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十五章 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
15.3 等腰三角形
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条性质定理及推论;
2.理解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特性;
3.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推论进行有关证明和计算.
一、学习目标
二、新课导入
等腰三角形
三、概念剖析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A
C
B
腰
腰
底边
顶角
底角
底角
三、概念剖析
(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推论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B=∠C,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三、概念剖析
(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推论
∠BAD=∠CAD,AD为顶角平分线
∠ADB=∠ADC=90°,AD为底边上的高线
BD=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性质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简称“三线合一”.
三、概念剖析
(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推论
想一想:我们都知道,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等边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推论: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相等,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
A
B
C
例1:如图,在△ABC中,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数.
四、典型例题
解:∵AB=AD=DC,
∴ ∠B=∠ADB,∠C=∠DAC.
设∠C=x,则∠DAC=x,
∠B=∠ADB=∠C+∠DAC=2x.
在△ABC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2x+x+26°+x=180°,
解得x=38.5°.
∴∠C=x=38.5°,∠B=2x=77°.
四、典型例题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归纳:
推论: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相等,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
1.如图,在△ABC中,AB=AC,过点A作AD∥BC,若∠1=70°,则∠BAC的大小为( )
A.40° B.30°
C.70° D.50°
A
【当堂检测】
解:∵AD∥BC,∴∠C=∠1=70°,
∵AB=AC,∴∠B=∠C=70°,
∴∠BAC=180°-∠B-∠C=40°.
【当堂检测】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求这个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
解:当50°的角是底角时,三角形的底角就是50°;
当50°的角是顶角时,两底角相等,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底角是65°.
∴这个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是50°或65°.
【当堂检测】
解:在△ABC中,∵AB=AC,
∴∠B=∠C(等边对等角).
又∵∠BAC=100 ,
3.已知:如图,房屋的顶角∠BAC=100 , 过屋顶A的立柱AD⊥BC , 屋椽AB=AC. 求顶架上∠B、∠C、∠BAD、∠CAD的度数.
又∵AD⊥BC,
∴∠BAD=∠CAD(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与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BAD=∠CAD=50°.
A
B
D
C
∴∠B=∠C= (180°-∠BAC)=4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例2:已知:△ABC 中,AB=AC,
求证:∠B=∠C .
∴△ABD ≌ △ACD(SSS).
∴∠B=∠C.
证法1:作底边BC边上的中线AD.
在△ABD与△ACD中:
四、典型例题
应用格式:
∵AB=AC(已知)
∴∠B=∠C(等边对等角)
A
B
C
D
AB=AC(已知),
BD=DC(作图),
AD=AD(公共边),
∴△ABD ≌ △ACD(SAS),
∴∠B=∠C.
证法2:作顶角∠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点D.
∵AD平分∠BAC ,
∴∠1=∠2.
在△ABD与△ACD中,
四、典型例题
AB=AC(已知),
∠1=∠2(已证),
AD=AD(公共边),
A
B
C
D
(
(
1
2
∴ Rt△ABD ≌ Rt△ACD(HL),
∴ ∠B=∠C.
证法3:作底边BC的高AD,交BC于点D.
∵AD⊥BC,
∴∠ADB =∠ADC=90°.
在Rt△ABD与Rt△ACD中,
四、典型例题
AB=AC(已知),
AD=AD(公共边),
A
B
C
D
归纳:
四、典型例题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
由此可知,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三线合一”.
4.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B=30°,求∠BAD和∠ADC的度数.
解:∵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
∴∠C=∠B=30°,
∠BAD=∠DAC,∠ADC=90°.
∴∠BAC=180°-30°-30°=120°.
【当堂检测】
A
B
C
D
【当堂检测】
5.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
(1)若AD=AE,求证:BD=CE;
(2)若BD=CE,F为DE的中点,如图②,求证:AF⊥BC.
点拨:在等腰三角形有关计算或证明中,有时需要添加辅助线,其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是常见的辅助线.
图②
图①
【当堂检测】
5.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
(1)若AD=AE,求证:BD=CE;
证明:(1)如图①,过A作AG⊥BC于G.
∵AB=AC,AD=AE,
∴BG=CG,DG=EG,
∴BG-DG=CG-EG,
∴BD=CE;
图①
G
【当堂检测】
(2)若BD=CE,F为DE的中点,如图②,求证:AF⊥BC.
证明:(2)∵BD=CE,F为DE的中点,
∴BD+DF=CE+EF,
∴BF=CF.
∵AB=AC,
∴AF⊥BC.
图②
五、课堂总结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
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定理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即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三线合一”.
推论: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相等,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