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判断题专题训练题
1.冬天冰雪融化时,会导致周围空气的温度下降。( )
2.掉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说明蒸发了。( )
3.使用玻璃体温计要先甩一甩,让其液柱回复原位。( )
4.冷和热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
5.粉碎后的糖比大糖块溶解得更快。( )
6.秋天的夜晚,小草上出现露珠,说明水升温变成水蒸气。( )
7.食盐是均匀分散在水中的。( )
8.用简易杠杆天平可以证明空气有质量。( )
9.空气的体积我们没有办法测量。( )
10.鲫鱼和青蛙都是通过鳃来呼吸的。( )
11.食用油加入水中,搅拌油还会分开。( )
12.糖在50℃的水中一定比在30℃的水中溶解的快。( )
13.搅拌和加热都可以加快沙子在水中的溶解。( )
14.牛奶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15.我们应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 )
16.早晨,室外大雾迷漫这是水变成固态现象。( )
17.我们在观察小动物时可以随意触碰小动物。( )
18.大熊猫生活在广东。( )
19.大块的糖块比粉碎后的糖块溶解的更快。( )
20.海狮纺锤状的体型、鱼鳍一样的四肢、趾间具蹼等特征。( )
21.水、白醋和白酒都是无色透明的。( )
22.蝌蚪长大后还是蝌蚪,鲫鱼长大后还是鲫鱼,它们的形态不会发生变化。 ( )
23.空气占据空间,但占据的空间大小不可以改变。( )
24.观察完蚯蚓要扔进垃圾箱。( )
25.青蛙的幼体是蝌蚪,看上去和鱼的幼体很像。( )
26.热气球就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原理制作的。( )
27.制作“小喷泉”的第一步是设计好材料,画好设计图。( )
28.蚯蚓和蜗牛没有任何相同的地方. ( )
29.穿山甲不属于森林中的动物。( )
30.湖泊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体。( )
31.不是所有物质都可以溶解在水中的。( )
32.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常用仪器,人们可以选用同一个温度计进行测量。 ( )
33.铁、铜、铝、木头等都是容易传热的材料。( )
34.企鹅不能在水里游泳。( )
35.凭观察到的现象就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
36.量筒和量杯是玻璃制品观察时要注意安全,轻拿轻放。( )
37.食盐、砂糖都不能溶解在水里。( )
38.蜻蜓有三对足。( )
39.猫是胎生和哺乳的动物。( )
40.使用天平称物体质量时,左边托盘放砝码,右边托盘放称量物。( )
41.所有的物质混合后都可以重新分离开来。( )
42.将一杯食盐水放置在桌面上,如果温度不变、水分不蒸发,在杯子里不会出现食盐颗粒。( )
43.量筒和量杯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
44.能让冰糖溶解得更快最好是通过加热的方法。( )
45.青蛙既可以生活在陆地上,又可以生活在水里。( )
46.一块切碎的肥皂要比没有切碎的肥皂在水里溶解得慢。( )
47.蜻蜓是昆虫,它有3对足。( )
48.物质溶解于水后就消失了。( )
49.导致动物物种消失的原因是人们的乱捕滥杀。( )
50.我们的身边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
【详解】冬天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时,就可促使冰融化;冰雪在融化过程中,向周围吸收热量,会导致周围空气的温度下降。题目说法正确。
2.√
【解析】略
3.√
【详解】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结构上最典型的区别就是它有凹槽部位,液体无法直接回流,需要外力,使劲甩,使体温计中的水银柱回到液泡中。
4.×
【详解】热和冷不是自然现象,热是能量的形式,用在人身上热和冷都是人的主观感受。
5.×
【解析】略
6.×
【详解】露珠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太阳出来后,露珠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小草上出现露珠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点睛】本题考查液化现象,要求学生掌握小草上出现露珠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7.√
【详解】溶解的特征是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像食盐或白糖,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微粒,均匀分散到水中的过程叫做溶解。
8.√
【详解】把两只充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保持平衡,说明两只气球的质量是相同的,刺破其中一只,会发现平衡被打破,有空气的一端下沉,说明空气具有质量。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9.×
【详解】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虽然没有固体的体积,不能直接测量,但可以通过其他参数推算。
10.×
【详解】动物的生存需要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绝大多数的动物都需通过呼吸从环境中获取氧气,维持身体的需要。鲫鱼是通过鳃来呼吸的,青蛙通过肺呼吸。
11.√
【解析】略
12.√
【详解】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与颗粒的大小,温度和是否搅拌有关。温度越高,物质溶解的越快。糖在50℃的水中一定比在30℃的水中溶解的快,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点睛】本题考查溶解的快慢,要求学生掌握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与温度有关。
13.×
【详解】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研碎、增加水的温度等。搅拌和加热都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但是沙子不溶于水,所以也就无法加快溶解了。
14.√
【详解】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比如:水、牛奶、可乐、醋和果汁等,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点睛】本题考查液体的热胀冷缩,要求学生掌握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5.√
【详解】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自觉行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物质财富,使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利用与加快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使地球成为人类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16.×
【详解】早晨,室外大雾弥漫,大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点睛】本题考查液化现象,要求学生掌握大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17.×
【详解】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要注意:不要采摘植物和伤害动物;可以从脚印、粪便、毛等踪迹推知躲藏起来的动物,经常飞来的鸟也应该记下来;找生活在地下的小动物要带上小铲,最好带上放大镜;可以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等。我们在观察小动物时不可以随意触碰小动物,防止伤害小动物或被小动物伤害。
18.×
【解析】略
19.×
【详解】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研碎、增加水的温度等。所以大块的糖块比粉碎后的糖块溶解的更慢。
20.√
【详解】海狮的体型呈纺锤状、有鱼鳍一样的四肢、趾间有蹼,这些特征使得海狮能在水中灵活游动和捕食。
21.√
【解析】略
22.×
【详解】动物的幼体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逐渐长大为成体。有的动物幼体和成体形态变化不大,有的动物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例如:蝌蚪长大后变成青蛙,它的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鲫鱼长大后还是鲫鱼,它的形态变化不大。题干错误。
23.×
【详解】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空气占据空间,占据的空间大小也可以改变。
24.×
【详解】观察动物注意事项:①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②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③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观察完蚯蚓要放回原处,不要伤害小动物。
25.√
【解析】略
26.√
【解析】略
27.√
【详解】选取利用身边合适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小喷泉”第一步是设计好材料,画好设计图。进行制作,评价和改进自己的“小喷泉”,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28.×
【解析】略
29.×
【详解】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我们要保护动物,保护它们生存的环境。穿山甲是爬行动物,生活在森林中。
30.×
【详解】水域,是指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水塘及其管理范围和水工设施,不包括海域和在耕地上开挖的鱼塘。地球上的水分布在自然界中,自然界中有的水域大,蓄水量多,如江、河、湖、海。有的水域小,蓄水量少,如池塘、小溪、山涧。除了天然形成的水域,还有人工水域,如水库。世界上最大的水体是海洋。
31.√
【详解】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但是不是所有物质都可以溶解在水中的,有些物质是不可以溶解在水中的,比如面粉、石子等。
32.×
【解析】略
33.×
【详解】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铁、铜、铝等都是热的良导体,比较容易传热;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不容易传热。
34.×
【解析】略
35.×
【详解】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凭观察到的现象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需要借助温度计。温度计,是测温仪器的总称,可以准确的判断和测量温度。
36.√
【详解】量筒和量杯是用来量取液体体积的一种玻璃仪器,它们是玻璃制品观察时要注意安全,轻拿轻放,防止打破,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点睛】本题考查实验中注意事项,要求学生掌握量筒和量杯是玻璃制品观察时要注意安全,轻拿轻放。
37.×
【解析】略
38.√
【解析】略
39.√
【详解】哺乳动物:身体一般可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尾五个部分,外表长着毛,都能直接生出小动物,小动物吃母奶长大的动物。猫是常见的胎生、哺乳的动物。
40.×
【详解】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将物体放在天平左盘;用镊子夹取适合的砝码放到天平的右盘,使天平平衡,砝码加游码读数之和就是待测物质的质量。
41.×
【详解】物质的混合分为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像食盐、白糖等物质溶解于水之后,可通过蒸发去掉水分,使其恢复到原来状态,这类变化叫做可逆变化。而像面粉蒸成馒头,馒头无法恢复到面粉原来的样子,属于不可逆变化。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物质混合后都可以重新分离开来,比如白醋和水、面粉和水混合后都不可以重新分离。
42.√
【详解】溶液有稳定性,将一杯食盐水放置在桌面上,如果温度不变、水分不蒸发,食盐就不会析出,杯中不会出现食盐的颗粒。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43.√
【详解】量筒和量杯是用来量取液体体积的一种玻璃仪器,它们都有刻度值,都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刻度单位是毫升,都没有0刻度。它们都会有不同的量程的量筒和量杯。不同点:1、形状:仔细观察量杯和量筒的形状,会发现量杯的形状是下小上大,而量筒则是一个均匀的圆柱形,上下粗细相同。2、刻度:量杯因为下小上大,所以刻度也会有变化,刻度通常是下疏上密;而量筒由于上下均匀,因此刻度也是均匀的。3、用途:量杯适合粗略得测量体积大的液体;而量筒适合测量少量液体的体积,测量也比较精确。4、体积:量杯和量筒的大小就决定了它们测量体积的大小,量杯容量大,能够测量体积较大的液体;而量筒容量小,只能测量的液体体积较小,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点睛】本题考查量筒和量杯,要求学生掌握量筒和量杯相同点和不同点。
44.√
【解析】略
45.√
【详解】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皮肤裸露,一般没有鳞或甲;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两栖动物的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青蛙就是两栖动物,既可以生活在陆地上,又可以生活在水里。
46.×
【详解】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研碎、增加水的温度等。所以一块切碎的肥皂要比没有切碎的肥皂在水里溶解得快。
47.√
【详解】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眼、口器等,胸部有三对足,一般卵生。蜻蜓是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眼、口器等,胸部有三对足。
48.×
【解析】略
49.√
【详解】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由于环境的恶化,人类的乱捕滥杀,各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生存正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导致很多动物物种消失。
50.√
【详解】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我们的身边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例如蚂蚁、蝴蝶、蚯蚓、麻雀、猫、青蛙、壁虎等。本题正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