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1.小明在探究降雨给地表带来变化的活动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小组在探究降雨给地表带来变化实验时,改变的条件是( )A.植物B.雨量大小C.土地坡度D.降雨量高度
(2)本次模拟实验中,( )是侵蚀的开始。
A.水刚喷出来 B.喷出的水降落到“地表”上
C.喷出的水带走泥沙 D.喷出的水汇聚一起流下去
(3)本次实验“降水”过程中,这一小组不用重点观察的是( )。
A.“地表”径流的走向 B.“地表”径流的浑浊程度
C.统计降雨量的多少 D.“地表”被带走的颗粒大小
(4)实验时,用盆接着留下的径流,会发现( )最先沉积下来。
A.大石子 B.小石子
C.大颗粒泥沙 D.小颗粒泥沙求—部
(5)实验结束后,发现A组地表上留下较深的沟谷,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流水的侵蚀作用 B.风力的搬运作用中西
C.流水的沉积作用 D.重力的搬运作用
2.小苏打与白醋的研究.
小明分别在饮料瓶和气球中加入白醋和小苏打,并将气球套在饮料瓶口上如图,托起气球迅速将小苏打倒入瓶中。
(1)下列属于白醋特点的是( )。
A.白色无酸味 B.白色有酸味 C.无色有酸味
(2)小明看到气球变大,这是由于小苏打与白醋混合产生了 气体,属于 变化。用手触摸饮料瓶外壁,感觉比原来 (填“凉”或“热”)。
(3)实验结束后,小明发现瓶底有白色沉淀物,他认为可能是小苏打,根据所学可以加入 (物质)验证。
(4)小明将两根点燃的火柴上下放置如图,在不倒出液体的情况下,慢慢将饮料瓶倾斜,先熄灭的是 火柴(填“上方”或“下方”),理由是 。
(5)日常生活中, 、 等一些物质与白醋混合也会产生同样的气体。
3.探究一:水到哪里去了
如图所示,攻两杯等盘的水,并在杯外题上标出水位线,甲杯杯口敞开,乙杯杯口用塑料薄膜封住,然后将它们同时静置于同一个通风且向阳的地方2天。
(1)1、2天后,我们可以观察到甲杯中的水面会 (填“低于”“等于”或“高于”)水位线,原因是杯中的水变成 (填“空气”或“水蒸气”,下同)跑到 中了。
(2)我们还会观察到乙杯杯口的塑料薄膜内侧有 出现,原因是杯中的水先变成 往上跑,当遇到杯口塑料薄胰时,又凝结成 附在塑料薄膜上。(均填“水蒸气”或“水珠”)
(3)科学上,我们把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 ;水蒸气遇冷形成小水滴的现象叫 (均填“蒸发”或“凝结”)
4.如图:某同学探究植被与水土保持的关系实验。
①取两份土壤样本,一份取自密植草坪,有草和根分布,另一份是裸土。
②将两份土壤放到坡度相同的斜面上。
③用同一个喷壶,同样的水量模拟下雨,冲刷两份土壤。
④图①塑料盆中接的的水量为A毫升;图②塑料盆中接的的水量为B毫升。
问题:
(1)推测A B(填:<、>或=),得出的结论是 。
(2)分析某同学设计的这个实验,因为步骤 设计不合理,可能会影响实验效果。你认为应该改进的措施是 。
5.有三个同样大小、轻重不同的小球分别处在盛有清水的玻璃水槽内不同的位置(如图所示)。
(1)请你按从轻到重的顺序给三个小球排序。
(2)根据这个现象,你认为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
(3)A、B、C三个小球中,重力大于浮力的是( )。
A.A球 B.B球 C.C球
(4)如果C小球是马铃薯,你可用什么方法使它上浮?至少写出两种方法?
①
②
6.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其中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和大雪等与天气现象有关。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小兵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他对”雾、露、雨是怎么形成”的问题展开了以吓的模拟探究:
(1)在模拟雾和雨的形成时,为了创设一个低温环境,小兵应在杯口处放上 。小兵在”模拟雨的形成”时,为节省时间,烧杯中应倒入 水;“模拟雾的形成”时,小兵在量筒内点燃线香,这是为了增加空气中漂浮的 。
(2)露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____,其中”冷”的温度是指____(填字母序号)。
A.零摄氏度以下
B.零摄氏度
C.零摄氏度以上
“模拟露的形成”时,小兵在薄金属杯中加入碎冰,杯底垫一块湿毛巾,这是为了增加杯子周围的 。
(3)通过探究,小兵明白了”雾、露、雨形成的原因”,它们是在不同条件下形成的不同形态的水。年年降水年年降,”天 上的水为什么总也降不完?”请在图中用箭头画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路线。
7.皮皮同学在做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实验后,想知道实验中产生的是什么气体。通过查阅资料,他找到一张常见气体特点表
名称 主要特点 名称 主要特点
空气 混合气体,无色无味,支持燃烧 氧气 比空气重,无色无味,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 比空气重,无色无味,不支持燃烧 氢气 气体中最轻,无色无味,可以燃烧
氮气 比空气轻,无色无味,不支持燃烧 二氧化硫 比空气重,无色,强刺激性气味
一氧化碳 比空气轻,无色无味,可以燃烧 ……… …
(1)皮皮同学通过用眼睛观察以及用手扇闻的方法,发现这种气体无色无味,因此首先排除的气体是 。
(2)在老师的许可下,皮皮把点燃的火柴伸进这种气体内,发现火柴的火焰灭了,则这种气体可能是 、 。
(3)皮皮继续进行了探究,他把气体慢慢倒入右图这个装置的烧杯中,观察到下面的蜡烛先熄灭。这一现象说明该气体比空气 。
(4)如果你在做实验时收集到一种不知名的气体,你觉得可以直接用火焰来检验这种气体吗?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 。
(5)实验后,皮皮认为该气体肯定是二氧化碳了,但是小科认为还有可能是其他气体,你赞同谁的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 , 。
8.为了研究植物根的作用,张华把几根绿萝插进了装有营养液的玻璃瓶里,并使绿萝的根浸泡在营养液中,然后在营养液上加了一层植物油,并做好标记。
(1)探探在营养液上加了一层植物油,这样做是为了( )
A.防止水分过快蒸发
B.保存营养物质.
C.防止绿萝的根与外部空气接触
(2)实验现象:两天后,绿萝的根依然保持良好的状态,液面 (填“上升”或“下降”)了,这说明玻璃瓶中的营养液 (填“增加”或“减少”)了。
(3)从实验现象中我们可以分析出的信息有( )。
A.土壤不是植物生长的必需条件
B.根能帮助植物吸收水分和营养
C.以上说法都对
(4)利用营养液种植的植物叫( )。
A.水生植物 B.液生植物 C.水培植物
9.2017年5月23日,我国自主设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北坡下潜,首次观察到了4811米的海底世界。之后“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北坡经过多次下潜,最深下潜达到了7026米。图1中a、b、c分别表示“蛟龙”号在下潜过程中的三个位置,其中a沉到水底,b悬浮在水中,c浮在水面。
(1)图1中潜水器是通过改变 来实现沉浮的;图2中鱼缸里的鱼,能在水中上浮和下沉,是通过改变 来实现沉浮的。
(2)“蛟龙”号潜水器排开水量最少的位置是 点。
(3)按潜水器从重到轻给三个位置排序: 。
(4)比较三个点潜水器受到的浮力大小:a潜水器受到的浮力 b潜水器受到的浮力;b潜水器受到的浮力 c潜水器受到的浮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在上图中用长短不同的箭头画出潜水器在a点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关系,并在相应的箭头旁注明浮力和重力。
10.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上图中没有受到浮力作用的是 号木块。
(2)b号木块拉力是 ,比a木块的0.5N (填大或小),这是因为受到了 作用。
(3)通过观察b号和c号,我们发现它们的拉力不同,这是因为c号木块 ,所以它受到的浮力 (填大或小)。
(4)根据上图的测力实验,比较物体浸没在液体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的大小,可以猜测e号木块的拉力应该为 。
11.探究一:实验小学的科学兴趣小组他们探究蜡烛燃烧的变化。
实验名称:观察蜡烛的变化
实验器材:酒精灯、蜡烛、烧杯、蒸发皿、铁盘
实验步骤:
①把蜡块放在铁盘中,然后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变化。
②离开酒精灯后冷却,观察又有什么变化。
③燃烧蜡烛,观察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
(1)加热时,蜡烛由 体变成了能流动的 体。
(2)停止加热冷却后,流动的 体又变成了有一定形状的 体。
(3)蜡烛燃烧时,不仅外形和状态发生了变化,而且产生了 。
(4)根据实验现象可知,蜡烛加热融化过程中 (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蜡烛燃烧时 (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生成了 和 。
12.某小组同学像科学家那样研究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问题: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
实验假设:是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方法:
①用集气瓶收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往瓶中插人燃烧的细木条,观察发生的现象。
②把瓶中的气体沿杯壁倒入点燃了两支蜡烛的烧杯(如图),观察发生的现象。
③将产生的气体倒入一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透明玻璃杯中,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实验现象:
(1)把瓶中的气体倒入烧杯(如图),观察到 。
(2)将气体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 。
(3)实验分析和实验结论:产生的气体不支持 ,比空气 ,能和澄清的石灰水发生反应。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这种变化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A
(2)B
(3)A
(4)C
(5)A
2.【答案】(1)C
(2)二氧化碳;化学;凉
(3)白醋
(4)下方;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5)鸡蛋壳;贝壳
3.【答案】(1)低于;水蒸气;空气
(2)水珠;水蒸气;水珠
(3)蒸发;凝结
4.【答案】(1)>;植被覆盖有利于水土保持
(2)③;用同一个喷壶,同样的水量从同一高度模拟下雨,冲刷两份土壤
5.【答案】(1)A(2)体积相同,重量轻的在水中容易浮,重量重的在水中容易沉。
(3)C
(4)往清水里面加足够的食盐;往清水里面加足够的糖。
6.【答案】(1)冰袋;热;固体颗粒
(2)A
(3)
7.【答案】(1)二氧化硫
(2)二氧化碳;氮气
(3)重
(4)不可以;因为不知道气体对燃烧是否支持,以免引发事故
(5)小科;气体种类很多,特性不一,仅通过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来判断是不科学的。
8.【答案】(1)A
(2)下降;减少
(3)C
(4)C
9.【答案】(1)重量;体积
(2)c
(3)a>b>c
(4)等于;小于
(5)
10.【答案】(1)a
(2)0.45n;小;水的浮力
(3)浸入水中的体积大;大
(4)0.3N(根据浸入水中的体积相同判断。此题为拔高题,主要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
11.【答案】(1)固;液
(2)液;固
(3)烟
(4)没有;有;二氧化碳;水
12.【答案】(1)位置低的蜡烛先熄灭
(2)浑浊
(3)燃烧;重
(4)二氧化碳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