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综合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2023年浙江衢州期末)表1为某省级行政区四类不同等级城市提供的货物和服务情况统计表(表中“√”表示该城市具有该项职能)。据此完成第1~2题。
表1
类型 日常生活用品店 家用电器店 高档化妆品店 小学 重点中学 地方性大学 重点大学
① √ √ √ √ √ √
② √ √ √ √ √ √ √
③ √ √ √ √
④ √ √
1.空间分布密度最大的城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③类城市的服务职能最多 B.①类城市的等级最高
C.重点大学服务范围比中学大 D.各级城市间的服务边界都是确定的
读湖南省部分城市分布示意图(图1),完成第3~4题。
图1
3.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长沙的城市等级最高 ②图中城市等级共有三级 ③株洲的城市等级高于岳阳 ④等级最低的城市是汨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沙与湘潭的服务范围是相互排斥的
B.长沙的服务范围与株洲的服务范围不可以重叠
C.长沙提供的服务种类与其他城市相同
D.经过长沙的京广高铁,可以扩大长沙的服务范围
(2022年海南期末)河南省位于我国中原地区,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中部崛起的核心区域。以河南省城市为主体的中原城市群是国家七大城市群之一。图2为2008年和2018年河南省各地级市辐射半径统计图。据此完成第5~7题。
图2
5.导致郑州的辐射半径远大于省内其他城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城市面积 B.气候条件
C.交通运输 D.资源储量
6.郑州的辐射带动功能主要表现在( )
A.促进周边乡村农业用地增加 B.促进周边不同城市分工协作
C.促进周边所有城市等级提升 D.促进周边地区光电子产业发展
7.为提升在中原城市群中的辐射带动作用,郑州应该( )
A.将所有工业转移至周边城市 B.进一步扩大城市用地规模
C.加强与周边城市间的交通联系 D.在周边地区新建多个卫星城市
(2023年重庆沙坪坝区期末)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对区域发展起着辐射带动作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由高等级城市向低等级城市流动,称为城市辐射。上海市是长三角城市体系中唯一的超大城市,是长三角区域发展的龙头和区域协作的纽带。图3为2005年和2020年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交通圈域示意图。据此完成第8~9题。
图3
8.长三角交通圈域空间变化有利于上海( )
①吸引人口迁入,迅速扩大规模 ②集聚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 ③强化服务功能,壮大第三产业 ④增强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为进一步提高上海的城市辐射力,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扩大对外开放程度 B.控制周边城市发展速度
C.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提高上海市的行政等级
表2示意2016年我国四大地区的生产总值和产业结构比例。据此完成第10~11题。
表2
四大 地区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生产总值/亿元 比例/% 生产总值/亿元 比例/% 生产总值/亿元 比例/%
甲 21 929.72 5.35 173 445.86 42.28 195 147.96 52.37
乙 16 780.94 10.45 72 951.48 45.41 70 913.15 44.14
丙 18 612.84 11.87 67 355.70 42.95 70 859.63 45.18
丁 6 342.04 12.12 20 012.18 38.18 26 055.57 49.70
10.甲、乙、丙、丁中代表东北地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我国四大地区中( )
A.甲地区以传统型工业为主 B.乙地区城镇化水平最高
C.丙地区以发展重型工业为主 D.丁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表3
地区 GDP/ 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 经济外 向度/%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长三角 46 672 3.4 54.4 42.2 126.7
全国 249 583 11.3 48.6 40.1 66.2
(2022年陕西宝鸡期末)长三角经济圈是指以上海为龙头,由江苏和浙江的16座城市组成的经济圈,是我国最具活力的三大经济圈之一。读表3中某年份的相关资料,完成第12~13题。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长三角经济发达,GDP约占全国的20% ②长三角农业生产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③长三角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④长三角应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第一产业比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3.下列有关长三角目前所处发展阶段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 ②工业化阶段 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④扩大制造业规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3年河北石家庄模拟)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图4示意我国三大城市群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国内价值链分布。据此完成第14~15题。
图4
14.珠三角城市群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价值链分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高附加值环节研发实力相对较弱
B.中附加值环节所占比重相对过高
C.低附加值环节生产能力相对较低
D.低附加值与高附加值占比差距大
15.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和天津适宜大力推动的产业是( )
A.电子装配 B.信息技术
C.机械制造 D.生态农业
(2023年江苏泰州期末)碳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完善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表4为2000—2017年中国区域碳排放总量占比变化趋势表。据此完成第16~18题。
表4
年份 甲 乙 丙 丁
2000 41% 21% 26% 12%
2003 43% 19% 26% 12%
2006 44% 18% 28% 10%
2009 43% 18% 29% 10%
2012 41% 18% 32% 9%
2015 40% 18% 33% 9%
2017 40% 18% 34% 8%
16.表中甲、乙、丙、丁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
A.甲—东北地区 B.乙—东部地区
C.丙—西部地区 D.丁—中部地区
17.丁区域碳排放总量占比下降的原因有( )
①重工业的衰退 ②生态环境修复 ③天然气占比最高 ④产业结构调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结合区域发展特征,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甲区域发展低碳产业,减少碳排放量 ②乙区域将重工业转出,降低对能源的依赖 ③丙区域发挥能源优势,承接高耗能工业 ④丁区域优先发展水能,优化能源结构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东北三省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摇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该地区经济发展失衡,人口流失严重。21世纪初,中央出台多项改革方案振兴东北,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推动东北投资转型升级。图5为东北三省经济结构失衡水平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9~20题。
图5
19.大庆一直处于失衡高值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政策优势丧失 B.技术人才流失
C.资源依赖过度 D.市场腹地狭小
20.为促进东北三省经济转型升级,需要( )
①加大工业补贴政策 ②强化农业科技创新 ③加强资源投资驱动 ④发展现代服务产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材料 长三角城市群位于长江经济带的最东端,国土面积35.8万平方千米,人口总量2.25亿,GDP总量约占全国的1/4,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图6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图7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示意图。
图6 图7
(1)相较于长江流域其他城市群,评价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10分)
(2)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较多,分析其对长三角地区产生的影响。(6分)
(3)简述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措施。(8分)
22.(2022年河南南阳六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 枣庄位于山东南部地区,是“因煤而兴”的典型资源型工业城市。随着煤炭资源日益枯竭,枣庄主动谋求产业转型,打造“中国北方锂都”。枣庄是全国较早发展锂电的城市之一。近年来,枣庄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突出锂电产业的发展首位度。2022中国(枣庄)国际锂电产业展览会在枣庄会展中心开幕,大会签约锂电产业项目26个,总投资额达1 095亿元。在科技研发端,枣庄拥有科研平台24个,获批锂电专利698项,山东省储能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枣庄学院锂电产业学院相继落地。目前,枣庄市拥有锂电企业57家、产品种类200多个,形成锂矿开采加工、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终端应用、回收拆解的完整产业链和产业生态。
(1)根据材料简述枣庄市成功转型的经验。(8分)
(2)请为促进枣庄市产业多元化发展提出合理性建议。(8分)
第三章综合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2023年浙江衢州期末)表1为某省级行政区四类不同等级城市提供的货物和服务情况统计表(表中“√”表示该城市具有该项职能)。据此完成第1~2题。
表1
类型 日常生活用品店 家用电器店 高档化妆品店 小学 重点中学 地方性大学 重点大学
① √ √ √ √ √ √
② √ √ √ √ √ √ √
③ √ √ √ √
④ √ √
1.空间分布密度最大的城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③类城市的服务职能最多 B.①类城市的等级最高
C.重点大学服务范围比中学大 D.各级城市间的服务边界都是确定的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服务职能越少的城市,对应的等级越低,数量越多,空间分布密度也越大,表中④类城市仅能提供的货物和服务只有日常生活用品和小学。第2题,读表可知,②类城市的服务职能最多,对应的等级最高,A、B项错误;拥有重点大学的城市少于拥有中学的城市,与城市的等级高低相对应,只有等级高的城市才可以拥有重点大学,也就意味着重点大学的服务范围比中学大,C项正确;不同等级的城市的服务范围是相互重叠的,故各级城市间的服务边界是不确定的,D项错误。
读湖南省部分城市分布示意图(图1),完成第3~4题。
图1
3.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长沙的城市等级最高 ②图中城市等级共有三级 ③株洲的城市等级高于岳阳 ④等级最低的城市是汨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沙与湘潭的服务范围是相互排斥的
B.长沙的服务范围与株洲的服务范围不可以重叠
C.长沙提供的服务种类与其他城市相同
D.经过长沙的京广高铁,可以扩大长沙的服务范围
【答案】3.D 4.D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长沙是湖南省的行政中心,城市等级最高,①正确;图中城市包括省级行政中心、地级行政中心、县级行政中心,共三级,②正确;株洲与岳阳城市等级相同,都是地级行政中心,③错误;汨罗为县级行政中心,等级最低,④正确。第4题,根据中心地理论可知,长沙服务范围覆盖湘潭,二者不互相排斥,服务范围可以重叠,A、B项错误;长沙等级最高,服务种类最多,C项错误;京广高铁经过长沙,使其服务范围扩大,D项正确。
(2022年海南期末)河南省位于我国中原地区,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中部崛起的核心区域。以河南省城市为主体的中原城市群是国家七大城市群之一。图2为2008年和2018年河南省各地级市辐射半径统计图。据此完成第5~7题。
图2
5.导致郑州的辐射半径远大于省内其他城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城市面积 B.气候条件
C.交通运输 D.资源储量
6.郑州的辐射带动功能主要表现在( )
A.促进周边乡村农业用地增加 B.促进周边不同城市分工协作
C.促进周边所有城市等级提升 D.促进周边地区光电子产业发展
7.为提升在中原城市群中的辐射带动作用,郑州应该( )
A.将所有工业转移至周边城市 B.进一步扩大城市用地规模
C.加强与周边城市间的交通联系 D.在周边地区新建多个卫星城市
【答案】5.C 6.B 7.C [解析]第5题,郑州是河南省的行政中心,是河南省最大的交通枢纽,交通线路密集,范围较广,C项正确;郑州城市面积及其气候条件与河南部分地级市差异不是太大,因此不是决定其辐射半径远大于省内其他城市的最主要因素,A、B项错误;郑州资源储量不具备特别大的优势,D项错误。第6题,郑州的辐射带动功能主要表现在促进周边不同城市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B项正确;郑州的辐射带动功能主要表现在对周边城市的影响,不是对周边乡村的影响,A项错误;郑州的辐射带动功能不能促进周边所有城市等级提升,C项错误;光电子产业是高技术产业,适合在大城市发展,郑州周边地区技术水平比郑州落后,D项错误。第7题,为提升在中原城市群中的辐射作用,郑州应该加强与周边城市间的交通联系,加强经济联系,C项正确;将所有工业转移至周边城市不利于郑州市发展,A项错误;随着城镇化发展,郑州市城市规模会进一步扩大,但这不是提升郑州市在中原城市群中的辐射作用的最佳途径,B项错误;新建多个卫星城市是缓解郑州城镇化问题的措施,但不是提升郑州市在中原城市群中的辐射作用的最佳途径,D项错误。
(2023年重庆沙坪坝区期末)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对区域发展起着辐射带动作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由高等级城市向低等级城市流动,称为城市辐射。上海市是长三角城市体系中唯一的超大城市,是长三角区域发展的龙头和区域协作的纽带。图3为2005年和2020年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交通圈域示意图。据此完成第8~9题。
图3
8.长三角交通圈域空间变化有利于上海( )
①吸引人口迁入,迅速扩大规模 ②集聚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 ③强化服务功能,壮大第三产业 ④增强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为进一步提高上海的城市辐射力,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扩大对外开放程度 B.控制周边城市发展速度
C.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提高上海市的行政等级
【答案】8.B 9.A [解析]第8题,根据图文信息可知,长三角各城市间的交通联系进一步增强,对上海来说,有利于本地集聚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强化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同时增强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②③④符合题意;交通联系进一步增强,会吸引人口迁入上海,但不会迅速扩大上海的人口规模,①错误。第9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进一步提高上海的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可以扩大对外开放程度,A项正确;控制周边城市发展速度不符合现实状况,排除B项;上海调整优化本地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排除C项;上海为直辖市,城市等级已很高,提高行政等级的做法不可行,排除D项。
表2示意2016年我国四大地区的生产总值和产业结构比例。据此完成第10~11题。
表2
四大 地区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生产总值/亿元 比例/% 生产总值/亿元 比例/% 生产总值/亿元 比例/%
甲 21 929.72 5.35 173 445.86 42.28 195 147.96 52.37
乙 16 780.94 10.45 72 951.48 45.41 70 913.15 44.14
丙 18 612.84 11.87 67 355.70 42.95 70 859.63 45.18
丁 6 342.04 12.12 20 012.18 38.18 26 055.57 49.70
10.甲、乙、丙、丁中代表东北地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我国四大地区中( )
A.甲地区以传统型工业为主 B.乙地区城镇化水平最高
C.丙地区以发展重型工业为主 D.丁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答案】10.D 11.C [解析]第10题,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级行政区,范围最小,三次产业生产总值比其他地区低,所以丁地区为东北地区。甲地区为东部地区,乙地区为中部地区,丙地区为西部地区。第11题,甲地区为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A项错误;乙地区为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B项错误;丙地区为西部地区,以发展重型工业为主,C项正确;丁地区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较低,D项错误。
表3
地区 GDP/ 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 经济外 向度/%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长三角 46 672 3.4 54.4 42.2 126.7
全国 249 583 11.3 48.6 40.1 66.2
(2022年陕西宝鸡期末)长三角经济圈是指以上海为龙头,由江苏和浙江的16座城市组成的经济圈,是我国最具活力的三大经济圈之一。读表3中某年份的相关资料,完成第12~13题。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长三角经济发达,GDP约占全国的20% ②长三角农业生产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③长三角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④长三角应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第一产业比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3.下列有关长三角目前所处发展阶段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 ②工业化阶段 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④扩大制造业规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2.C 13.C [解析]第12题,由表可知长三角GDP占全国的比重为46 672/249 583×100%≈18.7%,①正确;长三角农业产值比重不占主要地位,但农业生产水平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②错误;长三角经济外向度达126.7%,说明对外开放程度较高,③正确;区域产业结构变化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④错误。第13题,根据上题分析,长三角第二、第三产业占的比重较大,但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低于第二产业,因此目前处于工业化阶段;今后长三角产业结构应逐步向第三产业转化;制造业发展在本区已不具优势,不是今后重点发展的产业。②③正确。
(2023年河北石家庄模拟)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图4示意我国三大城市群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国内价值链分布。据此完成第14~15题。
图4
14.珠三角城市群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价值链分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高附加值环节研发实力相对较弱
B.中附加值环节所占比重相对过高
C.低附加值环节生产能力相对较低
D.低附加值与高附加值占比差距大
15.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和天津适宜大力推动的产业是( )
A.电子装配 B.信息技术
C.机械制造 D.生态农业
【答案】14.A 15.B [解析]第14题,读图可知,珠三角城市群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价值链分布中高附加值环节占比较低,主要是研发实力相对较弱导致的,A项正确;中附加值环节占比并没有相对过高,B项错误;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会使得低附加值产业减少,低附加值环节生产能力相对较低及低附加值与高附加值占比差距大都是产业升级过程中良性的发展特点,不是主要存在问题,C、D项错误。第15题,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和天津适宜大力推动的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材料中的定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可知,信息技术资源消耗少而综合效益高,B项正确。
(2023年江苏泰州期末)碳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完善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表4为2000—2017年中国区域碳排放总量占比变化趋势表。据此完成第16~18题。
表4
年份 甲 乙 丙 丁
2000 41% 21% 26% 12%
2003 43% 19% 26% 12%
2006 44% 18% 28% 10%
2009 43% 18% 29% 10%
2012 41% 18% 32% 9%
2015 40% 18% 33% 9%
2017 40% 18% 34% 8%
16.表中甲、乙、丙、丁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
A.甲—东北地区 B.乙—东部地区
C.丙—西部地区 D.丁—中部地区
17.丁区域碳排放总量占比下降的原因有( )
①重工业的衰退 ②生态环境修复 ③天然气占比最高 ④产业结构调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结合区域发展特征,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甲区域发展低碳产业,减少碳排放量 ②乙区域将重工业转出,降低对能源的依赖 ③丙区域发挥能源优势,承接高耗能工业 ④丁区域优先发展水能,优化能源结构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16.C 17.B 18.C [解析]第16题,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能源需求量大,碳排放总量最大,对应甲区域;西部大开发促进了西部地区能源资源的开发,碳排放总量所占比重有所上升,对应丙区域;东北地区资源枯竭,经济衰退,碳排放总量所占比重下降,对应丁区域;中部地区则对应乙区域。第17题,由上题解析可知,丁区域对应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传统工业衰落,环境污染减轻,碳排放总量下降,生态环境得到修复,植被固定的二氧化碳增加,使碳排放总量减少,碳排放总量占比下降,①②正确;产业结构调整,减少高排放产业可起到减少碳排放的作用,④正确。天然气燃烧也会排放二氧化碳,③错误。第18题,甲区域为东部地区,应发展低碳产业,减少碳排放量,①正确;乙区域为中部地区,当地资源丰富,可因地制宜发展重工业,并对重工业进行优化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总量,②错误;丙区域为西部地区,当地水能、化石资源丰富,可以发挥能源优势,承接高耗能工业,促进经济发展,③正确;丁区域为东北地区,当地水能资源不突出,但土地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可以发展商品农业和旅游业,④错误。
东北三省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摇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该地区经济发展失衡,人口流失严重。21世纪初,中央出台多项改革方案振兴东北,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推动东北投资转型升级。图5为东北三省经济结构失衡水平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9~20题。
图5
19.大庆一直处于失衡高值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政策优势丧失 B.技术人才流失
C.资源依赖过度 D.市场腹地狭小
20.为促进东北三省经济转型升级,需要( )
①加大工业补贴政策 ②强化农业科技创新 ③加强资源投资驱动 ④发展现代服务产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9.C 20.D [解析]第19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庆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开采基地,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得大庆成为因石油开发而兴起的城市,多年来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一直占主要地位。但过度依赖于石油资源发展经济,使得大庆经济结构失衡一直处于高值区,故C项正确。第20题,要缓解东北三省过度依赖矿产资源发展经济导致的经济结构失衡问题,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就必须加强第一、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发展现代服务产业是可行的办法,②④正确;而加大工业补贴政策和加强资源投资驱动等措施仍然是促进传统第二产业发展的措施,不能够缓解经济结构失衡问题,也不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因此①③错误。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材料 长三角城市群位于长江经济带的最东端,国土面积35.8万平方千米,人口总量2.25亿,GDP总量约占全国的1/4,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图6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图7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示意图。
图6 图7
(1)相较于长江流域其他城市群,评价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10分)
(2)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较多,分析其对长三角地区产生的影响。(6分)
(3)简述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措施。(8分)
【答案】(1)优势:资金雄厚;人才众多,科技水平高;滨江临海,位于东部海岸线中点,邻近国际市场。劣势:能源、矿产资源贫乏;劳动力价格高;地价昂贵。
(2)利: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缓解城市环境压力。弊:短时间内造成就业岗位减少,失业人数增多。
(3)加强规划,建设合理的城市体系;打破行政壁垒;加强城市间分工协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互联互通;治理污染,美化环境;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22.(2022年河南南阳六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 枣庄位于山东南部地区,是“因煤而兴”的典型资源型工业城市。随着煤炭资源日益枯竭,枣庄主动谋求产业转型,打造“中国北方锂都”。枣庄是全国较早发展锂电的城市之一。近年来,枣庄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突出锂电产业的发展首位度。2022中国(枣庄)国际锂电产业展览会在枣庄会展中心开幕,大会签约锂电产业项目26个,总投资额达1 095亿元。在科技研发端,枣庄拥有科研平台24个,获批锂电专利698项,山东省储能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枣庄学院锂电产业学院相继落地。目前,枣庄市拥有锂电企业57家、产品种类200多个,形成锂矿开采加工、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终端应用、回收拆解的完整产业链和产业生态。
(1)根据材料简述枣庄市成功转型的经验。(8分)
(2)请为促进枣庄市产业多元化发展提出合理性建议。(8分)
【答案】(1)抢先布局锂电产业,积累经验;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优化营商环境;注重科技研发;完善产业链,充分利用集群效应;加强宣传,打造品牌等。
(2)发展资源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特色服务业;适当改造原有废弃工业设施,发展工业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