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 测试题 (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 测试题 (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21 10:0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12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的一氯代物有3种
B.与不互为同系物
C.分子式与的苯的同系物共有4种结构
D.立方烷()经硝化可得到六硝基立方烷,其可能的结构有3种
2.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A.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B.羟基的电子式:
C.乙炔的实验式:
D.乙醇的核磁共振氢谱:
3.化学知识和技术发展离不开伟大化学家。下列人物与其贡献不匹配的是
A.侯德榜——工业制备烧碱 B.勒夏特列——化学平衡的移动
C.李比希——元素定量分析 D.盖斯——反应热的计算
4.下列分子式对应的物质不能代表一种纯净物的是( )
A.CH2Cl2 B.CHFClBr C.C2H5Cl D.CH4O
5.有机物A能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化。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物B无同分异构体
B.有机物A能发生消去反应和取代反应
C.B、D、E三者摩尔质量的关系为
D.A的同分异构中,属于E的同系物的有2种
6.现代分析仪器对有机物M的分子结构进行测定,相关结果如下:
有关M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根据图1,M的相对分子质量应为74
B.根据图1、图2,推测M的分子式是C4H10O
C.根据图1、图2、图3信息,可确定M是2-甲基-2-丙醇
D.根据图1、图2、图3信息,M分子内有三种化学环境不同的H,个数比为6︰3︰1
7.关于下列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研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能确定有机物中有五种氢原子
B.通过质谱法能确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C.通过红外光谱能确定该分子中含有酯基
D.通过化学反应证明分子中含有过氧基
8.下列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正确的是
A.醛 B.CH3OCH3酮
C.羧酸 D. 芳香烃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互为同位素
B.冰和干冰互为同素异形体
C.与互为同系物
D.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10.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用电子式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
B.按照系统命名法的名称:2-乙基丙烷
C.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
D.的球根模型:
11.有机物蒽的结构简式为,它的二溴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
A.13 B.14 C.15 D.16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与都含一个手性碳原子
B.和的空间构型相似
C.与都是平面型分子
D.和乙醚()都是直线型非极性分子
二、非选择题(共10题)
13.某芳香烃A的质谱图如图所示:
(1)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的名称为 。
(2)A的一氯代物共有 种。
(3)A中最多有 个原子共平面。
(4)已知9.2 g A在足量O2中充分燃烧,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浓硫酸和碱石灰,分别增重 g和 g。
(5)A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有 个峰,峰面积之比为 。
14.现有下列各组物质:
①和 ②和
③ 和 ④和
⑤和 ⑥和质量数为238、中子数为146的原子
⑦和
按要求用序号填空:
(1)互为同系物的是 。
(2)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3)互为同位素的是 。
(4)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5)属于同种物质的是 。
15.根据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步骤和方法填空:
(1)测得A的蒸气密度是同状况下氢气的35倍,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将5.6gA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并将产物依次通过无水氯化钙和KOH浓溶液,分别增重7.2g和17.6g。A的分子式为 。
(3)将A通入溴水,溴水褪色,说明A属于 (填按官能团分类的物质类别)。
(4)A的核磁共振氢谱如图,则A的结构简式为 。
16.实验室用图装置(夹持、搅拌等装置已省略)制备氢化铝钠()。

简要步骤如下:
I.在A瓶中分别加入50mL含4.32g NaH的四氢呋喃悬浮液、少量(可忽略)固体,搅拌,接通冷凝水,控温30℃。
II.滴加50mL含5.34g 的四氢呋喃溶液,有白色固体析出。
III.滴加完后,充分搅拌1h,放置沉降,经一系列操作得到产品。
已知:
①在室温干燥空气中能稳定存在,遇水易燃烧爆炸,易溶于四氢呋喃( ),难溶于甲苯。常压下,四氢呋喃沸点66℃。

请回答:
(1)仪器B名称是 ;A瓶中冷凝水的通水方向是 进 出(填“a”或“b”)。
(2)请结合主要的化学方程式说明遇水产生燃烧爆炸现象的原因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步骤I中,加少量固体可加快反应速率
B.步骤II中,适当减缓滴加的四氢呋喃溶液速率可更有效控温
C.步骤III中,“沉降”得到的清液的主要成分为四氢呋喃和
D.考虑到四氢呋喃有一定毒性,装置中的主要作用是尾气吸收
(4)步骤III中,经过“一系列操作”得到较纯净且较大颗粒的产品。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合理的仪器和操作,补全如下步骤[“_______”上填写一件最关键仪器或一种试剂,括号内填写一种操作,均用字母表示]。
用_______( )→用_______(洗涤)→用_______( )→粗产品→在烧杯中用_______(溶解,并多次重结晶纯化)→最后一次结晶时→用真空干燥器(干燥)→较纯净且较大颗粒的产品 。
仪器或试剂:a.蒸馏烧瓶;b.三颈烧瓶;c.三角漏斗;d.四氢呋喃;e.甲苯;f.95%乙醇水溶液
操作:g.调控快速结晶;h.调控缓慢结晶;i.过滤;j.减压蒸馏。
(5)产率计算:将步骤III获得的产品用足量的无水乙醇、盐酸处理,加热沸腾分离出,冷却后用100mL容量瓶配成溶液。用移液管量取5mL待测溶液、20mL 0.2000mol/L EDTA溶液于锥形瓶中,调节pH值,加热沸腾2min。冷却后加双硫腺指示剂,用0.1000mol/L醋酸锌溶液滴定剩余的EDTA,多次测量消耗的醋酸锌溶液体积平均为20.90mL。则的产率是 。(EDTA与、均形成1:1的螯合物;)
17.化学上常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下图是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化学式常用的装置,这种方法是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
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分液漏斗中盛放的物质是 。
(2)C装置(燃烧管)中的作用是 。
(3)E装置中所盛放试剂的名称为 。
(4)去掉B装置对实验造成的影响为 ,F装置的作用为 。
(5)若准确称取样品(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经充分燃烧后,D装置质量增加,E装置质量增加,则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 。
(6)要确定该有机物的分子式,还需要测定 ,目前最精确、最快捷的测定方法是 。
18.某化学小组为测定有机物G的组成和结构,设计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加热反应管C”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这两步操作应先进行 。
(2)装置B中浓H2SO4的作用是 。
(3)装置F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
(4)若准确称取8.8g样品G(只含C、H、O三种元素),经充分燃烧后(CuO的作用是确保有机物充分氧化,最终生成CO2和H2O),洗气瓶D质量增加7.2g。U型管E质量增加17.6g,又知有机物G的质谱图(如图所示)为:
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
(5)另取有机物G8.8g,跟足量NaHCO3溶液反应,生成2.24LCO2(标准状况),经测定其核磁共振氢谱有3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6:1:1,综上所述,G的结构简式为 。
19.将12.9g某有机物在过量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分为两等分,一份通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中,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得到14.35g白色沉淀。另一份通过足量干燥氯化钙,再通过足量碱石灰。其中氯化钙增重3.6g,碱石灰增重12.45g。试计算:
(1)由产生14.35g白色沉淀,可确定有机物中含 元素(写出元素符号)。
(2)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写出计算过程)。
20.为测定某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进行如下实验:
(1)将一定量的有机物A置于氧气流中充分燃烧,实验测得:生成5.4 g H2O和8.8 g CO2,消耗氧气6.72 L(标准状况下),则该物质的实验式是 。
(2)用质谱仪测定该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得到如图所示的质谱图,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该物质的分子式是 。
(3)核磁共振氢谱能对有机物分子中不同位置的氢原子给出不同的峰值(信号),根据峰值(信号)可以确定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例如甲基氯甲基醚(Cl-CH2-O-CH3,有2种氢原子)的核磁共 振氢谱如左图所示,经测定,有机物A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如右图所示,则A的结构简式为 。
21.实验测得某碳氢化合物A中含碳80%,含氢20%,该化合物的实验式是 ,又测得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0,该化合物的分子式 。
22.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元素的非金属性(原子的得电子能力):Q W(填“>”或“<”),Q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为 ,Q的一种氢化物的相对分子量是氢气相对分子量的36倍,该氢化物可能的结构简式有 。
(3)W的单质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是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原子序数比R多1的元素的一种氢化物能分解出它的另一种氢化物,此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R有多种氧化物,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在一定条件下,2L的甲气体与0.5L的氧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R的含氧酸盐只有一种。则该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 。
参考答案:
1.A
A.该结构可看作甲烷中3个H原子被苯取代,连在同一个碳上的苯是相同的,则甲烷中心C有1种H、苯环上有3中氢,即,一氯代物有4种,A错误;
B.两者分别为苯甲醇和苯酚,属不同种类物质,不是同系物,B正确;
C.分子式为C8H10的芳香烃,分子中含有1个苯环,其不饱和度=(2×8+2 10)/2=4,故侧链为烷基,若有1个侧链,为-CH2-CH3,有一种;若有2个侧链,为-CH3,有邻、间、对三种,故符合条件的结构共有4种,C正确;
D.立方烷共8个氢原子,经硝化可得到六硝基立方烷,两个H原子可能是相邻、同一面的对角线顶点上、通过体心的对角线顶点上,所以其可能的结构有3种, D正确;
故选:A。
2.B
A.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2,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则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A项错误;
B.羟基的结构式为-OH,O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羟基的电子式为,B项正确;
C.乙炔的分子式为C2H2,则乙炔的实验式(最简式)为CH,C项错误;
D.乙醇的结构简式为,乙醇分子中的等效氢原子有3种,则核磁共振氢谱有三组吸收峰,且氢原子的比值为3:2:1,则核磁共振氢谱吸收峰的峰面积比值为3:2:1,D项错误;
答案选B。
3.A
A.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这里的碱指的是纯碱,A符合题意;
B.勒夏特列发现了勒夏特列原理,即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B不合题意;
C.李比希发明了李比希元素分析法,即通过氧化法进行元素定量分析,C不合题意;
D.盖斯发现了一个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无关,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即盖斯定律,因此可以计算一个反应的反应热,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B
纯净物是指由一种单质或一种化合物组成的物质,组成固定,有固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物质,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在有机物中没有同分异构体,即可解答。
A.CH2Cl2是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能代表纯净物,故A正确;
B.CHFClBr有同分异构体,因为C原子是手性C原子,叫做构型异构,故B错误;
C.C2H5Cl是一氯乙烷,没有同分异构体,能代表纯净物,故C正确;
D. CH4O是甲醇,没有同分异构体,能代表纯净物,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5.D
A.有机物B为,与互为同分异构体,A项错误
B.不能发生消去反应,B项错误;
C.B、D、E三者摩尔质量的关系为,C项错误;
D.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的同系物的有和,共2种,D项正确;
故选D。
6.C
A.质谱图中过最后一条线对应的质荷比为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图中看出为74,A正确;
B.图1知相对分子质量为74,图2知含醚键,该物质为醚,通式为CnH2n+2O,故n=4,分子式为C4H10O,B正确;
C.由图3知该分子中含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而2-甲基-2-丙醇中只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C错误;
D.M分子内有三种化学环境不同的H,结构简式为CH3CH(OCH3)CH3,氢原子个数比为6:3:1,D正确;
故选C。
7.A
A.核磁共振氢谱可确定有机物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的种类以及它们的个数比,该物质有12种氢原子,故A错误;
B.质谱图中的最大质荷比为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故B正确;
C.红外光谱图可确定分子的化学键或官能团的类型,故C正确;
D.根据图知,该分子中存在-O-O-,具有强氧化性,可用还原性物质与该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可证明分子中含有过氧基,故D正确;
故选:A。
8.C
A.的官能团是酯基,该物质属于酯类,A项错误;
B.CH3OCH3含有醚键,该物质属于醚,B项错误;
C.官能团为羧基,该物质属于羧酸类,C项正确;
D.六元环不是苯环,该物质属于环状烃,D项错误。
故选C。
9.A
A.与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A正确;
B.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水和二氧化碳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不可能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
C.同系物必须是含有相同数目、相同官能团的同类物质,与含有的氯原子数目不同,不可能互为同系物,故C错误;
D.同分异构体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的互称,与的碳原子个数不同,分子式不同,不可能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
故选A。
10.A
A.NaCl中Na失去一个电子带正电荷,氯元素得到一个电子形成阴离子,最外层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其形成过程可表示为,故A 正确;
B.用系统命名法为2-甲基丁烷,故B错误;
C.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可表示为,故C错误;
D.乙醛分子中有7个原子,其球棍模型为,故D错误;
故选A。
11.C
固定一个Br原子,依次移动另一个Br原子得到它的二溴代物,分别有:、、共15种 。
12.D
A.中用“*”标记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中与Cl原子相连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故A正确;
B.和的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都是4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空间构型都是正四面体结构,故B正确;
C.苯是平面型分子,中B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且不含孤电子对,为平面三角形结构,则两者均是平面型分子,故C正确;
D.分子中,O原子与两个C原子形成2个σ键,含有2个孤电子对,O和与之相连的两个C原子形成V形结构,因此乙醚不是直线型分子,故D错误;
答案选D。
13. 92 甲苯 4 13 7.2 30.8 4 1∶2∶2∶3
(1)根据A为芳香烃可知A含苯环,根据质荷比最大值为92可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2;,所以A的分子式为C7H8,则A为,名称为甲苯;
(2)甲苯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3种,即氯原子取代与甲基相邻、相间、相对的位置上的氢原子,甲基上还有1种,即氯原子取代甲基上的氢原子,共4种;
(3)苯的所有原子共平面,甲烷分子中与碳原子共平面的氢原子最多有两个,甲苯是由甲基取代苯的一个氢原子构成的,所以最多有13个原子共平面;
(4)由甲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7H8+9O27CO2+4H2O,9.2g甲苯的物质的量为0.1mol,完全燃烧会生成0.7molCO2和0.4molH2O,通过浓硫酸时增重的是水的质量:0.4mol×18g/mol=7.2g,通过碱石灰时增重的是CO2的质量:0.7mol×44g/mol=30.8g;
(5)由甲苯的结构简式:,分子中共含有4种等效氢,所以会有4个峰,其个数之比为:1∶2∶2∶3;故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之比为1∶2∶2∶3。
14. ⑤ ⑦ ⑥ ① ③④
(1)的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2个,二者互为同系物,故填⑤;
(2)的分子式相同,均是,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填⑦;
(3)质量数为238、中子数为146的原子的质子数为238-146=92,与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二者互为同位素,故填⑥;
(4),是由氧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故填①;
(5) 和均表示二氯甲烷,是同种物质,均表示水分子,属于同种物质,故填③④。
15.(1)70
(2)C5H10
(3)烯烃
(4)
(1)根据公式M=D·M(H2)计算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5=70;故答案为:70。
(2)由A的燃烧反应知,5.6 g A含m(C)= =4.8 g,m(H)==0.8 g,确定该有机物只含碳、氢两种元素,实验式为CH2;设分子式为(CH2)n,则12n+2n=70,n=5,分子式为C5H10;故答案为:C5H10。
(3)符合分子式为C5H10的有烯烃和环烷烃,若能使溴水褪色,则为烯烃;若不能,则为环烷烃;故答案为:烯烃;
(4)该核磁共振氢谱图共有4个吸收峰,吸收峰面积之比为1∶1∶2∶6,则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16.(1) 球形冷凝管 b a
(2)遇水发生反应:,该反应剧烈且放热,使氢气与氧气混合爆炸。
(3)ABC
(4)c i e a j d h
(5)95.5%
向50mL含4.32g NaH的四氢呋喃悬浮液中加入50mL含5.34g 的四氢呋喃溶液发生反应:,而易溶于四氢呋喃( ),而NaCl为离子晶体,难溶于四氢呋喃,故析出的白色固体为NaCl。过滤之后,向的四氢呋喃溶液中加入甲苯,可以析出。
(1)仪器B名称是球形冷凝管;A瓶中冷凝水的通水方向为下口进上口出即b进a出。
(2)遇水发生反应:,该反应剧烈且放热,使氢气与氧气混合爆炸。
(3)的主要作用是避免空气中的水分与接触发生爆炸。D错。
(4)反应液充分搅拌1h,放置沉降后,用漏斗过滤,对滤渣用甲苯洗涤,并将滤渣置于蒸馏烧瓶内减压蒸馏得到粗产品,在烧杯中继续用四氢呋喃重新溶解,重结晶得到纯度更高的产品,最后一次结晶时用真空干燥器干燥并对较纯净且较大颗粒的产品调控缓慢结晶。
(5)由分析可知反应物NaH过量,5.34g 理论上可以产生。
经分析可知5mL待测溶液中含有Al3+的物质的量为,则实际产量为,故产率为。
17.(1)(或)
(2)使有机物充分氧化生成和
(3)碱石灰(或氢氧化钠)
(4) 造成测得的有机物中含氢量增大 防止空气中的和进入E装置,影响测定结果
(5)
(6) 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质谱法
A用来制取反应所需的氧气、B用来吸收水、C是在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气氧化管内样品、D用来吸收产生的水、E吸收二氧化碳,根据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可被氧化成二氧化碳的性质,可知CuO的作用是把有机物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转化为CO2,F装置充满碱石灰的U形干燥管可避免空气中的水以及二氧化碳干扰试验;
(1)
实验原理可知装置A是制备氧气的,根据装置的特点可知A装置中分液漏斗盛放的物质是双氧水或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O2↑或者2Na2O2+2H2O=4NaOH+O2↑,故答案为:H2O2(或H2O);
(2)
有机物在燃烧过程中,可能燃烧不充分,即有可能产生CO,而CO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CO2,所以C装置(燃烧管)中CuO的作用是使有机物充分氧化生成CO2和H2O,故答案为:使有机物充分氧化生成CO2和H2O;
(3)
有机物燃烧产生CO2,所以E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生成的CO2,因此其中所盛放试剂是碱石灰或氢氧化钠,故答案为:碱石灰或氢氧化钠;
(4)
B装置中盛有浓硫酸,其主要的作用是干燥氧气,除去水蒸气,因此如果将B装置去掉会造成测得有机物中含氢量增大,从而产生错误的结论,F装置的作用为防止空气中的和进入E装置,影响测定结果,故答案为:造成测得有机物中含氢量增大;防止空气中的和进入E装置,影响测定结果;
(5)
D管中无水氯化钙原来吸收水蒸气,质量增加0.72g,则生成的水是0.72g,水物质的量是,其中氢元素的物质的量是0.08mol,氢元素的质量是0.08g;E管质量增加1.76g,即CO2是1.76g,物质的量是,其中碳元素的质量是0.48g,所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原有机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1.20g-0.08g-0.48g=0.64g,则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04mol,所以原有机物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是0.04∶0.08∶0.04=1∶2∶1,因此最简式是CH2O,故答案为:CH2O;
(6)
最简式要确定分子式,则还需要知道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要确定该有机物的化学式,还需要测出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目前最精确、最快捷的测定方法是质谱法,故答案为:测出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质谱法。
18.(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2)除去O2中的水蒸气
(3)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进入E中
(4)C4H8O2
(5)(CH3)2CHCOOH
实验开始时先制氧气,把装置中空气排出来,防止二氧化碳干扰,B干燥氧气,加热C,样品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uO的作用是确保有机物充分氧化,最终生成CO2和H2O,D用于吸收生成物中的水,E用于吸收生成物中的二氧化碳,F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进入E装置,根据称量的质量进行有关的计算。
(1)先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A中产生的O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防止影响有机物燃烧生成CO2和H2O的质量的测定,故答案为: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2)装置B中浓H2SO4的作用是除去O2中的水蒸气,防止影响有机物燃烧生成H2O的质量的测定,故答案为:除去O2中的水蒸气;
(3)装置F中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进入E中,影响有机物燃烧生成CO2质量的测定,故答案为: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进入E中;
(4)由图二G的质谱图可知,G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则8.8g样品G的物质的量为0.1mol,经充分燃烧后,洗气瓶D增加的质量为反应生成水的质量,水的物质的量为,U型管E增加的质量为反应生成CO2的质量,CO2的物质的量为,则,,,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4H8O2,故答案为C4H8O2;
(5)8.8g(物质的量为0.1mol)有机物G跟足量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2.24LCO2(物质的量为0.1mol),说明1个G分子中含有1个羧基,核磁共振氢谱有3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6: 1: 1,说明G分子中有3种氢原子,3种氢原子的个数比为6:1:1,则G的结构简式为(CH3)2CHCOOH,故答案为:(CH3)2CHCOOH。
19.(1)Cl
(2)C2H5Cl
(1)将该有机物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中,得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是氯化银,可确定该有机物中含Cl元素;
(2)根据题给信息可知,白色沉淀AgCl质量14.35g,则一半产物中Cl原子的物质的量为,燃烧产物中有0.1molHCl;氯化钙吸H2O增重,得知产物中H2O的质量3.6g,则一半产物中H原子的物质的量为;碱石灰吸收CO2和HCl增重,得知产物中CO2和HCl的质量12.45g,其中HCl的质量为3.65g,则一半产物中C原子的物质的量为;故该完全燃烧后的一半产物中含0.2molC、0.5molH、0.1molCl,该有机物的摩尔质量为,则该有机物不含O元素,其分子式为C2H5Cl。
20.(1)C2H6O
(2) 46 C2H6O
(3)CH3CH2OH
(1)由题意可知,有机物A燃烧消耗标准状况下氧气6.72 L氧气,生成5.4 g水和8.8 g二氧化碳,由原子个数守恒可知,有机物A中含有的碳原子个数为×1=0.2mol、氢原子个数为×2=0.6mol、氧原子个数为×2+×1+×2=l0.1mol,则有机物A的实验式为C2H6O,故答案为:C2H6O;
(2)由图可知,有机物A的最大质荷比为46,则有机物A的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设A的分子式为(C2H6O)n,由实验式可得:n==1,所以A的分子式为C2H6O,故答案为:46;C2H6O;
(3)符合分子式为C2H6O的结构简式可能为核磁共振氢谱有3组峰的CH3CH2OH、核磁共振氢谱有1组峰的CH3OCH3,由图可知,有机物A的核磁共振氢谱有3组峰,则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故答案为:CH3CH2OH。
21. CH3 C2H6
已知该有机物为碳氢化合物,则碳氢原子个数比为80%/12:20%/1=1:3,则实验式为CH3;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0,则碳原子数为30×80%/12=2,氢原子数为30×20%/1=6,则分子式为C2H6。
22. < CH3CH2CH2CH2CH3、CH3CH(CH3)CH2CH3、C(CH3)4 S+2H2SO4(浓)3SO2↑+2H2O 2H2O22H2O+O2↑ NaNO2
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则T是Al元素,根据元素的位置关系可确定:Q是C;R是N,W是S,结合元素性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解答。
(1)R是N,氮为7号元素,核外有7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Q是C,W是S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得到电子的能力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根据酸性H2SO4>H2CO3,可确定元素的非金属性:Q<W;Q的最高价氧化物为二氧化碳,属于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碳的氢化物属于烃类,相对分子量是氢气相对分子量的36倍,则该氢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6×2=72,=5····2,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5H12,为戊烷,戊烷有三种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为正戊烷:CH3CH2CH2CH2CH3、异戊烷:CH3CH(CH3)CH2CH3、新戊烷:C(CH3)4;
(3)W是S,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为浓硫酸,硫单质与浓硫酸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2H2SO4(浓)3SO2↑+2H2O;
(4)R是N,原子序数比R多1的元素为O,氧元素的氢化物有H2O2和H2O,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此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O2↑;
(5)R是N,N有多种氧化物,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为NO。在一定条件下,2L的NO与0.5L的氧气相混合,会发生反应:2NO+O2=2NO2,V(O2)= 0.5 L,反应消耗V(NO)=1L,产生V(NO2)=1L,剩余V(NO)=1L,则反应后气体为NO、NO2等物质的量的混合气体。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则发生反应为:NO+NO2+2NaOH=2NaNO2+H2O,所生成R的含氧酸盐化学式是NaNO2。
【点睛】易错点为(2)根据题意分析计算得到碳氢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5H12,符合烷烃的组成,可得该物质为戊烷,但需要注意,有机物含有同分异构体,戊烷有三种同分异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