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下关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段考(二)物理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下关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段考(二)物理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2-21 09:42:02

文档简介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8.某同学利用传感器研究物体的运动,他使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滑行,利用
下关一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段考(二)
A.弹力的大小只跟物体的形变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
传感器实验系统在计算机屏幕上得到其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象如图5所示。g
物理试卷
B.由k=可知,劲度系数k与弹力F成正比
取10/s2,忽略空气阻力的作用,下列选项是该同学根据图象得到的结论,其中正确
的是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4页,
C.由私F可知,动摩擦因数与摩擦力F成正比,与压力R成反比
A.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
m·s
第Ⅱ卷第4页至第6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
D.桌面受到水杯向下的压力,是由于水杯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B.斜面的倾角为60
时90分钟。
4,甲、乙、丙三人各自乘一架直升机。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机匀速上升;丙
看到乙机匀速下降;甲看到丙机匀速上升。那么甲、乙、丙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不
可能是
C.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第I卷(选择题,共52分)
注意事项:
A.甲、乙匀速下降,且"z>甲,丙停在空中
D.物块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为1m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
B.甲、乙匀速下降,且z>甲,丙匀速上升
9.课间甲乙两同学在校园散步,位移的正方向相同的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
题卡上填写清楚。
C.甲、乙匀速下降,且2>甲,丙匀速下降,且'啊<
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6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D.甲、乙匀速下降,且乙>甲,丙匀速下降,且丙>甲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5.如图2所示,竖直面光滑的墙角有一个质量为m、半径为r的均匀半球体A,现在A上
A.乙的运动轨迹不是直线运动
放一密度和半径与A相同的球体B,调整A的位置使得A、B保持静止状态,已知A与
B.0~1时间段,甲乙的平均速度相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则A球球心距墙角的最远距离是(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
C.当甲、乙两人相遇时,二者的速度大小相等
滑动摩擦力)
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3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
D.,时刻两人再次相遇
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B.2r
10.如图7所示,水平传送带匀速运动,现在传送带的左端轻轻放一小物体(初速度可视
1.如图1所示,滑板运动员沿水平地面向前滑行,在横杆前相对于滑板竖直向上起跳,
D.16
为零),当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后,由于故障导致传送带突然停止运动。若传送带足够
人与滑板分离,分别从杆的上、下通过,忽略人和滑板在运
5
图2
长,则物体从放到传送带上到停止运动,其运动情况可能为
动中受到的阻力.则运动员
6.如图3所示,A、B两个物块叠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分别是2kg和4kg,它们之
A.先匀加速运动,后匀减速运动
A.起跳时脚对滑板的作用力斜向后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m/s2。现对A施加
水平拉力F,要保持A、B相对静止,F不能超过
B.先匀速运动,后匀减速运动
B.在空中水平方向先加速后诚速
A

C.越过杆后落在滑板起跳位置之后
A.2N
C.先匀加速运动,后匀速运动
B.4N
D.越过杆后仍落在滑板起跳的位置
D.先匀加速运动,再匀速运动,然后匀减速运动
C.6N
2.关于重力及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1.如图8所示是我国首次立式风洞跳伞实验,风洞喷出竖直向上的气流将实验者加速向
D.8N
A.一个物体放在水中称量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于物体在空气中称量时弹簧测力计的
7.如图4所示,甲、乙两物体用拉伸的轻质弹簧连接静置于倾角为日的粗糙斜面体上。
上“托起”,此过程中
示数,因此物体在水中受到的重力小于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
斜面体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人被向上“托起”时处于超重状态
B.据G=mg可知,两个物体相比较,质量较大的物体的重力一定较大
A.物体甲所受的摩擦力可能为零
C.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重力方向垂直于水平面向下,当物体静止于斜面上时,其重
B.物体甲一定受到四个力作用
00000003
B.人受到的重力大小大于气流对人的作用力大小
C.人对气流的作用力大小等于气流对人的作用力大小
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
C.物体乙所受的摩擦力可能为零
D.物体的形状改变后,其重心位置可能改变
D.水平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作用方向一定水平向右
D.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受到气流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高一物理XG·第1页(共6页
高一物理XG·第2页(共6页
高一物理XG·第3页(共6页)下关一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段考(二)
物理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5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
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一13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
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D
D
D
D
C
0
A
题号
8

10
11
12
13
答案
D
BD
AD
AC
BC
BD
【解析】
1.运动员相对于滑板竖直向上起跳,对滑板的作用力竖直向下,A不符合题意。运动员在空
中运动忽略阻力,所以水平方向匀速,B不符合题意。运动员与滑板在水平方向上保持相
对静止,所以越过杆后仍落在滑板起跳的位置,D符合题意。
2.由于物体放在水中时,受到向上的浮力,从而减小了弹簧的拉伸形变,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减小了,但物体的重力并不改变,故A错误。当两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同时,g值相同,
质量大的物体的重力必定大,但当两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时,如质量较小的物体放在
地球上,质量较大的物体放在月球上,由于月球上9值较小,导致质量大的物体的重力不
一定大,故B错误。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重力方向垂直于
水平面向下,当物体静止于斜面上时,其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不垂直斜面向下,故C错误。
物体的重心位置由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共同决定,物体的形状改变后,其重心位置
可能发生改变,故D正确。
3.根据F=x可知,弹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形变量以及劲度系数都有关,故A错误。弹簧的劲
度系数k是由弹簧本身决定的,与弹力F无关,故B错误。动摩擦因数!是由接触面的材
料决定的,与摩擦力F以及压力F无关,故C错误。桌面受到水杯向下的压力,是由于
水杯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故D正确。
4.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说明甲相对于地匀速下降,乙看到甲匀速上升,则说明乙只能匀速
下降,而且2z>,丙看到乙匀速下降,则丙可能停在空中,也可能匀速上升,也可能匀
速下降,但是z>丙,甲看到丙机匀速上升,若丙匀速下降,则>丙,本题选不可能
的,故选D。
高一物理XG参考答案·第1页(共7页)》
5.根据题意可知,B球的质量为2m,A、B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对AB整体分析可知,
地面对A的支持力为N=3g,当地面对A的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
擦力时,A球球心距墙角的距离最远,对A、B受力分析,如图1
所示:根据平衡条件F=2m、Fcos0=43g,解得tan0=4
11
则A球球心距墙角的最远距离为X=2rc0s9+「-亏「,故选C。
图1
6.要使A、B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它们之间的最大加速度为B在滑动摩擦力产生的加速度
的大小,所以最大的加速度为=m9_02×20=1mS,对整体有F=(m,+m)a
m
4
=6×1N=6N,故C正确,A、B、D错误。
7.因弹簧对甲有沿斜面向上的弹力,如果弹力与重力的分力大小相等,则甲受到的静摩擦力
为零,故A正确。对甲受力分析可知,甲一定受重力、支持力、弹簧的拉力,不一定受静
摩擦力作用,故B错误。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故乙受弹簧的弹力一定向下,故乙有相对斜
面向下的运动趋势,故一定有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故C错误。取甲、乙和斜面为一整
体分析受力,水平方向合力为零,由于整体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水平面对斜面体的摩
擦力一定为零,故D错误。
8.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可知,物体在0.5~1.5s过程中加速下滑,其加速度
大小为4-经-1-85
/s2=2ms,故A错误。根据图象可得物块上滑的加速度大小
为8=4g=4-0
△t10.5-0
mls=8m/s,设斜面倾角为O,物体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4,根
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物块上滑过程有gsn0+umg cos0=ma,对物块下滑过程有
m四sn0-4 mg cos0=m,联立解得u=3、0=30,故B、C错误。由图象得物块上
5
滑最大距离等于0-0.5s内图象的“面积”大小,即有X=号×4×0.5m=1m,故D正确。
9.在×-t图像中,斜率代表速度,由图可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
误。由平均速度定义=×知,0t时间段甲乙的平均速度相同,故B正确。当甲、乙两
人相遇时,t时刻,斜率不同,二者的速度大小不相等,故C错误。由图可知t时刻两人
再次相遇,故D正确。
高一物理XG参考答案·第2页(共7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