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判断题专题训练
1.土壤中有可溶于水的物质,被植物的根吸收,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
2.如果没有水,只要有阳光,植物就不会枯萎。( )
3.潜艇是利用了浮力的原理,使潜艇可以上浮和下沉。( )
4.人们在扦插或移栽树木时,常常会剪去一部分枝叶,这样可以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使树木更容易成活。 ( )
5.材料具有的漂浮能力是相对稳定的。( )
6.焊锡的形态发生变化时导电性能没有变化。( )
7.植物生长只需要水分、无机盐和空气,不需要阳光。( )
8.橡皮泥和铝箔是水中容易上浮的材料。( )
9.植物的茎能将水分和无机盐源源不断地运送到植物的各个部位。( )
10.潜艇只能在水面下航行,不能在水面上航行。( )
11.蜡烛在熔化和点燃的状态下,发生的变化都是一样的。( )
12.动植物的体内有水。( )
13.植物是靠导管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 )
14.氧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15.金鱼藻在阳光下会产生气泡,这气泡是二氧化碳。( )
16.植物的根系大多分布在土壤中含水较少的一侧。( )
17.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物体的沉浮是不一样的。( )
18.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物体的沉浮状态一样。( )
19.干燥的花生、黄豆种子不容易发芽,潮湿处的花生、黄豆种子很容易发芽,这类现象使人想到种子在有水的地方容易发芽。( )
20.绿色植物不断地放出氧气,空气中的氧气就会越来越多。( )
21.如果没有植物,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包括人类)根本无法存活。( )
22.泡沫塑料做的浮板可以浮在水面上,普通木板不能浮在水面上。( )
23.光照多少对植物的生长没有影响。( )
24.植物的茎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
25.鸡蛋在盐水中能浮起来,其他物体在同样的盐水中也一定能浮起来。( )
26.实验用到的有色液体,浓度要适中,浓度太高容易“烧死”植物,浓度太低又不容易看到花朵变红的现象。( )
27.钻石一颗永流传,所以钻石不会发生变化。( )
28.植物生长需要水分,让植物泡在水里可以生长的更好。( )
29.人类和动物的生命活动需要水分,植物不需要水分。( )
30.雨和雪不能同时下,因为形成过程不一样。( )
31.蜡烛燃烧后变短了,只是固态的蜡变成了气态的蜡蒸汽,并没有新物质生成。( )
3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氧气。( )
33.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
34.土壤浸出液蒸发后,在载玻片上不会留下任何物质。( )
35.室外空调机上的铁架子不会生锈,不用涂油漆。( )
36.虽然用钢铁制造的大轮船可以浮在水面上,但是钢铁却不能直接漂浮在水面上。( )
37.茎把水分和养料从根部运到叶子中去。( )
38.小番茄在一定浓度的糖水中也会上浮起来。( )
39.冰融化变成水就产生了一种新物质—水。( )
40.叶片缺少水分会软绵绵的,萎缩不能展开。( )
41.在水结成冰的变化过程中,构成水的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 )
42.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自于人类呼吸。( )
43.生命力强的植物不需要水。( )
44.将牛奶与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沉淀物是一种新物质。( )
45.水流速度快的地方容易堆积一些沙石。( )
4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 )
47.用手触摸罩在燃烧的蜡烛上方的烧杯壁,感觉比原来热。( )
48.任何物体都会在水中漂浮。( )
49.植物叶片的数量越多,植物蒸腾水分就越快。( )
50.根吸收的水分通过茎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
【详解】根是某些植物长期适应陆上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向下生长的器官,它具有吸收水分和营养、固着植物的功能,少数植物的根也有繁殖的作用。土壤中有可溶于水的物质,被植物的根吸收,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2.×
【详解】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有土壤、阳光、水、空气、温度、肥力,所以我们应当给周围的植物创造一个合适的生活环境,如果没有水,植物会枯萎。
3.√
【详解】潜艇是能够在水下航行的船,种类很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许多潜艇被设计成鱼类的身体形状,可以有效减小水的阻力。潜艇靠调节自身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下潜和上浮。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为了让潜艇上浮可以通过排出压载舱里的海水减少自身重量,为了让潜艇下沉可以通过向压载舱里加海水增加自身的重量。常规的潜艇一般用柴油做动力。核潜艇的动力来自核能,它可以帮助潜艇在水下长时间地航行。
4.√
【解析】略
5.√
【详解】不同的材料,漂浮能力不同。同一种材料组成不同大小的物体,它们的承重能力会不一样。材料具有的漂浮能力是相对稳定的。
6.√
【详解】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它们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焊锡的固体形态发生变化时导电性能没有变化,都具有导电性。
7.×
【详解】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植物需要阳光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
8.×
【详解】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如回形针、橡皮、小石块在水中是沉的。故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铝箔在水中容易上浮。
9.√
【详解】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0.×
【详解】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是因为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让潜水艇上浮的方法是排空压载舱,让潜水艇下沉的方法是用水灌满压载舱。
11.×
【详解】蜡烛点燃和熔化后,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其中蜡烛的熔化属于可逆的变化,蜡烛的燃烧有新物质的产生,属于不可逆的变化。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2.√
【详解】略
13.×
【详解】植物的根能固定植物,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吸收了。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由茎中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到叶等器官。
14.×
【详解】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碳酸钙不溶于水,因此使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15.×
【详解】金鱼藻是绿色植物,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金鱼藻在阳光下不断产生的气泡是氧气。故题干说法错误。
16.×
【详解】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且其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所以植物的根系大多分布在土壤中含水较多的一侧。
17.√
【详解】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排开的水量越小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小,受到的浮力就越小。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物体的沉浮是不一样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越大,越容易浮;体积越小,排开的水量越小,越容易沉。
18.×
【详解】大小相同的物体,越重越容易沉,越轻越容易浮;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小越容易沉,体积越大越容易浮。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物体的沉浮状态是不一样,题目说法错误。
19.√
【详解】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干燥的花生、黄豆种子不容易发芽,潮湿处的花生、黄豆种子很容易发芽,这类现象使人想到种子在有水的地方容易发芽,说明水分是种子发芽的条件之一。
20.×
【详解】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在晚上,由于没有光,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就只能吸入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所以植物白天释放氧气,晚上吸收氧气,空气的氧气会达到平衡状态。
21.√
【详解】绿色植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③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如果没有植物,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包括人类)根本无法存活。
22.×
【详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同体积的泡沫塑料板和木材都比水轻,所以用泡沫塑料做的浮板和用木材做的浮板是能浮在水面上的。
23.×
【详解】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能够吸收和释放大量的水分,植物的蒸腾作用和自身叶片的数量、外界的光照强度以及生长环境的干湿有很大关系。光照对植物的生长很大,不仅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也会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
24.×
【详解】植物的茎是根和叶之间起连接和输送作用的植物体重要的营养器官,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25.×
【详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液体重,下沉;比相同体积的液体轻,上浮。马铃薯在浓盐水中会浮,是因为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其他物体的沉浮要看比同体积的盐水轻重情况。
26.√
【详解】植物的茎是根和叶之间起连接和输送作用的植物体重要的营养器官,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在进行茎的作用实验的时候,实验用到的有色液体,可以用红墨水代替红色色素。但浓度要适中,浓度太高容易烧死植物,太低又不容易看到花朵变红的现象。
27.×
【详解】所有的物质都是处在变化中的,有的变化快,有的慢,即便钻石一颗永流传,但是钻石也会发生变化。
28.×
【详解】植物的生长需要水、阳光土壤、空气等,植物需要空气进行呼吸,同时二氧化碳也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把植物泡在水里,植物会因为缺少氧气而死掉。
29.×
【详解】生物圈中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人类和动物的生命活动需要水分,植物也需要水分。
30.×
【详解】当空中的水蒸气较多时,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会不断增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如果低空气温高于0℃以上,降落的是雨;如果低空气温低于0℃以下,降落的是雪。雨和雪可以同时下,因为形成过程一样。
31.×
【详解】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变化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在于是有新物质生成.加热蜡块时固态蜡块变成蜡烛油没有新物质产生,但蜡烛燃烧时有新物质产生,因此蜡烛的燃烧是化学变化。
32.×
【详解】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略有酸味的气体,标准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溶于水,不能燃烧。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3.√
【详解】一定浓度的液体能改变物体的沉浮,如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所以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点睛】本题考查液体的浓度与沉浮的关系。
34.×
【详解】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取几滴澄清的土壤浸制液,放在干净的载玻片上,用酒精灯加热,将水分全部蒸发,观察载玻片上留有土黄色的物质。
35.×
【详解】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室外空调机上的铁架子自然暴露,容易接触水分、空气,生锈的条件容易满足,如果不采取防锈措施,容易生锈,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36.√
【详解】把小船或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钢铁制造的大轮船可以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船排开的水量很大,但是钢铁在水中是沉的。钢铁比同体积的水重的多。所以题目说法是正确的。
37.对
【详解】略
38.√
【详解】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新鲜的小番茄在浓的糖水里也会上浮起来。因为新鲜的小番茄比同体积的浓糖水轻,所以也会上浮。
39.×
【详解】水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不同的形态,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水的三态变化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冰融化由固态变为液态,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的物质,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40.√
【详解】水分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并使植物的枝条挺立,叶片展开,花朵饱满,果实丰硕。叶片缺少水分会软绵绵的,萎缩不能展开,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41.√
【详解】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冰变成水,是水由固体变成液体,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还是水。表述正确。
42.×
【详解】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叶片中绿色植物将太阳光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淀粉等物质中,同时释放出氧气。所以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43.×
【详解】水分是植物原生质的主要成分,水分是植物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起重大的作用,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要是植物体正常生存十分重要的条件;所以生命力强的植物也需要水才能生存,就像我们人需要喝水一样。
44.√
【详解】热牛奶与白醋混合后产生了许多的沉淀物,这些沉淀物就是塑料。我们通常所说的塑料并不是一种纯物质,它是由许多材料配制而成的,具有可塑性、耐腐蚀性、绝缘性和弹性。牛奶与白醋混合后产生了许多的沉淀物,这一变化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45.√
【详解】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黏土和细沙带走,侵蚀土地,从而改变地形地貌。雨水对土地侵蚀是从雨点降落到地面开始的。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水流速度快的地方容易堆积一些沙石。
46.√
【详解】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
47.√
【详解】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会产生热,所以用手触摸罩在燃烧的蜡烛上方的烧杯壁,感觉比原来热。
48.×
【详解】物体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如果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在水中上浮;如果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在水中下沉。任何物体都会在水中漂浮的说法是错误的。
49.√
【详解】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大气中的过程。一切影响水汽扩散的因素都会对蒸腾作用的快慢产生影响。光照、大汽湿度、温度、风以及叶片形状、大小、数量等因素都会对蒸腾作用的快慢产生影响。植物叶片的数量越多,植物蒸腾水分就越快。
50.√
【详解】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题目的说法正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