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思维拓展(单元练习)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比思维拓展(单元练习)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2-21 16:2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比思维拓展(单元练习)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一、选择题
1.师傅小时做18个零件,徒弟做21个零件要用小时,师、徒的工作效率比是( )。
A.14∶15 B.4∶5 C.5∶4 D.15∶14
2.我国古代名著《庄子·天下篇》中有一句名言“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其意思为:一尺的木棍,每天截取一半,永远都截不完。第一天截取它的一半,以后每天截取剩下部分的一半,那么世世代代也截取不尽。按这样的方法,第四天截取木棒的长度与最初木棒总长度的比是( )。
A.1:4 B.1:8 C.1:16 D.1:32
3.已知: + + =▲,▲+▲+▲=□+□.则 :□是( ).
A.2:9 B.1:9 C.2:3 D.1:3
4.学校图书馆一周内共有1200册图书借出或还入,借与还的数量比一定不可能是( )。
A.5∶1 B.7∶5 C.5∶4 D.2∶3
5.小东与小红各有若干张书签,如果从小东拿了自己的给小红,两人书签张数就一样多,原来小东与小红书签张数的比是( )。
A.5∶4 B.6∶5 C.5∶3 D.7∶5
6.两个相同的瓶子装满酒精溶液,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之比是3∶1,另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之比是4∶1,若把两瓶酒精溶液混合,混合液中酒精和水的体积之比是( )。
A.31∶9 B.27∶20 C.7∶2 D.12∶7
二、填空题
7.和两幅图中的每个小正方形面积一样,请问它们周长之比是( ),面积之比是( ) 。
8.六盘水市中医专家结合六盘水市的地域、气候、人群体质等特点,为大家提供了流感的预防药方:松节30g,连翘、藿香、苍术、麦冬各3g,党参6g。王爷爷根据药方配制总质量为240g的中药,其中党参重( )g。
9.学校上个月收到邮件540封,其中普通邮件和电子邮件的比是。收到的普通邮件占邮件总数的,电子邮件有( )封。
10.甲乙两个粮仓各有若干吨粮食,甲仓运出它的,乙仓运出它的,这时甲乙两仓剩下的粮食一样多,甲乙两仓原有粮食的重量比是( )∶( )。
11.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厘米,它的长、宽、高之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高是( )厘米。
12.在11月份垃圾回收活动中,六年级三个班把班上收集的废纸卖了,六(1)班与六(2)班卖的废纸质量比为4∶3;六(2)班与六(3)班卖的质量比为5∶7。六(1)、六(2)、六(3)三个班卖的废纸质量比为( ),如果三个班一共卖了废纸168千克,那么六(1)班卖了废纸( )千克。
13.一瓶消毒液净重250克,现在需要根据下边的使用说明书对教室的课桌椅进行消毒,如果要用这种消毒液30克,需要水( )克。
消毒液与水的比参考说明书: ①瓜果、餐具、厨房用品1∶500 ②白衣服及桌椅表面1∶300 ③传染病的传染物1∶100
14.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第二天读了40页,这时已读的页数和未读页数的比是7∶5,这本书原来有( )页。
三、解答题
15.疫情防控,责任重如泰山!幸福小区根据息县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安排,对某小区的居民进行核酸抽检。第一天做了总人数的,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做了60人,这时已做的人数与剩下的人数的比是3∶7。这个小区共有多少人?
16.一根电线剪成三段,第一段占全长的25%,正好是4.5米,第二、三段的长度的比是7∶8,求第二、三段长度各是多少?
17.有大小两筐苹果,大苹果与小苹果单价比是5:4,其重量比是2:3,把两筐苹果混合在一起成100千克的混合苹果,单价为每千克4.4元,大小两筐苹果原单价各是多少
18.六(1)班和六(2)班共有100人,在六(1)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在六(2)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两个班的女生人数一样多,两个班各有多少名学生?
19.(长沙)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速度比为7:11,相遇后两车继续行驶,分别到B、A两地后立即返回,当第二次相遇时,甲车距B地6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0.道县某小学六年级三个班共收集废纸261千克,其中六(1)班收集的比六(2)班少,六(2)班和六(3)班收集废纸的比是10∶11。三个班各收集废纸多少千克?
21.用一根长56厘米的铁丝做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且使相邻两条边长的比是5∶3,那么把这个框架拉成长方形后,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参考答案:
1.D
【分析】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先求出两人工作效率,再根据比的意义,写出师、徒的工作效率比,化简即可。
【详解】(18÷)∶(21÷)
=30∶28
=15∶14
师、徒的工作效率比是15∶14。
故答案为:D
【点睛】关键是理解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理解比的意义。
2.C
【分析】通过已知条件分析可知:一个木棒第一天截取它的,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1÷2=;第二天把剩下的又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是÷2=……以此类推,即可解答。
【详解】第一天截取的长度:1÷2=;第四天截取的长度:1÷2÷2÷2÷2=
第四天截取木棒的长度:木棒总长度=1∶16
故答案为:C
3.A
【分析】要求 与□的比,需要找出 与□的关系.由已知的两个关系式出发,利用等量代换的方法将消去,即可找到 与□的关系.
【详解】由第一个关系式可知:▲= + + ,将其代入第二个关系式得:( + + )+( + + )+( + + )=□+□,即9 =2□,所以 ∶□=2∶9,故选A.
4.C
【分析】根据整除意义:整数a除以整数b得整数c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数a是数b的倍数,数b是数a的因数,通过判断借与还总份数和与1200之间的关系进行求解,据此解答。
【详解】A.5+1=6,
B.7+5=12,
C.5+4=9,
D.2+3=5,
因为9不是1200的因数,所以1200不能被9整除。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因数倍数的应用,掌握因数倍数的意义是解题关键。
5.C
【分析】假设小东原来有10张书签,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用10乘,计算可求出小东拿出了2张给小红,这时小东只有(10-2)张,而且两人书签张数一样多,那么说明原来小红只有(10-2-2)张,再通过比的意义,求出原来小东与小红书签张数的比即可。
【详解】假设小东原来有10张书签,
10×=2(张)
10-2-2=6(张)
10∶6=5∶3
即原来小东与小红书签张数的比是5∶3。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的解题关键是采用赋值法,利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再根据比的意义,解决问题。
6.A
【分析】根据题意,把两瓶酒精溶液混合后,酒精与水的体积之和没变,把两个酒精瓶的容积分别看作一个单位,求出酒精和水各占酒精瓶容积的几分之几,然后再求混合液中酒精和水的体积之比是多少。
【详解】将一个酒精瓶容积看成一个单位,则在一个瓶中,酒精占=,水占=;而在另一个瓶中,同样,酒精占=,水占=;
于是在混合液中,酒精和水的体积之比是:
(+)∶(+)
=∶
=31∶9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的解答关键是理解两瓶酒精溶液混合后酒精和水的体积没变,由此解答即可。
7. 1∶1 9∶5
【分析】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第一个图形是一个边长为3的正方形,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求出它的周长;第二个图有12条边长,得出它的周长是12;据此求出它们的周长之比;
第一个图形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求出它的面积;第二个图有5个面积为1的小正方形,得出它的面积是5;据此求出它们的面积之比。
【详解】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
第一个图形的周长:3×4=12
第二个图形的周长:1×12=12
它们的周长相等,周长之比是1∶1;
第一个图形的面积:3×3=9
第二个图形的面积:1×1×5=5
它们的面积之比是9∶5。
【点睛】先假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求出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再求它们周长、面积之比即可。
8.30
【分析】确定各种药材的质量比,配制的中药总质量÷总份数,求出一份数,一份数×党参对应份数=党参质量,据此列式计算。
【详解】240÷(30+3×4+6)×6
=240÷(30+12+6)×6
=240÷48×6
=5×6
=30(g)
王爷爷根据药方配制总质量为240g的中药,其中党参重30g。
【点睛】关键是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
9.;420
【分析】普通邮件有2份,电子邮件就有这样的7份,总数就是9份,普通邮件就占总数的。
540封邮件对应是的9份,可以算出一份数后乘7就得到电子邮件的数量。
【详解】
540÷(2+7)×7
=540÷9×7
=60×7
=420(封)
【点睛】本题考查比与分数以及份数的关系;按比例分配时,先算出1份数是解题关键。
10. 3 2
【分析】把甲仓原有粮食的重量看作单位“1”,甲仓运出它的,甲仓还剩下(1-),把乙仓原有粮食的重量看作单位“1”,乙仓运出它的,乙仓还剩下(1-),这时甲乙两仓剩下的粮食一样多,即甲仓粮食的重量×(1-)=乙仓粮食的重量×(1-),据此即可求出甲乙两仓原有粮食的重量比。
【详解】根据分析得,甲仓粮食的重量×(1-)=乙仓粮食的重量×(1-)
甲仓粮食的重量×=乙仓粮食的重量×
甲仓粮食的重量××6=乙仓粮食的重量××6
甲仓粮食的重量×2=乙仓粮食的重量×3
甲仓粮食的重量÷乙仓粮食的重量=3÷2=
所以甲仓粮食的重量∶乙仓粮食的重量=3∶2。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比的意义,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由题意得出剩下粮食的倍数关系,再找出等量关系式。
11. 12 8 4
【分析】根据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可知长方体的长、宽、高之和=棱长总和÷4;
又已知长、宽、高之比是3∶2∶1,即长占3份,宽占2份,高占1份,一共是(3+2+1)份;
用长、宽、高之和除以它们的份数和,求出一份数;再用一份数分别乘长、宽、高的份数,即可求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详解】长、宽、高的和:
96÷4=24(厘米)
一份数:
24÷(3+2+1)
=24÷6
=4(厘米)
长:4×3=12(厘米)
宽:4×2=8(厘米)
高:4×1=4(厘米)
这个长方体的长是12厘米,宽是8厘米,高是4厘米。
【点睛】本题考查比的应用,先灵活运用长方体的棱长总和公式,求出长、宽、高的和,再把长、宽、高的比看作份数,求出一份数是解题的关键。
12. 20∶15∶21 60
【分析】根据比的性质,算出六(1)班、六(2)班、六(3)班三个班收集废纸质量比,根据题意可知,六(1)班与六(2)班收集废纸的质量比是4∶3;六(2)与六(3)班收集废纸的质量比是5∶7,它们中间有一个共同的量“六(2)班”,因此首先找到在前一个比中六(2)表示的3和在后一个比中六(2)班表示的5的最小公倍数,再把这两个班比进行整理,即可求出三个班的连比;再根据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求出六(1)班卖废纸的质量。
【详解】六(1)班∶六(2)班=4∶3=20∶15
六(2)班∶六(3)班=5∶7=15∶21
六(1)班∶六(2)班∶六(3)班=20∶15∶21
168×
=168×
=60(千克)
在11月份垃圾回收活动中,六年级三个班把班上收集的废纸卖了,六(1)班与六(2)班卖的废纸质量比为4∶3;六(2)班与六(3)班卖的质量比为5∶7。六(1)、六(2)、六(3)三个班卖的废纸质量比为20∶15∶21,如果三个班一共卖了废纸168千克,那么六(1)班卖了废纸60千克。
13.9000
【分析】由题意可知,要对教室的课桌椅进行消毒,则消毒液与水的比为1∶300,即消毒液占1份,水占300份,如果要用这种消毒液30克,则需要水30×300=9000克。
【详解】300×300=9000(克)
则如果要用这种消毒液30克,需要水9000克。
【点睛】本题考查比的应用,明确1份表示30克是解题的关键。
14.120
【分析】把这本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第一天读了全书的,第二天读了40页,这时已读的页数和未读页数的比是7∶5,即已读的页数占总页数的;那么第二天读的40页占总页数的(-),单位“1”未知,用第二天读的页数除以(-),即可求出这本书的总页数。
【详解】40÷(-)
=40÷(-)
=40÷
=40×3
=120(页)
这本书原来有120页。
15.1800人
【分析】已做的人数与剩下的人数的比是3∶7,已做的人数就是总数的,第一天做了总人数的,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做了60人,做的人数就是总数的(+)多60人,60人对应的分率就是(--),根据分数的除法求解即可。
【详解】60÷(--)
=60÷(--)
=60÷
=1800(人)
答:这个小区共有1800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数四则复合应用题,解题的关键是求出60个对应的分率,然后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进行解答。
16.第二段长6.3米,第三段长7.2米
【分析】第一段占全长的25%,正好是4.5米,则这段电线全长4.5÷25%米,第二三段的长度占全长的1﹣25%,则第二三段全长4.5÷25%×75%米,由于,第二、三段的长度的比是7∶8,所以第二段长4.5÷25%×75%×米,进而即能求出第三段的长度
【详解】4.5÷25%×(1﹣25%)×
=18×75%×
=6.3(米)
4.5÷25%﹣4.5﹣6.3
=18﹣4.5﹣6.3
=7.2(米)
答:第二段长6.3米,第三段长7.2米。
【点睛】首先根据分数除法与乘法的意义求出第二三段的总长是完成本题的关键。
17.5元;4元
【分析】先把100千克按照2:3的比分配后分别求出大苹果和小苹果的重量;用混合苹果的单价乘100求出总价;大苹果的质量乘5,用小苹果的质量乘4,然后用总价除以这两个数的和求出每份是多少元,然后用5乘每份的钱数就是大苹果的单价,用4乘每份的钱数就是小苹果的单价.
【详解】100×=40(千克)
100-40=60(千克)
4.4×100÷(40×5+60×4)
=440÷440
=1(元)
1×5=5(元),1×4=4(元)
答:大苹果单价是5元,小苹果单价是4元.
18.六(1)40人;六(2)60人
【分析】由题意可知,六(1)班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六(2)班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根据两班女生人数一样多计算出两班总人数的比,最后根据按比例分配计算出两班各有多少人。
【详解】六(1)班总数×=六(2)班总数×
六(1)班总数×=六(2)班总数×
六(1)班总数÷六(2)班总数=÷
六(1)班总数÷六(2)班总数=
六(1)班总数∶六(2)班总数=2∶3
六(1)班总数:100×=40(人)
六(2)班总数:100×=60(人)
答:六(1)班有40人,六(2)班有60人。
【点睛】根据两班的人数关系计算出两班总人数的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A、B两地相距360千米
【详解】试题分析:两车第二次相遇时,共行了3个全程,由于甲乙两车的速度比为7:11,则第二次相遇时甲行了×3=个全程,即此时距B地有﹣1=个全程,第二次相遇时,甲车距B地60km,则AB两地相距60÷=360千米.
解答:解:60÷(×3﹣1)
=60÷(﹣1)
=60÷
=360(千米)
答:A、B两地相距360千米.
点评:在明确两第二次相遇共行3全程的基础上,根据行驶相同的时间,速度比等于两人所行路程比求出甲所行的占全程的分率是完成本题的关键.
20.六(1)班72千克;六(2)90千克;六(3)班99千克
【分析】把六(2)班收集的废纸看作单位“1”,则六(1)班收集的废纸是六(2)班的,求出这两个班收集废纸的比为(1-)∶1=4∶5,再结合已知的(2)班和六(3)班收集废纸的比是10∶11,进而求出三个班收集废纸的连比;再用三个班收集废纸的总质量除以总份数,求出一份数,最后用一份数分别乘三个班的份数,即可求出三个班收集废纸的千克数。
【详解】六(1)班与六(2)收集废纸的比是:
(1-)∶1
=∶1
=4∶5
=8∶10
六(2)班和六(3)班收集废纸的比是10∶11;
则六(1)、六(2)、六(3)三个班收集废纸的比是8∶10∶11;
一份数:
261÷(8+10+11)
=261÷29
=9(千克)
六(1)班:9×8=72(千克)
六(2)班:9×10=90(千克)
六(3)班:9×11=99(千克)
答:六(1)班收集废纸72千克,六(2)班收集废纸90千克,六(3)班收集废纸99千克。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三个班收集废纸的连比,然后根据按比例分配问题解答。
21.183.75平方厘米
【分析】用56÷2即可求出平行四边形相邻两条边的和,即拉成长方形后就是长和宽的和,长与宽的比是5∶3,则把长与宽的和平均分成(5+3)份,长占其中的5份,宽占其中的3份,据此求出1份表示的长度,进而求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最后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据此可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详解】(56÷2)÷(5+3)
=28÷8
=3.5(厘米)
3.5×5=17.5(厘米)
3.5×3=10.5(厘米)
17.5×10.5=183.75(平方厘米)
答:面积是183.75平方厘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