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1.原理:滴加顺序不同,反应现象不同。
2.类型:(1)AlCl3溶液和NaOH溶液的鉴别
将其中一种溶液a逐滴加入另一种溶液b中,①若立即产生沉淀,后来沉淀溶解,则a为NaOH溶液,b为AlCl3溶液。②若开始没有沉淀,后来有沉淀,则a为AlCl3溶液,b为NaOH溶液。涉及反应:①Al3++3OH-===Al(OH)3↓
Al(OH)3+OH-===AlO2-+2H2O
②Al3++4OH-===AlO2-+2H2O
3AlO2-+Al3++6H2O===4Al(OH)3↓
(2)NaAlO2溶液和盐酸溶液的鉴别
将其中一种溶液a逐滴加入到另一种溶液b中,①先立即产生沉淀,后来沉淀溶解,则a为盐酸溶液,b为NaAlO2溶液。②若开始没有沉淀,后来有沉淀,则a为NaAlO2溶液,b为盐酸溶液。涉及反应:①AlO2-+H++H2O===Al(OH)3↓
Al(OH)3+3H+===Al3++3H2O
②AlO2-+4H+===Al3++2H2O
Al3++3AlO2-+6H2O===4Al(OH)3↓
(3)Na2CO3溶液和盐酸溶液的鉴别
向盐酸里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开始时酸过量)开始就有气体放出;而向Na2CO3溶液里逐滴加入盐酸(开始时酸不足)开始无气体产生,分两步完成,反应为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CO2↑+H2O。下列各组物质的无色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即可鉴别的是________。
①NaOH、AlCl3 ②NaHCO3、H2SO4
③NaAlO2、NaHSO4 ④Na2CO3、HCl
⑤Na2CO3、NaHCO3、Ca(OH)2
【解析】 都使用互滴法,两次操作应产生不同的现象。
①向含Al3+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又逐渐溶解;向NaOH溶液中滴加含Al3+的溶液,开始无沉淀产生,后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解。两次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②不论是NaHCO3滴入H2SO4中还是H2SO4滴入NaHCO3中都会立即产生气泡,现象相同,无法鉴别。
③NaHSO4===Na++H++SO42-,溶液显强酸性。
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SO4:开始出现白色沉淀后消失;向NaHSO4溶液中滴加NaAlO2溶液:开始无现象,后出现白色沉淀。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④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开始无现象,后产生气泡;向盐酸中滴加Na2CO3溶液,立即产生气泡。 ⑤无论是NaHCO3还是Na2CO3加到Ca(OH)2中都会产生白色沉淀,无法区别。
【答案】 ①③④1.定性规律
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分为四种情况:
(1)K→Pb的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等)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2。如Fe+H2SO4===FeSO4+H2↑。
(2)K→Pb的金属与强氧化性酸(如硝酸、浓硫酸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生成H2。如3Zn+ 4H2SO4(浓) 3ZnSO4+4H2O+S↓。(3)Al、Fe单质遇强氧化性酸(如浓硝酸、浓硫酸),在常温下发生钝化,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内层金属不与酸继续反应。
(4)Cu→Ag的金属与强氧化性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Cu+4HNO3(浓)===Cu(NO3)2+2H2O+2NO2↑。
2.定量规律
(1)金属与酸反应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氢离子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
(2)相同物质的量的不同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之比等于反应后对应金属呈现的化合价之比。(3)相同质量的不同金属与足量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之比等于1 mol 对应金属单质失去1 mol电子时质量的倒数比。
(4)若产生相同量的氢气,所需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反应后对应金属呈现的化合价的倒数比。
(5)若产生相同量的氢气,所需金属的质量之比等于1 mol金属单质失去1 mol电子时的质量之比。
3.常用解题方法
(1)守恒法
守恒法是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元素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等。(2)平均值法
①摩尔电子质量:某物质在反应中转移1 mol电子的质量。
②平均摩尔电子质量: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混合物在反应中转移1 mol电子的质量。
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8.0 g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完全反应后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0.25 mol。则该混合物可能是( )
A.Al和Mg B.Fe和Zn
C.Al和Cu D.Cu和Fe若两种金属均与稀硫酸反应,则组成该混合物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应有比32大的,也应有比32小的;若其中一种金属不与稀硫酸反应,则参与反应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应比32小。其中Al可看作相对原子质量为18的二价金属。
【答案】 C假设将a mol Fe3+、b mol Cu2+、c mol Fe和d mol Cu混合于同一反应体系中充分反应。可能发生的反应有
①2Fe3++Fe===3Fe2+
②2Fe3++Cu===Cu2++2Fe2+
③Fe+Cu2+===Fe2++Cu
因氧化性:Fe3+>Cu2+>Fe2+,故三个反应的先后顺序为①、③、②,但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三个反应都不可能同时发生。现从以下角度进行讨论:(1)从发生的化学反应来讨论
①无论a、b、c、d取何值,反应①、②、③不可能均发生。
把等物质的量的铜粉、铁粉、锌粉投入一定量的FeCl3溶液中充分反应。
(1)如果取部分溶液,加一滴KSCN溶液后,溶液显血红色,那么溶液里有________(填阳离子),________(填“有”或“无”)金属粉末存在。
(2)如果溶液呈蓝色,加入一滴KSCN溶液后,不变色,那么溶液里有________(填阳离子),如有金属存在,则该金属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写出Zn、Fe、Cu分别和FeCl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Fe3+、Fe2+、Zn2+、Cu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1)中,有Fe3+(遇SCN-显血红色),则Zn、Fe、Cu都已分别转化为Zn2+、Fe2+、Cu2+。在(2)中,有Cu2+(显蓝色),无Fe3+(加SCN-不变色),则不可能存在Zn、Fe,有阳离子Zn2+、Fe2+、Cu2+。【答案】(1)Fe3+、Zn2+、Fe2+、Cu2+ 无
(2)Zn2+、Fe2+、Cu2+ Cu
(3)Zn+2Fe3+===Zn2++2Fe2+、Fe+2Fe3+===3Fe2+、Cu+2Fe3+===Cu2++2Fe2+
(4)Fe3+>Cu2+>Fe2+>Zn2+
1.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 )
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②向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③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稀氢氧化钠溶液 ④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解析】 ①中Na2CO3与CO2、H2O反应生成NaHCO3,由于Na2CO3的溶解度比NaHCO3的大,因而只会产生沉淀;②向NaAlO2中加入稀盐酸,开始产生白色沉淀Al(OH)3,当盐酸过量时,Al(OH)3又溶于盐酸;③向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开始产生白色沉淀Al(OH)3,当NaOH过量时,Al(OH)3又溶于NaOH;④只会生成H2SiO3沉淀。
【答案】 C2.将钠、镁、铝各0.3 mol分别投入100 mL 1 mol·L-1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
A.1∶2∶3 B.6∶3∶2
C.3∶1∶1 D.1∶1∶1
【解析】 由2Na+2H+===2Na++H2↑,Mg+2H+===Mg2++H2↑,2Al+6H+===2Al3++3H2↑,可推知盐酸完全反应时,Mg、Al有剩余,各生成0.05 mol H2,与盐酸反应剩余的Na与水继续反应:2Na+2H2O===2NaOH+H2↑,所以Na全反应,共放出0.15 mol H2。
【答案】 C3.(双选)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相互反应,无论是前者滴入后者,还是后者滴入前者,反应现象相同的是( )
A.NaHSO4和Ba(OH)2
B.AlCl3和NaOH
C.NaAlO2和H2SO4
D.Ba(HCO3)2和Ba(OH)2【解析】 Al3+与加碱量的关系:Al3++3OH-===Al(OH)3↓,Al3++4OH-===AlO2-+2H2O;AlO2-与加酸量的关系:AlO2-+H++H2O===Al(OH)3↓,AlO2-+4H+===Al3++2H2O,所以加入的方式不同,其现象也不同,而A、D两项不管加入药品的方式如何,其现象均相同。
【答案】 AD4.有Mg、Al、Fe、Cu四种金属,若两两混合,取混合物26 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H2 11.2 L,此混合物可能的组合方式最多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解析】 26 g金属与酸反应产生11.2 L H2,则产生1 mol H2时金属的质量为52 g。若金属均为+2价,其关系式为R~H2,则Mr=52。实际上Al是+3价,若将铝视为+2价,其相对原子质量相应地变为27×=18,铜不与稀H2SO4反应,其相对原子质量应看做∞。在Mr分别为24、18、56、∞的4种金属中,符合Mr=52的组合有Mg与Fe、Mg与Cu、Al与Fe、Al与Cu四种。
【答案】 C
专题能力过关测评(三)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铝在常温下不能与氧气反应,所以铝制品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
B.青铜、不锈钢、硬铝都是合金
C.铜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D.铝合金材料的硬度比铝的小,熔点比铝的低
【解析】 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并在铝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所以铝制品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A错误;青铜是铜、锡、铅的合金,不锈钢是铁、碳、硅、锰等的合金,硬铝是铝、铜、镁和硅等的合金,B正确;铜在空气中容易与CO2、O2、H2O发生反应生成铜绿[Cu2(OH)2CO3],C错误;铝合金材料的硬度比成分金属铝的大,D错误。
【答案】 B
2.(2014·江西信州中学高一月考)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的是( )
①铁 ②钠 ③铝 ④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镁、铝这两种金属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会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
【答案】 C
3.一般来说,铜像暴露在空气中太久,其表面会生成铜绿。下列有关铜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化铜溶于盐酸
B.铜器表面的铜绿可以用稀硝酸洗涤
C.硫酸铜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会生成氢氧化铜、硫酸钠、二氧化碳
D.铜在干燥空气中比在潮湿空气中更容易生锈
【解析】 氧化铜与盐酸反应,A项正确;稀硝酸能溶解铜,不能用稀硝酸洗涤铜绿,应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洗涤铜绿,B项错误;硫酸铜与碳酸钠溶液混合会生成碳酸铜沉淀,C项错误;铜在干燥空气中不容易生锈,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D项错误。
【答案】 A
4.世界著名科学史专家、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考证说:“中国至少在距今3 000年以前,就已经使用玻璃了。”下列有关玻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普通玻璃的原料主要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
B.玻璃在加热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
C.普通玻璃的成分主要是硅酸钠、硅酸钙和二氧化硅
D.盛放烧碱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磨砂玻璃塞,是为了防止烧碱跟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而使瓶塞与瓶口黏合在一起
【解析】 玻璃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故B项不正确。
【答案】 B
5.下列关于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硅是构成一些岩石和矿物的基本元素 ②水泥、玻璃、水晶饰物都是硅酸盐制品 ③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④陶瓷是人类应用很早的硅酸盐材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水晶的主要成分是SiO2,②错。光导纤维的成分是SiO2,③错。①④正确。
【答案】 C
6.(2014·安徽宿松高一月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镁铝合金的抗腐蚀能力强,不与稀硫酸反应
B.Na的金属活动性比Mg的强,故可用Na与MgCl2溶液反应制Mg
C.钠可与冷水剧烈反应,而镁与热水才能反应,说明钠比镁活泼
D.Fe在Cl2中燃烧生成FeCl3,故在与其他非金属反应的产物中,Fe也显+3价
【解析】 合金中各成分金属仍保持原有的化学性质,A错误;Na是活泼金属,Na与MgCl2溶液反应时,Na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不能置换出Mg,B错误;Fe与其他非金属反应的产物中Fe的化合价取决于非金属的氧化性强弱,并不一定是+3价,如Fe与S反应生成的FeS中Fe显+2价,D错误。
【答案】 C
7.冶炼金属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①热分解法;②焦炭法;③水煤气法(CO或H2);④活泼金属置换法;⑤电解法。这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它们在工业上均有应用。
古代有:a.火烧孔雀石炼铜;b.湿法炼铜;现代有:c.铝热法炼铁;d.光卤石法炼镁。
对它们的冶炼方法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用② B.b用③
C.c用④ D.d用⑤
【解析】 铁、铜、镁的冶炼方法,要根据它们的金属活动性来选择。火烧孔雀石炼铜可以用焦炭作还原剂进行冶炼,A正确。湿法炼铜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故不能用水煤气法,B不正确。铝热法炼铁属于活泼金属置换法,C正确。镁的活泼性较强,用电解法比较适宜,D正确。
【答案】 B
8.甲、乙、丙、丁分别是Al2(SO4)3、FeSO4、NaOH、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若将丁溶液滴入甲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发生,据此可推断丙物质是( )
A.Al2(SO4)3 B.NaOH
C.BaCl2 D.FeSO4
【解析】 由“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这一现象可知,丁为NaOH,乙为Al2(SO4)3,BaCl2和FeSO4两溶液中与NaOH溶液不反应的是BaCl2溶液,所以甲为BaCl2,则丙为FeSO4。
【答案】 D
9.下列各组物质相互反应后,再向得到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的是( )
A.新制氯水和氯化亚铁溶液
B.铁屑和氯化铜溶液
C.铁屑和过量稀硫酸
D.过量铁屑和氯化铁溶液
【解析】 加入KSCN溶液,能使溶液变成血红色,则溶液中应有Fe3+。所给选项中,只有A项可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Fe3++3SCN-===Fe(SCN)3(血红色),符合题意。
【答案】 A
10.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下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 )
X
Y
Z
A
Na
NaOH
NaHCO3
B
Cu
CuSO4
Cu(OH)2
C
C
CO
CO2
D
Si
SiO2
H2SiO3
【解析】 A中,NaHCO3无法通过一步反应得到Na。B中,Cu(OH)2无法通过一步反应得到Cu。C中,C+H2OCO+H2,2CO+O22CO2,2Mg+CO2C+2MgO,C项符合题意。D中,SiO2→H2SiO3及H2SiO3→Si均无法通过一步反应完成。
【答案】 C
11.当今潜艇上的核反应堆内使用液体铝钠合金(单质铝和单质钠熔合而成)作载热介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核潜艇漏水可能发生严重的爆炸
B.铝钠合金若投入一定量的水中可得无色溶液,则N(Al)≤N(Na)
C.铝钠合金的熔点低于金属钠的
D.m g不同组成的铝钠合金投入足量盐酸中,放出的H2越多,铝的质量分数越小
【解析】 核潜艇漏水,H2O与铝钠合金反应生成H2,可能导致爆炸,A正确;铝钠合金与水反应得到无色溶液,说明Na、Al完全反应,根据反应:2Na+2H2O===2NaOH+H2↑、2Al+2NaOH+2H2O===2NaAlO2+3H2↑,故有N(Al)≤N(Na),B正确;合金的熔点低于成分金属的熔点,C正确;根据Na→H2、Al→H2,放出H2越多,Al的质量分数越大,D错误。
【答案】 D
12.(2014·江苏泰州期末)向100 mL 1.0 mol·L-1的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0.5 mol·L-1的NaOH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的量的理论曲线图正确的是( )
【解析】 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的反应依次是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其现象是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越少,直到全部消失,且生成沉淀和沉淀溶解所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1。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3.(12分)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SiO2、Fe2O3、MgO等杂质)中提取两种工艺品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程甲加入盐酸后生成Al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程乙加入烧碱后生成SiO3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验证滤液B含Fe3+,要取少量滤液并加入________(填试剂名称)。
(4)滤液E、K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该溶液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Al2O3与HCl反应生成Al3+,其离子方程式为:Al2O3+6H+===2Al3++3H2O。
(2)SiO2可以溶于NaOH中生成Na2SiO3,其离子方程式为:SiO2+2OH-===SiO32-+H2O。
(3)检验Fe3+一般用KSCN溶液,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滤液中含有Fe3+。
(4)生成E、K时,CO2均是过量的,故滤液E、K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NaHCO3,碳酸氢钠可用于制造纯碱或发酵粉等。
【答案】 (1)Al2O3+6H+===2Al3++3H2O
(2)SiO2+2OH-===SiO32-+H2O
(3)硫氰化钾溶液
(4)NaHCO3 制纯碱或做发酵粉等合理答案
14.(12分)以下各单质和化合物之间存在如图所示转化关系:
(1)若A为金属单质
①试确定单质A和B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
②写出化合物甲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化合物乙转化为化合物丁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为非金属单质
①试确定单质A和B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
②写出化合物甲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化合物乙转化为化合物丁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的金属单质是Al,非金属单质是Si。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化合物乙(NaAlO2)和氢气,NaAlO2和过量CO2反应生成化合物丁[Al(OH)3],Al(OH)3失去化合物丙(H2O)而得到化合物甲(Al2O3)。题中单质B应是O2。Si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化合物乙(Na2SiO3)和氢气,Na2SiO3和过量CO2反应生成化合物丁(H2SiO3),H2SiO3失去化合物丙(H2O)而得到化合物甲(SiO2)。
【答案】 (1)①Al O2
②Al2O3+2NaOH===2NaAlO2+H2O
③AlO2-+CO2+2H2O===Al(OH)3↓+HCO3-
(2)①Si O2 ②SiO2+2NaOH===Na2SiO3+H2O
③SiO32-+2H2O+2CO2===H2SiO3↓+2HCO3-
15.(14分)(2014·陕西西安华清中学高一周考)将0.1 mol镁、铝混合物溶于100 mL 2 mol·L-1硫酸中,然后滴加1 mol·L-1NaOH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沉淀的质量随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当V1=160 mL时,金属粉末中N(Mg)=________mol,V2=________mL。
(2)若在滴加NaOH溶液过程中,欲使Mg2+、Al3+刚好沉淀完全,则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V(NaOH)=________mL。
(3)若混合物仍为0.1 mol,其中镁粉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用100 mL 2 mol·L-1的硫酸溶解此混合物,再加入450 mL 1 mol·L-1的NaOH溶液,所得沉淀中没有Al(OH)3。满足此条件的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N(H+)=2×0.1 L×2 mol·L-1=0.4 mol,当V1=160 mL时,中和过量H+消耗了OH- 0.16 mol,则与金属反应用去H+:0.4 mol-0.16 mol=0.24 mol。
设0.1 mol混合物中Mg的物质的量为x mol,Al的物质的量为y mol。
Mg~2H+~Mg2+~2OH-~Mg(OH)2
x 2x
Al~3H+~Al3+~3OH-~Al(OH)3~NaAlO2
y 3y
解得x=0.06,y=0.04
则镁的物质的量为0.06 mol,铝的物质的量为0.04 mol,V2=(0.16 mol+2×0.06 mol+3×0.04 mol+0.04 mol)/1 mol·L-1=0.44 L=440 mL
(2)当沉淀达到最大值时,2N(H2SO4)=N(NaOH),则NaOH的体积为400 mL。
(3)若沉淀中没有Al(OH)3,说明Al3+全部转化为NaAlO2,则N(NaOH)≥2N(H2SO4)+N(NaAlO2)=2N(H2SO4)+N(Al3+),即0.45≥0.4+0.1×(1-a),解得a≥0.5,所以1>a≥0.5。
【答案】 (1)0.06 440 (2)400 (3)1>a≥0.5
16.(1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成员捡到一块矿石,观察外观发现该矿石坚硬且呈红褐色,投入水中没有任何变化,再向水中加浓盐酸至过量,矿石部分溶解,并有大量无色气体生成。学生猜测该矿石可能由CaCO3、SiO2、Fe2O3三种成分组成,试设计实验证明CaCO3以外的两种部分。
仅限选择的仪器和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滴管、药匙、漏斗、漏斗架;2 mol·L-1盐酸、2 mol·L-1NaOH溶液、2% KSCN溶液。
(1)将实验方案用以下流程示意图表示,试写出每步所用试剂名称或化学式。
矿石气体溶液残渣溶液
试剂Ⅰ________;试剂Ⅱ________;试剂Ⅲ________。
(2)如果猜测是成立的,试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
编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①
取适量矿石研细,加足量2 mol·L-1盐酸
大量无色气体生成,得棕黄色溶液,且仍有少量固体残留
②
③
④
【解析】 Fe2O3可溶于盐酸,在溶液中存在Fe3+,可用SCN-检验其存在,从而说明矿石中含Fe2O3;SiO2不溶于盐酸,作为残渣被滤出。为进一步确认,加入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加盐酸,如果生成白色胶状沉淀,且沉淀不溶于过量的盐酸,则说明矿石中含SiO2。
【答案】 (1)2% KSCN溶液 2 mol·L-1 NaOH溶液 2 mol·L-1盐酸
(2)
②
取①操作得到的溶液少许置于洁净试管中,并滴加几滴2% KSCN溶液
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原矿石中含有Fe2O3
③
取①操作得到的残余固体适量置于烧杯中,加入足量2 mol·L-1NaOH溶液,充分搅拌
残余固体完全溶解于2 mol·L-1 NaOH溶液中,并得无色溶液
④
取③操作得到的无色溶液少许置于洁净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入2 mol·L-1盐酸至过量
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且不溶于过量的盐酸,说明原矿石中含有Si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