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选择题专题训练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选择题专题训练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21 14:1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选择题专题训练题
1.不是运用水的浮力工作的工具有( ) )。
A.飞艇 B.轮船 C.潜艇
2.在一个水槽底部放入一个连接着导气管的气球,再给气球吹气。气球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
A.沉在水里 B.浮在水面随着吹气沉在水里
C.沉在水里随着吹气慢慢浮在水面
3.木块能浮在水面上与它的( )有关。
A.大小 B.形状 C.材料
4.植物的发芽、生长、开花都与( )关系最密切。
A.二氧化碳 B.阳光 C.空气
5.浮板通常是用( )材料做的。
A.玻璃 B.泡沫塑料 C.木材
6.关于茎的作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具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
B.具有固着植物的作用
C.具有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
7.靠近水源一侧的树根往往会特别发达。这种现象说明( )。
A.植物的根只有吸水功能,没有固定功能
B.植物的根为了吸收水分,会向水分多的地方生长
C.植物的根从土中不仅吸收水分,还吸收营养
8.盐溶液得到的结晶的颗粒越多越细,( )。
A.效果越好 B.效果越差 C.都一样
9.晴天情况下,下列时段中,森林里含氧气最多的是( )。
A.早上太阳出来前 B.上午10时左右 C.太阳落山时
10.阳光下,植物的叶片在制造营养物质的同时会释放(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11.人在游泳的时候,带一块浮板的目的( )。
A.好看 B.装饰 C.保障自身安全
12.将一根铁钉的一半浸入水中,一半露在空气中,最容易生锈的部分是( )。
A.在空气中的一半 B.在水中的一半 C.空气和水交界处
13.适合生长在高山或寒冷地区的植物的叶是( )
A.阔叶,如苹果树叶 B.针叶,如松树叶 C.扇形叶,如芭蕉树叶
14.地球上的任何植物生长离不开( ) 。
A.水分 B.盐水 C.空气
15.要使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绑在木块上 B.削掉一半 C.做成碗状
16.当( )时,潜艇就逐渐浮出水面。
A.水对潜艇的浮力小于潜艇的重力
B.水对潜艇的浮力大于潜艇的重力
C.水对潜艇的浮力等于潜艇的重力
17.当煤油炉或蜡烛等引起的严重火灾时我们正确的选择是( )。
A.先确定人身安全后再打电话给消防局
B.首选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C.首选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18.空气湿度会影响人的舒适程度,据调查分析( )的相对湿度是对人体比较合适的。
A.10%-20% B.50%-60% C.80%-90%
19.植物叶片( )的多少与水分蒸腾的快慢有关。
A.颜色 B.数量 C.形状
20.下列能使橡皮泥在水中由沉变浮的方法是( )。
A.将橡皮泥捏成球体 B.将橡皮泥捏成立方体 C.将橡皮泥捏成空心或船形
21.寒冷冬天的早晨,我们常常会看到地面上物体的表面附着一层白色的小冰晶,那些白色的小冰晶就是“霜”,它是由( )受冷变成的。
A.空气 B.灰尘 C.水蒸气
22.阳光下,植物的叶片在制造营养物质的过程中,会释放出(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一氧化碳
23.下列能在水中漂浮的材料是( )。
A.木材和泡沫 B.石头 C.铁块
24.植物的( )能支持植物体,还能输送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
A.叶片 B.茎 C.根
25.一张A4纸,一块5CM厚的木板和一块炭,这三种物品最快燃烧起来的是( )。
A.纸 B.木板 C.炭
26.植物的茎可以输送水分,主要原因是( )。
A.茎内有导管 B.茎非常粗壮 C.根吸收水分
27.菜市场上有的豆芽摆久了变成绿色,主要是因为豆芽( )。
A.接受了光照 B.接触了空气 C.浇多了水
28.下列不是水蒸发的现象的是( )。
A.烧水时从壶嘴喷出“白气” B.农民伯伯晒稻谷 C.湿衣服晒干
29.要使浮在液体中的番茄下沉,可以往液体中( )。
A.加入食盐 B.加入白砂糖 C.加入清水
30.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是轮生排列的植物有( )。

A.华灰莉 B.夹竹桃 C.簕杜鹃
31.在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中,(    )最多。
A.海洋水 B.湖泊水 C.冰川水
32.下列物品放入水中能浮起来的( )。
A.铁块 B.泡沫板 C.沙子
33.( )在不断地侵蚀着地表。
A.风化 B.流水 C.气温
34.生锈是( )变化。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没有变化
35.下列路面结构属于生态海绵城的雨洪管理新理念的是( )。
A.水泥地面 B.花岗岩地面 C.渗水砖
36.叶在植物茎上的排列特点是( )。
A.互相重叠排列 B.互相交叉排列 C.互不遮挡的镶嵌排列
37.下列物体的大小、形状相同,漂浮能力最差的是( )。
A.铁板 B.泡沫塑料板 C.梧桐木板
38.几乎所有生物的呼吸都排放出( )。
A.二氧化碳 B.水分 C.氧气
39.如需搜集空气湿度的数据,可以使用操作方便、简单直观的( )进行测量。
A.温度计 B.体温计 C.温湿度计
40.把鸡蛋放在( )中会沉下去。
A.清水 B.盐水 C.白糖水
41.我们可以把削皮的土豆( ),防止其变色。
A.浸泡在冷水里 B.直接放在好看的盘子里 C.直接放入冰箱
42.金鱼藻的叶片释放气泡的多少与( )有关。
A.金鱼叶片多少 B.光照的强弱 C.金鱼
43.下列事例中,受到浮力的物体是( )。
A.太空中飞行的天宫一号 B.大海中的轮船 C.苹果从树上掉到地面上
44.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叶片互不遮挡的镶嵌排列是为了( )。
A.获得充足的水分 B.获得充足的阳光 C.获得充足的空气
45.下列植物的根属于须根系的是( )。
A.大豆 B.白菜 C.水稻
46.下列材料,一般不选用做浮板的是( )。
A.玻璃 B.泡沫塑料 C.木材
47.植物体内的大部分水分通过( )散失到大气中。
A.叶的蒸腾 B.根的蒸腾 C.茎的蒸腾
48.教练要求初学游泳的同学要带一块浮板,它的作用是( )。
A.舒服,可以躺在上面休息
B.安全,自身保护
C.美观,作为装饰
49.阳光下能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是植物的( )。
A.叶片 B.根 C.茎
50.在空气中的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51.下列物质有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 B.山体滑坡 C.燃放烟花
52.把新鲜的鸡蛋放入清水中会沉入水底,但往水中加入适量的( )后,鸡蛋可以在水中浮起来。
A.白砂糖 B.洗衣粉 C.面粉
53.小科在体育课上出了一身汗,把衣服浸湿了,放学时衣服却变干了( )。
A.衣服上的水分被皮肤重新吸收了
B.衣服上的水分蒸发到空气中去了
C.衣服上的水分被衣服吸收了
54.能将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运送到植物的各个部位的是植物的( )。
A.叶 B.根 C.茎
55.在做种子萌发实验来研究根系分布与水的关系时,关于湿棉花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种子获得适量的水分 B.保温的作用 C.提供营养物质的作用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A
【详解】飞艇是运用空气的浮力工作的。飞艇在空中会受到向上的浮力和向下的重力,当浮力大于重力时,飞艇就可以在空中飞翔。轮船、潜艇是运用水的浮力工作的。
2.C
【详解】在一个水槽底部放入一个连接着导气管的气球,再给气球吹气,气球的体积不断增大,排开水的体积也随着增大,气球受到的浮力也在增大。气球受到的浮力大于本身的重力时,沉在水里的气球会慢慢浮出水面。
3.C
【详解】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一个向上托举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木头能浮在水面上,是与它的材料有关。木头比同体积的水轻。
4.C
【详解】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空气、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大多数植物生长的4个主要过程是发芽、生长、开花及结果。种子发芽的过程不需要阳光。植物的发芽、生长、开花都与空气关系最密切。
5.B
【详解】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金属、玻璃、塑料、石头、纤维、纸等。不同材料的特性决定了它们的不同用途。浮板通常用密度较低的泡沫塑料材料制成,在水中可以获得更大的浮力。
6.C
【详解】A.描述错误,根具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
B.描述错误,根具有固着植物的作用。
C.描述正确,茎具有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
7.B
【详解】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其中根是某些植物长期适应陆上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向下生长的器官,它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为了吸收水分,会向水分多的地方生长,所以靠近水源一侧的树根往往会特别发达。
8.A
【详解】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实验中利用盐的这种特性来制造“雪景”。盐溶液得到的结晶的颗粒越多越细,制造的“雪景”越逼真,效果越好。
9.C
【详解】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在植物的叶上,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普里斯特利证明了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晴天情况下,植物的叶在太阳光的作用进行光合作用,森林里含氧气最多的是太阳落山时,所以C符合题意。
10.B
【详解】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叶片中绿色植物将太阳光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淀粉等物质中,同时释放出氧气。
11.C
【详解】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如回形针、橡皮、小石块在水中是沉的,泡沫、带盖的塑料空瓶在水中是浮的。人在游泳的时候,带一块浮板的目的保障自身安全,在危急时刻利用浮板的浮力脱险。
12.C
【详解】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所以一半浸入水中,一半露在空气的铁性,最容易生锈的部分是空气和水交界处,这里的生锈条件最充分。
13.B
【详解】植物和动物所具有形态特征,使它们与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不同的植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松树叶的形状是针状叶,生活在高山。适合生长在高山或寒冷地区的植物的叶是针叶,如松树叶,所以B符合题意。
14.A
【详解】生物圈中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地球上的任何植物生长离不开水分。
15.B
【详解】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削掉一半放入水中还是沉的。所以要使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做成碗状或绑在木块上都可以;削掉一半的做法不可取。
16.B
【详解】潜水艇的下潜上浮、水下均衡、保持和变换航向、深度等,均由操纵系统来完成。操纵系统中,使潜艇载水舱注满水时,增加的重量抵消储备浮力,这时潜艇从水面潜入水下;当用压缩空气把载水舱内的水压出时,重量减小,储备浮力恢复,水对潜艇的浮力大于潜艇的重力,潜艇从水下浮出水面。
17.A
【详解】一旦发生火灾,要立刻打火警电话“119”报警,还要保持冷静,不要盲目乱跑、跳楼、不要钻入床底或躲进顶棚,如果火势不太猛可穿上浸湿的不宜燃烧的衣服或裹上浸湿的毯子,用湿毛巾捂住鼻子,降低姿势或爬行逃生,如果火是从外边进来,或无路可逃,就趴在窗户旁边或远离着火的地方等待消防队员到来。所以当煤油炉或蜡烛等引起的严重火灾时我们正确的选择是先确定人身安全后再打电话给消防局,择机逃生或等待救援。
18.B
【详解】湿度有三种表示方法,即绝对湿度、相对湿度与含湿量。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叫做空气的“绝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所含水蒸气密度和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气密度的百分比值,叫做空气的“相对湿度”。50%-60%的相对湿度是对人体比较合适的。
19.B
【详解】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叶片中绿色植物将太阳光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淀粉等物质中,同时释放出氧气。所以植物叶片数量的多少与水分蒸腾的快慢有关。
20.C
【详解】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重量,如挖空成船或碗形。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种形状。把橡皮泥捏成实心球体或立方体,都无法改变下沉。
21.C
【详解】水在自然界中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冬天气温较低,低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变化成小冰晶附着在物体表面,就是霜。深秋的早晨,地面、花草上有一层白色的霜,霜是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夜间遇到极冷的空气后,迅速放出大量的热量,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C正确,符合题意。
22.B
【详解】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叶片中绿色植物将太阳光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淀粉等物质中,同时释放出氧气。
23.A
【详解】浸入水中的木材和泡沫排开水的重量大于木材和泡沫的重量,因此木材和泡沫能在水中漂浮;浸入水中的石头和铁块排开水的重量小于石头和铁块的重量,下沉。
24.B
【详解】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能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25.A
【详解】物质的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达到足够的温度才能燃烧。不同物质的燃烧所需的温度不同。A4纸、木板和炭都是可燃物,其中纸的燃点最低,炭的燃点最高。所以最快燃烧的是纸。
26.A
【详解】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茎里的导管将根吸收的水分输送到植物体的各部分,让植物各个部分都获得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27.A
【详解】菜市场上有的豆芽摆久了变成绿色,主要是因为豆芽接受了光照。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叶绿素只有在光照下才能形成。
28.A
【详解】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时时刻刻都可以蒸发,比如农民伯伯晒稻谷、湿衣服晒干都是水蒸发的现象;烧水时从壶嘴喷出“白气”属于水凝结的现象。
29.C
【详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液体重,下沉;比相同体积的液体轻,上浮。要使浮在液体中的番茄下沉,可以往液体中加入清水,因为清水可以使液体的密度减小,使等体积的液体变轻。
30.B
【详解】根据树叶不同的生长方式,可以分为互生、对生、轮生。有的植物在茎的每个节上着生三片或以上的叶才,叶子间为轮生排列,比如夹竹桃。
31.C
【解析】略
32.B
【详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同体积的铁块和沙子都比水重,所以会沉在水中;同体积的泡沫板比水轻,所以放入水中能浮起来。
33.B
【详解】流水在不断地侵蚀着地表,形成了不同的地形地貌。
34.A
【详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所以生锈是化学变化。
35.C
【详解】生态海绵城的作用是及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积的水释放并利用。逐步改善并恢复城市的自然生态平衡。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改变路面结构的方法有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方法改变城市路面结构。
36.B
【详解】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叶子平展且在茎上交叉生长的好处是可以使叶子充分吸收阳光。
37.A
【详解】不同材料的漂浮能力是不一样的。可以通过实验对比得出。通过实验可知,同样大小的铁板、泡沫塑料板、梧桐木板,泡沫塑料板浮出水面的高度比木块的高,说明相同的条件下,泡沫塑料比木材的漂浮能力强。木材比铁板的漂浮能力强。
38.A
【解析】略
39.C
【详解】工具能够帮助人类做许多人类不能做的事情,扩大了人的视野,延伸了人的肢体,增强了人的力量。我们在进行观察的时候,常常需要借助一些工具。如需搜集空气湿度的数据,可以使用操作方便、简单直观的温湿度计进行测量。
40.A
【详解】当液体中溶解了一定浓度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下沉的鸡蛋浮起来。根据液体性质对物体沉浮的影响,当水中溶解了一定量的盐、糖等增大水的密度,有可能会使下沉的鸡蛋浮起来。鸡蛋在清水中是下沉的。
41.A
【详解】苹果中含有一种叫做氧化酶的物质,苹果皮破了以后,这种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就会生成一种新的物质,使苹果变色。土豆也是一样,所以我们可以把削皮的土豆浸泡在冷水里,这样可以减少与空气的接触,防止其变色。
42.B
【详解】距离灯越近,金鱼藻产生的氧气(气泡)就越多,由于距离近光照会变强,距离远光照会变弱,所以这一现象说明,光照越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会越强,产生的氧气(气泡)就会越多。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植物的光合作用越旺盛。植物和光源的距离越近,产生的气泡数越多。反之,产生的气泡数越少。可见B符合题意。
43.B
【详解】把小船或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A、太空中没有空气,所以太空中飞行的天宫一号没受到浮力;
B、大海中的轮船受到浮力作用;
C、苹果从树上掉到地面上,受重力作用。
44.B
【详解】叶是植物吸收和利用阳光的主要器官,形成叶片在茎上的排列互不遮挡,从而最大程度的利用太阳光。叶是植物吸收和利用阳光的主要器官,叶在植物茎上的排列特点互不遮挡的镶嵌排列,从而最大程度的利用太阳光。
45.C
【详解】植物根的种类有四种,分别是直根系、须根系、不定根和假根:1.直根系由胚根发育产生的初生根和次生根组成,主根发达、明显,极易与侧根相区别,由这种主根及其各级侧根组成的根系,称为直根系。2.须根系单子叶植物的主根出生后不久就停止生长或死亡,在胚轴和茎基部的节上生出许多粗细相等的不定根,再有不定根上生成侧根,整个根系外形呈絮状,所以把它称做为须根系。3.不定根是植物的茎或叶上所发生的根。大多数情况下,不定根的发生是由于植物器官受伤或激素、病原微生物等外界因素的刺激,因此表现为植物的再生反应。4.假根是在一种单一的或多细胞的在菌丝下方生长出发丝状根状菌丝,伸入基质中吸收养分并支撑上部的菌体,呈根状外观。
46.A
【详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能力是不同的,玻璃在水中是沉的,泡沫塑料和木材在水中是浮的。因此一般不选用玻璃做浮板。
47.A
【详解】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植物通过根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其中一部分水分会被植物利用,而大部分水分会通过叶片以水蒸气的形式蒸腾到大气中,这就是植物的蒸腾作用。
48.B
【详解】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如回形针、橡皮、小石块在水中是沉的,泡沫、带盖的塑料空瓶在水中是浮的。人在游泳的时候,带一块浮板的目的保障自身安全,在危急时刻利用浮板的浮力脱险。
49.A
【详解】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叶片中绿色植物将太阳光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淀粉等物质中,同时释放出氧气。
50.B
【详解】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它的成分是很复杂的,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约占1%。所以在空气中的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51.C
【详解】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关键是看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海水晒盐、山体滑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燃放烟花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52.A
【详解】通过让马铃薯浮起来的实验可知,当液体中溶解了一定浓度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液体性质的变化会影响浮力的大小。把新鲜的鸡蛋放入清水中会沉入水底,但往水中加入适量的白砂糖后,改变液体的密度,鸡蛋可以在水中浮起来。
53.B
【详解】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中。小科在体育课上出了一身汗,放学时衣服却变干了,这是水蒸发了。
54.C
【详解】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55.A
【详解】根是某些植物长期适应陆上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向下生长的器官,它具有吸收水分和营养、固着植物的功能,少数植物的根也有繁殖的作用。湿棉花能吸收一定的水分,所以湿棉花的作用是使种子获得适量的水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