化大革命”历史教训的总结
D.是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理论成果
6.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为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学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包括完善高校治理、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和改进教育信息化推进策略等措施。据此可知,这一方针( )
A.旨在建立社会主义教育的基础
B.迎合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C.解决了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D.落实了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
7.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下列对“一国两制”理解正确的是( )
A.最早是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 B.首先在澳门地区成功实施
C.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 D.实现了台湾问题顺利解决
8.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都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不同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独立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9.下表反映了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投资情况。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企业数量/个 合同金额/亿美元 占台湾地区对外投资比例
1991 1 735 13.90 9.52%
1992 6 430 55.43 21.78%
1993 10 945 99.03 65.6%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两岸隔绝状态开始打破
C.“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 D.一个中国共识的达成
10.2006年,美国有学者指出:“中国不仅是在军事和经济领域突飞猛进,而且在国际舞台上的‘软实力’也大大增强……中国以一种过去许多年来我们从未见过的方式崛起为一个全方位的大国。”材料主要说明( )
A.美国政府渲染中国威胁论 B.国际社会普遍认可中国的发展
C.中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D.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
11.“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科学论断出自( )
A.中共十六大 B.中共十七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12.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出社会的变化。诸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摸着石头过河”“发展才是硬道理”,以及“中国梦”“撸起袖子加油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命运共同体”等。这些流行语( )
A.映射了当代中国主流文化的走向 B.是历史转折与社会发展的见证
C.昭示了当代国人思想解放的程度 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3.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到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这体现了( )
A.共同富裕目标完全实现 B.社会主义建设全面推进
C.党执政为民的初心理念 D.中国方案助力世界发展
14.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3.9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14万亿元;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达18.5%,稳居世界第二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6 300美元上升到2021年的12 551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这充分说明了(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C.经济实力跃升推动综合国力增强 D.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征明显
15.2022年11月8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珠海如期开幕。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740多家企业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了这场航空盛会。6天时间里,一系列“高、精、特、专”展品集中亮相,一大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国产航空航天新产品“首发首秀”,精彩纷呈,成效显著。材料表明我国( )
A.科技创新不断发展 B.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C.综合国力领先世界 D.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6.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微时代”的到来。“微课”“微讲座”等“微工具”或“微事务”应用程序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进一步普及。这说明现代社会( )
A.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B.科技发明推动经济布局的优化
C.经济结构的革命性变化 D.科技进步与社会需求互相促进
17.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稳定发展良好态势。这一论断( )
A.阐明了国家的外交立场
B.强调了和平统一的价值
C.提供了“一国两制”实践的根本遵循
D.确保了香港、澳门的政治实体地位
18.广大发展中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人类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的天然盟友。“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共产党积极与这些国家的政党扩大交往,谋求共同发展。由材料可知( )
A.中国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导者
B.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C.中国重视与发展中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D.中国重视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
19.卢旺达农夫咖啡公司总经理乌韦马纳表示:“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开放和自信。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惠及自身,还有益于世界,卢旺达的咖啡种植农户正从中获益。” 由此可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 )
A.促进世界各国加强经贸交流合作 B.促成发展中国家的深度结盟
C.消除计划经济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D.标志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形成
20.2022年11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共同视频观摩了雅万高铁的试验运行。这是东南亚首条高速铁路,也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的高速铁路项目。雅万高铁( )
A.拉近了中国与非洲的外交关系 B.体现了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C.推动了中国与印尼的军事合作 D.改变了国际金融体系的既定格局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这是一条小道。1969年 10月至1972年11月,在这条工友们为了让他不绕远路而悄悄修整出来的田边小道上,邓小平走了三年,思考了三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改革开放的思想,在这条小道上逐渐萌芽。后来,它被人们称为“小平小道”。
这是一条大道,是一条没有前人经验借鉴的大道,却引领中国走上了发展的春天。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5个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条大道,就是改革开放大道。
——摘编自高怀举主编《历史来了》
材料二 中国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是带领我们走好这条道路的领路人。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我们一定能够走向更大的胜利。
——纪录片《我们走在大路上:领航中国》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萌芽于“小平小道”的思想理论的名称是什么,并概括改革开放大道上的重大举措。(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能够走向更大的胜利”?(10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1978年以来,邓小平指出,农民最了解农村的实际,他们更能在实践中探索出顺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方式和手段。国家要给予农民更多的自主权,调动其积极性。“我们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农业经济体制改革更要立足于广大农民的实际,通过农业资源的新组合,使农业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以达到最大的经济利用效益。邓小平说:“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他还多次指示政府相关机构要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和激励,只有这样我国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才有希望。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大量农民从农业内部转移出来。邓小平强调要“调动基层和农民的积极性,发展多种经营,发展新型的乡镇企业”,不仅要吸纳农村劳动力,还要增加农民收入和推动农村经济格局的多样化。
——摘编自周建峰《邓小平农业经济发展动力观及其启示》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指出要把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强调要继续坚持农村集体经济的主体地位。国家现代化要“四化同步”:既要有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也要有农业现代化。他认为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分置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一个重大创新”,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流转和多种形式经营。国家应鼓励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相关组织的作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以互联互动、共建共享为基本准则,“推动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习近平还提出了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理念,并将其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改革的主线,强调农业现代化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理念,走绿色农业发展道路。新时期,习近平进一步推动创新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
——摘编自郑吉伟、姚晓红《论习近平对邓小平农业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邓小平关于农业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习近平对邓小平农业思想的继承与发展。(10分)
第十、十一单元达标检测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了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
A.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 B.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C.实现社会的安定团结 D.彻底消除“左”倾错误
【答案】A
【解析】平反冤假错案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安定团结的社会氛围,最终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故选A项。
2.1979年2月,《人民日报》刊登了广东省中山县小榄公社某社员通过自主发展以养猪为主的家庭副业,使得1978年全年家庭总收入超过10 700元的事迹。之后“农民万元户”作为公开报道的流行语在全国一度流行起来。该报道( )
A.旨在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表明农民已经摆脱了贫困
C.助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意在激发农民的致富欲望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自主发展”“家庭副业”说明该社员成为“万元户”是因为有了生产自主权,这对当时扩大农民生产自主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具有助推作用,故C项正确;报道中的“家庭副业”并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A项:材料只是个案,不能说明全部农民摆脱了贫困,排除B项;虽然该报道可能会激发农民致富的愿望,但这并非该报道的目的,排除D项。
3.1992年底,全国城乡共有个体工商户1 533.9万户,从业人员2 467.7万人,其中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13.9万家,从业人员231.9万人。1997年,全国个体工商户高达2 850万户,从业人员5 441万人,私营企业达96万家,从业人员1 349万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展开 B.引进外国的资本和技术
C.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97年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比1992年底大大增加,这说明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故D项正确。
4.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深刻阐明了( )
A.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B.和平发展的重要性
C.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D.破除迷信的重要性
【答案】A
【解析】“从本本出发”意味着教条主义,生搬硬套,正确的方法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故选A项。
5.“没有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党和人民的创造性历史活动,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A.根源于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实践
B.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C.是“文化大革命”历史教训的总结
D.是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理论成果
【答案】A
【解析】材料强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和人民的创造性历史活动即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实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的重要性,故选A项。
6.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为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学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包括完善高校治理、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和改进教育信息化推进策略等措施。据此可知,这一方针( )
A.旨在建立社会主义教育的基础
B.迎合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C.解决了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D.落实了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优先发展教育方针的提出迎合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故B项正确。
7.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下列对“一国两制”理解正确的是( )
A.最早是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 B.首先在澳门地区成功实施
C.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 D.实现了台湾问题顺利解决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故C项正确;“一国两制”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排除A项;“一国两制”首先在香港地区成功实施,排除B项;当前台湾问题尚未顺利解决,排除D项。
8.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都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不同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独立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都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统治下,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故选B项。
9.下表反映了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投资情况。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企业数量/个 合同金额/亿美元 占台湾地区对外投资比例
1991 1 735 13.90 9.52%
1992 6 430 55.43 21.78%
1993 10 945 99.03 65.6%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两岸隔绝状态开始打破
C.“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 D.一个中国共识的达成
【答案】D
【解析】1992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了“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促进了两岸交流,推动了台湾对祖国大陆的大量投资,故选D项。
10.2006年,美国有学者指出:“中国不仅是在军事和经济领域突飞猛进,而且在国际舞台上的‘软实力’也大大增强……中国以一种过去许多年来我们从未见过的方式崛起为一个全方位的大国。”材料主要说明( )
A.美国政府渲染中国威胁论 B.国际社会普遍认可中国的发展
C.中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D.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不仅是在军事和经济领域突飞猛进,而且在国际舞台上的‘软实力’也大大增强”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说明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故D项正确。
11.“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科学论断出自( )
A.中共十六大 B.中共十七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7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故D项正确。
12.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出社会的变化。诸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摸着石头过河”“发展才是硬道理”,以及“中国梦”“撸起袖子加油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命运共同体”等。这些流行语( )
A.映射了当代中国主流文化的走向 B.是历史转折与社会发展的见证
C.昭示了当代国人思想解放的程度 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答案】B
【解析】材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摸着石头过河”“发展才是硬道理”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流行语,“中国梦”“撸起袖子加油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命运共同体”是中共十八大以来的流行语,这些流行语是历史转折与社会发展的见证,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变化,和中国主流文化的走向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的“中国梦”等不能体现思想解放程度,排除C项;“摸着石头过河”等流行语已经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排除D项。
13.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到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这体现了( )
A.共同富裕目标完全实现 B.社会主义建设全面推进
C.党执政为民的初心理念 D.中国方案助力世界发展
【答案】C
【解析】材料“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说明党注重民生,关心民众生活,体现了党执政为民的理念,故C项正确。
14.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3.9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14万亿元;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达18.5%,稳居世界第二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6 300美元上升到2021年的12 551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这充分说明了(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C.经济实力跃升推动综合国力增强 D.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征明显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有了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故A项正确。
15.2022年11月8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珠海如期开幕。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740多家企业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了这场航空盛会。6天时间里,一系列“高、精、特、专”展品集中亮相,一大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国产航空航天新产品“首发首秀”,精彩纷呈,成效显著。材料表明我国( )
A.科技创新不断发展 B.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C.综合国力领先世界 D.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一系列‘高、精、特、专’展品集中亮相,一大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国产航空航天新产品‘首发首秀’,精彩纷呈,成效显著”可知,我国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民经济增速如何,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其他国家综合国力如何,不能得出中国综合国力领先世界,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贡献,排除D项。
16.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微时代”的到来。“微课”“微讲座”等“微工具”或“微事务”应用程序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进一步普及。这说明现代社会( )
A.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B.科技发明推动经济布局的优化
C.经济结构的革命性变化 D.科技进步与社会需求互相促进
【答案】D
【解析】材料说明了科技进步与社会需求互相促进,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问题,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经济布局的优化,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经济结构的革命性变化,排除C项。
17.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稳定发展良好态势。这一论断( )
A.阐明了国家的外交立场
B.强调了和平统一的价值
C.提供了“一国两制”实践的根本遵循
D.确保了香港、澳门的政治实体地位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国家再次强调香港、澳门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必须在一个中国的前提基础上才能享有高度自治的权利,从而保持长期稳定发展良好态势,这是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的根本原则,故选C项。
18.广大发展中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人类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的天然盟友。“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共产党积极与这些国家的政党扩大交往,谋求共同发展。由材料可知( )
A.中国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导者
B.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C.中国重视与发展中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D.中国重视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广大发展中国家……是中国的天然盟友。‘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谋求共同发展”可知,中国重视与发展中国家建立友好关系,故C项正确;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是友好合作关系,并非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中国注重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这些发展中国家并不局限于周边国家,排除B项;“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和发展中国家谋求共同发展,而非体现中国重视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排除D项。
19.卢旺达农夫咖啡公司总经理乌韦马纳表示:“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开放和自信。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惠及自身,还有益于世界,卢旺达的咖啡种植农户正从中获益。” 由此可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 )
A.促进世界各国加强经贸交流合作 B.促成发展中国家的深度结盟
C.消除计划经济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D.标志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形成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惠及自身,还有益于世界,卢旺达的咖啡种植农户正从中获益”可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促进了世界各国加强经贸交流合作,故选A项。
20.2022年11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共同视频观摩了雅万高铁的试验运行。这是东南亚首条高速铁路,也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的高速铁路项目。雅万高铁( )
A.拉近了中国与非洲的外交关系 B.体现了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C.推动了中国与印尼的军事合作 D.改变了国际金融体系的既定格局
【答案】B
【解析】雅万高铁的建成说明中国高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体现了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故B项正确;印尼不是非洲国家,排除A项;雅万高铁的建成体现了中国与印尼之间的经济合作,而非军事合作,排除C项;雅万高铁的建成并没有改变国际金融体系的既定格局,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这是一条小道。1969年 10月至1972年11月,在这条工友们为了让他不绕远路而悄悄修整出来的田边小道上,邓小平走了三年,思考了三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改革开放的思想,在这条小道上逐渐萌芽。后来,它被人们称为“小平小道”。
这是一条大道,是一条没有前人经验借鉴的大道,却引领中国走上了发展的春天。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5个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条大道,就是改革开放大道。
——摘编自高怀举主编《历史来了》
材料二 中国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是带领我们走好这条道路的领路人。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我们一定能够走向更大的胜利。
——纪录片《我们走在大路上:领航中国》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萌芽于“小平小道”的思想理论的名称是什么,并概括改革开放大道上的重大举措。(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能够走向更大的胜利”?(10分)
【答案】(1)名称:邓小平理论。(2分)
重大举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8分)
(2)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全国人民团结奋斗;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任答五点即可,10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1978年以来,邓小平指出,农民最了解农村的实际,他们更能在实践中探索出顺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方式和手段。国家要给予农民更多的自主权,调动其积极性。“我们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农业经济体制改革更要立足于广大农民的实际,通过农业资源的新组合,使农业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以达到最大的经济利用效益。邓小平说:“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他还多次指示政府相关机构要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和激励,只有这样我国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才有希望。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大量农民从农业内部转移出来。邓小平强调要“调动基层和农民的积极性,发展多种经营,发展新型的乡镇企业”,不仅要吸纳农村劳动力,还要增加农民收入和推动农村经济格局的多样化。
——摘编自周建峰《邓小平农业经济发展动力观及其启示》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指出要把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强调要继续坚持农村集体经济的主体地位。国家现代化要“四化同步”:既要有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也要有农业现代化。他认为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分置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一个重大创新”,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流转和多种形式经营。国家应鼓励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相关组织的作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以互联互动、共建共享为基本准则,“推动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习近平还提出了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理念,并将其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改革的主线,强调农业现代化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理念,走绿色农业发展道路。新时期,习近平进一步推动创新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
——摘编自郑吉伟、姚晓红《论习近平对邓小平农业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邓小平关于农业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习近平对邓小平农业思想的继承与发展。(10分)
【答案】(1)主要内容:给予农民更多自主权;立足农民实际,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重视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和鼓励;发展多种经营和新型乡镇企业。(4分)
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为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属于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产物;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任答三点即可,6分)
(2)继承: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强调集体经济的主体地位;要求农业与工业协调发展。(6分)
发展: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三权分置”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任答四点即可,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