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茉莉花 说课课件 (共26张PPT内嵌音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茉莉花 说课课件 (共26张PPT内嵌音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12-20 23:2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茉莉

说课教师:XXX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特点


教学反思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感受体验中国地方民歌独特的韵味,传承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为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二)理论依据
全面发
展的人
社会参与
自主发展
文化基础
国家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
创意实践
2022版《艺术课程标准》的3-5年级学段目标中提出:
“增进对中国音乐文化中的了解和喜爱之情,了解世界多元音乐文化,开阔文化视野。”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小调是我国民歌的重要体裁之一。小调的艺术特点多在叙事中抒情,节拍、节奏较规整,结构多样,多为长短句,旋律流畅细腻,富于变化。常有一个固定格式,词曲比较定型,结构多为分节歌形式。
教学背景分析
(二)教材分析
《茉莉花》选自花城版四年级下册第2课“多彩的乡音”,是一首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小调。
五声徵调式 单乐段结构
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四年级学生,他们比较活泼,好奇心强,学习能力较强,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体验音乐律动,且掌握基本的演唱方法,但演唱时的声音统一以及歌唱状态还需调整。同时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体验音乐之美,尝试多种表现形式的音乐课堂。
(二)学情分析
通过聆听、律动、模唱等方式学唱江苏民歌《茉莉花》,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并了解民歌,了解中国五声调式。
1
欣赏东北、河北、河南民歌《茉莉花》,了解民歌在流传、演变中形成“多彩的乡音”的原因。
2
欣赏歌剧《图兰朵》中的《茉莉花》音乐片段,理解优秀的民歌是世界各族人民的共同文化财富,建立民族文化自信。
3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学唱江苏民歌《茉莉花》,对比欣赏不同地域的《茉莉花》,了解民歌在流传中的演变原因。
教学重点
完整演唱旋律,认识中国五声调式。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1
自主参与法
2
体验法
3
实践法


1
数字舞蹈教学法
2
奥尔夫教学法
4
讲授法
3
演示法
教学过程
4
课堂小结、歌声传承
2
学唱歌曲、体验韵味
3
探究特点、拓展延伸
1
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教学过程
观看江南视频
教师介绍《茉莉花》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并加入《茉莉花》伴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消学生的紧张感】

学唱歌曲,体验韵味
教学过程
教师脚踏步伐行进不同方向
学生体验七个乐句
数字舞蹈毛笔体验歌曲七个乐句
1.进行律动,感受民歌
教师范唱旋律
学生画旋律线

学唱歌曲,体验韵味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运用深圳数字舞蹈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设计3种不同律动的方式感受七个乐句,体验歌曲旋律的流畅连贯】
行进步伐
不同方向
数字律动
毛笔体验
跟随歌曲
画旋律线

学唱歌曲,体验韵味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方式的演唱,让课堂变得有趣,层层递进学唱歌曲《茉莉花》,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熟识程度】
师生接龙
交替演唱
相同乐句
体验情感
教师伴奏
学生演唱
数字舞蹈
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2.学唱歌曲,口传心授

探究特色,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教师演唱旋律
找出未出现“音符”
5个骨干音
了解五声调式
教师介绍民歌由来
尝试演唱旋律进入自主练习
学生完整演唱旋律
1.感受旋律,学习中国五声调式

探究特色,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1.感受旋律,学习中国五声调式
音准较好的班级
完成旋律接龙演唱
音准较弱的班级
需通过方法练习进行解决
教师演唱旋律
找出未出现“音符”
5个骨干音
了解五声调式
教师介绍民歌由来
尝试演唱旋律进入自主练习
学生完整演唱旋律

探究特色,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观察、演唱旋律,认识了解中国五声调式,利用道尔顿“红绿灯”工具加强学生对旋律的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演唱旋律
找出未出现“音符”
5个骨干音
了解五声调式
教师介绍民歌由来
尝试演唱旋律进入自主练习
学生完整演唱旋律
1.感受旋律,学习中国五声调式

探究特点,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2.拓展延伸,鉴赏不同地区的《茉莉花》
跟随地图欣赏河南、河北、东北地区不同风格《茉莉花》
教师方言演唱
江苏民歌《茉莉花》

探究特点,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2.拓展延伸,鉴赏不同地区的《茉莉花》
跟随地图欣赏河南、河北、东北地区不同风格《茉莉花》
教师方言演唱
江苏民歌《茉莉花》
欣赏歌剧《图兰朵》片段,感受《茉莉花》享誉世界

探究特点,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形象结合音乐感受不同地区的《茉莉花》,加深学生对歌曲的认知与喜爱,欣赏意大利歌剧片段,加深学生对中国民歌小调的喜爱之情】
跟随地图欣赏河南、河北、东北地区不同风格《茉莉花》
欣赏歌剧《图兰朵》片段,感受《茉莉花》享誉世界
教师方言演唱
江苏民歌《茉莉花》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歌声传承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关注中国民族音乐,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教师总结:中国民歌《茉莉花》不仅是中国文化代表元素之一,更有着“中国第二国歌”的美称。它不仅仅从古流传至今,更享誉全世界。
教学过程
通过不同演唱形式引导学生体验小调音乐的韵味,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乐于传承民歌。
教学设计特点
优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民族音乐产生了兴趣,亲身体验与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唱。
缺点:
①学生歌唱状态和声音统一可以做的更完美。
②教师除了自己演唱方言版,还可以教学生唱一唱方言版。
教学反思
感谢
聆听
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