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21 14:4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题专题训练
1.在科学课堂上,我们做过以下三个实验,让我们跟惯惯一起来挑战一下吧,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水蒸发”实验中,使用酒精灯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要用酒精灯的焰心加热杯中的水
B.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C.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2)在“水蒸发”实验中,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上(塑料袋被挤压过);我们可以看到塑料袋   (填“变鼓”或“变扁”),这是因为水沸.腾后变成了   ,体积   (填“变大”或“变小”)。
(3)在“水结冰”实验中,在试管外的碎冰里加食盐,主要是为了(  )。
A.让冰咸一些
B.让碎冰更多
C.让试管外的温度更低
(4)通过观察实验二,发现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最接近于(  )
A.5 ℃ B.0 ℃ C.-5℃
(5)“水结冰”和“冰融化”实验中,都用到了橡皮筋,它的作用是(  )。
A.固定温度计的位置
B.固定试管
C.标出原来水和冰的高度
(6)我们观察到,实验三的冰全部融化后,体积(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2.如图,用手把一块木块按入水中,然后放手(放手瞬间如图)。
(1)请在图中用箭头线画出浸没在水中的木块受力情况。
(2)在刚松手后,木块受到的浮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此时,木块怎样运动?   。
(3)最后,木块的位置怎样?   ,这时木块受到的浮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
3.如图是三个大小相同、重量不同的小球在水中的情况。
(1)你认为最重的是   球,最轻的是   球。
(2)ABC三个小球中,你认为重力大于浮力的是   球。
(3)ABC三个小球中,受到的浮力最小的是   球。
4.探秘温州龙舟运动中心后,小科同学准备自制一些小冰块,为炎热的夏日增加一抹清凉。制作方法:①将清水烧开至沸腾;②冷却开水;③冷却后倒入冰块模具并放入冰箱冷冻。
水的变化
(1)在加热过程中,小科发现水中产生了很多的气泡,这些气泡实际上是(  )。
A.小水珠 B.水蒸气 C.小冰晶
(2)在加热过程中,小科发现热水壶喷嘴上方有白雾。这些白雾实际上是(  )。
A.小水珠 B.水蒸气 C.小冰晶
(3)小科用温度计测量,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沸腾时水的温度大约是100℃。继续加热,我们发现温度(  )。
A.继续上升 B.急速上升 C.保持不变
5.小科喜欢运动。有一天运动完口渴了,用茶壶烧水喝。在烧水的过程中,小科产生了以下几个问题并做实验进行研究。
小科想:开水烧开的时候温度是多少呢?于是,在等待水烧开的过程中,小科利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
(1)图甲中,①所指的实验仪器是    。
(2)烧开水的过程中,小科分别把冷、热两块玻璃片靠近烧杯上方,我们会发现   (选A或B),这是因为    (选C或D)。
A.冷玻璃片上有小水珠出现B.热玻璃片上有小水珠出现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D.水蒸气遇热凝结成小水珠
(3)如图乙所示,水烧开了的温度是   ℃。
(4)当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我们发现温度(  )。
A.逐渐上升 B.急速上升 C.保持不变 D.逐渐下降
6.在科学课上,我们曾多次提到过二氧化碳这种气体。我们一起来寻找二氧化碳的踪迹。
(1)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时,会产生大量   ,生成新物质二氧化碳;杯子摸起来比原来凉,说明伴随着这个过程会   (填“吸热”或“放热”)。
(2)人们吃食物后,身体热起来了,这是因为食物中的   能转化为   能。
(3)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大量燃烧化石能源来获得能量,这个过程中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为控制全球变暖,应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以下能源均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
A.石油和潮汐能 B.太阳能和风能 C.天然气和沼气
(4)面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除了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我们还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写出两点)
7.某科学小组研究铁钉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将①号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②号铁钉放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10多天之后,观察生锈情况。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到的现象是:①号铁钉   ;②号铁钉   。
(2)实验结论:铁生锈的原因是   。
(3)这个实验属于   (填“对比”或“模拟")实验。
(4)生产生活中为了防止铁生锈,采用了哪些方法?请你举两个例子。
8.为了研究铁生锈的条件,科学小组的同学们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甲试管:把铁钉放在一团湿的棉花球上。
乙试管:把铁钉浸没在煮沸(赶走空气)后冷却的水中,然后在水面加一层植物油。
丙试管:加少量干燥剂,再放一团干的棉花球,把铁钉放在干棉花球上,塞紧橡皮塞。
(1)乙试管水面上的植物油能很好地防止铁钉接触到   ,丙试管中的干燥剂吸收了试管中的   。
(2)一个星期后,小组同学发现只有试管   中的铁钉锈蚀比较严重。他们得出的结论是:铁生锈与   和   两个因素有关。
(3)生活中,为了减缓或防止铁生锈,请你写出两种方法:   。
9.小刚在家里做探究某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实验,得到了如下图的结果。
(1)B和C实验中,因为物体浸入水中体积大小不同,所以B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比C中物体受到的浮力   。
(2)D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N,E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N。
(3)D和E两个实验中浮力不同的原因是(  )。
A.物体的重量不同
B.浸入水中的深浅不同
C.液体的成分不同
10.(一)长江三角洲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长江河水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
下雨时,水流把岩屑和土粒冲到河里,奔腾的河水夹杂着岩屑和土粒对河岸进行磨削。这种将岩石、沙土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做侵蚀。
奔腾的河水会击碎岩石和土壤,在温度和风力的参与下,磨削、溶蚀河底和河岸,加深和拓宽河床。河流注入湖泊或海洋时,河水所携带的泥沙会大量沉积下来,形成向湖或海洋伸展的平地。这种平地外形像三角形,叫作三角洲。
(1)根据材料,奔腾的河水夹杂着   和   对河岸造成磨削,   和   也参与了对河床和河岸的磨削。这种将岩石、沙土破坏和   的现象叫做   。
(2)河流注入海洋时,泥沙会   下来,形成三角洲。
(3)能改变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因素非常多,与地震和火山喷发相比,河流改变地表特点较   (选填“快速”或“缓慢”)。
(4)下列地形的形成,与长江三角洲的形成相似的是(  )。
A.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B.敦煌的雅丹地貌
C.长白山天池 D.塔克拉玛干沙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A
(2)变鼓;水蒸气;变大
(3)C
(4)B
(5)C
(6)B
2.【答案】(1)
(2)大于;上浮
(3)漂浮;等于
3.【答案】(1)C;A
(2)C
(3)A
4.【答案】(1)B
(2)A
(3)C
5.【答案】(1)温度计
(2)A;C
(3)100
(4)C
6.【答案】(1)气泡;吸热
(2)化学;热
(3)B
(4)①低碳出行;②植树造林
7.【答案】(1)没有生锈;生锈了
(2)水和空气共同作用
(3)对比
(4)擦干水分、覆盖搪瓷、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制成不锈钢等
8.【答案】(1)空气;水分
(2)甲;空气;水分(后两空顺序不限)
(3)刷油漆、做成合金
9.【答案】(1)小
(2)1;1.2
(3)C
10.【答案】(1)岩屑;土粒;温度;风;搬走;侵蚀
(2)三角洲
(3)缓慢
(4)A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