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我是什么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 我是什么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1 08:5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是什么》教案
一、标题
《我是什么》教案——探索自我,认识内心
二、引言
小学语文课程中,《我是什么》一课,通过富有想象力的文本,引导学生对自我进行深入的探索和认知。本课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入地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为形成健康的人格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自我认知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对自我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往往是片面的、模糊的。因此,本课的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探索和认识自己,帮助他们形成全面、准确的自我认知。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本内容,了解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地描述自己的特点和价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尊重他人,接纳自己,形成健康的人格。
五、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文本内容,了解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探索和认识自己。
六、教学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自己的照片或画像。
3. 环境: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七、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a. 老师播放一首欢快的歌曲,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然后问学生:“你们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b. 接着老师展示一系列不同的图片(如不同肤色、发型、穿着的人,不同职业的人等),让学生观察并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从而引入本课的主题。
2. 新课学习(20分钟)
a. 老师朗读课文《我是什么》,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中的‘我’是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读完后,老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
b.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最深?为什么?”然后分组讨论,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c. 老师结合学生的讨论,对课文进行深入解读,引导学生理解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同时鼓励学生珍惜自己的独特性,尊重他人的差异。
3. 巩固练习(15分钟)
a. 学生拿出自己的照片或画像,向同桌介绍自己的特点和价值。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评价和鼓励。
b. 分组活动:每组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如“我的爱好”、“我的优点”等),轮流发言,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反馈。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4. 拓展延伸(10分钟)
a. 老师播放一段关于残障人士自强不息的视频(如残奥会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片段),让学生感受他们的坚韧和勇气。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和我们有什么不同?他们又是如何克服困难的?”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挑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并努力克服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b. 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是视频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鼓励的话?”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汇报讨论结果。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5. 课堂小结(5分钟)
a. 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独特性尊重他人的差异同时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b.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想。老师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c. 最后老师布置作业:“回家后请写一篇日记记录你今天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感受。”通过这一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探索和认知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认识自己帮助他们形成全面、准确的自我认知。同时我也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引导他们珍爱生命尊重他人接纳自己形成健康的人格。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分享自己的特点和价值时显得不够自信这可能与他们平时缺乏锻炼有关。针对这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鼓励他们多参与课堂活动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同时我也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