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苏教版《课堂新坐标》必修一专题三第二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课件+习题 打包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2015学年苏教版《课堂新坐标》必修一专题三第二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课件+习题 打包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05-18 09:24:02

文档简介

课件46张PPT。第二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阅读教材P71[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至P73末尾,完成以下问题
1.铁、铜的存在
铁、铜在自然界中主要以_________的形式存在。
(1)铁矿有磁铁矿(主要成分为_________)、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等。化合态Fe3O4(2)铜矿有黄铜矿(_____________________)、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CO3·Cu(OH)2]等。
2.铁、铜的冶炼主要成分为CuFeS2(2)炼铜
①工业炼铜
②生物炼铜(矿堆浸铜法)
b.特点:成本低、污染小、反应条件简单。阅读教材P74[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至P76末尾,完成以下问题
1.物理性质
铁是一种可被_______吸引的_______金属,铜是_______金属,它们都是热和电的_______。磁铁银白色紫红色良导体2.化学性质
铁和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等发生反应。请写出铁分别与氯气、稀硫酸、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e3+的检验
化学上常用_________溶液检验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某些非金属酸和盐2Fe+3Cl2 2FeCl3Fe+H2SO4===FeSO4+H2↑Fe+CuSO4===FeSO4+Cu硫氢化钾Fe3++3SCN-===Fe(SCN)3溶液变成血红色4.Fe2+与Fe3+的转化
(1)在配制含Fe2+的溶液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目的是使被氧气氧化形成的Fe3+还原为Fe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
(2)为除去废水中的Fe2+,常先将废水中的Fe2+氧化为Fe3+,再______________使Fe3+转化为_______色的_______沉淀析出。
(3)在制作印刷电路板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Cl3+Cu===2FeCl2+CuCl2。调节溶液的pH红褐Fe(OH)3【判断】
1.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2.铁与稀盐酸反应的产物中加入KSCN溶液会变血红色( )
3.铁和氯气反应生成FeCl2( )
4.铜在空气中生成铜绿,其成分是Cu2(OH)2CO3( )×××√由于金属活动性不同,金属离子得到电子还原成金属原子的能力也就不同,因此必须采用不同的冶炼方法。
(1)热分解法:适用于冶炼金属活动性较差的金属。如汞和银:(2)热还原法:用还原剂(C、CO、H2、Al等)还原金属氧化物,适用于金属活动性介于Zn~Cu之间的大多数金属的冶炼。如:
Fe2O3+3CO 2Fe+3CO2
CuO+CO Cu+CO2↑(3)电解法:适合冶炼金属活动性很强的金属(一般是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铝前边的金属)。如:
2NaCl(熔融) 2Na+Cl2↑
2Al2O3(熔融)通电冰晶石 4Al+3O2↑
MgCl2(熔融) Mg+Cl2↑
金属冶炼原理的选择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活学活用】
1.冶炼金属一般有下列方法:①焦炭法 ②水煤气(或氢气,或一氧化碳)法 ③活泼金属置换法 ④电解法。
(1)对下表中的金属冶炼方法进行分析,从上述四种方法中选择相应的序号填入空格中。(2)各列举一个使用上述方法冶炼金属的例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火烧孔雀石炼铜是用C还原孔雀石分解得到CuO,故选①;湿法炼铜和铝热法炼铬都是利用活泼金属置换较不活泼的金属,故选③;而光卤石炼镁 的反应为MgCl2(熔融) Mg+Cl2↑,故选④。(2)金属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活动性介于Zn~Cu之间的金属、活动性较弱的金属分别采用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冶炼。
【答案】 (1)① ③ ③ ④
(2)①2Fe2O3+3C 4Fe+3CO2↑
②3H2+WO3 W+3H2O
③3MnO2+4Al 3Mn+2Al2O3
④2NaCl(熔融) 2Na+Cl2↑1.Fe、Fe2+、Fe3+的相互转化,如图所示。2.转化示例【活学活用】
2.制印刷电路时常用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向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烧杯中有铜无铁    B.烧杯中有铁无铜
C.烧杯中铁、铜都有 D.烧杯中铁、铜都无【解析】 根据2FeCl3+Cu===2FeCl2+CuCl2、2FeCl3+Fe===3FeCl2可知,铁、铜都可以和氯化铁反应,但是,由于铁的活动性比铜的活动性强,所以,反应有先后,只有铁完全反应后,剩余的氯化铁才能与铜反应。因此,不可能出现有铁无铜的现象。
【答案】 B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探究背景1]
Fe是地壳中含量很丰富的元素,也是生物体所必需的元素。自然界中的铁矿石主要有磁铁矿和赤铁矿。在高炉炼铁过程中,除了加入铁矿石外,还应加入焦炭和石灰石。[探究问题1]
1.磁铁矿、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写化学式)
【提示】 Fe3O4、Fe2O3。
2.写出赤铁矿被还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
3.焦炭在铁炉中参与了两个重要反应,请写出其化学方程式。【提示】 Fe2O3+3CO 2Fe+3CO2。【提示】 C+O2 CO2,CO2+C 2CO。4.石灰石在高炉炼铁中的作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探究背景2]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进行探究实验,比较Fe2+、Fe3+及Fe单质的氧化还原性。
[探究问题2]
1.提出假设,完成下列空白
(1)只有氧化性的微粒:________。
(2)只有还原性的微粒:________。
(3)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微粒:________。
【提示】 (1)Fe3+ (2)Fe (3)Fe2+2.制定实验方案,完成下列空白。
(1)证明________有氧化性,需加入还原剂,如________等。
(2)证明________只有还原性,需加入氧化剂,如________等。
(3)证明________只有氧化性,需加入还原剂,如________等;证明其有还原性,需加入氧化剂,如________等。
【提示】 (1)Fe3+ 铁粉铜片 (2)Fe 氯水
(3)Fe2+ 锌片 氯水(答案只要合理即可)3.实验步骤及现象(完成下列表格)。
(1)Fe3+的性质探究
(2)Fe2+的性质探究【提示】 (1)①血红 血红色消失 氧化 还原 2Fe3++Fe===3Fe2+ ②血红 氧化 Cu+2Fe3+===Cu2++2Fe2+
(2)①无明显现象 血红 还原 2Fe2++Cl2===2Fe3++2Cl- ②浅绿 无 氧化 Fe2++Zn===Zn2++Fe ③白 灰绿色 红褐 氧气 4Fe(OH)2+O2+2H2O===4Fe(OH)3将铁粉、铜粉、FeCl3溶液和CuCl2溶液混合于某容器中充分反应(假定容器不参与反应)。试判断下列情况下,溶液中各存在哪些金属离子和金属单质。
(1)若铁粉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________。
(2)若氯化铜有剩余,则容器中还可能有________。
(3)若氯化铁和氯化铜都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________。
(4)若氯化铁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________。【思路点拨】 本题属于物质共存问题,解答时应首先弄清物质间可能发生的反应,凡相互间能发生反应的物质就不可能大量共存。
【解析】 本题涉及的反应有:
①Fe+2FeCl3===3FeCl2,
②Fe+CuCl2===Cu+FeCl2,
③Cu+2FeCl3===2FeCl2+CuCl2
(1)若铁粉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Fe3+、Cu2+,因为它们与Fe能发生上述①②两个反应。(2)若CuCl2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Fe,一定有Fe2+,可能有Fe3+或Cu。
(3)若FeCl3和CuCl2均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Fe、Cu。
(4)若FeCl3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Fe、Cu。
【答案】(1)Fe3+、Cu2+ (2)Fe3+或Cu (3)Fe、Cu
(4)Fe、Cu同一体系内若可能发生多个氧化还原反应,一定要考虑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其中氧化性最强的物质与还原性最强的物质先发生反应,如在含有Fe3+、Fe2+、Cu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由于氧化性:Fe3+>Cu2+>Fe2+,故首先应考虑反应:2Fe3++Zn===2Fe2++Zn2+,再考虑反应:Cu2++Zn===Cu+Zn2+,最后考虑反应:Fe2++Zn===Fe+Zn2+。若分不清其强弱,容易出错。向某溶液中加入含Fe2+的溶液后,无明显变化。当再滴入几滴新制氯水后,混合溶液变成血红色,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CN-
B.氧化性:Fe3+>Cl2
C.Fe2+与SCN-不能形成血红色物质
D.Fe2+被氧化为Fe3+
【思路点拨】 根据实验现象确定存在的物质及发生的相关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 溶液中的Fe2+与加入的新制氯水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氧化性:Fe3+【答案】 BA.金属铜一般用电解法进行冶炼
B.铝可用金属钠还原的方法大量生产
C.金属钠一般用电解法进行生产
D.用焦炭还原铁矿石得到的铁是纯铁
【解析】 金属铜应使用热原还法进行冶炼,但要用电解法进行电解精炼;Al虽然可用金属钠还原出来,但这样冶炼成本太高,一般使用电解法冶炼;金属钠还原性强,一般还原剂无法将它还原出来,所以使用电解法冶炼;高炉炼铁得到的金属铁含有较多杂质。
【答案】 C
2.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不正确的是(  )
A.赤铁矿:Fe2O3 B.铜绿:CuO
C.磁铁矿:Fe3O4 D.铝土矿:Al2O3
【解析】 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答案】 B 3.鉴定某一FeCl2溶液是否被氧化,最好采用(  )
A.加入NaOH溶液
B.加入KSCN溶液
C.先通入氯气,再加入KSCN溶液
D.先加足量铁粉,再加入KSCN溶液
【解析】 题目本意是证明溶液中无三价铁离子,而不需要再证明有无亚铁离子,因此最好是加入KSCN溶液。
【答案】 B4.某溶液中可能存在Mg2+、Fe2+、Fe3+,加入NaOH溶液,开始时是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一定有Fe2+存在,一定没有Fe3+、Mg2+
B.一定有Fe3+存在,一定没有Fe2+、Mg2+
C.一定有Fe3+存在,可能有Fe2+,一定没有Mg2+
D.一定有Fe2+存在,可能有Mg2+,一定没有Fe3+
【解析】 因为Fe(OH)2转化为Fe(OH)3时的颜色变化可掩盖其他白色沉淀,故溶液中可能含有Mg2+,D正确。
【答案】 D5.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有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的最佳顺序为(  )
①加入足量新制氯水 ②加入足量酸性KMnO4溶液
③加入少量NH4SCN溶液
A.①③ B.③②
C.③① D.①②③
【解析】 加入NH4SCN溶液后无血红色出现证明无Fe3+,再加新制氯水,如有Fe2+,则Fe2+被氧化为Fe3+,溶液显血红色。酸性KMnO4也能氧化Fe2+,但KMnO4本身为紫色,使Fe3+和SCN-反应后的血红色不易观察到,故选C。
【答案】 C学业达标限时自测(十七)学业达标限时自测(十七)
(对应学生用书第119页)
(限时40分钟)
A组 基础过关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A.硬铝   B.黄铜   C.钢铁   D.水银
【解析】 水银是单质。
【答案】 D
2.我国古代曾用火烧孔雀石和焦炭混合物的方法炼铜。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其冶炼方法是(  )
A.焦炭还原法 B.湿法炼铜
C.铝热还原法 D.电解冶炼法
【解析】 孔雀石受热发生分解反应[实为Cu(OH)2、CuCO3的分解反应]:Cu2(OH)2CO32CuO+H2O+CO2↑。由CuO炼铜,可用焦炭还原法:C+2CuO2Cu+CO2↑。
【答案】 A
3.下列有关金属冶炼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湿法炼铜的原理属于置换反应
B.1 000年前中国就能炼锌,现代炼锌主要利用热还原法
C.铝热法应用很普遍,可冶炼Mn、Mg、W等金属
D.钠、镁、铝等活泼金属的冶炼采用电解法
【解析】 金属冶炼方法的选择主要是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活动性很强的金属采用电解法冶炼,如钾、钙、钠、镁、铝等;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采用热还原法冶炼,如锌、铁、锡、铅、铜等;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一般采用热分解法冶炼,如银、汞等。本题C项中由于镁的活动性比铝的强,所以铝不能置换出镁。
【答案】 C
4.将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血红色、红褐色、淡黄色、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
②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③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
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
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Na2O2呈淡黄色、Fe(OH)3呈红褐色、Fe(SCN)3呈血红色、CuSO4溶液呈蓝色。
【答案】 B
5.(2014·芜湖高一检测)实验室在配制FeSO4溶液时,为防止FeSO4被氧化而变质,常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
A.锌粉 B.铁粉
C.硫酸铁 D.盐酸
【解析】 Fe2+极易被氧化,所以应加入还原性物质,Zn、Fe都具有还原性,但Zn能将Fe2+还原成铁单质。
【答案】 B
6.(2014·黄冈模拟)在氯化铁、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待反应结束后,剩余的固体滤出后能被磁铁吸引,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较多的阳离子是(  )
A.Cu2+ B.Fe3+ C.Fe2+ D.H+
【解析】 因反应后剩余的固体能被磁铁吸引,说明Fe有剩余,2Fe3++Fe===3Fe2+,Cu2++Fe===Cu+Fe2+,2H++Fe===Fe2++H2↑,即Fe3+、Cu2+、H+等均可与Fe反应,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主要是Fe2+。
【答案】 C
7.某同学设计下列方法对A盐的水解液进行鉴定,由此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B(浅黄色沉淀)
A.D溶液中存在Fe(SCN)3
B.滤液中有Fe3+
C.B为AgBr
D.A一定为无氧酸盐FeBr2
【解析】 根据B、D现象可确定A是由Fe3+和Br-或由Fe2+和Br-组成的盐。
答案:D
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铁跟FeCl3溶液反应:Fe+Fe3+===2Fe2+
B.Fe跟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C.FeCl2溶液跟Cl2反应:Fe2++Cl2===Fe3++2Cl-
D.Fe(OH)3跟盐酸反应:Fe(OH)3+3H+===Fe3++3H2O
【解析】 A中电荷不守恒,应为:Fe+2Fe3+===3Fe2+;B中违反反应事实,应为:Fe+2H+===Fe2++H2↑;C中得失电子、电荷均不守恒,应为:2Fe2++Cl2===2Fe3++2Cl-。
【答案】 D
B组 能力提升
9.(2014·南通高一期末)某溶液由相同物质的量的CuCl2、FeCl3、AlCl3混合而成,向该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搅拌后振荡,铁粉仍有剩余,此时得到的溶液中存在较多的金属阳离子是(  )
A.Fe3+、Cu2+ B.Fe2+、Al3+
C.Fe3+、Al3+ D.Fe2+、Fe3+
【解析】 向CuCl2、FeCl3、AlCl3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时,由于Al的活动性大于Fe的,所以Fe不与Al3+反应,实际上是Cu2+、Fe3+与Fe反应。反应后Fe有剩余,则说明Cu2+、Fe3+与Fe分别完全反应:Fe+Cu2+===Fe2++Cu、Fe+2Fe3+===3Fe2+,由此可知反应后溶液中存在较多的金属阳离子为Fe2+、Al3+。
【答案】 B
10.已知Cu+2Fe3+===Cu2++2Fe2+,Zn+2Fe3+===Zn2++2Fe2+,现把等物质的量的CuSO4、FeCl3和Zn置于水中,充分反应后的混合物中除SO42-、Cl-外还有(  )
A.Zn2+、Cu、Fe2+ B.Zn2+、Cu2+、Fe、Fe2+
C.Zn2+、Cu2+、Fe2+ D.Zn2+、Cu2+、Cu、Fe2+
【解析】 设CuSO4、FeCl3和Zn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由题中所给的反应式可得出氧化性:Fe3+>Cu2+,所以Zn先与Fe3+反应,同1 mol Fe3+消耗Zn 0.5 mol,剩余的0.5 mol Zn能置换出0.5 mol Cu,溶液中还剩余Cu2+0.5 mol,即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含有Fe2+、Zn2+、Cu2+、Cu。
【答案】 D
11.实验室欲使1.6 g氧化铁完全被还原,事先需准备的C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应为(  )
A.336 mL B.672 mL
C.大于672 mL D.小于672 mL
【解析】 根据题意,设完全还原1.6 g氧化铁消耗标准情况下的CO气体体积为V,则
Fe2O3+3CO2Fe+3CO2
160 g 3×22 400 mL
1.6 g  V
=
V=672 mL
因为反应前后都要通入CO气体,所以实际需要的CO在标准状况下体积应大于672 mL。
【答案】 C
12.已知Al、Cu、Hg三种金属分别用如下方法冶炼:2Al2O3(熔融)4Al+3O2↑ H2+CuOCu+H2O 2HgO2Hg+O2↑
(1)分析以上信息,可总结出金属的冶炼方法与其金属性强弱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1)中的结论,并结合题目信息,写出工业上用CaCl2冶炼金属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某些特殊环境下,往往用铝热反应来冶炼一些难熔金属,写出据此法用MnO2冶炼金属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金属的冶炼方法与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金属活动性有关。一般来说,非常活泼的金属一般采用电解法冶炼(如K、Ca、Na、Mg、Al等),较活泼的金属一般用热还原法冶炼(如Zn、Fe、Sn、Pb、Cu等),不活泼的金属一般用热分解法冶炼(如Hg、Ag等)。(2)钙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工业上用电解熔融CaCl2的方法冶炼钙。(3)金属铝和MnO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锰和氧化铝。
【答案】 (1)非常活泼的金属一般采用电解法冶炼,较活泼的金属一般采用热还原法冶炼,不活泼的金属一般采用热分解法冶炼
(2)CaCl2(熔融)Ca+Cl2↑
(3)4Al+3MnO22Al2O3+3Mn
13.(2014·辽宁鞍山二模)三氧化二铁和氧化亚铜都是红色粉末,常用作颜料。某校化学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来探究某红色粉末是Fe2O3、Cu2O或二者的混合物。探究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 Cu2O是一种碱性氧化物,溶于稀硫酸生成Cu和CuSO4,在空气中加热生成CuO。
【提出假设】
假设1:红色粉末是Fe2O3。
假设2:红色粉末是Cu2O。
假设3:红色粉末是Fe2O3和Cu2O的混合物。
【设计实验】 取少量粉末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在所得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1)若假设1成立,则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滴加KSCN溶液后不变血红色,则证明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Fe2O3。你认为这种说法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简述理由(不需写出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固体粉末完全溶解无固体存在,滴加KSCN溶液时不变血红色,则证明原固体粉末是________,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延伸】 经实验分析,确定红色粉末为Fe2O3和Cu2O的混合物。
(4)实验小组欲用加热法测定Cu2O的质量分数。取a g 固体粉末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待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其质量为b g(b>a),则混合物中Cu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解析】 (1)Fe3+与SCN-反应使溶液显血红色。(2)不合理,若红色粉末是二者的混合物,因Cu2O可与稀硫酸作用生成Cu,Cu可将Fe3+还原为Fe2+,Fe2+不能与SCN-反应使溶液显血红色。(3)结合(2)的分析可知该红色粉末一定是二者的混合物,若是Fe2O3,则溶液会出现血红色;若是Cu2O,则一定有沉淀。(4)加热时只发生反应:2Cu2O+O24CuO,所以增加的质量(b-a) g为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依据化学方程式可求出a g混合物含有Cu2O的质量为9(b-a) g。
【答案】 (1)溶液变为血红色,且无固体残留
(2)不合理 当原固体粉末为Fe2O3和Cu2O的混合物时,加入稀硫酸后,Cu2O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Cu能与Fe3+反应,使Fe3+变为Fe2+,滴加KSCN溶液后不变成血红色
(3)Fe2O3与Cu2O的混合物 Fe2O3+6H+===2Fe3++3H2O,Cu2O+2H+===Cu2++H2O+Cu,2Fe3++Cu===2Fe2++Cu2+
(4)×100%
14.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制取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的颜色变化。实验时必须使用铁屑和6 mol/L的硫酸,其他试剂任选。
回答下列问题:
(1)B装置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A装置中应预先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A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活塞a_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
(3)简述生成Fe(OH)2的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完毕后,拔去B装置中的橡胶塞,放入一部分空气,此时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图的________中能较长时间观察到Fe(OH)2白色沉淀。
【解析】 (1)题图中A装置是产生H2的装置,利用H2赶走整个装置中的空气(O2),能较长时间观察到Fe(OH)2白色沉淀,故A装置中装的试剂为铁屑,发生反应:Fe+H2SO4===FeSO4+H2↑。(2)实验开始时打开活塞a,A装置中产生的H2沿导管进入B装置的溶液,赶走装置中的空气。(3)关闭活塞a,气体不能逸出,压迫液体通过导管进入B装置,FeSO4与NaOH混合产生Fe(OH)2白色沉淀。(4)实验完毕后拔去B装置的橡胶塞,空气进入B装置,O2与Fe(OH)2发生反应,Fe(OH)2转化为红褐色Fe(OH)3沉淀。(5)①装置用稀硫酸与Fe反应产生的H2赶出装置中的空气;②装置与①装置原理相似;③装置没有隔绝O2;④装置中胶头滴管插入液面以下,且有苯在上层隔离空气,故能较长时间观察到Fe(OH)2白色沉淀。
【答案】 (1)铁屑 Fe+2H+===Fe2++H2↑
(2)打开
(3)关闭活塞a,使FeSO4溶液被压入B装置中进行反应
(4)4Fe(OH)2+2H2O+O2===4Fe(OH)3
(5)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