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21 14:1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选择题专题训练
1.要使浮在液体中的番茄下沉,可以往液体中( )。
A.加入食盐 B.加入白砂糖 C.加入清水
2.要使浮在水面上的鸡蛋下沉,可以往液体中( )。
A.加入清水 B.加入白砂糖 C.加入食盐
3.使牛奶从液体变为固体,需往煮沸的牛奶中加入( )。
A.冰块 B.白醋 C.白砂糖
4.如果天空中降落的是水,那就是( )了。
A.下雨 B.下雪 C.下霜
5.验证自己对自然现象的猜想,是否合理的三个步骤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现象、关联、验证
B.现象、验证、关联
C.关联、现象、验证
6.菜市场上有的绿豆芽发黄,主要是因为绿豆芽( )。
A.缺少空气 B.缺少光照 C.缺少浇水
7.已知下列物体的大小、形状相同,漂浮能力最弱的是( )。
A.塑料碗 B.木碗 C.玻璃碗
8.下图是窗台上的一盆植物,请你猜测光源来自( )。
A.左边 B.右边 C.上边
9.关于茎的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
A.具有固定植物,美化植物的作用
B.具有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
C.具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
10.这是一组大小相同但材质不同的圆柱体,它们在水中( )更容易沉下去。
A. B. C.
11.空气湿度会影响人的舒适程度,据调查分析( )的相对湿度是对人体比较合适的。
A.10%-20% B.50%-60% C.80%-90%
12.将一根铁钉的一半浸入水中,一半露在空气中,最容易生锈的部分是( )。
A.在空气中的一半 B.在水中的一半 C.空气和水交界处
13.靠近水源一侧的树根往往会特别发达。这种现象说明( )。
A.植物的根只有吸水功能,没有固定功能
B.植物的根为了吸收水分,会向水分多的地方生长
C.植物的根从土中不仅吸收水分,还吸收营养
14.教练要求初学游泳的同学要带一块浮板,它的作用是( )。
A.舒服,可以躺在上面休息
B.安全,自身保护
C.美观,作为装饰
15.在阳光强烈照射下,金鱼藻的叶片( )。
A.持续释放许多气泡 B.持续释放较少气泡 C.释放很少甚至不释放气泡)
16.我们把碘喷在用米汤写字的白纸上,白纸会变成( )。
A.黄色 B.蓝色 C.白色(无变化)
17.一张A4纸,一块5CM厚的木板和一块炭,这三种物品最快燃烧起来的是( )。
A.纸 B.木板 C.炭
18.下列不是水蒸发的现象的是( )。
A.烧水时从壶嘴喷出“白气” B.农民伯伯晒稻谷 C.湿衣服晒干
19.下列淡水资源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是( )。
A.高山冰川 B.南北极的冰盖 C.湖水
20.取几粒植物的种子放入试管内,在试管夹的支持下用酒精灯进行加热,过一会儿发现试管内壁出现小水珠,这个现象说明( )。
A.种子内含有水分
B.试管里有水分残留
C.小水珠是热空气遇冷凝结而成的
21.煮熟的鸡蛋在盐水中能浮起来的原因是( )。
A.盐水比清水的浮力更大
B.鸡蛋煮熟变轻
C.鸡蛋里面有一半是空的
22.橡皮泥被捏成冰墩墩的样子,发生的变化是( )。
A.颜色变化 B.状态变化 C.形状变化
23.潜艇是怎样实现上浮和下潜的呢?( )
A.关闭阀门水舱充水,潜艇下潜;打开阀门水舱充气,潜艇上浮
B.打开阀门水舱充水,潜艇下潜;关闭阀门水舱充气,潜艇上浮
C.打开阀门水舱充气,潜艇上浮;关闭阀门水舱充水,潜艇上浮下潜
24.下列材料,一般不选用做浮板的是( )。
A.玻璃 B.泡沫塑料 C.木材
25.几乎所有生物的呼吸都会排放出( )。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26.冰雹一般出现在( )。
A.秋季 B.春夏之交 C.冬季
27.植物根的作用有( )。
A.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B.输送水分 C.制造营养物质
28.将同一块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放在盛有清水的水槽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两种情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水槽中的橡皮泥比乙水槽中的橡皮泥质量大
B.甲水槽中的橡皮泥比乙水槽中的橡皮泥受到的浮力大
C.甲水槽中的橡皮泥比乙水槽中的橡皮泥受到的浮力小
29.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输送路径是( )。
A.根→叶或花→茎 B.根→茎→叶或花 C.叶或花→茎→根
30.米汤里含有丰富的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后会( )。
A.放热 B.变色 C.发光
31.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种子受到阳光照射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盖住,不受阳光照射,也加适量的水,这个实验设计是( )。
A.不科学的 B.科学的 C.无法判断科学性的
32.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自( )。
A.绿色植物 B.江河海洋 C.人类
33.地球上水资源中,淡水只占约2.5%,且大部分淡水以( )的方式存在。难以被人们直接利用。
A.气态的水蒸气 B.液态的水 C.固态的冰
34.下面是可燃物的是( )。
①白醋 ②酒精 ③煤 ④木板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35.有一句谚语:“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句话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 )。
A.水分和肥料 B.水分和维生素 C.空气和肥料
36.关于死海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任何生物生长的海洋
B.含盐浓度非常高的内陆盐湖
C.任何东西放在死海都能浮起来
37.关于茎的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
A.具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 B.具有固定植物,美化植物的作用
C.具有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
38.打开阀门,使潜艇水舱中充入大量的水,并将舱内空气排出时,潜艇会( )
A.上浮 B.下潜 C.既不下潜,也不上浮
39.下列防止铁生锈的正确方法是( )。
A.把铁放着在潮湿的环境中
B.在铁的表面涂抹油漆
C.铁在雨中淋湿
40.把新鲜的鸡蛋放入清水中会沉入水底,但往水中加入适量的( )后 ,鸡蛋可以在水中浮起来。
A.白砂糖 B.沙子 C.洗衣粉
41.金鱼藻的叶片释放气泡的多少与( )有关。
A.金鱼叶片多少 B.光照的强弱 C.金鱼
42.杯子里的水时间久了会慢慢的变少,这些变少的水( )
A.渗透在杯子外面
B.被太阳光吸收了
C.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了。
43.下列属于物质变化的是( )。
①水烧开了 ②水变成水蒸气 ③木柴燃烧时会发光放热 ④铁制品会生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44.船从大海驶入江河,船体会( )。
A.保持不变 B.上浮一些 C.下沉一些
45.夏天,每当自来水管壁“出汗”时,过一会儿就会下雨,这说明( )。
A.自来水管中的水很热
B.自来水管能预测天气
C.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较高
46.下列关于铁和铁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在干燥的环境中容易生锈
B.给铁制品涂上油漆可以防止它生锈
C.铁锈也能被磁铁吸起来
47.小科在体育课上出了一身汗,把衣服浸湿了,放学时衣服却变干了( )。
A.衣服上的水分被皮肤重新吸收了
B.衣服上的水分蒸发到空气中去了
C.衣服上的水分被衣服吸收了
48.关于茎的作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具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
B.具有固着植物的作用
C.具有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
49.把滴有土壤浸出液的载玻片用酒精灯加热蒸发后,会在载玻片留下一些土黄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就是土壤中的( )。
A.无机盐 B.焦糖 C.维生素
50.你认为植物的根不具有( )的作用。
A.吸收土壤里的水分 B.吸收土壤里的养料 C.制造养料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详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液体重,下沉;比相同体积的液体轻,上浮。要使浮在液体中的番茄下沉,可以往液体中加入清水,因为清水可以使液体的密度减小,使等体积的液体变轻。
2.A
【详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同体积的鸡蛋比清水重,比糖水和盐水要轻,所以要使浮在水面上的鸡蛋下沉,可以往液体中加入清水。
3.B
【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使牛奶从液体变为固体,需往煮沸的牛奶中加入白醋。
4.A
【详解】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以及地表径流等环节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云、雾、雨、雪、露、霜、雹等不同的天气现象,是由于水在不同的环境温度条件下形成的。如果天空中降落的是水,那就是下雨了。因为雪和霜都是固态的水。
5.A
【详解】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验证自己对自然现象的猜想,是否合理的三个步骤先后顺序排列是现象、关联、验证。
6.B
【详解】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叶片中绿色植物将太阳光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淀粉等物质中,同时释放出氧气。菜市场上有的绿豆芽发黄,主要是因为绿豆芽缺少光照。
7.C
【详解】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物体的大小、形状相同,漂浮能力最弱的是最重的玻璃碗。
8.B
【详解】植物的向光性:向光性是植物的一种生态反应,如茎叶的向光性,能使叶子尽量处于吸收光能的最适位置进行光合作用。下图是窗台上的一盆植物,请你猜测光源来自右边,因为植物具有向光性,所以B符合题意。
9.B
【详解】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能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B符合题意。
10.B
【详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同体积的铁比水中,所以会沉下去;同体积的塑料盒木头都比水轻,所以会浮上来。
11.B
【详解】湿度有三种表示方法,即绝对湿度、相对湿度与含湿量。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叫做空气的“绝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所含水蒸气密度和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气密度的百分比值,叫做空气的“相对湿度”。50%-60%的相对湿度是对人体比较合适的。
12.C
【详解】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所以一半浸入水中,一半露在空气的铁性,最容易生锈的部分是空气和水交界处,这里的生锈条件最充分。
13.B
【详解】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其中根是某些植物长期适应陆上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向下生长的器官,它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为了吸收水分,会向水分多的地方生长,所以靠近水源一侧的树根往往会特别发达。
14.B
【详解】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如回形针、橡皮、小石块在水中是沉的,泡沫、带盖的塑料空瓶在水中是浮的。人在游泳的时候,带一块浮板的目的保障自身安全,在危急时刻利用浮板的浮力脱险。
15.A
【详解】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叶片中绿色植物将太阳光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淀粉等物质中,同时释放出氧气。在阳光强烈照射下,金鱼藻的叶片持续释放许多气泡,产生氧气。
16.B
【详解】淀粉有遇碘酒变蓝的特性,生活中常用滴碘酒观察是否变色来判断是否含有淀粉。根据判断淀粉的方法,在食物上滴加碘酒,观察颜色变化,如果变蓝色,说明含有淀粉,否则不含淀粉。米汤中含有淀粉,所以我们把碘喷在用米汤写字的白纸上,白纸会变成蓝色。
17.A
【详解】物质的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达到足够的温度才能燃烧。不同物质的燃烧所需的温度不同。A4纸、木板和炭都是可燃物,其中纸的燃点最低,炭的燃点最高。所以最快燃烧的是纸。
18.A
【详解】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时时刻刻都可以蒸发,比如农民伯伯晒稻谷、湿衣服晒干都是水蒸发的现象;烧水时从壶嘴喷出“白气”属于水凝结的现象。
19.C
【详解】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在全部水资源中,97.5%是咸水,无法直接饮用。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325%,而且分布不均。所以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是湖水。
20.A
【详解】取几粒植物的种子放入试管内,在试管夹的支持下用酒精灯进行加热,过一会儿发现试管内壁出现小水珠,这个现象说明植物种子内含有水分。植物的各器官内都含有水分,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充足的水分能为植物的正常生长提供保障。
21.A
【详解】物体比同体积的水重,物体在水中下沉,物体比同体积的水轻,物体在水中上浮。煮熟的鸡蛋在盐水中能浮起来,是因为盐水比清水的浮力更大。
22.C
【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橡皮泥被捏成冰墩墩的样子,发生的变化是形状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23.B
【详解】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就是水的浮力。潜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量来进行上升和下潜的,具体是打开阀门水舱充水,潜艇下潜;关闭阀门水舱充气,潜艇上浮。
24.A
【详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能力是不同的,玻璃在水中是沉的,泡沫塑料和木材在水中是浮的。因此一般不选用玻璃做浮板。
25.A
【详解】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废物,这些废物随着血液到肺中,通过呼吸作用排出体外。几乎所有的生物呼吸都会消耗能量,放出二氧化碳,新陈代谢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26.B
【详解】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受冷凝固成小冰雹块,小冰雹块在流动过程中又与小冰晶、小水滴合并,形成透明与不透明交替层次的大冰块。当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气流无法支持,降到地面,这就是冰雹。冰雹一般出现在春夏之交。
27.A
【详解】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根是某些植物长期适应陆上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向下生长的器官,它具有吸收水分和营养、固着植物的功能,少数植物的根也有繁殖的作用。
28.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甲水槽中的橡皮泥和乙水槽中的橡皮泥是同一块橡皮泥,质量一样。甲水槽中的橡皮泥沉入水底,受到的浮力小于橡皮泥本身重量,乙水槽中的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等于橡皮泥自身重量,因此,可以判断甲水槽中的橡皮泥比乙水槽中的橡皮泥受到的浮力小。故C正确,AB选项错误。
29.B
【详解】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所以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输送路径是根→茎→叶或花 。
30.B
【详解】淀粉遇到碘液可以变成蓝色。米汤里含有丰富的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后会变色,变成蓝色。B符合题意。
31.B
【详解】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图中唯一的变量是阳光,其他条件都不变,所以这个实验设计是科学的。
32.A
【详解】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自绿色植物。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是大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维持空气中的碳氧平衡,满足其它生物的需要,所以A符合题意。
33.C
【详解】水是生命之源。不仅如此,水还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地球资源,它哺育了众多古老的人类文明,同时也是现代工业文明不可或缺的血脉。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是目前被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
34.B
【详解】容易燃烧的物体叫易燃物。燃烧需要有可燃物,一定的温度,氧气三个条件,只有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燃烧才会发生。酒精、煤、木板都是容易燃烧的物体。
35.A
【详解】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大多数植物的生存需要适量的水分、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等。有一句谚语:“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句话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肥料。
36.B
【详解】死海是指含盐浓度非常高的内陆盐湖。死海中盐含量很高,密度大,人在里面始终不会下沉,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所以人们常说“死海不死”。
37.C
【详解】根是某些植物长期适应陆上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向下生长的器官,它具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固着植物的功能,少数植物的根也有繁殖的作用。茎具有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
38.B
【详解】潜水艇的原理是靠改变自身重量实现上浮和下潜。当潜水艇水舱进水时,潜艇自身重量增加,浮力小于重力,于是就下潜。反之,水舱中水排出艇外,潜水艇重量减轻,浮力大于重力,于是就上浮。打开阀门,使潜艇中充入大量的水,并将舱内空气排出时,潜艇自身重量增加,浮力小于重力,于是就下潜。
39.B
【详解】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的作用。把铁与水、空气隔开,生锈的条件打破了,就能有效的防止生锈。在铁的表面涂抹油漆能够有效防止生锈。
40.A
【详解】液体性质的变化会影响浮力的大小。物体比等体积的液体轻,会在液体中上浮。把新鲜的鸡蛋放入清水中会沉入水底,但往水中加入适量的白砂糖后,改变液体的密度,鸡蛋可以在水中浮起来。
41.B
【详解】距离灯越近,金鱼藻产生的氧气(气泡)就越多,由于距离近光照会变强,距离远光照会变弱,所以这一现象说明,光照越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会越强,产生的氧气(气泡)就会越多。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植物的光合作用越旺盛。植物和光源的距离越近,产生的气泡数越多。反之,产生的气泡数越少。可见B符合题意。
42.C
【详解】水在常温下也能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叫做蒸发。加热可以使蒸发变快。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肉眼无法看到。杯子里的水时间久了会慢慢的变少,这些变少的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了,所以C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水去哪儿了,要求学生掌握水的蒸发。
43.A
【详解】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水烧开了,水变成水蒸气,木柴燃烧时会发光放热,铁制品会生锈,都属于物质变化。
44.C
【详解】在不增减船上重物的情况下,在大海上航行的轮船进入江河时,船体都要在江河中下沉一些。在江河上航行的轮船进入大海时,船体都要在大海中上浮一些。这是因为海水中含盐量较高,排开相同的水,产生的浮力较大。轮船从长江驶入大海,船身会上浮一些。
45.C
【详解】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出汗”并不是管内的水渗漏,而是自来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水管,就会放出热量“出汗”,这说明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较高,遇到温度低的自来水管壁会发生凝结“出汗”,每当自来水管壁“出汗”,过一会儿就会下雨。
46.B
【详解】A.铁在干燥的环境中容易生锈,错误;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B.给铁制品涂上油漆可以防止它生锈,正确;
C.铁锈也能被磁铁吸起来,错误;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不能被磁铁吸引。
47.B
【详解】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中。小科在体育课上出了一身汗,放学时衣服却变干了,这是水蒸发了。
48.C
【详解】A.描述错误,根具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
B.描述错误,根具有固着植物的作用。
C.描述正确,茎具有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
49.A
【详解】取几滴澄清的土壤浸出液,放在干净的载玻片上,用酒精灯加热,将水分全部蒸发,观察载玻片上留有土黄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就是土壤中的无机盐。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各种无机盐以及营养物质,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50.C
【详解】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其中根是某些植物长期适应陆上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向下生长的器官,它具有吸收水分和营养、固着植物的功能,少数植物的根也有繁殖的作用。所以植物的根不具有制造养料的作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